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年5月14日深圳教師招聘(高中)筆試參考答案

2017年5月14日深圳教師招聘(高中)筆試參考答案

客觀題部分

一、單選題

1.【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情緒有四類:基本情緒有快樂、憤怒、恐懼和悲哀;與接近事物有關的情緒包括驚奇和興趣、厭惡;與自我評價有關的情緒有害羞、驕傲與自罪;與他人有關的情緒有愛和恨。

2.【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自我認知是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自我觀察是指對自己的感知、思維和意向等方面的覺察;自我評價是指對自己的想法、期望、行為及人格特徵的判斷與評估,

這是自我調節的重要條件。

3.【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誇美紐斯著有《世界圖解》。是作者根據他所提出的適應自然和直觀教學原則寫成的一部小學教科書。其有附以插圖的短文一百五十篇,內容包括自然、人類活動、社會生活和語言文字等方面,試圖授予兒童以百科全書式的知識。在歐洲國家廣泛流行。

4.【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教學流程應該隨時間和物件的變化而適時調整。

5.【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條: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在各級人民政府組織領導下,實行綜合治理。

6.【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終結性評價是在教學之後進行的評價。

7.【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探究性理解水準的教學指的是有目的地引起新問題情境的認知衝突,促使學生積極介入。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共同進行研究和評價。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發揮自主學習的主動性,獲得對知識、技能的探究性理解,增強科學觀點和有效的思考。

8.【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

9.【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我有知識嗎?其實沒有知識.有一個鄉下人問我,我對他談的問題本來一點也不知道.我只是從問題的兩端去問,這樣對此問題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 。這是典型的孔子對學問求知的態度,

在求問的學生面前表現的很謙虛,以便於下一步的啟發。

10.【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對不在眼前的過去經歷過的事物,在腦中重新呈現出來的映射稱為表像。

11.【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根據學生創造力的程度劃分為發現型和創造型;根據學生創造力的特徵劃分為推測型和條理型。發現型的特點是思維綜合能力強,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創造型的特點是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想像比較突出,

在創造活動中往往有重大的突破和成效,創新意識強,善於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獨立地提出問題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12.【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編制課程表時,要儘量將文科和理科,形象性☆禁☆學科和抽象性☆禁☆學科交錯安排。

13.【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教師職業是一種專門職業,教師是專業人員。

14.【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人在知覺某一事物時,總是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認識它,並把它用詞語標示出來,這種感性認識階段的理解就叫知覺的理解性。

15.【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自我概念,即一個人對自身存在的體驗。它包括一個人通過經驗、反省和他人的回饋,逐步加深對自身的瞭解。自我概念是一個有機的認知機構,由態度、情感、信仰和價值觀等組成,貫穿整個經驗和行動,並把個體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定習慣、能力、思想、觀點等組織起來。關於自我概念的解釋,存在兩種觀點:第一,自我概念是一個把個性統一成連貫綜合系統的有機過程;第二,自我概念是知覺的客體。自我概念的作用包括自我引導作用、自我解釋作用、自我期望作用和自我成敗歸因作用。

16.【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是指:教師要從課程計畫、學科課程標準的統一要求出發,面向全體學生,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案例中的老師針對不同特徵的學生採取不一樣的教學方法,正是因材施教的體現。

17.【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既要遵循思想道德教育的普遍規律,又要適應學生身心成長的特點,從他們的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出發,開展富有成效的教育和引導活動,增強針對性和吸引力。體現了知行統一的規律。

18.【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針對不良行為,及時矯正,防微杜漸。

19.【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雙趨衝突是指同時並存兩種能滿足需要的目標,他們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選擇其中之一時所產生的動機衝突。也被稱為接近——接近衝突。

20.【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知覺得恒常性是指客觀事物本身不變但知覺的條件在一定範圍內發生變化時,人的知覺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對不變的特性。

21.【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課堂教學評價是指對課堂教學過程和課堂教學結果,採用一定的標準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

22.【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教學媒體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是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是師生之間傳遞資訊的工具,如實物、口頭語言、圖表、圖像以及動畫等。

23.【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教師法》第八條規定教師的義務由: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制止有害于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保障兒童接受教育是教師的義務。

24.【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設置懸念,引起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刨根問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理狀態下,更容易接受教師發出的資訊。題幹中描述屬於“懸念導入法”。

25.【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兒童享有智慧財產權中的財產權、著作權、專利權之中的財產權利。因此,題幹中獎金應該歸屬小強。

26.【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場依存性的學生是“外部定向者”,對事物作出判斷時傾向於以外部參照(身外的客觀事物)作為資訊加工的依據,容易受周圍人們,特別是權威人士的影響和干擾,善於察言觀色。喜好結構嚴密的教學。

27.【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德育的個體性功能是指德育對德育物件個體發展所能夠產生的實際影響。德育的個體性功能可以描述為德育對個體生存、發展、享用發生影響的三個方面。其中享用性功能是德育個體性功能的最高境界。

28.【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膽汁質的人則多衝動、好鬥、易激動。自我控制水準較低。

29.【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延伸擴展式結課指課講完後,不應是學生學習的結束,而應把課尾作為聯繫課內外的紐帶,引導學生向課外延伸、擴展。

30.【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義務教育法》規定:對違反學校管理制度的學生,學校應當予以批評教育,不得開除。

31.【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教育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中的國有資產屬於國家所有。

32.【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教師法》第二十四條規定,教師考核結果是受聘任教、晉升工資、實施獎懲的依據。

33.【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班級活動設計理念的核心強調圍繞學生展開,題幹指出改變過去隨意的活動,強調分析學生的基礎上,開展活動。這符合以學生發展為主題。

34.【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補償:心理防禦機制的一種,是指當個體因本身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致使目的不能達成時,改以其他方式來彌補這些缺陷,以減輕其焦慮,建立其自尊心,題幹中某高中生通過炫耀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彌補自己成績的不足,這屬於補償。

35.【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五條,明確規定對未成年送到專門學校,經教育行政部門批准。

36.【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根據題幹的描述,這屬於組織策略的列提綱,列提綱強調先對材料進行系統的分析、歸納、總結,然後,用簡單的詞語,按材料中的邏輯關係,寫下主要和次要觀點。

37.【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教育督導是指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為保證國家有關教育的法律、 法規、 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和教育目的 的實現,對所轄地區的教育工作進行監督、檢查、指導、評估等。

38.【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布盧姆將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分為知道、理解、運用、分析、綜合和評價六個層次。符合條件的只有第三個選項。

39.【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教學目標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確定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的第一步。有清晰可靠的學習目標,以課程標準為思考的起點教學作為一項有目的、有組織的活動,目標的制定是關鍵,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所要達到的要求和標準,同時也起到指導教師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的作用。

40.【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為人師表強調作為教師語言規範,文明。作為一名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

41.【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深化教育體制改革,關鍵是更新教育觀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養體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養水準。

42.【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直接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自己探究獲得知識。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只是促進者,而非灌輸著。

43.【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題幹描述的是文化藝術活動。

44.【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田老師的觀點是不正確的。備課是教學的組成部分,是教師的工作之一,並且備課不但是看書,還要備其他內容,所以第三個選項適合。

45.【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領導通過表揚的方式提高教師的教育效能感,這主要是運用強化的手段進行。

46.【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課外校外教育的特點,組織的自願性、內容的廣泛性、活動的自主性、形式的多樣性。

47.【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啟發誘導:“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48.【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板書: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了強化教學效果,運用黑板或者投影片上文字、符號、線條和圖像的方式,向學生呈現教學內容、認知過程,是知識概括化、系統化,説明學生正確理解、增強記憶、提高教學效率的教學技巧。

49.【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行為,是教師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知的過程。

50.【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教師對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或者對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作出的處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訴,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在接到申訴的三十日內,作出處理。

二、多選題

51.【答案】ABCDE。中公教育解析:

52.【答案】BCDE。中公教育解析:強硬專斷型教師班級一切活動由教師一人計畫、安排、決定、指揮,對學生時時嚴加監視,要求立即無條件的接受一切命令,認為表揚可能寵壞學生,所以很少給予表揚,認為沒有教師監督,學生就不可能自覺學習。仁慈專斷型教師雖受部分學生愛戴,但會使學生所有的活動依教師指示,不會主動學習與創造;放任自由型教師一切活動全由學生自己處理,與學生幾乎沒什麼交流與影響,使班級學生在活動中困擾不斷,常常發生不愉快行為;而民主型教師多鼓勵集體活動,給予客觀的表揚與批評,多數活動由學生參與策劃設計,班級學生多主動,有很強的合作性,常常交換意見開展討論。“以自己為班級一切工作的標準”是仁慈專斷型

53.【答案】ABD。中公教育解析: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教導學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出來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教學中要注重啟發和因材施教,同時體現了針對性。

54.【答案】ABCE。中公教育解析:

55.【答案】ABCE。中公教育解析:共青團的標誌包括團旗、團徽、團歌、團員證。

56.【答案】ABCDE。中公教育解析:都屬於放任型教養方式的特點

57.【答案】BCDE。中公教育解析:

58.【答案】ABCDE。中公教育解析:人格結構包括:(1)知-情-意系統;(2)心理狀態系統;(3)人格動力系統;(4)心理特徵系統:(5)自我調控系統。

59.【答案】AD。中公教育解析:

60.【答案】BDE。中公教育解析:情緒行為障礙兒童指他們的行為在沒有智力障礙和精神失常的情況下與其所處的社會情境及社會評價相違背,在行為上顯著的異於常態,且妨礙個人對正常社會生活的適應。

61.【答案】AB。中公教育解析:

62.【答案】BCDE。中公教育解析:社會實踐活動評價的內容應堅持正面教育為主、注重理論和實踐結合。

63.【答案】CD。中公教育解析:ABE是初中生的心理特點,高中生的特點就是成就感和挫折感的交替、社會需要和社會焦慮之間的交替。

64.【答案】ACDE。中公教育解析: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是由動機引起的。

65.【答案】CD。中公教育解析:《未成年人保護法》五十四條: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66.【答案】ABCE。中公教育解析:人格權包括人身自由權和人格尊嚴權,人格尊嚴權包括: 肖像權、姓名權、名譽權、 榮譽權、隱私權。

67.【答案】ABE。中公教育解析:說服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語言說服和事實說服。語言說服法

主要包括講解、報告、談話、討論、指導閱讀等方式。事實說服法主要包括參觀、訪問、調查等形式。

68.【答案】ABCDE。中公教育解析:學生觀:(1)學生是發展的人。第一,學生的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第二,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第三,學生是處於發展過程中的人。(2)學生是獨特的人。第一,學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第三,學生與成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3)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第一,每個學生都是獨立于教師的頭腦之外,不依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第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第三,學生是責權的主體。

69.【答案】BCD。中公教育解析:影響教師教學效能感的因素有他人的替代性經驗、他人對自己積極的評價和教師的成敗經驗等。

70.【答案】AD。中公教育解析:高中生想像的特點:(1)高中生有意想像迅速發展。(2)高中生想像的創造性水準逐步提高,創造性想像日益佔優勢。(3)想像的現實性增強。

71.【答案】AB。中公教育解析:講授法包括講述、講解、講演、講讀。

72.【答案】CD。中公教育解析:“筆記型電腦”相對於“電腦”是一個小概念,所以是下位學習,而且是類屬學習。

73.【答案】BCE。中公教育解析:課堂評價指向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需要學生主動參與,並且可以為課堂決策提供資訊。

74.【答案】ABCDE。中公教育解析:略。

75.【答案】AB。中公教育解析:《教師法》第二十五條:教師的平均工資水準應當不低於或者高於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準,並逐步提高。

76.【答案】ABCDE。中公教育解析:略。

77.【答案】ABDE。中公教育解析:教師資格的認定程式不包括專家審查。

78.【答案】ABD。中公教育解析:中學生指導包括學習指導、人際交往指導和就業升學指導。

79.【答案】BCE。中公教育解析:學校和社會教育機構之間的聯繫包括經常性聯繫、請進來走出去和三結合的校外機構。

80.【答案】AB。中公教育解析:停課侵犯了學生的受教育權,違反了《教育法》。

三、判斷題

81.【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題幹說的是甜檸檬心理。在挫折心理學中,人們把個體在追求預期目標而失敗時,為了沖淡自己內心的不安,就百般提高現己實現的目標價值,從而達到了心理平衡、心安理得的現象,稱之為甜檸檬效應。酸葡萄效應是把所追求的目標價值變低,而甜檸檬效應是把現已實現的目標價值提高。

82.【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意義識記的效果大於機械記憶。

83.【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教育法》第七十九條:考生在國家教育考試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組織考試的教育考試機構工作人員在考試現場採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並終止其繼續參加考試;組織考試的教育考試機構可以取消其相關考試資格或者考試成績;情節嚴重的,由教育行政部門責令停止參加相關國家教育考試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84.【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

85.【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

86.【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

87.【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

88.【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

89.【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高中生的同學關係也有矛盾。

90.【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題幹描述的是成果彙報式主題班會。

主觀題部分

一、材料分析

霍懋征老師的教育行為體現了崇高的工匠精神,符合教師職業道德的相關要求,體現了精湛的教育教學藝術,值得肯定。

首先,霍懋征老師的行為體現了終身學習。終身學習要求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準。材料中霍老師不顧年邁,先後大新疆和甘肅多地講學,並且從不滿足,潛心追求教育的最高境界,體現了終身學習的職業道德。

其次,楊老師的行為體現了教書育人。教書育人要求實施素質教育,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材料中霍老師在改革開放後,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體現了教書育人的職業道德。

再次,霍老師的行為體現了關愛學生。關愛學生要求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材料中霍老師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體現了關愛學生的職業道德。

最後,霍老師的行為體現了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材料中霍老師60年如一日地堅守在教育崗位,並且面對多次提拔調動的機會,都婉言謝絕,並且把自己的教學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給當地人民,體現了甘為人梯樂於奉獻的愛崗敬業精神。

此外,霍懋征老師的教學還體現了精湛的教育教學藝術。

首先創新教育。

其次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活動設計

活動主題:我是誰?我想要做什麼?

活動目標:1.認知目標:通過本次活動學生能夠清晰的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的特長和優勢,準確定位。2.情感目標:通過本次活動學生可以體驗到自我價值和自豪感。3.行為目標:通過本次活動,學生可以做到進行合理選科。

活動場地:高一年級一般教室

活動時間:週五班會課

活動準備:學生和老師提前瞭解高考新政改革內容,以及相應的高考改革方案;高考時事資料;相應的視頻資料,圖片資料。

活動過程:

(一)以“我”為主,設疑導入。

1.教師將提前準備好的圖片展示個大家觀看:一共18張圖片,是我國18所具有代表性大學的直觀體現。2.詢問學生對哪所學校比較感興趣?3.同學們暢談所想,各抒己見,同時恰當的引入主體:我是誰?我想要做什麼?

(二)直觀教學,瞭解合理選科的重要性。

1.老師會將事先準備好的材料發給大家,讓同學們仔細觀閱讀,同時向同學們介紹選科的內容、特徵以及可能帶來的影響。2.各抒己見,學生自己閱讀完成之後,讓學生自己談一談對選科的瞭解。

(三)情景模擬,體會選科。

1.老師將事先準備好的選科志願和高考志願呈現出來,學生在現場進行模擬填寫,,填寫的過程中進行不要交流,填寫之後不能更改。2.填寫完畢之後,讓學生暢談所感,交流填寫的心得和體會,並反思自己的收穫與不足。

(四)辯論活動,選科是根據自己的興趣還是根據自己的未來發展。展示辯論主題,讓學生分為兩大陣營,著重圍繞如何選科進行辯論。

(五)明確活動目標,明確“我是誰,我想要做什麼?”。並在倡議書上,寫下自己的感受和感想。

活動評價。本次主題班會學生在明確“我是誰,我想要做什麼?”建立起對選科的正確認識,對於相關的知識有明確的要求。

三、綜合運用

(1)社會主義現代化大生產需要全面發展的新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通過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的有機結合,來實現學生的德、智、體、美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學習不僅僅局限于學生時代,素質教育要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能夠自我學習並且願意自我學習。學習素養提升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培養學習興趣、提升學習能力、養成學習習慣。

首先,培養學習興趣。加強教學與生活聯繫,因材施教,寓教於樂,增強學生成功體驗。加強社團建設,中小學生每人每學期至少參加1個以上社團活動。推進“悅讀計畫”,把學校建設成為開放的圖書館,引導學生好讀書、讀好書。重視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豐富小學生職業體驗,提高初中生職業認知,增強高中生職業選擇能力。

其次,養成學習習慣。加強學習全過程管理,著力培養學生主動預習複習、專心聽課、積極思考、獨立鑽研、認真作業、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提升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反思能力。家長要重視孩子學習習慣養成,與學校共同引導學生好學、會學、樂學。

最後,提升學習能力。加強學習方法指導,推進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強化學生問題意識,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加強學生思維訓練,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2)為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高中教師應具備高水準的綜合素養。建設高品質的教師隊伍,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教育者的綜合素質將直接影響到教育品質,提高教師隊伍的水準,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素質教育的成敗。要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

教師的教育觀念作為對教育活動的一種價值取向,內含著教師對教育現象的理性認識及其對教育需求的認識,對教師的教育行為具有指導作用。

教師的教育觀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條件。沒有全新的教育觀念,沒有對素質教育內涵的深刻理解,很難實現素質教育。

教師的教育觀念是指導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提高教育、教學品質的必要條件。

教師的教育觀念是深入進行教學改革的必要條件。教育觀念指導著教師的教學行為,只有具備正確的教育觀念,才能意識到自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進行教學改革。

教師的教育觀念是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的必備條件。

第二、提高教師的師德素養

師德對實施整體改革、實施對全體學生全面素質教育起著關鍵性作用。素質教育要求教師要熱愛党,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品質觀和人才觀,增強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要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敬業愛生;要有寬廣厚實的業務知識和終身學習的自覺性,掌握必要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要遵循教育規律,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在工作中勇於探索創新;要與學生平等相處,尊重學生人格,因材施教,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

第三、強化教師在職進修制度,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待遇,優化學校管理

建立優化教師隊伍的有效機制,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合理配置教師資源,努力造就能夠帶領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積極實施素質教育的學校領導以及管理幹部隊伍。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的作用。

並把它用詞語標示出來,這種感性認識階段的理解就叫知覺的理解性。

15.【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自我概念,即一個人對自身存在的體驗。它包括一個人通過經驗、反省和他人的回饋,逐步加深對自身的瞭解。自我概念是一個有機的認知機構,由態度、情感、信仰和價值觀等組成,貫穿整個經驗和行動,並把個體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定習慣、能力、思想、觀點等組織起來。關於自我概念的解釋,存在兩種觀點:第一,自我概念是一個把個性統一成連貫綜合系統的有機過程;第二,自我概念是知覺的客體。自我概念的作用包括自我引導作用、自我解釋作用、自我期望作用和自我成敗歸因作用。

16.【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是指:教師要從課程計畫、學科課程標準的統一要求出發,面向全體學生,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案例中的老師針對不同特徵的學生採取不一樣的教學方法,正是因材施教的體現。

17.【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既要遵循思想道德教育的普遍規律,又要適應學生身心成長的特點,從他們的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出發,開展富有成效的教育和引導活動,增強針對性和吸引力。體現了知行統一的規律。

18.【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針對不良行為,及時矯正,防微杜漸。

19.【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雙趨衝突是指同時並存兩種能滿足需要的目標,他們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選擇其中之一時所產生的動機衝突。也被稱為接近——接近衝突。

20.【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知覺得恒常性是指客觀事物本身不變但知覺的條件在一定範圍內發生變化時,人的知覺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對不變的特性。

21.【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課堂教學評價是指對課堂教學過程和課堂教學結果,採用一定的標準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

22.【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教學媒體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是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是師生之間傳遞資訊的工具,如實物、口頭語言、圖表、圖像以及動畫等。

23.【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教師法》第八條規定教師的義務由: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制止有害于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保障兒童接受教育是教師的義務。

24.【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設置懸念,引起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刨根問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理狀態下,更容易接受教師發出的資訊。題幹中描述屬於“懸念導入法”。

25.【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兒童享有智慧財產權中的財產權、著作權、專利權之中的財產權利。因此,題幹中獎金應該歸屬小強。

26.【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場依存性的學生是“外部定向者”,對事物作出判斷時傾向於以外部參照(身外的客觀事物)作為資訊加工的依據,容易受周圍人們,特別是權威人士的影響和干擾,善於察言觀色。喜好結構嚴密的教學。

27.【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德育的個體性功能是指德育對德育物件個體發展所能夠產生的實際影響。德育的個體性功能可以描述為德育對個體生存、發展、享用發生影響的三個方面。其中享用性功能是德育個體性功能的最高境界。

28.【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膽汁質的人則多衝動、好鬥、易激動。自我控制水準較低。

29.【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延伸擴展式結課指課講完後,不應是學生學習的結束,而應把課尾作為聯繫課內外的紐帶,引導學生向課外延伸、擴展。

30.【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義務教育法》規定:對違反學校管理制度的學生,學校應當予以批評教育,不得開除。

31.【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教育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中的國有資產屬於國家所有。

32.【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教師法》第二十四條規定,教師考核結果是受聘任教、晉升工資、實施獎懲的依據。

33.【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班級活動設計理念的核心強調圍繞學生展開,題幹指出改變過去隨意的活動,強調分析學生的基礎上,開展活動。這符合以學生發展為主題。

34.【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補償:心理防禦機制的一種,是指當個體因本身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致使目的不能達成時,改以其他方式來彌補這些缺陷,以減輕其焦慮,建立其自尊心,題幹中某高中生通過炫耀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彌補自己成績的不足,這屬於補償。

35.【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五條,明確規定對未成年送到專門學校,經教育行政部門批准。

36.【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根據題幹的描述,這屬於組織策略的列提綱,列提綱強調先對材料進行系統的分析、歸納、總結,然後,用簡單的詞語,按材料中的邏輯關係,寫下主要和次要觀點。

37.【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教育督導是指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為保證國家有關教育的法律、 法規、 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和教育目的 的實現,對所轄地區的教育工作進行監督、檢查、指導、評估等。

38.【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布盧姆將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分為知道、理解、運用、分析、綜合和評價六個層次。符合條件的只有第三個選項。

39.【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教學目標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確定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的第一步。有清晰可靠的學習目標,以課程標準為思考的起點教學作為一項有目的、有組織的活動,目標的制定是關鍵,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所要達到的要求和標準,同時也起到指導教師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的作用。

40.【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為人師表強調作為教師語言規範,文明。作為一名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

41.【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深化教育體制改革,關鍵是更新教育觀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養體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養水準。

42.【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直接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自己探究獲得知識。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只是促進者,而非灌輸著。

43.【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題幹描述的是文化藝術活動。

44.【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田老師的觀點是不正確的。備課是教學的組成部分,是教師的工作之一,並且備課不但是看書,還要備其他內容,所以第三個選項適合。

45.【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領導通過表揚的方式提高教師的教育效能感,這主要是運用強化的手段進行。

46.【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課外校外教育的特點,組織的自願性、內容的廣泛性、活動的自主性、形式的多樣性。

47.【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啟發誘導:“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48.【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板書: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了強化教學效果,運用黑板或者投影片上文字、符號、線條和圖像的方式,向學生呈現教學內容、認知過程,是知識概括化、系統化,説明學生正確理解、增強記憶、提高教學效率的教學技巧。

49.【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行為,是教師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知的過程。

50.【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教師對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或者對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作出的處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訴,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在接到申訴的三十日內,作出處理。

二、多選題

51.【答案】ABCDE。中公教育解析:

52.【答案】BCDE。中公教育解析:強硬專斷型教師班級一切活動由教師一人計畫、安排、決定、指揮,對學生時時嚴加監視,要求立即無條件的接受一切命令,認為表揚可能寵壞學生,所以很少給予表揚,認為沒有教師監督,學生就不可能自覺學習。仁慈專斷型教師雖受部分學生愛戴,但會使學生所有的活動依教師指示,不會主動學習與創造;放任自由型教師一切活動全由學生自己處理,與學生幾乎沒什麼交流與影響,使班級學生在活動中困擾不斷,常常發生不愉快行為;而民主型教師多鼓勵集體活動,給予客觀的表揚與批評,多數活動由學生參與策劃設計,班級學生多主動,有很強的合作性,常常交換意見開展討論。“以自己為班級一切工作的標準”是仁慈專斷型

53.【答案】ABD。中公教育解析: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教導學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出來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教學中要注重啟發和因材施教,同時體現了針對性。

54.【答案】ABCE。中公教育解析:

55.【答案】ABCE。中公教育解析:共青團的標誌包括團旗、團徽、團歌、團員證。

56.【答案】ABCDE。中公教育解析:都屬於放任型教養方式的特點

57.【答案】BCDE。中公教育解析:

58.【答案】ABCDE。中公教育解析:人格結構包括:(1)知-情-意系統;(2)心理狀態系統;(3)人格動力系統;(4)心理特徵系統:(5)自我調控系統。

59.【答案】AD。中公教育解析:

60.【答案】BDE。中公教育解析:情緒行為障礙兒童指他們的行為在沒有智力障礙和精神失常的情況下與其所處的社會情境及社會評價相違背,在行為上顯著的異於常態,且妨礙個人對正常社會生活的適應。

61.【答案】AB。中公教育解析:

62.【答案】BCDE。中公教育解析:社會實踐活動評價的內容應堅持正面教育為主、注重理論和實踐結合。

63.【答案】CD。中公教育解析:ABE是初中生的心理特點,高中生的特點就是成就感和挫折感的交替、社會需要和社會焦慮之間的交替。

64.【答案】ACDE。中公教育解析: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是由動機引起的。

65.【答案】CD。中公教育解析:《未成年人保護法》五十四條: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66.【答案】ABCE。中公教育解析:人格權包括人身自由權和人格尊嚴權,人格尊嚴權包括: 肖像權、姓名權、名譽權、 榮譽權、隱私權。

67.【答案】ABE。中公教育解析:說服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語言說服和事實說服。語言說服法

主要包括講解、報告、談話、討論、指導閱讀等方式。事實說服法主要包括參觀、訪問、調查等形式。

68.【答案】ABCDE。中公教育解析:學生觀:(1)學生是發展的人。第一,學生的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第二,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第三,學生是處於發展過程中的人。(2)學生是獨特的人。第一,學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第三,學生與成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3)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第一,每個學生都是獨立于教師的頭腦之外,不依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第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第三,學生是責權的主體。

69.【答案】BCD。中公教育解析:影響教師教學效能感的因素有他人的替代性經驗、他人對自己積極的評價和教師的成敗經驗等。

70.【答案】AD。中公教育解析:高中生想像的特點:(1)高中生有意想像迅速發展。(2)高中生想像的創造性水準逐步提高,創造性想像日益佔優勢。(3)想像的現實性增強。

71.【答案】AB。中公教育解析:講授法包括講述、講解、講演、講讀。

72.【答案】CD。中公教育解析:“筆記型電腦”相對於“電腦”是一個小概念,所以是下位學習,而且是類屬學習。

73.【答案】BCE。中公教育解析:課堂評價指向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需要學生主動參與,並且可以為課堂決策提供資訊。

74.【答案】ABCDE。中公教育解析:略。

75.【答案】AB。中公教育解析:《教師法》第二十五條:教師的平均工資水準應當不低於或者高於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準,並逐步提高。

76.【答案】ABCDE。中公教育解析:略。

77.【答案】ABDE。中公教育解析:教師資格的認定程式不包括專家審查。

78.【答案】ABD。中公教育解析:中學生指導包括學習指導、人際交往指導和就業升學指導。

79.【答案】BCE。中公教育解析:學校和社會教育機構之間的聯繫包括經常性聯繫、請進來走出去和三結合的校外機構。

80.【答案】AB。中公教育解析:停課侵犯了學生的受教育權,違反了《教育法》。

三、判斷題

81.【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題幹說的是甜檸檬心理。在挫折心理學中,人們把個體在追求預期目標而失敗時,為了沖淡自己內心的不安,就百般提高現己實現的目標價值,從而達到了心理平衡、心安理得的現象,稱之為甜檸檬效應。酸葡萄效應是把所追求的目標價值變低,而甜檸檬效應是把現已實現的目標價值提高。

82.【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意義識記的效果大於機械記憶。

83.【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教育法》第七十九條:考生在國家教育考試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組織考試的教育考試機構工作人員在考試現場採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並終止其繼續參加考試;組織考試的教育考試機構可以取消其相關考試資格或者考試成績;情節嚴重的,由教育行政部門責令停止參加相關國家教育考試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84.【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

85.【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

86.【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

87.【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

88.【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

89.【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高中生的同學關係也有矛盾。

90.【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題幹描述的是成果彙報式主題班會。

主觀題部分

一、材料分析

霍懋征老師的教育行為體現了崇高的工匠精神,符合教師職業道德的相關要求,體現了精湛的教育教學藝術,值得肯定。

首先,霍懋征老師的行為體現了終身學習。終身學習要求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準。材料中霍老師不顧年邁,先後大新疆和甘肅多地講學,並且從不滿足,潛心追求教育的最高境界,體現了終身學習的職業道德。

其次,楊老師的行為體現了教書育人。教書育人要求實施素質教育,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材料中霍老師在改革開放後,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體現了教書育人的職業道德。

再次,霍老師的行為體現了關愛學生。關愛學生要求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材料中霍老師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體現了關愛學生的職業道德。

最後,霍老師的行為體現了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材料中霍老師60年如一日地堅守在教育崗位,並且面對多次提拔調動的機會,都婉言謝絕,並且把自己的教學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給當地人民,體現了甘為人梯樂於奉獻的愛崗敬業精神。

此外,霍懋征老師的教學還體現了精湛的教育教學藝術。

首先創新教育。

其次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活動設計

活動主題:我是誰?我想要做什麼?

活動目標:1.認知目標:通過本次活動學生能夠清晰的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的特長和優勢,準確定位。2.情感目標:通過本次活動學生可以體驗到自我價值和自豪感。3.行為目標:通過本次活動,學生可以做到進行合理選科。

活動場地:高一年級一般教室

活動時間:週五班會課

活動準備:學生和老師提前瞭解高考新政改革內容,以及相應的高考改革方案;高考時事資料;相應的視頻資料,圖片資料。

活動過程:

(一)以“我”為主,設疑導入。

1.教師將提前準備好的圖片展示個大家觀看:一共18張圖片,是我國18所具有代表性大學的直觀體現。2.詢問學生對哪所學校比較感興趣?3.同學們暢談所想,各抒己見,同時恰當的引入主體:我是誰?我想要做什麼?

(二)直觀教學,瞭解合理選科的重要性。

1.老師會將事先準備好的材料發給大家,讓同學們仔細觀閱讀,同時向同學們介紹選科的內容、特徵以及可能帶來的影響。2.各抒己見,學生自己閱讀完成之後,讓學生自己談一談對選科的瞭解。

(三)情景模擬,體會選科。

1.老師將事先準備好的選科志願和高考志願呈現出來,學生在現場進行模擬填寫,,填寫的過程中進行不要交流,填寫之後不能更改。2.填寫完畢之後,讓學生暢談所感,交流填寫的心得和體會,並反思自己的收穫與不足。

(四)辯論活動,選科是根據自己的興趣還是根據自己的未來發展。展示辯論主題,讓學生分為兩大陣營,著重圍繞如何選科進行辯論。

(五)明確活動目標,明確“我是誰,我想要做什麼?”。並在倡議書上,寫下自己的感受和感想。

活動評價。本次主題班會學生在明確“我是誰,我想要做什麼?”建立起對選科的正確認識,對於相關的知識有明確的要求。

三、綜合運用

(1)社會主義現代化大生產需要全面發展的新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通過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的有機結合,來實現學生的德、智、體、美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學習不僅僅局限于學生時代,素質教育要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能夠自我學習並且願意自我學習。學習素養提升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培養學習興趣、提升學習能力、養成學習習慣。

首先,培養學習興趣。加強教學與生活聯繫,因材施教,寓教於樂,增強學生成功體驗。加強社團建設,中小學生每人每學期至少參加1個以上社團活動。推進“悅讀計畫”,把學校建設成為開放的圖書館,引導學生好讀書、讀好書。重視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豐富小學生職業體驗,提高初中生職業認知,增強高中生職業選擇能力。

其次,養成學習習慣。加強學習全過程管理,著力培養學生主動預習複習、專心聽課、積極思考、獨立鑽研、認真作業、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提升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反思能力。家長要重視孩子學習習慣養成,與學校共同引導學生好學、會學、樂學。

最後,提升學習能力。加強學習方法指導,推進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強化學生問題意識,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加強學生思維訓練,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2)為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高中教師應具備高水準的綜合素養。建設高品質的教師隊伍,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教育者的綜合素質將直接影響到教育品質,提高教師隊伍的水準,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素質教育的成敗。要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

教師的教育觀念作為對教育活動的一種價值取向,內含著教師對教育現象的理性認識及其對教育需求的認識,對教師的教育行為具有指導作用。

教師的教育觀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條件。沒有全新的教育觀念,沒有對素質教育內涵的深刻理解,很難實現素質教育。

教師的教育觀念是指導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提高教育、教學品質的必要條件。

教師的教育觀念是深入進行教學改革的必要條件。教育觀念指導著教師的教學行為,只有具備正確的教育觀念,才能意識到自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進行教學改革。

教師的教育觀念是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的必備條件。

第二、提高教師的師德素養

師德對實施整體改革、實施對全體學生全面素質教育起著關鍵性作用。素質教育要求教師要熱愛党,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品質觀和人才觀,增強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要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敬業愛生;要有寬廣厚實的業務知識和終身學習的自覺性,掌握必要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要遵循教育規律,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在工作中勇於探索創新;要與學生平等相處,尊重學生人格,因材施教,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

第三、強化教師在職進修制度,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待遇,優化學校管理

建立優化教師隊伍的有效機制,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合理配置教師資源,努力造就能夠帶領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積極實施素質教育的學校領導以及管理幹部隊伍。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