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20年,美國將重返月球,又是一個謊言?

登月謊言?

人類總是在不斷地製造謠言,然後又在謠言裡產生質疑。

1933年,人類第一次發現尼斯湖水怪,此後的80幾年間一直不斷的找到證據,又不斷的被推翻。

人類的自信和自負在阿波羅計畫上尤為顯現,如果說成功登月讓美國在冷戰期間搶奪了太空擴展先機,那麼未來50幾年來自全球各地的質疑讓這原本屬於全人類的進步蒙上了一層陰影。

只要有質疑,哪怕論據根本站不住腳,依然有人樂此不疲的往下挖。

月球沒空氣,美國國旗為什麼會飄?

既然在月球上,為什麼看不到星星?

月球上沒有水,怎麼可能出現清晰的腳印?

既然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成功登月,為什麼美國後來沒有能夠繼續下去?

即使NASA後來拿出幾千張的登月照片,也會有人質疑是否是棚拍。

好像沒有經過懷疑的科學都不叫科學,任何的陰謀論懷疑論都有市場,鍵盤上輕而易舉敲下的二三字就能引得眾人頂禮膜拜:大神。

人類啊,極度自信又極度自負!

50年間,民眾似乎很少對登月背後所帶來的科學研究發展表示過關心,他們關心的是登月背後是否有八卦可挖。

好萊塢更是對登月計畫情有獨鍾,變形金剛更是腦洞大到“汽車人們”都是來自月球。

重返月球?

2017年2月,美國一份新的太空計畫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新上任總統特朗普認命的NASA顧問團欲將重啟月球計畫,三年內將人類送往月球軌道。

不少網友質疑到:“又要騙一次?”

直到5月,NASA才公開披露了最新的“月球計畫”。不過,新計畫稍稍改變了一下終點,這次美國不登月了,他們計畫2030年登上火星,中途先飛到月球軌道進行火星生活模擬。

原來所謂的重返月球,也不過是重返月球軌道。登月——這個曾經轟動一時摧城拔寨的劃世紀任務就這麼不尷不尬的不了了之了。

是什麼時候開始美國開始“放棄”月球了呢?

1972年,作為阿波羅17號指令長的尤金塞爾南邁出了人類在月球上的最後一步,他以為人類不久後還會重返這塊土地,然而沒想到的是直到2017年1月塞爾南離世,人類也沒有再次踏上月球。

耗資巨大的國際空間站以及後來的火星探索都讓月球這個“拖油瓶”的地位顯得尷尬至極,尤其在美國極度缺錢的狀況下,重返月球成了隨意可丟棄的芝麻粒。

棄“月”登“火”?

登月計畫擱置後,美國開始了長達42年的火星探索之旅。

1975年,NASA發射了兩個火星探測器,名為海盜探測器,首次在火星軟著陸成功,海盜號被用來探索火星上是否存在生物。

此後的幾十年間,NASA不間斷的向火星以及火星軌道發射軌道器、火星車以及著陸器,其中包括了超長待機13年的“機遇號”以及它的姐姐“勇氣號”,這兩個孿生火星車為NASA傳送了大量的實地考察資料。

當然NASA的火星探索計畫不僅僅是火星著陸車,還有一系列的火星軌道器,其中包括了1996年的火星環球勘測者、2001年的火星奧德賽、2003年的火星快車等等。

NASA的火星探索計畫看似在穩步推行中,早在2012年,外界就推測NASA未來20年的計畫是將人送上火星。

火星移民?

2016年,SpaceX的CEO 埃隆·馬斯克宣佈在未來的20年內,要將8萬地球人送往火星,這個計畫被稱為“火星殖民計畫”。

該計畫發佈後,NASA表示不會和SpaceX搶奪火星登陸先機。

2017年5月,稍顯含蓄保守的NASA在收到新政府的撥款後終於正式宣佈了登陸火星計畫。

整個計畫分為3個階段,“依賴地球”、“月地空間試驗場”和“地球獨立”。

“依賴地球”階段(2017-2020)包括2024年建成新的國際空間站——深空之門,繼續探索近地軌道,以及訓練宇航員適應長期載人探測任務。

“月地空間試驗場”階段(2018-2030),宇航員將完成月地空間的常規任務,在月球軌道上提前試驗為期一年的火星任務。

“地球獨立”階段(2030-),開始前往火星軌道和火星的載人計畫。

40幾年的火星探測後,NASA又開始了另一個20年的火星登陸計畫。

登月、探索火星、“載人飛船”、“星球移民”······人類對於宇宙文明的追尋可謂是21世紀最偉大也最刺激的探險行動。

正如康得所說:“有兩樣東西,越是持久地進行思考,越使心靈充滿驚贊和敬畏!它們就是頭頂的璀璨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則。”

他以為人類不久後還會重返這塊土地,然而沒想到的是直到2017年1月塞爾南離世,人類也沒有再次踏上月球。

耗資巨大的國際空間站以及後來的火星探索都讓月球這個“拖油瓶”的地位顯得尷尬至極,尤其在美國極度缺錢的狀況下,重返月球成了隨意可丟棄的芝麻粒。

棄“月”登“火”?

登月計畫擱置後,美國開始了長達42年的火星探索之旅。

1975年,NASA發射了兩個火星探測器,名為海盜探測器,首次在火星軟著陸成功,海盜號被用來探索火星上是否存在生物。

此後的幾十年間,NASA不間斷的向火星以及火星軌道發射軌道器、火星車以及著陸器,其中包括了超長待機13年的“機遇號”以及它的姐姐“勇氣號”,這兩個孿生火星車為NASA傳送了大量的實地考察資料。

當然NASA的火星探索計畫不僅僅是火星著陸車,還有一系列的火星軌道器,其中包括了1996年的火星環球勘測者、2001年的火星奧德賽、2003年的火星快車等等。

NASA的火星探索計畫看似在穩步推行中,早在2012年,外界就推測NASA未來20年的計畫是將人送上火星。

火星移民?

2016年,SpaceX的CEO 埃隆·馬斯克宣佈在未來的20年內,要將8萬地球人送往火星,這個計畫被稱為“火星殖民計畫”。

該計畫發佈後,NASA表示不會和SpaceX搶奪火星登陸先機。

2017年5月,稍顯含蓄保守的NASA在收到新政府的撥款後終於正式宣佈了登陸火星計畫。

整個計畫分為3個階段,“依賴地球”、“月地空間試驗場”和“地球獨立”。

“依賴地球”階段(2017-2020)包括2024年建成新的國際空間站——深空之門,繼續探索近地軌道,以及訓練宇航員適應長期載人探測任務。

“月地空間試驗場”階段(2018-2030),宇航員將完成月地空間的常規任務,在月球軌道上提前試驗為期一年的火星任務。

“地球獨立”階段(2030-),開始前往火星軌道和火星的載人計畫。

40幾年的火星探測後,NASA又開始了另一個20年的火星登陸計畫。

登月、探索火星、“載人飛船”、“星球移民”······人類對於宇宙文明的追尋可謂是21世紀最偉大也最刺激的探險行動。

正如康得所說:“有兩樣東西,越是持久地進行思考,越使心靈充滿驚贊和敬畏!它們就是頭頂的璀璨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