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故事:點亮生命的燭光,中國新聞記者中捐獻造血幹細胞第一人

專家說:你得告訴父母

那是楊曦在去一個新聞發佈現場會的路上,

接到造血幹細胞管理中心打來的一個電話,該中心的工作人員在電話裡告訴楊曦:你的配型成功了,馬上要為一個白血病人捐獻造血幹細胞。

原來,在一次公益活動中,楊曦和他的同事為中華骨髓庫留下了自己的血液資料,成為一名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志願者。但他沒想到,自己的造血幹細胞真能和某位患者配型成功,因為此概率非常低,通常只有百萬分之一。

當時,給楊曦抽血樣的那個大夫這樣向楊曦形容配型的概率低:有的人等幾年,有的人等幾十年,有的人一輩子都不一定能等到配型的那一天。楊曦覺得這太遙遠、太神秘了,就像神話傳說一樣,從沒想到自己竟會成為當事人。

經中華骨髓庫的認真檢索,楊曦的造血幹細胞,與一名來自湖北的白血病患者胡朝暉配型成功。胡朝暉被查出患有白血病,一直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住院治療,

等待移植。楊曦這次將進行造血幹細胞的採集手術,並把它移植到患者胡朝暉體內。這是楊曦第一次真正接觸此類手術,會不會對自己的身體有什麼樣影響?他心裡毫無根底。

楊曦馬上用手機給一個父母是從事醫生行業的親密朋友發了一個短信,把這事告訴了她,希望能得到她的支持。那位朋友很快回短信說:你是怎麼知道這個事情,怎麼參加進去成為志願者的?我媽媽早就跟我說過這事,

她希望我也能參加。楊曦非常熟悉這個朋友的媽媽:她是個善良好心的醫務工作者。

收到這個短信後,楊曦信心倍增:朋友這麼支持自己,而且做醫務工作者的父母都支持自己的孩子做此事,可見此事對身體不會有什麼傷害,可以說是沒有拒絕做此事的理由了。楊曦決定接受這個挽救患者生命的任務,在今後的兩個月裡,

他將進行各種身體檢測,直到進入了身體的最好狀態中後,他就可以進行採集造血幹細胞的手術了。

當楊曦得知自己配型成功,興奮的情緒溢於言表:因為自己是個健康者,而自己的健康可以為另一位朋友帶來健康,他甚至迫不急待地要走進手術室給患者進行造血幹細胞的捐獻,因為他可以挽救另一個人生命。但專家卻對他說:你必須把這事告訴你的父母,我們不想再發生以前的那種遺憾了。

此時楊曦才知道:在自己之前有些配型成功的造血幹細胞的捐獻者,本應允要做採集手術的,甚至患者方面已做好了準備,但由於捐獻者的父母知道此事後堅決反對而放棄,而使得患者不知又要等待多長時間。楊曦想:自己的父母會同意嗎?

捐骨髓太多誤解

去血液中心的那天晚上,已充分瞭解此事的楊曦打電話告訴在外地的爸爸媽媽。沒想到父母接到電話後的反應,出乎楊曦的意料之外。當聽到楊曦說:我現在參加志願者活動已配型成功,就要為一個白血病人捐獻造血幹細胞。父母吃驚道:你怎麼會遇上這樣的事情?緊接著,楊曦的父母在短短的三四天內,動員了他們能夠動員的所有的有關醫療方面的力量:請教朋友,到醫院裡詢問醫生,等等。他們最想搞清楚的就是:捐獻造血幹細胞,對兒子的身體會不會產生傷害?會不會影響楊曦的身體健康?

4天后,楊曦接到媽媽的電話說:我和你爸爸對你捐獻造血幹細胞的事沒意見,現在授權給你。知道爸爸媽媽支持自己,楊曦覺得下面的工作自己可以順利地進行了。

楊曦馬上面臨的就是頻繁的體檢和驗血。在醫院裡,他第一次近距離地接觸到了那些等待捐獻造血幹細胞的白血病患者,從醫生那裡他瞭解到:白血病在我國的發病率是十萬分之四。目前全國有近百萬需要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患者,每年新增的患者有四萬多人,其中一半是兒童。但由於沒有多少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他們只能等待。這一組組令人心悸的數字,深深震動了楊曦。儘管他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消息傳遍了社會,得到了大家的關注與稱讚。但他逐漸發現:其實沒多少人真正瞭解這項工作,甚至對它還存在著許多神秘感和誤區。

有一天,楊曦在廣播電臺的女搭檔,非常激動地跑來告訴他說:楊曦,你捐獻造血幹細胞,身上要紮20多個眼。楊曦問她:這是誰告訴你的?搭檔說:我從資料上查出的。其實她說的是過去採集骨髓的老方法:在髂骨部位紮一些眼,然後再抽出骨髓,現在外周血採集的方式非常簡單。女搭檔說:換了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是我,我也許沒有勇氣做出此事。如果我的朋友、親戚、同事,需要我去捐獻造血幹細胞的話,我也許會考慮;如果是個未曾謀面的陌生人,恐怕我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女搭檔此言對楊曦的觸動很大:現在看來,大家對捐獻造血幹細胞,都覺得是個挺神秘、遙遠的事,就像20年前對獻血的感覺那樣,因為不瞭解它,所以才覺得它神秘、可怕。如果瞭解了它,也就會像大家現在對獻血一樣,覺得是件挺平常的事了。

楊曦被深深地震動了。這天,他是如此近距離地看著那群等待救命血患者的清晰的容顏:可能哪一天,他們就會突然地永遠消失,而我們以前卻對他們一無所知。被大家的愛心簇擁著來做這件事的楊曦想:作為一名記者,我應該主動地為他們做點什麼呢?

簽字不可再回頭

此時,楊曦覺得:在這次捐獻過程中,他不止是完成這次捐獻任務的本身,他還想做更多的事情,他希望大家能夠通過他的經歷,更多的瞭解捐獻造血幹細胞這件事情,瞭解它、理解它,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參與,挽救更多的患者。

在楊曦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整個過程中,有很多知道此事的媒體單位的朋友,都想在楊曦身上做一檔節目,但楊曦對配合他們做節目是不太積極的。他覺得這有點利用媒體從業者的便利行謀私利之嫌,他只是想通過自己的經歷,讓更多的人來瞭解這個過程,知道這件事情。

患者胡朝暉和捐獻者楊曦的身體,都進入了最好狀態,可以進行採集手術了。胡朝暉被安排進了無菌艙,進行大面積化療。與此同時,骨髓庫的工作人員把楊曦及其父母召集在一起,在307解放軍醫院血液科坐滿了人的會議室裡,進行了一次嚴肅談話。

會議室裡有血液專家和紅十字會方面的工作人員,還有楊曦及其父母、單位的領導等,現場氣氛非常嚴肅。大夫告訴楊曦:此時你做出的任何選擇都是正確的。在這個過程中,每一步你都可以改變自己的決定,可以反悔,可以說我不做了。但從簽下你名字的那一刻起,你就不能回頭了。因為那邊的患者,已經提前幾天住進隔離艙開始放化療了,但這時的劑量相對來說是比較少的,你若是簽了字,他們馬上就開始大劑量的放化療。這個過程在醫學上叫致死性處理,一旦開始就不能回頭。若在此過程中,你說我不幹了,我害怕了,就等於把那位患者置於了死地。

關於這些楊曦以前也都知道,但此時聽醫生如此嚴肅地說著,真是字字入耳、聲聲錐心。大夫在手術之前,說清方方面面的利弊後,再徵詢楊曦及其父母的意見。楊曦答覆道:沒問題,我已都準備好了。楊曦的爸爸也表態說:我們支援楊曦做出的決定,支援他做這件事情。楊曦在這個莊重、神聖的儀式中,在執行書上簽下自己的名字,這場生命的連接終於要開始了。

楊曦很興奮也很緊張:無菌艙裡的那位兄弟,肯定比我更興奮、緊張。儘管不能和他見面,但楊曦知道:因為自已的付出,對方可能會迎來他的第二次生命。此時的楊曦多麼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這個拯救患者生命的行列中來,因為捐獻造血幹細胞對捐獻者毫無危害。

要正式進行造血幹細胞採集的手術了。此時,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的白血病患者胡朝暉,正靜靜地等待著楊曦的造血幹細胞。手術進行了四個小時,非常順利。特別值得一提的,就是幹細胞被取出的那一瞬間:幹細胞是被融到一個與獻血袋子差不多的暗紅色透明塑膠袋裡。大夫在楊曦面前寫上編號、楊曦的名字、血型等各種配型的所需資料,還把袋子拿到一旁楊曦的媽媽跟前:看,從你兒子身上提取的造血幹細胞。

不想知道他是誰

此時躺在病床上,兩根管子也沒拔掉的楊曦,覺得醫生從他身體中抽取的就是生命的種子,它被拿走了,輸到另外一個白血病患者的體內,將延續他的生命,這個種子是我提供的。當晚,楊曦在日記裡寫下了這樣的話:我鮮活、健康、跳動的造血幹細胞被取了出來,將要送到另一個受到白血病折磨的兄弟體內。當我看到這袋血時,心情非常激動,因為有記者朋友採訪的話筒在嘴邊,我說話都好像有點困難和哽咽的感覺。這對我來說,真是個幸福的時刻。

也許是因為自己做廣播記者的緣故,造血幹細胞取了之後,楊曦還給接受自己捐獻的造血幹細胞的那位患者準備了一個小禮物:一個收音機。他不知道這個收音機能否進入無菌艙,但是給那個患者準備了。楊曦擔心那位患者在無菌艙裡感到寂寞,他希望有個東西伴隨對方度過這段艱難的治療過程。楊曦還準備了一張卡片,寫上:祝早日恢復健康!送給血脈相連的兄弟。楊曦特別喜歡用“血脈相連的兄弟”這句話,來稱呼對方那位朋友。他覺得:這時候只有用血脈相連才能形容自己的內心感受。

20分鐘後,中華紅十字會醫務人員把楊曦捐獻的50毫升造血幹細胞,通過特製的箱子送到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15分鐘後,造血幹細胞被注入到了患者胡朝暉的體內。

曾有朋友問楊曦說:你知道對面那位患者是幹什麼的,長得什麼樣,多大年紀了?楊曦說:我還真不大知道。朋友說:那你怎麼不去瞭解一下?楊曦想:我也真沒有瞭解這個患者的想法。在整個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過程中,我只是特別盼望此患者能取得治療的成功,回到普通人的正常生活中來。但楊曦也有點擔心:怕那個接受了他捐獻的造血幹細胞的患者由此背上過分感恩的包袱,這是楊曦不希望看到的。與其那樣,楊曦寧願對方不知道自己是誰,在治療成功後,恢復到一個普通人的正常生活中去就夠了。

楊曦就覺得這整個過程,都是為了點燃那位患者的生命之燭。其實,這個過程所點燃的,不是一位患者的生命之燭,而是我們所有人的生命之燭。因為我們大家都不是旁觀者,都有可能成為當事人。我們只有把這樣的燭火燒得越亮越旺,才能庇護更多的朋友,才能照亮更多的朋友,才能使更多的生命旺盛蓬勃。

END

幹細胞的希望:幹細胞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30.8 購買

捐骨髓太多誤解

去血液中心的那天晚上,已充分瞭解此事的楊曦打電話告訴在外地的爸爸媽媽。沒想到父母接到電話後的反應,出乎楊曦的意料之外。當聽到楊曦說:我現在參加志願者活動已配型成功,就要為一個白血病人捐獻造血幹細胞。父母吃驚道:你怎麼會遇上這樣的事情?緊接著,楊曦的父母在短短的三四天內,動員了他們能夠動員的所有的有關醫療方面的力量:請教朋友,到醫院裡詢問醫生,等等。他們最想搞清楚的就是:捐獻造血幹細胞,對兒子的身體會不會產生傷害?會不會影響楊曦的身體健康?

4天后,楊曦接到媽媽的電話說:我和你爸爸對你捐獻造血幹細胞的事沒意見,現在授權給你。知道爸爸媽媽支持自己,楊曦覺得下面的工作自己可以順利地進行了。

楊曦馬上面臨的就是頻繁的體檢和驗血。在醫院裡,他第一次近距離地接觸到了那些等待捐獻造血幹細胞的白血病患者,從醫生那裡他瞭解到:白血病在我國的發病率是十萬分之四。目前全國有近百萬需要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患者,每年新增的患者有四萬多人,其中一半是兒童。但由於沒有多少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他們只能等待。這一組組令人心悸的數字,深深震動了楊曦。儘管他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消息傳遍了社會,得到了大家的關注與稱讚。但他逐漸發現:其實沒多少人真正瞭解這項工作,甚至對它還存在著許多神秘感和誤區。

有一天,楊曦在廣播電臺的女搭檔,非常激動地跑來告訴他說:楊曦,你捐獻造血幹細胞,身上要紮20多個眼。楊曦問她:這是誰告訴你的?搭檔說:我從資料上查出的。其實她說的是過去採集骨髓的老方法:在髂骨部位紮一些眼,然後再抽出骨髓,現在外周血採集的方式非常簡單。女搭檔說:換了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是我,我也許沒有勇氣做出此事。如果我的朋友、親戚、同事,需要我去捐獻造血幹細胞的話,我也許會考慮;如果是個未曾謀面的陌生人,恐怕我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女搭檔此言對楊曦的觸動很大:現在看來,大家對捐獻造血幹細胞,都覺得是個挺神秘、遙遠的事,就像20年前對獻血的感覺那樣,因為不瞭解它,所以才覺得它神秘、可怕。如果瞭解了它,也就會像大家現在對獻血一樣,覺得是件挺平常的事了。

楊曦被深深地震動了。這天,他是如此近距離地看著那群等待救命血患者的清晰的容顏:可能哪一天,他們就會突然地永遠消失,而我們以前卻對他們一無所知。被大家的愛心簇擁著來做這件事的楊曦想:作為一名記者,我應該主動地為他們做點什麼呢?

簽字不可再回頭

此時,楊曦覺得:在這次捐獻過程中,他不止是完成這次捐獻任務的本身,他還想做更多的事情,他希望大家能夠通過他的經歷,更多的瞭解捐獻造血幹細胞這件事情,瞭解它、理解它,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參與,挽救更多的患者。

在楊曦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整個過程中,有很多知道此事的媒體單位的朋友,都想在楊曦身上做一檔節目,但楊曦對配合他們做節目是不太積極的。他覺得這有點利用媒體從業者的便利行謀私利之嫌,他只是想通過自己的經歷,讓更多的人來瞭解這個過程,知道這件事情。

患者胡朝暉和捐獻者楊曦的身體,都進入了最好狀態,可以進行採集手術了。胡朝暉被安排進了無菌艙,進行大面積化療。與此同時,骨髓庫的工作人員把楊曦及其父母召集在一起,在307解放軍醫院血液科坐滿了人的會議室裡,進行了一次嚴肅談話。

會議室裡有血液專家和紅十字會方面的工作人員,還有楊曦及其父母、單位的領導等,現場氣氛非常嚴肅。大夫告訴楊曦:此時你做出的任何選擇都是正確的。在這個過程中,每一步你都可以改變自己的決定,可以反悔,可以說我不做了。但從簽下你名字的那一刻起,你就不能回頭了。因為那邊的患者,已經提前幾天住進隔離艙開始放化療了,但這時的劑量相對來說是比較少的,你若是簽了字,他們馬上就開始大劑量的放化療。這個過程在醫學上叫致死性處理,一旦開始就不能回頭。若在此過程中,你說我不幹了,我害怕了,就等於把那位患者置於了死地。

關於這些楊曦以前也都知道,但此時聽醫生如此嚴肅地說著,真是字字入耳、聲聲錐心。大夫在手術之前,說清方方面面的利弊後,再徵詢楊曦及其父母的意見。楊曦答覆道:沒問題,我已都準備好了。楊曦的爸爸也表態說:我們支援楊曦做出的決定,支援他做這件事情。楊曦在這個莊重、神聖的儀式中,在執行書上簽下自己的名字,這場生命的連接終於要開始了。

楊曦很興奮也很緊張:無菌艙裡的那位兄弟,肯定比我更興奮、緊張。儘管不能和他見面,但楊曦知道:因為自已的付出,對方可能會迎來他的第二次生命。此時的楊曦多麼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這個拯救患者生命的行列中來,因為捐獻造血幹細胞對捐獻者毫無危害。

要正式進行造血幹細胞採集的手術了。此時,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的白血病患者胡朝暉,正靜靜地等待著楊曦的造血幹細胞。手術進行了四個小時,非常順利。特別值得一提的,就是幹細胞被取出的那一瞬間:幹細胞是被融到一個與獻血袋子差不多的暗紅色透明塑膠袋裡。大夫在楊曦面前寫上編號、楊曦的名字、血型等各種配型的所需資料,還把袋子拿到一旁楊曦的媽媽跟前:看,從你兒子身上提取的造血幹細胞。

不想知道他是誰

此時躺在病床上,兩根管子也沒拔掉的楊曦,覺得醫生從他身體中抽取的就是生命的種子,它被拿走了,輸到另外一個白血病患者的體內,將延續他的生命,這個種子是我提供的。當晚,楊曦在日記裡寫下了這樣的話:我鮮活、健康、跳動的造血幹細胞被取了出來,將要送到另一個受到白血病折磨的兄弟體內。當我看到這袋血時,心情非常激動,因為有記者朋友採訪的話筒在嘴邊,我說話都好像有點困難和哽咽的感覺。這對我來說,真是個幸福的時刻。

也許是因為自己做廣播記者的緣故,造血幹細胞取了之後,楊曦還給接受自己捐獻的造血幹細胞的那位患者準備了一個小禮物:一個收音機。他不知道這個收音機能否進入無菌艙,但是給那個患者準備了。楊曦擔心那位患者在無菌艙裡感到寂寞,他希望有個東西伴隨對方度過這段艱難的治療過程。楊曦還準備了一張卡片,寫上:祝早日恢復健康!送給血脈相連的兄弟。楊曦特別喜歡用“血脈相連的兄弟”這句話,來稱呼對方那位朋友。他覺得:這時候只有用血脈相連才能形容自己的內心感受。

20分鐘後,中華紅十字會醫務人員把楊曦捐獻的50毫升造血幹細胞,通過特製的箱子送到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15分鐘後,造血幹細胞被注入到了患者胡朝暉的體內。

曾有朋友問楊曦說:你知道對面那位患者是幹什麼的,長得什麼樣,多大年紀了?楊曦說:我還真不大知道。朋友說:那你怎麼不去瞭解一下?楊曦想:我也真沒有瞭解這個患者的想法。在整個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過程中,我只是特別盼望此患者能取得治療的成功,回到普通人的正常生活中來。但楊曦也有點擔心:怕那個接受了他捐獻的造血幹細胞的患者由此背上過分感恩的包袱,這是楊曦不希望看到的。與其那樣,楊曦寧願對方不知道自己是誰,在治療成功後,恢復到一個普通人的正常生活中去就夠了。

楊曦就覺得這整個過程,都是為了點燃那位患者的生命之燭。其實,這個過程所點燃的,不是一位患者的生命之燭,而是我們所有人的生命之燭。因為我們大家都不是旁觀者,都有可能成為當事人。我們只有把這樣的燭火燒得越亮越旺,才能庇護更多的朋友,才能照亮更多的朋友,才能使更多的生命旺盛蓬勃。

END

幹細胞的希望:幹細胞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30.8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