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作為新海誠粉絲,當初看到《你的名字》上映,是怎麼樣的感受

——終於來了!

這就是看到《你的名字》宣傳片時候的第一想法。從《星之聲》到《雲的彼端》,從《秒速五釐米》到《言葉之庭》,新海誠的動畫電影陪伴我們走過了十幾年的光景。細緻入微的作畫品質,

深入人心的劇情起伏,新海誠以他寫實派的特色將一部部作品送入人心。

可是恐怕有不少的新海誠粉從很久以前,

尤其是看到《秒速五釐米》後就會這麼想,要是新海誠能做一部更加貼近動畫風格的動畫電影就好了。

當年新海誠為高考應援的短片《Crossroads》,也就是《十字路口》,在振奮了高考生的同時,也讓新海誠粉心頭一震——就是這個!

更加像動畫,而不是更加像電影,如果最後還能皆大歡喜,那就更好了。這個就是很多新海誠粉心中對他下一作的期待。這個時候《你的名字》應運而生。

無數的追捧,

爆炸的票房,在看的時候滿滿都是等待了十幾年的感動,新海誠終於為粉絲,而不是純粹為了自己做出了一部動畫電影。當然,新海誠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或者這些年來他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我們也無從得知。但無論如何,對於所有觀眾來說也好,對於觀眾裡的新海誠粉來說也好,這都是一部遠超滿分的動畫電影。

在動畫的最後,想必很多人都不禁條件反射地覺得“新海誠這次該不會還是死性不改吧”,畢竟他過去這種事可是幹得多了,但最終結果還是可喜可賀,也算是完了新海誠粉一個心願。除了在宣傳動畫中提到的身體交換,事情的真相還遠遠不止那麼簡單,絕對是值得一看的動畫電影,從2007年年頭的《秒速五釐米》到2016年年底的《你的名字》,將近十年的等待,當真是誠不我欺。

除了在宣傳動畫中提到的身體交換,事情的真相還遠遠不止那麼簡單,絕對是值得一看的動畫電影,從2007年年頭的《秒速五釐米》到2016年年底的《你的名字》,將近十年的等待,當真是誠不我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