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古代最強大的軍隊排名

第五名:岳家軍

岳家軍

岳家軍是南宋初年由岳飛領導的抗金軍隊,

以牛皋、董先各部義軍為主幹,後陸續收編楊麼等農民軍部眾,吸收山東兩河忠義社梁興、李寶等,匯成大軍。軍隊紀律嚴明,訓練有素,“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金人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之語。部隊久駐鄂州(治今湖北武昌),世居漢地,南宋末年抗擊金蒙的將士,很多就是岳家軍子孫。

建炎三年(1129年),岳飛時任江淮宣撫使司右軍統制,率部轉戰廣德(今屬安徽)、宜興(今屬江蘇)地區 ,

並于清水亭等戰大敗金兵,一舉收復建康 ,又追擊金兀術四戰四勝。

紹興三年(1133年),金扶植的偽齊劉豫政權派軍攻佔襄陽(今屬湖北)等郡。次年四月,岳飛自江州(今江西九江)揮師北上,大敗劉豫軍,收復六郡。

五年(1135年)夏,宋廷疑楊么勾結偽齊圖謀南宋,嶽飛受命擊破楊么軍,徹底消除內患。

六年(1136年),任湖北京西路宣撫副使 ,舉兵奇襲劉豫軍 ,以部分兵力東向蔡州(今河南汝南)誘其來攻,

主力自襄陽出擊伊陽(今河南嵩縣),收復今豫西、陝南大片失地。

十年(1140年),完顏宗弼毀約南進。嶽飛遣將聯絡北方義軍,襲擾金軍後方,自率主力北上,在郾城、潁昌諸戰中擊敗金軍主力。

第四名:戚家軍

戚家軍

戚家軍(又稱義烏兵、浙軍),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成軍于浙江義烏,

總兵力四千人,主力是義烏的農民和礦工。

戚家軍因為戚繼光從而得名,是明朝的一支很有名氣的軍隊,戚家軍賴以成名的,是嚴明的軍紀,職業化的訓練水準,東亞最先進的裝備,百戰百勝的戰績和高達十余萬級的斬級記錄。被譽為“16至17世紀東亞最強軍隊” 。

自成軍起,大小數百戰未嘗敗績。比較有名的大戰有:嘉靖四十年台州大捷,經新河、花街、上峰嶺、藤嶺、長沙等戰鬥,

十三戰十三捷,斬殺真倭三千餘,燒殺溺斃無算;福建之役,總兵力六千,經橫嶼、牛田、林墩三戰,斬真倭五千餘級,其中橫嶼之戰是一場精彩的步炮協同作戰,先以火炮擊沉倭寇戰船並轟擊倭寇大營,再以突擊隊強行登陸突破倭寇本陣,斬殺倭寇頭領。嘉靖四十二年平海衛,經仙游、王倉坪、蔡丕嶺四戰,共斬殺真倭兩萬余,福建倭寇被一掃而空,另於廣東剿滅勾結倭寇的海盜吳平,
擊敗吳平手下的海盜三萬余人,吳平逃亡海上。

隆慶元年,戚繼光及其老部下(戚家軍)三千人調往京師,督陣薊遼,戚家軍火槍隊易步為騎,成為中國第一支火槍騎兵隊。戚繼光督陣薊遼期間編練車步騎營三萬。隆慶二年,朵顏部酋長董狐狸率蒙古鐵騎三萬入寇,戚繼光以車營抵擋,自己率八千銃騎突襲董狐狸牙帳,大破朵顏三萬鐵騎,俘董狐狸

侄子長昂,董狐狸僅以身免,逼董狐狸扣關請罪;萬曆三年,長禿率兀良哈鐵騎五萬入寇,戚繼光又率火槍騎兵隊出塞包抄,一口氣打垮五萬蒙古騎兵,活捉長禿。

自嘉靖三十八年戚家軍成軍到萬曆十一年戚繼光去職,戚家軍擊敗的敵軍總數超過十五萬餘,這在日久承平的萬曆中興時期是很恐怖的戰績。

戚家軍的威名並沒有因為戚繼光的去職而低落,以戚家軍為種子的浙兵一直是明後期國防力量的主力,萬曆朝鮮之役,浙兵首登平壤,立下頭功,其中許多人還是戚繼光的老部下,如攻克牡丹峰的老將吳惟忠。

第三名:關寧鐵騎

關甯鐵騎

關寧鐵騎是明末組建的一支兵力並不很多、但戰鬥力相當強的騎兵部隊,是明末最精銳的部隊,能與後金的八旗軍正面交鋒。

明天啟七年5月,皇太極領著百戰精兵來到寧遠城下,在寧遠週邊紮下九座大營,形成了對寧遠的包圍之勢。剛剛登基不久的皇太極面對寧遠城,心情很是複雜。當年,父親努爾哈赤就是在這寧遠城下,被炮火轟成重傷,不治而亡。所以,皇太極這次有備而來,就是要打下寧遠,為努爾哈赤報仇雪恨。

三聲號炮響起,數萬八旗騎兵如同決堤的洪水一般,直向寧遠城下沖去。戰鼓咚咚,馬刀閃閃,喊聲震天。

明軍還是延續以往的戰法,在城上用大炮轟擊。一排又一排的八旗兵在炮火中倒下去,人仰馬翻,血肉橫飛。皇太極面無表情,堅定地一揮手,八旗軍冒著炮火繼續衝擊。為了這場勝利,他已經研究過明軍的戰法,他知道,只要衝過這片開闊地,一旦進入炮火的死角,就是八旗軍的天下了。

然而,隨後發生的事情把皇太極嚇愣了,也讓八旗軍的將領們驚呆了。大炮仍在城上轟擊,炮火硝煙中卻殺出一支幾萬人的馬隊,馬上士兵手持三眼鐵銃,離八旗軍百八十米就開始射擊,鉛彈如狂風般向八旗軍掃來。八旗軍還沒等明白過來,明軍已經沖到近前,把三眼鐵銃調過來,掄起如鐵錘似的槍把便向後金軍頭上砸來。

一場短兵相接的大混戰,從早晨一直持續到了中午,八旗軍的屍體鋪滿了曠野,寧遠城外血流成河。眼見著傷亡越來越大,皇太極只好下令撤軍。

戰後,皇太極才知道,這支兇猛異常的部隊就是袁崇煥新組建的關寧鐵騎。

第二名:成吉思汗的蒙古鐵騎

蒙古鐵騎

蒙古騎兵是中世紀一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戰術靈活、智勇兼備、令人生畏的旋風部隊。13世紀由成吉思汗創建並由他的繼承者保持了一支與眾不同的騎兵部隊,這支蒙古騎兵沒有歐洲傳統軍事思想的束縛,建立了世界上規模空前的宏偉帝國-蒙古帝國。

他們體格強壯,能適應戰鬥的需要;他們能在快速撤退時回頭射擊跟在其後的敵人;能夠吃苦和忍耐嚴酷的氣候條件,不貪圖安逸舒適和美味佳餚。不容忽視的是:訓練過程中形成的那種嚴格的紀律制度,使他們個個都服從命令,嚴謹不怠,這在中世其它其它軍隊中是聞所未聞的。

大致有資料記錄的:

金朝:北京被屠80萬,完顏姓氏慘遭滅絕,河南、河北以及山西東部經過戰亂成為一片無人區,死傷過千萬人。西夏:100萬,銀川被屠30萬北方。南宋直接被殺200多萬,其中四川40萬,成都被屠近10萬。[16]

中亞:撒馬爾罕(花剌子模都城):120萬(蒙古士兵平均手刃24名百姓),慘遭屠城的:不花剌城、巴里黑、塔里寒城、巴米安、格魯吉亞、亞塞拜然、哈馬丹、尼沙普爾、莫夫城、赫拉特、內薩、奧克斯。

西亞:巴格達(又稱塞琉西亞):120萬。[16]

東歐:莫斯科:27萬,慘遭屠城的:裡亞贊、捷爾梅茲、佩斯。[16]

另加日本博多灣被屠的三千餘人。[17]

第一名:秦始皇的秦軍

秦軍

秦軍是春秋、戰國時期秦國以及統一後秦朝的軍隊。秦軍是當時強大的鐵軍,橫掃六國,北擊匈奴,南攻蠻族,一統江山。為中國的統一做出巨大貢獻,其秦軍時期著名將領有:白起,王翦,蒙恬等為秦國統一和保衛疆土立下了汗馬功勞。

秦始皇在十年內掃平六國,一統天下,主要有一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軍隊,有一批運籌帷幄、勇冠三軍的善戰之將。秦帝國建立後,始皇選拔大批將領充任全國各級官吏,建立由邊防軍、京師軍和地方軍構成的軍事體系。他希望依靠強大的武力威鎮天下,以使江山永固,帝位恒傳。

侄子長昂,董狐狸僅以身免,逼董狐狸扣關請罪;萬曆三年,長禿率兀良哈鐵騎五萬入寇,戚繼光又率火槍騎兵隊出塞包抄,一口氣打垮五萬蒙古騎兵,活捉長禿。

自嘉靖三十八年戚家軍成軍到萬曆十一年戚繼光去職,戚家軍擊敗的敵軍總數超過十五萬餘,這在日久承平的萬曆中興時期是很恐怖的戰績。

戚家軍的威名並沒有因為戚繼光的去職而低落,以戚家軍為種子的浙兵一直是明後期國防力量的主力,萬曆朝鮮之役,浙兵首登平壤,立下頭功,其中許多人還是戚繼光的老部下,如攻克牡丹峰的老將吳惟忠。

第三名:關寧鐵騎

關甯鐵騎

關寧鐵騎是明末組建的一支兵力並不很多、但戰鬥力相當強的騎兵部隊,是明末最精銳的部隊,能與後金的八旗軍正面交鋒。

明天啟七年5月,皇太極領著百戰精兵來到寧遠城下,在寧遠週邊紮下九座大營,形成了對寧遠的包圍之勢。剛剛登基不久的皇太極面對寧遠城,心情很是複雜。當年,父親努爾哈赤就是在這寧遠城下,被炮火轟成重傷,不治而亡。所以,皇太極這次有備而來,就是要打下寧遠,為努爾哈赤報仇雪恨。

三聲號炮響起,數萬八旗騎兵如同決堤的洪水一般,直向寧遠城下沖去。戰鼓咚咚,馬刀閃閃,喊聲震天。

明軍還是延續以往的戰法,在城上用大炮轟擊。一排又一排的八旗兵在炮火中倒下去,人仰馬翻,血肉橫飛。皇太極面無表情,堅定地一揮手,八旗軍冒著炮火繼續衝擊。為了這場勝利,他已經研究過明軍的戰法,他知道,只要衝過這片開闊地,一旦進入炮火的死角,就是八旗軍的天下了。

然而,隨後發生的事情把皇太極嚇愣了,也讓八旗軍的將領們驚呆了。大炮仍在城上轟擊,炮火硝煙中卻殺出一支幾萬人的馬隊,馬上士兵手持三眼鐵銃,離八旗軍百八十米就開始射擊,鉛彈如狂風般向八旗軍掃來。八旗軍還沒等明白過來,明軍已經沖到近前,把三眼鐵銃調過來,掄起如鐵錘似的槍把便向後金軍頭上砸來。

一場短兵相接的大混戰,從早晨一直持續到了中午,八旗軍的屍體鋪滿了曠野,寧遠城外血流成河。眼見著傷亡越來越大,皇太極只好下令撤軍。

戰後,皇太極才知道,這支兇猛異常的部隊就是袁崇煥新組建的關寧鐵騎。

第二名:成吉思汗的蒙古鐵騎

蒙古鐵騎

蒙古騎兵是中世紀一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戰術靈活、智勇兼備、令人生畏的旋風部隊。13世紀由成吉思汗創建並由他的繼承者保持了一支與眾不同的騎兵部隊,這支蒙古騎兵沒有歐洲傳統軍事思想的束縛,建立了世界上規模空前的宏偉帝國-蒙古帝國。

他們體格強壯,能適應戰鬥的需要;他們能在快速撤退時回頭射擊跟在其後的敵人;能夠吃苦和忍耐嚴酷的氣候條件,不貪圖安逸舒適和美味佳餚。不容忽視的是:訓練過程中形成的那種嚴格的紀律制度,使他們個個都服從命令,嚴謹不怠,這在中世其它其它軍隊中是聞所未聞的。

大致有資料記錄的:

金朝:北京被屠80萬,完顏姓氏慘遭滅絕,河南、河北以及山西東部經過戰亂成為一片無人區,死傷過千萬人。西夏:100萬,銀川被屠30萬北方。南宋直接被殺200多萬,其中四川40萬,成都被屠近10萬。[16]

中亞:撒馬爾罕(花剌子模都城):120萬(蒙古士兵平均手刃24名百姓),慘遭屠城的:不花剌城、巴里黑、塔里寒城、巴米安、格魯吉亞、亞塞拜然、哈馬丹、尼沙普爾、莫夫城、赫拉特、內薩、奧克斯。

西亞:巴格達(又稱塞琉西亞):120萬。[16]

東歐:莫斯科:27萬,慘遭屠城的:裡亞贊、捷爾梅茲、佩斯。[16]

另加日本博多灣被屠的三千餘人。[17]

第一名:秦始皇的秦軍

秦軍

秦軍是春秋、戰國時期秦國以及統一後秦朝的軍隊。秦軍是當時強大的鐵軍,橫掃六國,北擊匈奴,南攻蠻族,一統江山。為中國的統一做出巨大貢獻,其秦軍時期著名將領有:白起,王翦,蒙恬等為秦國統一和保衛疆土立下了汗馬功勞。

秦始皇在十年內掃平六國,一統天下,主要有一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軍隊,有一批運籌帷幄、勇冠三軍的善戰之將。秦帝國建立後,始皇選拔大批將領充任全國各級官吏,建立由邊防軍、京師軍和地方軍構成的軍事體系。他希望依靠強大的武力威鎮天下,以使江山永固,帝位恒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