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何我們都習慣把自己置於道德的制高點?

四歲女童被大學生飛踹,這件事通過苦情媽媽的網路哭訴迅速發酵,如今隨著監控錄影的曝光,事件似乎有一次陷入出現大反轉的套路。

大學生沒有網友口誅筆伐的那麼不是人,苦情媽媽也並沒有那麼弱勢,為什麼這種反轉的故事一次次出現,大家依然一次次中招呢?

其實互聯網上一個傳播規律是,每到一段時間,就需要一次群體性情緒宣洩,至於引發宣洩的事件是什麼,這可不一定。

但是統計資料顯示在中國,明星出軌,小三不可一世,孩子受欺負,媳婦或婆婆霸道,人身安全感變脆弱,好心人被壞人騙巨額金錢,為了拯救心愛的人不惜出賣尊嚴,房子被強拆,幸福生活遇到了國外的壞人破壞......

這樣的話題總是能讓一部分人興奮,所以每隔一段時間,發現一些話題似乎能靠上這些讓人興奮的話題,

做媒體的人都不傻,都追求流量,背後都可以帶來商業利益,所以沒有話題,創造話題也要上。

那為什麼很多事件一開始的時候,原本弱者姿態求支援的人都會出現所謂的反轉呢?

其實很簡單,中國人很少有人養成一個習慣,

什麼習慣?也是老話: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我們在網上發言,養成了一個壞習慣,我們習慣用自己的成見去印證社會上的熱點,符合我過去慣性思維的,就認同,不符合的,就無視有其它證據的存在,或者耐心等一等其它證據的出現。

比如我其實昨天上午就看了所謂的完整監控視頻,

我自己最大的疑惑是我始終看不清楚那個女大學生T人的過程,到底T牆還是T人,另外為何那個女大學生如此大火氣,前因後果也不知道。所以對於這樣事實非常模糊的熱點,缺乏當事人辯解的熱點,我會選擇等一等。

但很多人需要一次次強化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思維來彰顯自己的正確,在這種抱團起哄過程中,他找到了隊伍,

形成了共鳴,滿足了自己內在發洩或者站隊的需要。

這是一種人格上的不完整,是性格上的不成熟的人,也是在現實生活中廣泛存在的人,雖然他們自己並不承認和意識到這一點。

我自己也是很久以後才發現,當我在網上用鍵盤快速碼字的時候,我並不是真的關心事件,而是關心熱點的流量,所以總的來說,蹭熱點是蹭自己的存在感,這其實蠻常見的。

作為一個寫作的人,蹭熱點流量當然很見效,但是保持對事實的尊重,避免發表不恰當的觀點被翻轉,反而更理性。

另外我倒是看到所謂完整視頻放出,網友還是分兩派吵架,這種製造人群撕裂的話題,我現在都不願意參合了。

我就希望啊,大家能耐心等一等,尊重一下事實,尊重一下專業的分析,在網上也尊重一下對面看不見的,和你意見不同的人。

把什麼事情都娛樂化,臉譜化,也就消滅了價值觀和理想了。

我是職場老司機秋葉大叔,歡迎你的關注!

我並不是真的關心事件,而是關心熱點的流量,所以總的來說,蹭熱點是蹭自己的存在感,這其實蠻常見的。

作為一個寫作的人,蹭熱點流量當然很見效,但是保持對事實的尊重,避免發表不恰當的觀點被翻轉,反而更理性。

另外我倒是看到所謂完整視頻放出,網友還是分兩派吵架,這種製造人群撕裂的話題,我現在都不願意參合了。

我就希望啊,大家能耐心等一等,尊重一下事實,尊重一下專業的分析,在網上也尊重一下對面看不見的,和你意見不同的人。

把什麼事情都娛樂化,臉譜化,也就消滅了價值觀和理想了。

我是職場老司機秋葉大叔,歡迎你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