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史上最被低估的六個將軍,你最佩服哪一個?

中華5000年文明史上,可謂名將輩出,只是有些將軍雖然才華橫溢,戰功顯著,但卻因為種種原因,並不為世人熟知。接下來,就和大家聊聊史上最被低估的六個將軍,看看你最佩服哪一個!

題外話,排名不分先後,只是按照歷史時間排列。另外,若有遺漏,敬請諒解。

第一個,冉閔

當時的北方地區,成為了異族武裝的天下,沒有一個漢人勢力,漢人被成為“兩腳羊”,悲慘無比。在這種環境下,漢人想要建立武裝,何其難也,一旦存在即遭到異族打擊!但是冉閔卻建立了冉魏政權,

可見冉閔的智謀和勇武。

讓冉閔不被主流歷史重視,估計有兩個原因:(1)“殺胡令”(2)一介武夫。但後來文人或許不清楚,如果不是冉閔,或許華夏真要滅種了。

第二個,謝玄

在中國軍事史上,談到精銳部隊,就不得不提謝玄的“北府兵”;談到戰爭奇跡,

就不得不謝玄主持的“淝水之戰”。如果不是淝水之戰的勝利,中華要早1000年,徹底淪落於異族之手。

如今,有多少人知道“淝水之戰”的巨大意義?當時秦王苻堅(氐族人)率軍87萬,準備滅亡東晉,當時有一個典故叫投鞭斷流,說明秦王苻堅兵多。而東晉迎戰的僅8萬北府兵。但最終謝安率軍取得大勝。試想一下,如果謝安失敗,東晉還能存在嗎?漢人或許最多只能成為小種族。

第三個,劉裕

劉裕自幼家貧,初為北府軍將領。他平定了南方亂局,使南方出現百年未有的統一局面。對外消滅南燕、後秦等國,大破北魏,收復淮北、山東、河南、關中等地,光復洛陽、長安兩都。當時,霸佔中原大地的胡人,聞之無不色變。只可惜,劉裕59歲去世,

否則就是另一個隋文帝楊堅。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則認為:“裕之為功於天下,烈於曹操。”明朝狂士李贄譽為“定亂代興之君”,“南朝第一帝”。魯迅先生說他是南朝唯一值得肯定君主。由此可見,劉裕絕對是被低估的大人物。

第四個,檀道濟

大家都知道“三十六計”,

但很多人確認為是《孫子兵法》的功勞。然而,三十六計是檀道濟根據多年的戰爭經驗,所總結出來的。

檀道濟是個屌絲,出身寒門,從軍20餘年,由一個兵蛋子升至大將軍。一開始,他是劉裕的手下,英雄識英雄,所以他受到劉裕重視。只是劉裕去世之後,過來的君主認為檀道濟是個威脅,加之檀道濟的手下和幾個兒子,都能征善戰,於是就把他們都殺了。

第五個,狄青

有人說,宋朝在軍事上不值一提,所謂“弱宋”也。但其實,宋朝對外戰爭勝率超過70%,抗擊蒙元超過50年,金國、西夏、中亞諸國等,能抵抗蒙古大軍如此之久?

狄青是北宋名將,但後人對他其實並不瞭解。狄青標準是屌絲,面部還有刺字,屬於“賊配軍”。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最終卻艱難的升到將軍,後來成為樞密副使(國防部副部長)。據說,他每戰披頭散髮,戴銅面具,衝鋒陷陣。前後25場大戰,幾乎無一敗績,最著名是的 夜襲昆侖關。

第六個,閻應元

如今影視上瘋狂的為多爾袞、多鐸等歌功頌德,一片叫好聲中,卻讓人悲哀。那種叫好聲,仿佛在嘲笑民族的錚錚鐵骨,比如“我大明有投降之將軍,無投降之典史”的閻應元。

閻應元在江陰率十萬義民,抵抗24萬清軍,守城81天,讓清軍連折三王十八將,死傷7.5萬人。城破之後,江陰城內只倖存老幼53人,比之日寇,兇殘甚之。閻應元被俘之後,因為不肯下跪,被刺穿脛骨,“血湧沸而僕”,終英勇就義。相比史可法的功績和名聲,閻應元應該享受更多歷史名聲。

讀明清之交諸多抗清英雄事蹟,而不痛苦流淚者,其人必定不忠不孝不仁不義!

列位看官,對於史上最被低估的六個將軍,你最佩服哪一個?

第五個,狄青

有人說,宋朝在軍事上不值一提,所謂“弱宋”也。但其實,宋朝對外戰爭勝率超過70%,抗擊蒙元超過50年,金國、西夏、中亞諸國等,能抵抗蒙古大軍如此之久?

狄青是北宋名將,但後人對他其實並不瞭解。狄青標準是屌絲,面部還有刺字,屬於“賊配軍”。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最終卻艱難的升到將軍,後來成為樞密副使(國防部副部長)。據說,他每戰披頭散髮,戴銅面具,衝鋒陷陣。前後25場大戰,幾乎無一敗績,最著名是的 夜襲昆侖關。

第六個,閻應元

如今影視上瘋狂的為多爾袞、多鐸等歌功頌德,一片叫好聲中,卻讓人悲哀。那種叫好聲,仿佛在嘲笑民族的錚錚鐵骨,比如“我大明有投降之將軍,無投降之典史”的閻應元。

閻應元在江陰率十萬義民,抵抗24萬清軍,守城81天,讓清軍連折三王十八將,死傷7.5萬人。城破之後,江陰城內只倖存老幼53人,比之日寇,兇殘甚之。閻應元被俘之後,因為不肯下跪,被刺穿脛骨,“血湧沸而僕”,終英勇就義。相比史可法的功績和名聲,閻應元應該享受更多歷史名聲。

讀明清之交諸多抗清英雄事蹟,而不痛苦流淚者,其人必定不忠不孝不仁不義!

列位看官,對於史上最被低估的六個將軍,你最佩服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