華文網

如何阻止大陸半導體市場瘋長?台當局:沒辦法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繼面板產業後,臺灣的另一支柱產業半導體業也感受到被大陸“掏空”的恐懼。對此,臺灣“行政院長”面對質詢時坦言:沒辦法。

中評社3月17日消息,民進黨“立委”郭正亮當天質詢“行政院長”林全時提到,

中國大陸半導體市場在未來五年,將是世界增長率最快的,我們如何阻止這趨勢?

林全坦言,這沒辦法阻止。

對這一無奈,臺灣“半導體教父”、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恐怕深有體會。早在2016年3月臺積電不得不到大陸南京投資建廠時,他就曾感慨,“即使現在去也已經晚三星一年,但再不登陸,未來恐將毫無競爭力,實在是時間已晚,不得不去。”

“行政院長”林全(左)接受質詢

郭正亮還問林全,兩岸股市市盈率差距大,越來越多的臺灣公司通過到中國大陸上市獲取資金,再回來臺灣從事並購等等,這怎麼防止?

林全說,這牽涉到問題比較複雜,同個股市內,市盈率高的企業也容易去並購低的企業,但牽涉到並購的一些程式規範還需完善。

林全17日率領“內閣”團隊到“立法院”進行施政報告暨總質詢,負責質詢的是經濟組“立委”。“綠委”郭正亮質詢林全時,聚焦在兩岸電子產業的現況。

郭正亮說,IC設計龍頭聯發科的市場,有70%在中國大陸,看到聯發科用另一種策略來化整為零的出走,某些營業部分轉到大陸上市,有辦法防止這現象嗎?

林全說,類似聯發科等以大陸為主要市場的產業,

在大陸合資發展製造業不可避免,但要確保的是臺灣高新技術不能因此流失掉,這是兩階段策略考慮,但最終目標是不該以中國大陸市場為主,鼓勵往別的市場發展,要走全球化。

他承認聯發科很多成功來自中國大陸市場,但累積實力後,應有往上走空間,不是陷在那邊永遠走不出來。

臺灣“半導體教父”張忠謀曾歎,“(去大陸)時間已晚,不得不去”

郭正亮接著問,臺灣很多在大陸上市的公司,如半導體、機電設計的亞翔,1月到中國上市,連收16個漲停板,因中國大陸半導體市場成長太快,他迅速得到各種訂單,1月市值達到186億,是母公司兩倍,這現象還在發生,這怎麼辦?

林全說,不能為了保護這些產業,不讓產業去謀求更多商業機會,

但要切割清楚,商業機會的謀取沒關係,但不要妨礙到臺灣產業發展的整個競爭力,這是要注意的部分,這裡是有紅線的,但他坦言這紅線不好切。

大陸“紅色供應鏈”,臺灣已“警戒”了許多年

郭正亮再問,未來5年,中國大陸的半導體投資如此之大,一年可能超過5千億美元,臺灣半導體產業也步過去的面板產業的後塵,被迫要追求中國大陸市場,亞翔是第一個例子,日月光也是,現在輪到台積電,台積電過去的重要幹部陸續離開臺灣到大陸公司,這趨勢怎麼阻止?

林全說,不完全能阻止也不見得要阻止,他們只要沒有違背企業禁止的原則,沒把商業機密帶去,或對方不是刻意用不正當手段“挖牆腳”都可接受。臺灣幹部去大陸企業後,再拉臺灣人才過去也難免,所以我們要有能力吸住人才,讓更多人才進來,他知道好幾個對岸刻意培養的產業,一直從臺灣大量挖人才,但不允許用不恰當手段來進行。

一年可能超過5千億美元,臺灣半導體產業也步過去的面板產業的後塵,被迫要追求中國大陸市場,亞翔是第一個例子,日月光也是,現在輪到台積電,台積電過去的重要幹部陸續離開臺灣到大陸公司,這趨勢怎麼阻止?

林全說,不完全能阻止也不見得要阻止,他們只要沒有違背企業禁止的原則,沒把商業機密帶去,或對方不是刻意用不正當手段“挖牆腳”都可接受。臺灣幹部去大陸企業後,再拉臺灣人才過去也難免,所以我們要有能力吸住人才,讓更多人才進來,他知道好幾個對岸刻意培養的產業,一直從臺灣大量挖人才,但不允許用不恰當手段來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