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黑天鵝》一書的作者新作《反脆弱》,在不確定世界中的生存法則

《黑天鵝》強調災難無法預見,而人們總會高估預見能力,最終的災難中損失慘重;《反脆弱》著力尋找能夠對抗黑天鵝的生存之道。

《反脆弱》一書的主旨:每一個事物都會從波動中得到利益或蒙受損失,

脆弱性是指因為波動和不確定而承受損失,反脆弱性則是指讓自己避免這些損失,甚至從混亂和不確定中獲利。

風會熄滅蠟燭,卻能使火越燒越旺。對不確定性事件也是一樣:你要利用它們,而不是躲避。

在本書的定義中,脆弱的反義詞不是強韌,

而是“反脆弱”,即在衝擊中受益壯大。

尼采有句名言:“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大。”就像人的骨頭承受壓力和緊張會變得更加強壯,謠言或暴亂在有人試圖壓制它們時會變本加厲一樣,生命中的許多事物也會受益於壓力、混亂、波動和不確定。

暢銷書《黑天鵝》告訴我們,發生概率極低的事件和無法預測的“黑天鵝”事件,在世界上幾乎每一種事物的身上都會發生。

在《反脆弱》一書中,塔勒布告訴我們在不確定的世界中的生存法則,他找到並定義了“反脆弱”類事物:每一個事物都會從波動中得到利益或蒙受損失,脆弱性是指因為波動和不確定而承受損失,反脆弱性則是指讓自己避免這些損失,甚至從混亂和不確定中獲利。

反脆弱類事物不只受益於混沌,也需要適時出現的壓力與危機,如此才能維持生存與實現繁榮。作者還認為,

不確定性是件好事,甚至有其存在的必要,並且建議我們培養反脆弱性的特質。反脆弱性超越強韌性或堅固性:強韌性只能夠抵抗震動和維持原狀;反脆弱性則會讓事物變得越來越好。此外,反脆弱性還可以避免預測誤差,並且保護事物不受負面“黑天鵝”事件的影響。

塔勒布覺得世界是兩重的:絕大多數時候波瀾不驚,偶爾狂瀾漫天,要麼看起來穩如泰山,要麼即將崩潰,

沒有中間狀態。獅子一天睡20小時,玩三個半小時,打獵半小時,所謂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塔勒布健身之道不是每天定時定量去健身房,而是去一次歇很久,但去的那次就拼盡全力:如果舉重,要舉到破自己上次的紀錄為止。平靜與爆炸,來回切換。他把這叫作啞鈴之道,兩頭大,中間小,均值對他沒意義。

他是職業投資者,自然會將啞鈴之道應用於自己的投資,所謂啞鈴投資法:資產分配於兩極,

一極是極安全,一極是極高風險。比如說,大部分資產分配到美國國債上,小部分資產用來買深度價外期權(舉個例子,現在標普500指數接近2400點,買在標普指數1500點行權的看空期權就是深度價外期權,因為概率極小,所以價格很低)。前者是這個世界上公認的安全資產,後者接近於撞大運。極安全與極不安全,一陰一陽。風險收益曲線的中間部分全部放棄。

基於對“黑天鵝事件”的定義,我們無法預知未來會發生什麼。

面對黑天鵝,通常理解有兩種反應:或崩潰(脆弱),或堅挺(不脆弱)。而塔勒布給出了第三種——反脆弱。即愈挫愈強,換言之,能在衝擊中受益。

石頭面對衝擊只存在兩種狀態,完整或破碎。而生命體不一樣,在衝擊面前除了完整與破碎之外,生命體還有第三種選擇:生長。

某種程度上,“反脆弱”之所以存在,得益于於生命體應對外界衝擊所獨具的“應激反應”。再上升一個高度,生命之所以為生命,我們之所以擁有被稱為靈性和智慧的東西,不是源於我們自身,而是源自一次次的外界衝擊。生命在混沌中的震盪中成長,每一次震盪都是隨機無常的。

由此,這本書中對於自下而上自然發展的肯定,對自上而下天真干預的否定就很好理解了。就像一棵樹木從生根發芽到枝杈參天是自然而然的,不要去告訴一棵樹如何生長,就像不要去教一隻鳥兒如何飛翔。同理推廣至人類活動,愈接近自然的活動其反脆弱性愈強,反之愈弱。過多人為的干預,無異於將其推向“脆弱”邊緣,這也是為什麼作者反對過多政府干預,稱格林斯潘為“超級脆弱推手”的原因。

具備反脆弱性的精髓就在於,不能懼怕不穩定。

“拉丁語中有個諺語:欲速則不達。羅馬人不是唯一尊重自願放棄行動的古人。中國思想家老子也創造了無為的學說。”如書中所言,東西方的智慧又一次契合,無為是讓事物順其自然的發展,行使其反脆弱的本能,它源於某些生態或自然的智慧。

推薦閱讀。

我們無法預知未來會發生什麼。

面對黑天鵝,通常理解有兩種反應:或崩潰(脆弱),或堅挺(不脆弱)。而塔勒布給出了第三種——反脆弱。即愈挫愈強,換言之,能在衝擊中受益。

石頭面對衝擊只存在兩種狀態,完整或破碎。而生命體不一樣,在衝擊面前除了完整與破碎之外,生命體還有第三種選擇:生長。

某種程度上,“反脆弱”之所以存在,得益于於生命體應對外界衝擊所獨具的“應激反應”。再上升一個高度,生命之所以為生命,我們之所以擁有被稱為靈性和智慧的東西,不是源於我們自身,而是源自一次次的外界衝擊。生命在混沌中的震盪中成長,每一次震盪都是隨機無常的。

由此,這本書中對於自下而上自然發展的肯定,對自上而下天真干預的否定就很好理解了。就像一棵樹木從生根發芽到枝杈參天是自然而然的,不要去告訴一棵樹如何生長,就像不要去教一隻鳥兒如何飛翔。同理推廣至人類活動,愈接近自然的活動其反脆弱性愈強,反之愈弱。過多人為的干預,無異於將其推向“脆弱”邊緣,這也是為什麼作者反對過多政府干預,稱格林斯潘為“超級脆弱推手”的原因。

具備反脆弱性的精髓就在於,不能懼怕不穩定。

“拉丁語中有個諺語:欲速則不達。羅馬人不是唯一尊重自願放棄行動的古人。中國思想家老子也創造了無為的學說。”如書中所言,東西方的智慧又一次契合,無為是讓事物順其自然的發展,行使其反脆弱的本能,它源於某些生態或自然的智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