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成藥到底該怎麼吃?你吃對了嗎?

點擊關注:醫壽延年

關注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提供可靠、精緻的閱讀服務!

中成藥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以中藥材為原料,按照規定的處方、生產工藝和品質標準生產的製劑。

具有便於攜帶、使用方便等特點。但是,經過醫療觀察和實踐,發現中醫按中藥的“四氣”、“五味”製成的各種不同的中成藥,能否合理應用可直接影響其療效的發揮,應用不當甚至會使病情加重。為此,在應用中成藥時應注意以下幾點問題。

1.合理藥引

(1)溫開水送服:一般情況下溫開水送服。

(2)溫黃酒送服:酒性辛熱,具有通經活血、散寒的作用。凡是治療跌打損傷,風寒濕痹,腰腿肩臂痛,氣滯血瘀,中風手足不遂及步履艱難等疾病的中成藥,如跌打丸、七厘散、大活絡丸、醒消丸、人參再造丸等,需用適量的溫黃酒送服。

(3)淡鹽水送服:鹽能引藥人腎,有軟堅散結、清熱涼血之功效。對於腎虧、腎虛及下焦疾病的治療,選用六昧地黃丸、大補陰丸、知柏地黃丸以及固腎澀精的金鎖固精丸、安神丸等。

宜用淡鹽水送服。

(4)生薑湯送服:生薑有散寒、溫胃、止嘔等作用,凡治療風寒表證、脾胃虛寒、嘔吐呃逆等疾患的中成藥,如藿香正氣丸、補中益氣丸等,宜用生薑煎湯送服。

(5)米湯送服:米湯有保護胃氣的作用,凡補氣、養腸胃、健脾、利膈、止渴、利尿等中成藥,如更衣丸、四神丸等,均可用米湯送服中成藥。

(6)棗湯送服:棗湯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寧神之功,凡治療脾胃虛弱、中氣不足的中成藥,如歸脾丸、補中益氣丸等,宜用大棗湯送服。

(7)蔥白湯送服:蔥白性味辛溫,能發汗解表、通陽散寒,凡治療外感風寒以及陰寒內盛之寒凝證的中成藥。如風寒感冒沖劑等,宜用蔥白湯送下。

(8)蜂蜜水送服:蜂蜜具有補中緩急、潤肺止咳、潤腸通便之功。

凡治療肺燥咳嗽、陰虛久咳、習慣性便秘的中成藥,如百合固金丸、蛤蚧定喘丸、潤腸丸等,以蜂蜜水送服為佳。

(9)紅糖水送服:紅糖具有補血散寒、活血祛瘀之功,如血府逐瘀丸等宜用紅糖水送服。

(10)醋湯送服:醋具散瘀止痛、解毒殺蟲的功效,凡治療氣血鬱結、瘕瘕積聚、血氣痛等病的丸劑,可用醋湯送服。

(11)特殊服法:對貝殼類、礦物類難以消化的中成藥,

最好選用稀粥送服,減少對胃腸的刺激;小兒常用的清熱導滯藥如至寶丹等宜用焦山楂、焦神曲、焦麥芽煎湯送服;小兒感冒發熱常用的保元丹、妙靈丹等,宜用鉤藤、薄菏煎湯送服,以增強解表退熱作用。

2.服用禁忌

2.1飲食禁忌

一般忌食生冷、油膩等不易消化以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如:熱證忌食辛辣、油膩;寒證忌食生冷;某些皮膚類疾病及瘡瘍腫毒、哮喘、咳嗽病人忌食魚、蝦等海味發物;一般服中藥時不能喝茶、喝綠豆湯;個別的藥忌狗肉、牛肉、羊肉。服中藥時一般不要同時食用蘿蔔。

2.2中西藥配伍禁忌

(1)降血壓藥不宜與含麻黃的中成藥合用,如:麻杏止咳糖漿、止咳定喘丸、防風通聖丸等,因中藥麻黃中含的麻黃堿可使血管收縮,有升高血壓的作用。

(2)強心藥禁與含蟾酥的中成藥合用,如:麝香保心丸、喉症丸、六神丸等,因蟾酥具有較強的強心作用,一旦配伍使用,可導致心律失常及洋地黃中毒。

(3)降糖藥在使用期間忌與含有人參、甘草、鹿茸的中成藥合用,因能產生拮抗作用,減弱降糖藥的效果。

(4)助消化藥胃蛋白酶、多酶片、胰酶片、乳酶生等,禁與荷葉炭、血余炭、蒲黃炭、艾葉炭以及含有大黃的清甯片、麻仁丸、牛黃解毒片合用,這些藥可抑制酶的活性而失去助消化作用。

(5)鎮靜催眠藥溴化鉀、三溴片與含朱砂的中成藥如朱砂安神丸、鎮驚丸不能合用,因溴極易與朱砂中的汞結合形成溴化汞,這是一種非常有毒的物質,可引起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

(6)磺胺類藥物不能與山楂丸、烏梅丸、五味子糖漿等酸性中成藥合用。因磺胺類藥物易在酸性環境中析出結晶,對尿道產生刺激作用,所以用此類藥時除要多喝水外,還要加服碳酸氫鈉鹼性藥。

(7)四環素類藥物禁止與含鈣的藥物合用。眾所周知,如烏賊骨、海螵蛸、牡蠣、鹿角霜、龍骨、龜版、珍珠母、鱉甲、穿山甲、山楂等含有鈣質;常用的牛黃解毒片也含有鈣質;四環素類也不宜與含酶的神曲、麥芽、酒糟合用,以免療效降低,失去殺菌消炎作用。

(8)胃複安不能與中成藥舒肝丸合用,因舒肝丸中含芍藥甙,有解痙、鎮痛作用,而胃複安則能加強胃的收縮,二者合用作用相反,會互相減低藥效。

(9)鹼性藥物如:碳酸氫鈉、氫氧化鋁、胃舒平、氨茶鹼等,不能與含有酸性成分的中成藥山楂丸、烏梅丸、保和丸、五味子丸等同服,否則,藥物療效就會降低。

(10)西藥阿斯匹林不能與含有乙醇的骨刺消痛液同服,它會加大對消化道的刺激,嚴重時可導致消化道出血。

3.辨證用藥

在臨床上,同一種病,服用同一種藥,療效則截然不同,這是由於病因、病機不同,個體差異等原因,因此,在用藥時也應區別對待。如感冒分風寒、風熱的不同,用同一種藥效果就會不同。另外,在選藥時也要注意季節的變化,如春季容易出現外感風邪為主的感冒,用防風通聖丸效果較好;而夏季感冒署濕較重,宜用藿香正氣丸。由此可見,應用中成藥時一定要注意辨證施治,只有對症下藥,才能使其更好的發揮療效。

4適宜藥量

常言道“是藥三分毒”,中藥學理論也早有“中病即止”的說法,說明了同一個道理,就是服藥不能過量,以防中毒。在人們的認識當中普遍認為中成藥無副作用,隨意加大服用量,如有些患者患感冒後自行至藥店買幾種中成藥同時服用,而且都不同程度加大了劑量。筆者在坐診時碰到多例因過量服用藥物導致全身皮膚瘙癢、久治不愈的例子。

目前,大多數中成藥說明書上不注明藥物的毒副作用,這就給患者造成了“中藥無毒”認識上的誤區,而近年來使用中藥產生的不良反應不斷增多,藥物的毒副作用與藥物的服用量又是成正比的,因此,生產廠家應在產品說明書上對劑量進行量化,只要兒童能服用的成人藥都應詳細標明。患者在自行購藥時藥店的工作人員也應對患者交待一下用量及注意事項,使人們走出“中藥無毒副作用,怎麼吃都行”的誤區,按照說明書上規定的劑量正確服用,避免毒副作用的產生。

服中藥時一般不要同時食用蘿蔔。

2.2中西藥配伍禁忌

(1)降血壓藥不宜與含麻黃的中成藥合用,如:麻杏止咳糖漿、止咳定喘丸、防風通聖丸等,因中藥麻黃中含的麻黃堿可使血管收縮,有升高血壓的作用。

(2)強心藥禁與含蟾酥的中成藥合用,如:麝香保心丸、喉症丸、六神丸等,因蟾酥具有較強的強心作用,一旦配伍使用,可導致心律失常及洋地黃中毒。

(3)降糖藥在使用期間忌與含有人參、甘草、鹿茸的中成藥合用,因能產生拮抗作用,減弱降糖藥的效果。

(4)助消化藥胃蛋白酶、多酶片、胰酶片、乳酶生等,禁與荷葉炭、血余炭、蒲黃炭、艾葉炭以及含有大黃的清甯片、麻仁丸、牛黃解毒片合用,這些藥可抑制酶的活性而失去助消化作用。

(5)鎮靜催眠藥溴化鉀、三溴片與含朱砂的中成藥如朱砂安神丸、鎮驚丸不能合用,因溴極易與朱砂中的汞結合形成溴化汞,這是一種非常有毒的物質,可引起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

(6)磺胺類藥物不能與山楂丸、烏梅丸、五味子糖漿等酸性中成藥合用。因磺胺類藥物易在酸性環境中析出結晶,對尿道產生刺激作用,所以用此類藥時除要多喝水外,還要加服碳酸氫鈉鹼性藥。

(7)四環素類藥物禁止與含鈣的藥物合用。眾所周知,如烏賊骨、海螵蛸、牡蠣、鹿角霜、龍骨、龜版、珍珠母、鱉甲、穿山甲、山楂等含有鈣質;常用的牛黃解毒片也含有鈣質;四環素類也不宜與含酶的神曲、麥芽、酒糟合用,以免療效降低,失去殺菌消炎作用。

(8)胃複安不能與中成藥舒肝丸合用,因舒肝丸中含芍藥甙,有解痙、鎮痛作用,而胃複安則能加強胃的收縮,二者合用作用相反,會互相減低藥效。

(9)鹼性藥物如:碳酸氫鈉、氫氧化鋁、胃舒平、氨茶鹼等,不能與含有酸性成分的中成藥山楂丸、烏梅丸、保和丸、五味子丸等同服,否則,藥物療效就會降低。

(10)西藥阿斯匹林不能與含有乙醇的骨刺消痛液同服,它會加大對消化道的刺激,嚴重時可導致消化道出血。

3.辨證用藥

在臨床上,同一種病,服用同一種藥,療效則截然不同,這是由於病因、病機不同,個體差異等原因,因此,在用藥時也應區別對待。如感冒分風寒、風熱的不同,用同一種藥效果就會不同。另外,在選藥時也要注意季節的變化,如春季容易出現外感風邪為主的感冒,用防風通聖丸效果較好;而夏季感冒署濕較重,宜用藿香正氣丸。由此可見,應用中成藥時一定要注意辨證施治,只有對症下藥,才能使其更好的發揮療效。

4適宜藥量

常言道“是藥三分毒”,中藥學理論也早有“中病即止”的說法,說明了同一個道理,就是服藥不能過量,以防中毒。在人們的認識當中普遍認為中成藥無副作用,隨意加大服用量,如有些患者患感冒後自行至藥店買幾種中成藥同時服用,而且都不同程度加大了劑量。筆者在坐診時碰到多例因過量服用藥物導致全身皮膚瘙癢、久治不愈的例子。

目前,大多數中成藥說明書上不注明藥物的毒副作用,這就給患者造成了“中藥無毒”認識上的誤區,而近年來使用中藥產生的不良反應不斷增多,藥物的毒副作用與藥物的服用量又是成正比的,因此,生產廠家應在產品說明書上對劑量進行量化,只要兒童能服用的成人藥都應詳細標明。患者在自行購藥時藥店的工作人員也應對患者交待一下用量及注意事項,使人們走出“中藥無毒副作用,怎麼吃都行”的誤區,按照說明書上規定的劑量正確服用,避免毒副作用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