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成就戰神之名的GT-R家族歷史

導語:日產GT-R雖不是豪門,卻能令豪門膽寒。但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胖子不是一口吃出來的,GT-R的輝煌,靠的是比保時捷911還要悠久的歷史積累。

這是機汽的第一期《汽車說》,本期的主角是有“東瀛戰神”之稱的日產(Nissan)GT-R。

為什麼是GT-R?因為對於嚮往速度與激情的你來說,這應該是離你最近的一款超跑,也是草根氣息最濃的一款車(同等價位下性能最高)。其次,沒有比日產GT-R更具改裝潛力和樂趣的超跑了;再有就是在下個月將上映的速8(不是酒店)中,

我們第一次看不到保羅·沃克的身影,而GT-R則是保羅·沃克的最愛。

所以,以“戰神”之名,讓我們一起重溫GT-R的傳奇。

“日產”之前

熟悉GT-R的人都知道,GT-R最早並非由日產汽車開發出來的,而是來自王子(Prince)汽車。

作為二戰的軸心國之一,日本發動的非正義的戰爭為中國及東南亞地區都帶來了最為痛苦的記憶。戰敗後,日本的國力、經濟同樣受損。在這個宏觀背景下,日本汽車製造商的日子自然也不好過。

面對困境,豐田等汽車公司將危機化成了轉機,迎來二次發展機遇;當然,也有一些汽車公司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最後鬱鬱而終,王子汽車就是其中一個。

王子汽車(雖然不想提及,但必須指出,王子車廠的前身是一家給零式戰機提供零部件的廠商),

在1952年推出了第一代Skyline車型,不過剛剛推出的Skyline並不是以性能車為主,而是以豪華車取勝,這和以後的發展有很大的不同。

1963年,王子車廠推出了第二代Skyline。當時,王子汽車以第二代Skyline為基礎推出了賽道版,打算加入日本第二屆GT大獎賽,而參賽的車型為S54 Skyline 2000GT。

在GT大獎賽中,S54 Skyline 2000GT大放光彩,於是王子汽車就以S54 Skyline 2000GT為藍本推出了一般的公路版車型,採用的是2.0L的汽油引擎,並且有單化油器和三化油器的版本,最大功率為105 ps和125 ps(這個現在看來並不搶眼的資料,在當時絕對是出類拔萃的)。

可是,由於戰後日本的經濟大受影響,很多車廠都難以支撐下去。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王子汽車只能選擇和日產合併,Skyline車系也就此歸屬到日產旗下。

“日產”後的低谷

1968年,日產推出了第三代Skyline車系,維持了前置後驅的配置。同時,考慮到之前王子汽車在日本GT大獎賽上大獲成功,日產決定以Skyline為基礎開發出一款街頭性能跑車。

1968年,日產在東京車展上展出了初代的Skyline GT-R。一開始的GT-R跟我們現在印象裡的GT-R不太一樣,因為彼時的GT-R還是四門房車,雙門轎跑的款式直到1971年才推出。

而雙門轎跑款式的初代GT-R看起來有點美式跑車的感覺,依然是採用了前置後驅的配置,搭載的是一台2.0L的自然進氣發動機,最大功率160 ps,峰值扭力180 Nm。

1972年,日產推出了第四代Skyline車系,以後的GT-R也正是以這一代的Skyline為基礎開發而來。

1973年上市的第二代G-TR車型只有雙門轎跑版,同時GT-R最經典的兩大兩小圓形也成為了日後GT-R家族的象徵。引擎驅動方面,第二代GTR還是採用了前置後驅。只不過,這一代的GT-R是最為悲劇的一款,因為從發售到停產它只賣出了197輛,原因是和上一代的車型沒有太大的差異,引擎輸出一樣。最重要的是,第四次中東戰爭引爆了第一次石油危機,當時國際原油價格從3美元狂升至12美元,因此日本經濟在當時萎縮了7%,經濟下滑加上油價高昂,以性能為取向的車就變得無人問津,也因為這樣,GT-R車系迎來了第一次的沉寂。

真正的輝煌

1989年,在距離上一代GT-R車系亮相的16年後,日產終於推出了第三代GT-R車型,也就是我們熟悉的R32(這段時間裡Skyline家族當然還有新成員,但是再沒有GT-R車型),第三代的GT-R開始讓整個家族名揚四海,當中一代名機RE26DETT的入列更是讓R32增色不少。

彼時,恰逢日系跑車的黃金年代,R32征戰四方並且獲得了不錯的成績。引擎還是前置,但是改成了四輪驅動;尾燈部分不再是兩大兩小,而是等圓設計。受限於當時的日本法規,RB26DETT的最大馬力只有280 ps,但是由於本身的改裝潛能極高,因此GT-R成為了改裝愛好者的心頭好!

1995年,Nissan推出了第四代的R33車型,但是R33的名聲比起R32和R34有點遜色。R33的整體造型比較為低調,沒有戰神該有的霸氣,反而有點像翩翩君子。動力方面,R33 GT-R依舊採用了RB26DETT,最大馬力同樣受限在280 ps,還有一樣的四輪傳動系統,不過,新加入的差速器使得整體的循跡性更上一層樓。但是,由於日產採用了錯誤的底盤,R33的操控性比起上一代出現嚴重退步,所以這一代的GT-R無論是在銷售成績上,還是在整體評價上,都遠遠比不上R32 GT-R。

1999年,日產為了修正之前在R33 GT-R上的錯誤,推出了R34 GT-R車型,這也是Skyline家族和GT-R分道揚鑣前的最後一部作品。外形設計上,和R32,R33 GT-R的低調有所不同,日產在R34 GT-R的外形上下了不少功夫,整體的造型看起來陽剛了不少,也更有“殺氣”。另外,第二代GT-R的兩大兩小圓形尾燈回到了R34 GT-R的身上,在引擎上還是沿用了RB26DETT,當然這也是RB26DETT最後一次出現在GT-R家族上。

這一代的GT-R只生產了三年。因為日本開始採取更為嚴苛的排放法規,RB26DETT明顯不符合新的排放法規,加上當時日產連年虧損,因此在R34停產之後,GT-R車系再一次陷入沉寂。

2007年,運營回到正軌的日產推出了GT-R家族的最新接班人R35。和以往不同的是,R35再也不是Skyline家族的成員了,GT-R開始成為獨立的車系。其中,R35最大的改變就是引擎從R32,R33和R34的L6發動機更換成了V6,變速箱也換上了6速的雙離合器變速箱。

當時,日產相當重視R35,它的引擎VR38DETT是由日本經驗最豐富的技師手工裝配而成,日產完全是以開發超跑的打造方式打造R35。

但是,R35也因此陷入了爭議——R35到底是不是超跑?這一點從R35面世到現在也沒間斷過。根據日產對它的定位,R35僅是一輛高性能的GT,在廣義上R35除了性能以外其他指標都不符合超跑的標準。但是,它卻是一款當之無愧的超跑殺手,包括法拉利,蠻牛等等超跑都是它的手下敗將。因此,維琪百科等網站上都把R35定義成超跑。

▲R36假想圖

在R35推出之後,日產每一年都會為它推出小改款車型。每一次小改款後,性能都會有所精進,最新版本的R35百公里加速時間已經壓縮在了3秒內,這樣的成績跟超跑比起來毫不遜色。而這一代的GT-R也是有史以來銷售週期最長的GT-R。不過這樣的一個神話似乎走到了結尾,有消息指出,日產正在為R36做大量的實驗,儘量縮短上市的時間,預計最晚超過2018年。

日產R36採用全新的造型,野蠻的動力和先進的技術,將大大減小和911 Turbo之間的差距。而價格卻幾乎只需要911 Turbo的一半!同時,新車也將會充分考慮改裝愛好者們的心情,車輛的改裝潛能將達到一個新水準。

關於日產GT-R歷史上最強發動機,請跳轉:http://mp.weixin.qq.com/s/haNppRCPqzB4z8JrBcH2zA

關於“日產GT-R之父”的故事,請跳轉:http://mp.weixin.qq.com/s/_29fmTaEzhwv-K7fNK-sYA

雙門轎跑的款式直到1971年才推出。

而雙門轎跑款式的初代GT-R看起來有點美式跑車的感覺,依然是採用了前置後驅的配置,搭載的是一台2.0L的自然進氣發動機,最大功率160 ps,峰值扭力180 Nm。

1972年,日產推出了第四代Skyline車系,以後的GT-R也正是以這一代的Skyline為基礎開發而來。

1973年上市的第二代G-TR車型只有雙門轎跑版,同時GT-R最經典的兩大兩小圓形也成為了日後GT-R家族的象徵。引擎驅動方面,第二代GTR還是採用了前置後驅。只不過,這一代的GT-R是最為悲劇的一款,因為從發售到停產它只賣出了197輛,原因是和上一代的車型沒有太大的差異,引擎輸出一樣。最重要的是,第四次中東戰爭引爆了第一次石油危機,當時國際原油價格從3美元狂升至12美元,因此日本經濟在當時萎縮了7%,經濟下滑加上油價高昂,以性能為取向的車就變得無人問津,也因為這樣,GT-R車系迎來了第一次的沉寂。

真正的輝煌

1989年,在距離上一代GT-R車系亮相的16年後,日產終於推出了第三代GT-R車型,也就是我們熟悉的R32(這段時間裡Skyline家族當然還有新成員,但是再沒有GT-R車型),第三代的GT-R開始讓整個家族名揚四海,當中一代名機RE26DETT的入列更是讓R32增色不少。

彼時,恰逢日系跑車的黃金年代,R32征戰四方並且獲得了不錯的成績。引擎還是前置,但是改成了四輪驅動;尾燈部分不再是兩大兩小,而是等圓設計。受限於當時的日本法規,RB26DETT的最大馬力只有280 ps,但是由於本身的改裝潛能極高,因此GT-R成為了改裝愛好者的心頭好!

1995年,Nissan推出了第四代的R33車型,但是R33的名聲比起R32和R34有點遜色。R33的整體造型比較為低調,沒有戰神該有的霸氣,反而有點像翩翩君子。動力方面,R33 GT-R依舊採用了RB26DETT,最大馬力同樣受限在280 ps,還有一樣的四輪傳動系統,不過,新加入的差速器使得整體的循跡性更上一層樓。但是,由於日產採用了錯誤的底盤,R33的操控性比起上一代出現嚴重退步,所以這一代的GT-R無論是在銷售成績上,還是在整體評價上,都遠遠比不上R32 GT-R。

1999年,日產為了修正之前在R33 GT-R上的錯誤,推出了R34 GT-R車型,這也是Skyline家族和GT-R分道揚鑣前的最後一部作品。外形設計上,和R32,R33 GT-R的低調有所不同,日產在R34 GT-R的外形上下了不少功夫,整體的造型看起來陽剛了不少,也更有“殺氣”。另外,第二代GT-R的兩大兩小圓形尾燈回到了R34 GT-R的身上,在引擎上還是沿用了RB26DETT,當然這也是RB26DETT最後一次出現在GT-R家族上。

這一代的GT-R只生產了三年。因為日本開始採取更為嚴苛的排放法規,RB26DETT明顯不符合新的排放法規,加上當時日產連年虧損,因此在R34停產之後,GT-R車系再一次陷入沉寂。

2007年,運營回到正軌的日產推出了GT-R家族的最新接班人R35。和以往不同的是,R35再也不是Skyline家族的成員了,GT-R開始成為獨立的車系。其中,R35最大的改變就是引擎從R32,R33和R34的L6發動機更換成了V6,變速箱也換上了6速的雙離合器變速箱。

當時,日產相當重視R35,它的引擎VR38DETT是由日本經驗最豐富的技師手工裝配而成,日產完全是以開發超跑的打造方式打造R35。

但是,R35也因此陷入了爭議——R35到底是不是超跑?這一點從R35面世到現在也沒間斷過。根據日產對它的定位,R35僅是一輛高性能的GT,在廣義上R35除了性能以外其他指標都不符合超跑的標準。但是,它卻是一款當之無愧的超跑殺手,包括法拉利,蠻牛等等超跑都是它的手下敗將。因此,維琪百科等網站上都把R35定義成超跑。

▲R36假想圖

在R35推出之後,日產每一年都會為它推出小改款車型。每一次小改款後,性能都會有所精進,最新版本的R35百公里加速時間已經壓縮在了3秒內,這樣的成績跟超跑比起來毫不遜色。而這一代的GT-R也是有史以來銷售週期最長的GT-R。不過這樣的一個神話似乎走到了結尾,有消息指出,日產正在為R36做大量的實驗,儘量縮短上市的時間,預計最晚超過2018年。

日產R36採用全新的造型,野蠻的動力和先進的技術,將大大減小和911 Turbo之間的差距。而價格卻幾乎只需要911 Turbo的一半!同時,新車也將會充分考慮改裝愛好者們的心情,車輛的改裝潛能將達到一個新水準。

關於日產GT-R歷史上最強發動機,請跳轉:http://mp.weixin.qq.com/s/haNppRCPqzB4z8JrBcH2zA

關於“日產GT-R之父”的故事,請跳轉:http://mp.weixin.qq.com/s/_29fmTaEzhwv-K7fNK-s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