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時代週刊》稱他為“印度良心”,阿米爾·汗絕非好演員這麼簡單

“豆瓣9.6!觀眾全體起立致敬!只有阿米爾·汗能讓印度如此瘋狂!”

“天下最完美的男人竟然在印度!”

繼《三傻大鬧寶萊塢》後,阿米爾·汗再次刷屏,憑好作品+精湛演技+十足敬業。

但他真的不只是一個好演員這麼簡單。

阿米爾出身演藝世家,8歲就曾亮相伯父的電影,成了紅極一時的超級童星。

但他後來卻跑去練網球,

還得過地方比賽的冠軍。

上大學之後他覺得製作電影非常有趣,就決定直接輟學學習電影製作。

整個家族極力反對他輟學,但他覺得自己並不是停止學習,而是開始新的學習。他說:

“我是誰,我意味著什麼,這些我從不妥協。”

在處☆禁☆女作《冷暖人間》大獲好評後,

阿米爾早年也一口氣接拍過好多部粗製濫造的速食電影,還被印度業界戲稱“只有一部電影的奇跡”。

得到這樣的評價,他說他坐著痛哭了足足三天:

“只有在你接受你失敗的事實時,你才能克服它,從它得到寶貴的經驗。”

然後,阿米爾決定從此一年最多拍兩部片,

首先是劇本要過自己這關。

37歲,他主演並任製片人的《印度往事》,一部寶萊塢歌舞片,被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43歲,他花1年時間為《未知死亡》橫練出一身肌肉;

44歲,他毫不違和地出演大學生,《三傻大鬧寶萊塢》風靡全球;

51歲,他主演《摔跤吧,

爸爸》,5個月時間裡,把體形吃成胖子又減成摔跤手。

阿米爾知道,如果先拍肌肉的戲份再增肥,他就很難再瘦下來了。

所以他用了5個月,增肥到194斤,又減到137斤,體脂升到37%又降到9.6%,這是他作為一個演員能交出的最佳答卷。

在戲中形象美好可親的阿米爾,在寶萊塢卻顯得特立獨行。

他從不軋戲、從不參加頒獎典禮,拒絕倫敦杜莎夫人蠟像館的邀請。

阿米爾把時間用在哪兒了呢?

在印度,他大概是最熱心於公益事業的明星。

“我想我們常忽略我們自身的很多問題,我們到底在地球應該做什麼?什麼是生命的本質?什麼是對我們最重要的事……感謝我有時間反省我自己。”

批判填鴨式教育的《三傻大鬧寶萊塢》,關注兒童阿斯伯格綜合症的《地球上的星星》,爭取自由和革命傳記《芭薩提的顏色》……

阿米爾在電影圈重新上路的作品中,不少都是這些具有人文關懷的影片。

他說他最喜歡的網球選手是費德勒,原因是他每次贏了都會哭得像小孩。

阿米爾自己也是個“愛哭鬼”,電影拍得很好的時候,他“會鬼哭狼嚎,哭得天昏地暗”。

而他把自己更多的眼淚,留在了一檔電視節目中。

正是因為這檔節目,《時代週刊》把他稱為“印度良心”——一個遠超他“演員”身份的評價。

這檔2012年第一次播出的《真相訪談》,每期討論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

阿米爾·汗請到各個階層的印度人,採訪和面談,用資料與真相揭露各種被刻意忽視的陰暗。

從重男輕女、家庭暴力、兒童性侵,到嫁妝負擔、包辦婚姻、無良醫生、種姓制度……

阿米爾在這個節目中討論的全是一滴滴“印度之淚”。

他公然跟印度政府叫板,公開評判這些驚心動魄的瘡疤和腐敗:

“即使職業和商業利益受損,我仍堅持自己的觀點。我在與一個龐大的組織對抗,最終也許被撞得粉碎,但我不會退縮。”

《三傻大鬧寶萊塢》的導演拉傑庫馬爾·希拉尼說:

“他打賭那些喜歡看他娛樂搞笑的觀眾,也會接受更嚴肅的話題。

沒幾個演員敢冒這個險。”

阿米爾覺得,這個節目是他自我的覺醒,他深入普通大人的生活中去,是因為他覺得他有責任、也要努力地,讓他的國家和人民聯繫得更緊密。

他把這個節目視為對祖國所盡的微薄義務。

為了擴大節目的影響力,阿米爾向投資方要求:

不能買斷播出權,節目要在多個地方頻道同時播出;

要配多種地方語言的字幕,確保各地群眾都看懂得;

播出時間要定在每週日上午11點,“適合全家人午餐時坐在一起討論”

……

在印度,《真相訪談》的收視率和轟動效應,不亞於他的任何一部大電影。

其實阿米爾不知道這個節目能做多久:

“我們知道這節目有‘猛料’,但我不知道人們能堅持看多久。他們很可能受不了那些恐怖畫面而改看喜劇片或烹飪節目。”

他只是希望,人們看了這個節目會來思考,是否可以從自己開始改變。

“我想討論一些關係印度民生的話題,不責難任何人,不中傷任何人,也不制約任何人。

人人都說,傷害我們的人近在咫尺。

或許我們都有責任。”

他說:

“解決之道在於從我做起,從每一個人做起。

如果這些苦難發生在我所處的社會,那麼我就該承擔一份責任,因為我沒有阻止其發生。”

有人說,從小家境優渥的阿米爾·汗根本無法瞭解底層人民和弱勢群體的辛酸,做這樣的節目也無力改變些什麼:

他頂多能表示一點同情,流一些眼淚,然後事情還是會照舊。

沒錯,一切很可能都會照舊。

但當一個說話有分量的人,把最黑暗的現實以最赤裸的方式端上檯面,讓所有知道的、不知道的、需要知道的人,去面對這些。

——這是他作為一個公眾人物可以盡到的最大努力。

而實際上:

《真相訪談》的第一期節目吸引了9000萬觀眾收看,一些邦立即出臺措施,嚴懲實施選擇性墮胎手術的醫生。

關於“兒童性侵”的內容播出第二天,印度聯邦議會就投票通過了一項擱置很久的保護兒童免法案。

在討論種姓制度的節目之後,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邀請阿米爾·汗見面談相關問題。

——瞧,這不是一場虛張聲勢的揚湯止沸,這是不條不紊的釜底抽薪。

像阿米爾·汗自己在節目裡一直說的那樣:

“我不是想激化矛盾。只是人人心中都有火種,而星星之火必能燎原。”

當黑暗撕開了一個裂口,光明會慢慢滲入進去。黑暗裡的人願意站出來,光明底下的人願意拉一把

——這就是意義。

在瞭解了阿米爾·汗敬業的演員歷程後,許多人都說真希望中國能有這樣的好演員。沒錯,中國是需要阿米爾·汗這樣的演員。

但我希望有更多人知道阿米爾·汗不止是一個演員,而任何地方都需要更多像他這樣的公眾人物。

一個想憑一點熱忱去影響世界的人。

“有時我會想,幹嘛要去思考這些與我無關的事情呢?

我的生活幸福美滿,別人的苦難與我何干呢?

但是它確有干係。因為我也是這個社會中的一份子。

一連串的事情把你我和社會的每一個人都聯繫在一起,一呼一吸中,體會心中的共鳴。”

在當下這個社會,俠義之道,大致如此。

他大概是最熱心於公益事業的明星。

“我想我們常忽略我們自身的很多問題,我們到底在地球應該做什麼?什麼是生命的本質?什麼是對我們最重要的事……感謝我有時間反省我自己。”

批判填鴨式教育的《三傻大鬧寶萊塢》,關注兒童阿斯伯格綜合症的《地球上的星星》,爭取自由和革命傳記《芭薩提的顏色》……

阿米爾在電影圈重新上路的作品中,不少都是這些具有人文關懷的影片。

他說他最喜歡的網球選手是費德勒,原因是他每次贏了都會哭得像小孩。

阿米爾自己也是個“愛哭鬼”,電影拍得很好的時候,他“會鬼哭狼嚎,哭得天昏地暗”。

而他把自己更多的眼淚,留在了一檔電視節目中。

正是因為這檔節目,《時代週刊》把他稱為“印度良心”——一個遠超他“演員”身份的評價。

這檔2012年第一次播出的《真相訪談》,每期討論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

阿米爾·汗請到各個階層的印度人,採訪和面談,用資料與真相揭露各種被刻意忽視的陰暗。

從重男輕女、家庭暴力、兒童性侵,到嫁妝負擔、包辦婚姻、無良醫生、種姓制度……

阿米爾在這個節目中討論的全是一滴滴“印度之淚”。

他公然跟印度政府叫板,公開評判這些驚心動魄的瘡疤和腐敗:

“即使職業和商業利益受損,我仍堅持自己的觀點。我在與一個龐大的組織對抗,最終也許被撞得粉碎,但我不會退縮。”

《三傻大鬧寶萊塢》的導演拉傑庫馬爾·希拉尼說:

“他打賭那些喜歡看他娛樂搞笑的觀眾,也會接受更嚴肅的話題。

沒幾個演員敢冒這個險。”

阿米爾覺得,這個節目是他自我的覺醒,他深入普通大人的生活中去,是因為他覺得他有責任、也要努力地,讓他的國家和人民聯繫得更緊密。

他把這個節目視為對祖國所盡的微薄義務。

為了擴大節目的影響力,阿米爾向投資方要求:

不能買斷播出權,節目要在多個地方頻道同時播出;

要配多種地方語言的字幕,確保各地群眾都看懂得;

播出時間要定在每週日上午11點,“適合全家人午餐時坐在一起討論”

……

在印度,《真相訪談》的收視率和轟動效應,不亞於他的任何一部大電影。

其實阿米爾不知道這個節目能做多久:

“我們知道這節目有‘猛料’,但我不知道人們能堅持看多久。他們很可能受不了那些恐怖畫面而改看喜劇片或烹飪節目。”

他只是希望,人們看了這個節目會來思考,是否可以從自己開始改變。

“我想討論一些關係印度民生的話題,不責難任何人,不中傷任何人,也不制約任何人。

人人都說,傷害我們的人近在咫尺。

或許我們都有責任。”

他說:

“解決之道在於從我做起,從每一個人做起。

如果這些苦難發生在我所處的社會,那麼我就該承擔一份責任,因為我沒有阻止其發生。”

有人說,從小家境優渥的阿米爾·汗根本無法瞭解底層人民和弱勢群體的辛酸,做這樣的節目也無力改變些什麼:

他頂多能表示一點同情,流一些眼淚,然後事情還是會照舊。

沒錯,一切很可能都會照舊。

但當一個說話有分量的人,把最黑暗的現實以最赤裸的方式端上檯面,讓所有知道的、不知道的、需要知道的人,去面對這些。

——這是他作為一個公眾人物可以盡到的最大努力。

而實際上:

《真相訪談》的第一期節目吸引了9000萬觀眾收看,一些邦立即出臺措施,嚴懲實施選擇性墮胎手術的醫生。

關於“兒童性侵”的內容播出第二天,印度聯邦議會就投票通過了一項擱置很久的保護兒童免法案。

在討論種姓制度的節目之後,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邀請阿米爾·汗見面談相關問題。

——瞧,這不是一場虛張聲勢的揚湯止沸,這是不條不紊的釜底抽薪。

像阿米爾·汗自己在節目裡一直說的那樣:

“我不是想激化矛盾。只是人人心中都有火種,而星星之火必能燎原。”

當黑暗撕開了一個裂口,光明會慢慢滲入進去。黑暗裡的人願意站出來,光明底下的人願意拉一把

——這就是意義。

在瞭解了阿米爾·汗敬業的演員歷程後,許多人都說真希望中國能有這樣的好演員。沒錯,中國是需要阿米爾·汗這樣的演員。

但我希望有更多人知道阿米爾·汗不止是一個演員,而任何地方都需要更多像他這樣的公眾人物。

一個想憑一點熱忱去影響世界的人。

“有時我會想,幹嘛要去思考這些與我無關的事情呢?

我的生活幸福美滿,別人的苦難與我何干呢?

但是它確有干係。因為我也是這個社會中的一份子。

一連串的事情把你我和社會的每一個人都聯繫在一起,一呼一吸中,體會心中的共鳴。”

在當下這個社會,俠義之道,大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