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李衛當官裡“八爺”胤禩是怎麼死的 有人說是被毒死

愛新覺羅·胤禩是為清聖祖康熙第八子,生母為良妃衛氏。

生於康熙二十年,卒于雍正四年,享年45歲。

胤禩常被世人稱為“八爺”,是為“八爺党”之首。

八爺資質聰穎,勤學好問,飽覽詩書,待人謙遜,處事謹慎,懂君臣之禮,曉兄弟之情。按理說這樣的人,無論如何肯定是有個好的結局。

而且康熙對他的印象也挺好,

不會像對太子那般厭惡。曾命其管理廣善庫,重建東嶽廟,署理內務府總管等等,內務府總管在當時可是個極為重要的職位。

但事情並沒有想像中那樣美好。

太子胤礽多次行不軌之事,多次被廢。而後康熙命百官在諸多皇子中選新太子,以佟國維、馬齊、阿靈阿、鄂倫岱、揆敘、王鴻緒等為首的朝中重臣聯名保奏胤禩為儲君,

令康熙大感意外。康熙開始懷疑胤禩。

太子復位。

不久太子再次被廢,當了三十餘年太子的胤礽只得在咸安宮內忍度餘生。

不過有一次康熙前往熱河巡視途中,命胤禩隨從,正值他生母三周年忌日,

胤禩沒有親自到行在說明緣由,反而讓一個太監來請旨,給康熙帶來了兩隻上等的海東青,但是康熙面前時已經奄奄一息。康熙大怒,對胤禩大家斥責。

《雍正王朝》中康熙對胤禛說到,胤禩處處學朕,但是處處學不像。看似賢王的面目,實則柔奸成性。這種處事待人之道能夠在無形中將朝廷破壞殆盡。劇中展現的是,八賢王用錢銀收買廣大飽學詩書之士,

世人皆以當官發財為仕途之宗旨,這和貪有何兩樣?

胤禛登基後即為雍正帝,命胤禩為總理王大臣,主軍國之大事。

而後雍正先集中精力對付皇十四子胤禵,因為世人皆傳言“康熙是把大位傳給十四爺,而不是四爺”,讓雍正十分惱怒。雍正於是找各種理由,

命胤禵終生守皇陵,這位前撫遠大將軍的命運就此落下帷幕。


雍正接下來收拾八爺党。

雍正四年六月初一日,雍正將胤禩、胤禟、胤禵之罪狀頒示全國,議胤禩罪狀四十款,議胤禟罪狀二十八款,議胤禵罪狀十四款。

胤禩共有罪狀四十款,主要有:

欲謀殺胤礽,希圖儲位;

與胤禵暗蓄刺客,謀為不軌;

詭托矯廉,用胤禟之財收買人心;

擅自銷毀聖祖朱批摺子,悖逆不敬;

晉封親王,出言怨誹;

蒙恩委任,挾私懷詐,遇事播弄;

庇護私人,謀集黨羽,逆理昏亂,肆意刑賞;

含刀發誓,顯系詛咒;

拘禁宗人府,全無恐懼,反有不願全屍之語。

雍正稱其為“兇惡之性,古今罕聞”。

一紙詔令,鐵板釘釘,胤禩一生就此被蓋棺定論。

該年九月初八日,胤禩亦因嘔病卒於監所。

但民間說法是,胤禩在獄中不老實,被雍正賜毒酒自盡。

你認為呢?

議胤禩罪狀四十款,議胤禟罪狀二十八款,議胤禵罪狀十四款。

胤禩共有罪狀四十款,主要有:

欲謀殺胤礽,希圖儲位;

與胤禵暗蓄刺客,謀為不軌;

詭托矯廉,用胤禟之財收買人心;

擅自銷毀聖祖朱批摺子,悖逆不敬;

晉封親王,出言怨誹;

蒙恩委任,挾私懷詐,遇事播弄;

庇護私人,謀集黨羽,逆理昏亂,肆意刑賞;

含刀發誓,顯系詛咒;

拘禁宗人府,全無恐懼,反有不願全屍之語。

雍正稱其為“兇惡之性,古今罕聞”。

一紙詔令,鐵板釘釘,胤禩一生就此被蓋棺定論。

該年九月初八日,胤禩亦因嘔病卒於監所。

但民間說法是,胤禩在獄中不老實,被雍正賜毒酒自盡。

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