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濟南不少學校要再分班!原因是大班額超員!一些孩子、家長、校長開始焦慮~分班也有“智慧”!「山東商報」

大班額分班前的焦慮

“孩子最近情緒有點低落,問他啥也不說,有一天我突然看到他的書包裡多了一本類以畢業留言冊的大本子,他說是同學的;我不明白:這才五年級,離小學畢業還有一年呢,

現在弄這個玩意幹啥?”

省城家長王薔(化名)說,兒子告訴她,學校要大班額分班了,他們班只有不到10個同學能留在原班級,他的幾個好朋友搞不好要被分出去。

“我心裡‘咯噔’一聲,他們開學後就是畢業班了,正是小升初的關鍵一年,這時候分班合適嗎?而且感覺是強行要打亂原來的建制,按一年級電腦分班形式來,這種分班方式合適嗎?”王薔說。

不僅王薔,最近多位元家長向記者反映,

孩子已經明確回來說要分班,有些明顯情緒不對。

“分班”是多數班額超員學校在2017年底之前必須要完成的工作。

然而,何時分、以什麼方式分,如何兼顧學校的教室、師資、學生和家長的情緒等,學校、家長和學生都有著不同的考量,

並由此生出了各種焦慮。

家長的焦慮:

不想分出去的擔心給分出去想出去的擔心“抓”不出來

一位學生家長高輝告訴記者,孩子班裡現在有53人,比規定的班額小學每班不超過45人超出了8個人。“我也聽到過孩子要分班的傳言,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接到過學校的正式通知。”

“大班額分成小班,肯定有好處,人數少了,老師能夠更好地照顧到每個學生,但要分就應該從一年級就分,

現在再分,像我們孩子都最後一年了,實在是沒有必要。”高輝說。

王薔和夏薇則告訴記者,她們不願分班,除了孩子馬上升六年級,小升初學習壓力較大,還有一個本身六年級臨近畢業就有一種“分離”的情緒,分班會加重這種情緒;再一個的確是孩子所在的班各方面都比較優秀。

其他幾位家長也都說孩子們對分班這件事兒有挺大的抵觸情緒。

校長的焦慮:

教室師資都挺緊張

萬一抓鬮分出去了,家長鬧怎麼辦?

“我這幾天一直在琢磨怎麼分班,雖然還沒有接到區教育局的通知,這個事的確挺棘手。”

日前,省城一小學校長告訴記者,學校教室非常緊張,去年沒有分班,今年壓力驟然加大。“我們要分出去4-5個班,實在不行,只能減功能室,

但還是不夠。”

即便教室的問題能夠解決,這位校長又開始發愁師資。“其實師資已經非常緊張了,因為二孩全面放開,已經有好幾位女老師休產假了;學校的中層幹部也全都下去帶課了……要是下半年再有幾個老師休產假,肯定影響正常教學。”

讓校長們覺得為難的,還有分班方式。“要說公平的話,按照一年級電腦分班的方式來就可以,只要接到教育局分班通知,連夜排排電腦,第二天列印出來張貼,領著孩子去各個班級就行。可是,這些班畢竟不同於新來的一年級啊,孩子們已經有了很深的感情了,班級凝聚力、班風也形成了……真要是強行這麼分,家長鬧怎麼辦?”

“要說按照山師附小的分班模式,先讓孩子自己主動選擇是否出來,出來的數額不夠再抓鬮,萬一有個孩子被抓出來,他的家長就是不願讓孩子去新的班級,這該咋辦?”有校長不無擔心地說。“畢竟家長和家長也不一樣。”

大班額分班,不管是“重新洗牌”還是“抽籤搖號”,註定都不會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學校有學校的分班智慧,但同時也不能忽略學生、家長甚至老師的感受。

大班額分班的智慧

不管是“重新洗牌”還是“抽籤搖號”,對每一個已經上了幾年、即將面臨分班的學生來說,都是一次歷練:成長的歷練。

處於大班額範圍的所有的孩子包括家長,機會都是均等的,不變是相對的,“怎麼分”成為問題的關鍵。

分班方案充分征民意

讓想出去的孩子自己選擇,還是家長提出來的

山師附小去年秋季開學的大班額分班,曾吸引了社會的“絕對”關注度。“對於分班,我們始終有一個信念:必須充分尊重家長的意願,只有取得家長的支持,這項工作才能順利實施。”

山師附小黨總支書記、校長劉其彬告訴記者,最終分班方案確定之前,學校組織召開了4次家委會參與的調研會議,充分聽取家長意見。

山師附小的分班方案是採用保留五年級原班底的方式,分出四個班。每個班級的同學都可以通過自願報名的方式選擇去新的班級,如果達不到要分流出的16人數額,班級再選擇搖號的方式選出其餘的人。為了保證公平,學校甚至動用了搖號機。

劉其彬告訴記者,整個分班過程從方案制定到方案公佈、落地都是公開、公正、公平的。在分班開始前,劉其彬接到了不下一百個“走後門”的電話,他的回答都是一樣的:分班完全照方案來,沒有後門,沒有關照。山師附小的老師也在徹夜排隊,“我們整個分班過程可以說是全民見證的,甚至請來了媒體監督。”

制錦市街小學校長呂麗麗表示,去年分班前大大小小的家長會開了不下數十次,有面向全體家長的,有針對校級家委會的,也有跟班級家委會代表交流的。70%以上家長同意從每個班抽出一部分孩子組成新班級。抽籤時,除了保證男女比例外,學校也提前要求所有學科老師,根據學生的學習習慣、意志品質、家庭學習環境等因素,將學生大致分為A、B、C三類。按照分配原則,部分C類學生在徵求家長意見後,留在原班級不變,其餘均要抽籤決定。每一次的操作都由家長代表完成,並由全體家長監督,因此對於最終結果,大家都無異議,絕對服從。

而在師範路小學,校長閆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反復提及,家委會在分班中給學校幫了大忙。“現在家長對孩子的在校情況十分關注,尤其是分班這樣的大事,只有真正讓家長唱主角,他們才能徹底放心。”

為了讓學生“主動”出來學校均配最優質師資給新班級

縱觀成功大班額分班的學校,他們還有一個做法值得借鑒:分出來的新班,班主任幾乎全是畢業班的優秀老師。

分班拒絕“全部洗牌”中高年級不是“零基礎”的一年級

山師附小分班沒有經歷“選擇困難症”。“我們沒有考慮‘全部洗牌’的方案,我們在分班上的另一個堅持是:必須尊重原有的班級,因為這不是新來的一年級‘零基礎’,不能打散。”

劉其彬告訴記者,如果“強制”分班全部打散,會對已經形成的既有團隊造成很大影響:給班主任造成不小的影響,本來班級特色、班風和班級凝聚力已經形成了,而且這個不是短時間就能形成的,會打擊他們積極性,同時也給學校管理、家校管理造成一定麻煩。

“我們再怎麼焦慮,也不如身處其中的孩子焦慮。”呂麗麗告訴記者,分班最重要的考慮:學生的感受,有時恰恰會被忽略。“怎麼分班,學生都是主體。去年分班前,我們特意在學生中做了調查,瞭解了很多學生對分班的想法和真實感受。4個班200多個學生,我幾乎和每個孩子都聊過。”呂麗麗說,孩子們都很坦誠,有想分到新班級的,有想留在原班級的,這也對最終的分班方案有很大幫助。

呂麗麗表示,現在學校大班額問題多出現在中、高年級。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不像一、二年級剛入校的小孩,什麼都不懂,也沒有特別深厚的友誼。中、高段的學生已經建立了夥伴關係,有了很強的班級群體概念和團隊凝聚意識。如果把全年級所有學生重新打亂抽籤分班,看似方式對每個學生是最公平的,實則卻會沖淡學生的夥伴關係,風險較高。

不建議在畢業班分班越早分班越好,給學生留緩衝期

記者瞭解到,目前“大班額”問題主要集中在暑假後新升的四五六年級。在一些學校今年的分班方案中,他們把新六年級的學生也考慮在內了,這在家長和學生中間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我不建議在畢業班分班,去年我們就充分考慮了畢業班學生的特點,分了剛升上來的五年級;今年,同樣是分新五年級。”劉其彬說。“學校當時討論認為,如果在2017年省裡規定的最後年限分班,這個年級就到了六年級畢業班的關鍵時期,此時分班,勢必會對於處於畢業期的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我們決定兩年都是對新五年級進行分班,整好都避開畢業班。”

師範路小學去年是在暑假放假前提前完成分班工作的。校長閆勇有這樣的考慮:“放假前分完班,給學生留一段時間的接受過程和緩衝期,比開學前分完班讓學生接著適應效果要好。而且越早分班,效果越好。”

山師附小五年級十三班是去年新分出來的班級,班主任程微微對於畢業班分班這種做法也不贊同。在孩子的最後一年,孩子們整天想的就是要升初中了,要離開學校了,他們想要走的心已經很重了,這個時候再分班,這些孩子在沒有感情的基礎上就會很難融合在一塊,也很難形成班級認同。”

“一年的時間融合,真的太短了!本來六年級學生心態就不同,他們分離的情緒已經很嚴重了;可能還沒熟悉過來就畢業了,他從心理上也不願再接納別人。最後一年了,他們更願和熟悉的同學、朋友在一起,很難接納外人。”于英新說。

畫外音:

新的班級新的朋友全新的自己

學生:去了新班級,沒那麼難以接受

王若涵是山師附小五年級十三班的學生,去年她是主動要求去新班的。“去新班級的決定是由爸爸做出的,我自己也同意了。”王若涵說,進入一個新班級,可以交到更多的好朋友。“我爸當時也跟我說,將來初中、高中早晚都會分班,現在不如先鍛煉一下。”

談到對新班級的適應問題,王若涵說自己並沒有遇到什麼問題。“都是同一個年級的,新班級的大多數同學我都認識,所以適應得挺快的。新老師很好,我也沒遇到什麼是適應上的難題,很簡單。”

兩位元老師告訴記者,其實新班級的適應過程,對孩子們來說沒有那麼可怕:頂多一個月,孩子們就可以適應得不錯了。

山東商報新媒體記者 楊芳 張雯雯 王曉峰

實習生 姜富海 趙文君

山東商報新媒體編輯 崔妮娜

領導說了!

你點山東商報一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

第二天列印出來張貼,領著孩子去各個班級就行。可是,這些班畢竟不同於新來的一年級啊,孩子們已經有了很深的感情了,班級凝聚力、班風也形成了……真要是強行這麼分,家長鬧怎麼辦?”

“要說按照山師附小的分班模式,先讓孩子自己主動選擇是否出來,出來的數額不夠再抓鬮,萬一有個孩子被抓出來,他的家長就是不願讓孩子去新的班級,這該咋辦?”有校長不無擔心地說。“畢竟家長和家長也不一樣。”

大班額分班,不管是“重新洗牌”還是“抽籤搖號”,註定都不會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學校有學校的分班智慧,但同時也不能忽略學生、家長甚至老師的感受。

大班額分班的智慧

不管是“重新洗牌”還是“抽籤搖號”,對每一個已經上了幾年、即將面臨分班的學生來說,都是一次歷練:成長的歷練。

處於大班額範圍的所有的孩子包括家長,機會都是均等的,不變是相對的,“怎麼分”成為問題的關鍵。

分班方案充分征民意

讓想出去的孩子自己選擇,還是家長提出來的

山師附小去年秋季開學的大班額分班,曾吸引了社會的“絕對”關注度。“對於分班,我們始終有一個信念:必須充分尊重家長的意願,只有取得家長的支持,這項工作才能順利實施。”

山師附小黨總支書記、校長劉其彬告訴記者,最終分班方案確定之前,學校組織召開了4次家委會參與的調研會議,充分聽取家長意見。

山師附小的分班方案是採用保留五年級原班底的方式,分出四個班。每個班級的同學都可以通過自願報名的方式選擇去新的班級,如果達不到要分流出的16人數額,班級再選擇搖號的方式選出其餘的人。為了保證公平,學校甚至動用了搖號機。

劉其彬告訴記者,整個分班過程從方案制定到方案公佈、落地都是公開、公正、公平的。在分班開始前,劉其彬接到了不下一百個“走後門”的電話,他的回答都是一樣的:分班完全照方案來,沒有後門,沒有關照。山師附小的老師也在徹夜排隊,“我們整個分班過程可以說是全民見證的,甚至請來了媒體監督。”

制錦市街小學校長呂麗麗表示,去年分班前大大小小的家長會開了不下數十次,有面向全體家長的,有針對校級家委會的,也有跟班級家委會代表交流的。70%以上家長同意從每個班抽出一部分孩子組成新班級。抽籤時,除了保證男女比例外,學校也提前要求所有學科老師,根據學生的學習習慣、意志品質、家庭學習環境等因素,將學生大致分為A、B、C三類。按照分配原則,部分C類學生在徵求家長意見後,留在原班級不變,其餘均要抽籤決定。每一次的操作都由家長代表完成,並由全體家長監督,因此對於最終結果,大家都無異議,絕對服從。

而在師範路小學,校長閆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反復提及,家委會在分班中給學校幫了大忙。“現在家長對孩子的在校情況十分關注,尤其是分班這樣的大事,只有真正讓家長唱主角,他們才能徹底放心。”

為了讓學生“主動”出來學校均配最優質師資給新班級

縱觀成功大班額分班的學校,他們還有一個做法值得借鑒:分出來的新班,班主任幾乎全是畢業班的優秀老師。

分班拒絕“全部洗牌”中高年級不是“零基礎”的一年級

山師附小分班沒有經歷“選擇困難症”。“我們沒有考慮‘全部洗牌’的方案,我們在分班上的另一個堅持是:必須尊重原有的班級,因為這不是新來的一年級‘零基礎’,不能打散。”

劉其彬告訴記者,如果“強制”分班全部打散,會對已經形成的既有團隊造成很大影響:給班主任造成不小的影響,本來班級特色、班風和班級凝聚力已經形成了,而且這個不是短時間就能形成的,會打擊他們積極性,同時也給學校管理、家校管理造成一定麻煩。

“我們再怎麼焦慮,也不如身處其中的孩子焦慮。”呂麗麗告訴記者,分班最重要的考慮:學生的感受,有時恰恰會被忽略。“怎麼分班,學生都是主體。去年分班前,我們特意在學生中做了調查,瞭解了很多學生對分班的想法和真實感受。4個班200多個學生,我幾乎和每個孩子都聊過。”呂麗麗說,孩子們都很坦誠,有想分到新班級的,有想留在原班級的,這也對最終的分班方案有很大幫助。

呂麗麗表示,現在學校大班額問題多出現在中、高年級。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不像一、二年級剛入校的小孩,什麼都不懂,也沒有特別深厚的友誼。中、高段的學生已經建立了夥伴關係,有了很強的班級群體概念和團隊凝聚意識。如果把全年級所有學生重新打亂抽籤分班,看似方式對每個學生是最公平的,實則卻會沖淡學生的夥伴關係,風險較高。

不建議在畢業班分班越早分班越好,給學生留緩衝期

記者瞭解到,目前“大班額”問題主要集中在暑假後新升的四五六年級。在一些學校今年的分班方案中,他們把新六年級的學生也考慮在內了,這在家長和學生中間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我不建議在畢業班分班,去年我們就充分考慮了畢業班學生的特點,分了剛升上來的五年級;今年,同樣是分新五年級。”劉其彬說。“學校當時討論認為,如果在2017年省裡規定的最後年限分班,這個年級就到了六年級畢業班的關鍵時期,此時分班,勢必會對於處於畢業期的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我們決定兩年都是對新五年級進行分班,整好都避開畢業班。”

師範路小學去年是在暑假放假前提前完成分班工作的。校長閆勇有這樣的考慮:“放假前分完班,給學生留一段時間的接受過程和緩衝期,比開學前分完班讓學生接著適應效果要好。而且越早分班,效果越好。”

山師附小五年級十三班是去年新分出來的班級,班主任程微微對於畢業班分班這種做法也不贊同。在孩子的最後一年,孩子們整天想的就是要升初中了,要離開學校了,他們想要走的心已經很重了,這個時候再分班,這些孩子在沒有感情的基礎上就會很難融合在一塊,也很難形成班級認同。”

“一年的時間融合,真的太短了!本來六年級學生心態就不同,他們分離的情緒已經很嚴重了;可能還沒熟悉過來就畢業了,他從心理上也不願再接納別人。最後一年了,他們更願和熟悉的同學、朋友在一起,很難接納外人。”于英新說。

畫外音:

新的班級新的朋友全新的自己

學生:去了新班級,沒那麼難以接受

王若涵是山師附小五年級十三班的學生,去年她是主動要求去新班的。“去新班級的決定是由爸爸做出的,我自己也同意了。”王若涵說,進入一個新班級,可以交到更多的好朋友。“我爸當時也跟我說,將來初中、高中早晚都會分班,現在不如先鍛煉一下。”

談到對新班級的適應問題,王若涵說自己並沒有遇到什麼問題。“都是同一個年級的,新班級的大多數同學我都認識,所以適應得挺快的。新老師很好,我也沒遇到什麼是適應上的難題,很簡單。”

兩位元老師告訴記者,其實新班級的適應過程,對孩子們來說沒有那麼可怕:頂多一個月,孩子們就可以適應得不錯了。

山東商報新媒體記者 楊芳 張雯雯 王曉峰

實習生 姜富海 趙文君

山東商報新媒體編輯 崔妮娜

領導說了!

你點山東商報一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