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國粹:中國十大名茶,你喝過幾種

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龍井茶區分佈在西湖湖畔的秀山峻嶺之上。

這裡傍湖依山,氣候溫和,常年雲霧繚繞,雨量充沛,加上土壤結構疏鬆、土質肥沃,茶樹根深葉茂,常年瑩綠。從垂柳吐芽,至層林盡染,茶芽不斷萌發,清明前所採茶芽,稱為明前茶。炒一斤明前茶需七八萬芽頭,屬龍井茶之極品。龍井茶的外形和內質是和其加工手法密切相聯的。

傳說很久以前龍井山中有個荒涼的小村,村中有個老婦,住在破茅屋裡,靠採摘屋後所種的十八棵茶樹的嫩葉為生。

她為人心善,常煮茶水在門口任進山採茶的人取飲。一天村中來了一位白鬍子的老頭,在門口喝茶時看見她屋角棄置一個破石臼,認出它是寶貝,便要購買。婆婆道:“破舊石臼,是無用之物,喜歡,搬去就是。”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

又稱片茶,為綠茶特種茶類。采自當地特有品種,經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過獨特的傳統加工工藝製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葉。“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歷史底蘊和豐厚的文化內涵,早在唐代,《茶經》就有“廬州六安(茶)”之稱;明代科學家徐光啟在其著《農政全書》裡稱“六安州之片茶,為茶之極品”。

明代李東陽、蕭顯、李士實三名士在《詠六安茶》中也多次提及,曰“七碗清風自六安”“陸羽舊經遺上品”,

予“六安瓜片”以很高的評價。在清朝被列為“貢品”,慈禧太后曾月奉十四兩;大文學家曹雪芹曠世之作《紅樓夢》中也有提及。

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起源於清代光緒年間,黃山茶的採制相當精細,認清明到立夏為採摘期,采回來的芽頭和鮮葉還要進行選剔,

剔去其中較老的葉、莖,使芽勻齊一致。在製作方面,要根據芽葉品質,控制殺青溫度,不致產生紅梗、紅葉和殺青不勻不透的現象;火溫要先高後低,逐漸下降,葉片著溫均勻,理化變化一致。

明朝天啟年間,江南黟縣新任縣官熊開元帶書童來黃山春遊,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簍的老和尚,便借宿於寺院中。長老泡茶敬客時,知縣細看這茶葉色微黃,形似雀舌,身披白毫,

開水沖泡下去,只見熱氣繞碗邊轉了一圈,轉到碗中心就直線升騰,約有一尺高,然後在空中轉一圓圈,化成一朵白蓮花。那白蓮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團雲霧,最後散成一縷縷熱氣飄蕩開來,清香滿室。

君山銀針

君山銀針,我國著名黃茶之一。君山茶,始于唐代,清代納入貢茶。君山,為湖南岳陽市洞庭湖中島嶼。島上土壤肥沃,多為砂質土壤,年平均溫度16~17度,年降雨量為1340毫米左右,相對濕度較大。春夏季湖水蒸發,雲霧彌漫,島上樹木叢生,自然環境適宜茶樹生長,山地遍佈茶園。 清代,君山茶分為“尖茶”、“茸茶”兩種。“尖茶”如茶劍,白毛茸然,納為貢茶,素稱“貢尖”。君山銀針茶香氣清高,味醇甘爽,湯黃澄高,芽壯多毫,條真勻齊,著淡黃色茸毫。沖泡後,芽豎懸湯中沖升水面,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蔚成趣觀。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產銀針名茶,據說君山茶的第一顆種子還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後唐的第二個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時候,侍臣為他捧杯沏茶,開水向杯裡一倒,馬上看到一團白霧騰空而起,慢慢地出現了一隻白鶴。

安溪鐵觀音

安溪鐵觀音,是我國著名烏龍茶之一。安溪鐵觀音茶產於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安溪鐵觀音茶歷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稱。據載,安溪鐵觀音茶起源于清雍正年間(1725一1735年)。安溪縣境內多山,氣候溫暖,雨量充足,茶樹生長茂盛,茶樹品種繁多,姹紫嫣紅,冠絕全國。

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主要產地在河南省信陽市溮河區西部的溮河港、董家河、吳家店鄉的深山區、南部東雙河、柳林、李家寨、譚家河、十三裡橋以及平橋區的平橋鎮等鄉鎮的部分高山區和淺山區。信陽毛尖素來以“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而飲譽中外。

洞庭碧螺春,中國著名綠茶之一。洞庭碧螺春茶產于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太湖洞庭山。碧螺春茶條索纖細,捲曲成螺,滿披茸毛,色澤碧綠。沖泡後,味鮮生津,清香芬芳,湯綠水澈,葉底細勻嫩。尤其是高級碧螺春,可以先沖水後放茶,茶葉依然徐徐下沉,展葉放香,這是茶葉芽頭壯實的表現,也是其他茶所不能比擬的。

都勻毛尖茶

都勻毛尖茶,產於貴州都勻市,屬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細毛尖”、“魚鉤茶”、“雀舌茶”,是貴州三大名茶之一。外形條索緊結纖細捲曲、披毫,色綠翠。香清高,味鮮濃,葉底嫩綠勻整明亮。都勻毛尖“三綠透黃色”的特徵:幹茶色澤綠中帶黃,湯色綠中透黃,葉底綠中顯黃。

都勻毛尖早在明代已列為“貢品”,賜名“雀舌”。清乾隆年間,都勻設有官辦茶園,由知府兼理廠務茶園。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優獎,被譽為“中國十大名茶”。1956年毛主席親筆定名為 “毛尖茶”。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為烏龍茶類,有茶中之王的美譽,產于福建“奇秀甲東南”武夷山,茶樹生長在岩縫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武夷岩茶屬半發酵的青茶,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其中著名的以大紅袍享譽世界。

安徽祁門紅茶

安徽祁門紅茶,產於中國安徽省西南部黃山支脈區的祁門縣一帶。當地的茶樹品種高產質優,祁紅外形條索緊細勻整,鋒苗秀麗,色澤烏潤(俗稱“寶光”),內質清芳並帶有蜜糖香味。祁門茶葉,唐代就已出名,據史料記載,這裡在清代光緒以前,並不生產紅茶,而是盛產綠茶,制法與六安茶相仿,故曾有“安綠”之稱。光緒元年,黟縣人餘幹臣從福建罷官回籍經商,創設茶莊,祁門遂改制紅茶,並成為後起之秀。

始于唐代,清代納入貢茶。君山,為湖南岳陽市洞庭湖中島嶼。島上土壤肥沃,多為砂質土壤,年平均溫度16~17度,年降雨量為1340毫米左右,相對濕度較大。春夏季湖水蒸發,雲霧彌漫,島上樹木叢生,自然環境適宜茶樹生長,山地遍佈茶園。 清代,君山茶分為“尖茶”、“茸茶”兩種。“尖茶”如茶劍,白毛茸然,納為貢茶,素稱“貢尖”。君山銀針茶香氣清高,味醇甘爽,湯黃澄高,芽壯多毫,條真勻齊,著淡黃色茸毫。沖泡後,芽豎懸湯中沖升水面,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蔚成趣觀。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產銀針名茶,據說君山茶的第一顆種子還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後唐的第二個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時候,侍臣為他捧杯沏茶,開水向杯裡一倒,馬上看到一團白霧騰空而起,慢慢地出現了一隻白鶴。

安溪鐵觀音

安溪鐵觀音,是我國著名烏龍茶之一。安溪鐵觀音茶產於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安溪鐵觀音茶歷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稱。據載,安溪鐵觀音茶起源于清雍正年間(1725一1735年)。安溪縣境內多山,氣候溫暖,雨量充足,茶樹生長茂盛,茶樹品種繁多,姹紫嫣紅,冠絕全國。

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主要產地在河南省信陽市溮河區西部的溮河港、董家河、吳家店鄉的深山區、南部東雙河、柳林、李家寨、譚家河、十三裡橋以及平橋區的平橋鎮等鄉鎮的部分高山區和淺山區。信陽毛尖素來以“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而飲譽中外。

洞庭碧螺春,中國著名綠茶之一。洞庭碧螺春茶產于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太湖洞庭山。碧螺春茶條索纖細,捲曲成螺,滿披茸毛,色澤碧綠。沖泡後,味鮮生津,清香芬芳,湯綠水澈,葉底細勻嫩。尤其是高級碧螺春,可以先沖水後放茶,茶葉依然徐徐下沉,展葉放香,這是茶葉芽頭壯實的表現,也是其他茶所不能比擬的。

都勻毛尖茶

都勻毛尖茶,產於貴州都勻市,屬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細毛尖”、“魚鉤茶”、“雀舌茶”,是貴州三大名茶之一。外形條索緊結纖細捲曲、披毫,色綠翠。香清高,味鮮濃,葉底嫩綠勻整明亮。都勻毛尖“三綠透黃色”的特徵:幹茶色澤綠中帶黃,湯色綠中透黃,葉底綠中顯黃。

都勻毛尖早在明代已列為“貢品”,賜名“雀舌”。清乾隆年間,都勻設有官辦茶園,由知府兼理廠務茶園。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優獎,被譽為“中國十大名茶”。1956年毛主席親筆定名為 “毛尖茶”。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為烏龍茶類,有茶中之王的美譽,產于福建“奇秀甲東南”武夷山,茶樹生長在岩縫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武夷岩茶屬半發酵的青茶,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其中著名的以大紅袍享譽世界。

安徽祁門紅茶

安徽祁門紅茶,產於中國安徽省西南部黃山支脈區的祁門縣一帶。當地的茶樹品種高產質優,祁紅外形條索緊細勻整,鋒苗秀麗,色澤烏潤(俗稱“寶光”),內質清芳並帶有蜜糖香味。祁門茶葉,唐代就已出名,據史料記載,這裡在清代光緒以前,並不生產紅茶,而是盛產綠茶,制法與六安茶相仿,故曾有“安綠”之稱。光緒元年,黟縣人餘幹臣從福建罷官回籍經商,創設茶莊,祁門遂改制紅茶,並成為後起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