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年近90的華人首富李嘉誠還能這樣做,受益匪淺

古人雲:一勤天下無難事。“勤奮”可以說是從古至今幾乎所有的成功者都在踐行的真理。然而更多的人則把成功寄託於“勤奮”之外的偶然性。而“取得成就”和“真正成功”有著天淵之別。

要做一個比成功更成功的人,擁有專長、技能、學歷、人際網路或經驗只是基本功,更重要的是要確立你與眾不同的品質和看世界的角度。

李嘉誠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今年90歲的李嘉誠任然在努力工作,他的成就跟他一生的努力密不可分。勤奮是個人成功的要素,

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一個人所獲得的報酬和成果,與他所付出的努力是有極大的關係的。運氣只是一個小因素,個人的努力才是創造事業的最基本條件。

李嘉誠出生寒微,唯讀過初中,1943年冬天,李嘉城父親病重,他把李嘉誠叫到床前,

輕聲告誡道: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等訓言。失意時莫灰心,得意時莫忘形。父親李雲經病逝,為了養活母親和三個弟妹,14歲的李嘉誠被迫輟學走上社會謀生。先在舅父莊靜庵的中南鐘錶公司當泡茶掃地的小學徒。

廣東人習慣喝早茶,

天剛濛濛亮,茶樓就有客人上門。作為一名小夥計,李嘉誠必須每天早上5點就趕到茶樓,為客人準備茶水、茶點。為此,舅父特意送給李嘉誠一隻小鬧鐘,好讓他掌握早起的時間。為了早起,李嘉誠把鬧鐘撥快了10分鐘,每天總是最早一個趕到茶樓。

也就是從那時開始,李嘉誠一直保留著這個習慣,將手錶、鬧鐘都調快10分鐘,這已成了他一生的習慣。他做任何事,都走在時間的前面。

也正是因為如此勤奮,才有了今日這樣豐碩的成果。

李嘉誠說:要有獅子的力量,菩薩的心腸。用獅子的力量去奮鬥,用菩薩的心腸善待人。

在野心的引領下,他幾十年如一日地學習、奮鬥、工作、進步,而在善良的溫潤下,他孜孜不倦地提拔後人、教育子女、回饋社會。如此高管,才可敬可贊。

《李嘉誠自傳》中有一段話是這樣寫的:我有晚上在辦公室加班的習慣,因為白天應酬太多,

有個員工也跟我一樣,晚上經常出現在公司辦公室裡。我就跟他說:“不要太晚,注意休息。”他說:“今天還有工作沒完成,做完就休息。”有一天晚上,我發現他走了,可過了一會兒又回來了,我過去問他,他說在路上突然想起電腦系統的一個資料弄錯了,所以馬上回來,改了再回家。他的這種敬業精神深深打動了我,後來公司成立一家新部門,我讓他做了部門經理。因為工作交給他,不會耽誤在他手裡,我放心。他現在已經是公司的副總。

李嘉誠在管理企業的時候,最注重的就是時效性,一個管理者是沒有能力去承擔拖延帶來的損失的,唯一的辦法就是,從現在開始,今日事,今日畢,凡是能及時完成的工作他必然很快就付出努力,對於他來說,拖延浪費的不僅僅是時間,還有財富和榮譽。

李嘉誠的世界裡沒有拖延,在他看來,每一個嚮往未來的人都要做到“今日事,今日畢”。不論是誰,管理者也好,員工也罷,只要有了拖延這樣的惡習,那麼他的進取心就一定會逐漸減少,最終喪失。每個人在快要取得成績的時候,往往因為一個懶惰的念頭而放棄了一秒鐘,而這一秒鐘就是最大的錯過。這就是李嘉誠,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不拖延的人。

在李嘉誠的眼裡,什麼是先機?當一個新事物出現,只有5%的人知道時,趕緊做,這就是機會,做早就是先機。當有50%的人知道時,你做個消費者就行了。當超過50%時,你看都不用去看了!這是使李嘉誠常勝不敗的一個重要因素。透過這個“先機”要訣,我們不難發現,趕緊、做早等字眼無不傳遞著一個重要的資訊,那就是——勤奮。

90歲的李嘉誠一直保持著兩個習慣:一是睡覺之前,一定要看書,非專業書籍,他會抓重點看,如果跟公司的專業有關,就算再難看,他也會把它看完;二是晚飯之後,一定要看十幾二十分鐘的英文電視,不僅要看,還要跟著大聲說,因為怕落伍。通過刻苦學習,在同一代香港華人商業領袖中,李嘉誠不但是擁有更好英文能力的人,而且也是對資本市場,尤其是對國際資本市場擁有更多瞭解,並且因此擁有更廣闊經濟和經營視野的人。正是這個原因,他才得以在實業和資本之間建立起更好的溝通橋樑,進而率先找到以資本運作實業的成功密碼,進而成為香港華人入主外資集團的第一人,且以資本運作和國際化為策略,從同一代香港華人商業領袖中不斷超越傳統邊界,構建起無域的商業帝國。

取之社會,用之社會。自1980年創立基金會至今,李嘉誠已向其捐出145億港元。對於財富,李嘉誠說:多年前的一個晚上,他輾轉反側,最後豁然開朗,他頓悟了把基金會視作第三個兒子的道理,這樣才會全心全意愛護,給其分配財產,使基金獲得所需資源,落實一切公益專案,把自己的心願永遠延續下去。基金會成立33年來,從不向外募捐,捐款人只有李嘉誠一人,他不求名,在內地捐款,拒絕所有的建築物以他的名字命名。他規定基金會80%以上的捐款用於大中華地區,不超過20%的用在海外。

謙虛的態度、驕傲的內心,勤奮的工作,這三點是新時代企業家不可或缺的品質,也是在現實歷練中經得起檢驗的成功法寶。愛因斯坦說:在天才和勤奮兩者之間,我毫不遲疑地選擇勤奮,她是幾乎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產婆。

李嘉誠:我一生的理念 (年近90的李嘉誠親口講述,迄今為止,關於李嘉誠 ¥23.5 購買

不會耽誤在他手裡,我放心。他現在已經是公司的副總。

李嘉誠在管理企業的時候,最注重的就是時效性,一個管理者是沒有能力去承擔拖延帶來的損失的,唯一的辦法就是,從現在開始,今日事,今日畢,凡是能及時完成的工作他必然很快就付出努力,對於他來說,拖延浪費的不僅僅是時間,還有財富和榮譽。

李嘉誠的世界裡沒有拖延,在他看來,每一個嚮往未來的人都要做到“今日事,今日畢”。不論是誰,管理者也好,員工也罷,只要有了拖延這樣的惡習,那麼他的進取心就一定會逐漸減少,最終喪失。每個人在快要取得成績的時候,往往因為一個懶惰的念頭而放棄了一秒鐘,而這一秒鐘就是最大的錯過。這就是李嘉誠,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不拖延的人。

在李嘉誠的眼裡,什麼是先機?當一個新事物出現,只有5%的人知道時,趕緊做,這就是機會,做早就是先機。當有50%的人知道時,你做個消費者就行了。當超過50%時,你看都不用去看了!這是使李嘉誠常勝不敗的一個重要因素。透過這個“先機”要訣,我們不難發現,趕緊、做早等字眼無不傳遞著一個重要的資訊,那就是——勤奮。

90歲的李嘉誠一直保持著兩個習慣:一是睡覺之前,一定要看書,非專業書籍,他會抓重點看,如果跟公司的專業有關,就算再難看,他也會把它看完;二是晚飯之後,一定要看十幾二十分鐘的英文電視,不僅要看,還要跟著大聲說,因為怕落伍。通過刻苦學習,在同一代香港華人商業領袖中,李嘉誠不但是擁有更好英文能力的人,而且也是對資本市場,尤其是對國際資本市場擁有更多瞭解,並且因此擁有更廣闊經濟和經營視野的人。正是這個原因,他才得以在實業和資本之間建立起更好的溝通橋樑,進而率先找到以資本運作實業的成功密碼,進而成為香港華人入主外資集團的第一人,且以資本運作和國際化為策略,從同一代香港華人商業領袖中不斷超越傳統邊界,構建起無域的商業帝國。

取之社會,用之社會。自1980年創立基金會至今,李嘉誠已向其捐出145億港元。對於財富,李嘉誠說:多年前的一個晚上,他輾轉反側,最後豁然開朗,他頓悟了把基金會視作第三個兒子的道理,這樣才會全心全意愛護,給其分配財產,使基金獲得所需資源,落實一切公益專案,把自己的心願永遠延續下去。基金會成立33年來,從不向外募捐,捐款人只有李嘉誠一人,他不求名,在內地捐款,拒絕所有的建築物以他的名字命名。他規定基金會80%以上的捐款用於大中華地區,不超過20%的用在海外。

謙虛的態度、驕傲的內心,勤奮的工作,這三點是新時代企業家不可或缺的品質,也是在現實歷練中經得起檢驗的成功法寶。愛因斯坦說:在天才和勤奮兩者之間,我毫不遲疑地選擇勤奮,她是幾乎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產婆。

李嘉誠:我一生的理念 (年近90的李嘉誠親口講述,迄今為止,關於李嘉誠 ¥23.5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