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關於育兒過程中遇到的那些坑,你踩中了幾個?

小閑肉好文推薦

育兒的路上,總有些坑沒有逃過,總有些彎路難以避免,下面這些,你中招了嗎?

骨密度檢查

骨密度是一項放射性檢查,利用很小劑量的放射線檢測骨骼密度。

孩子檢查骨密度的意義不大,因為每個孩子的骨密度值是有差異的,各醫院採用的骨密度儀不同,各醫院測量骨密度的位置也不同,國際上還沒有兒童骨密度測量的標準數值。

對於嬰幼兒,體檢的重點是在瞭解孩子“吃喝拉撒睡”的基礎上,結合生長指標的測量、醫生查體,

給予生長發育的評估,重點在“養育”的指導。

微量元素檢查

正常餵養的孩子,只要補充夠每日生理需求的維生素D,就沒必要用儀器或者抽血做各種微量元素檢測。由於鈣、鋅、鐵等元素的生理效應部位不在血液,所以檢測微量遠側意義不大。

盲目給孩子補微量元素的危害:

1.維生素D和鈣過量:高鈣血症、臟器組織鈣化;

2. 鋅過量,胃腸道不適,噁心,嘔吐。

3. 維生素A過量,精神萎靡,嘔吐,嚴重時還可導致顱內壓升高,昏迷。

牛初乳

牛初乳是乳牛產崽後7天之內的乳汁,屬於生理異常乳,其物理性質、成分與常乳差別很大,產量低,工業化收集比較困難,品質不穩定,不適合用於加工嬰幼兒配方食品。兒科學家認為,牛初乳裡雌激素過量,

如果不能被孩子正常代謝,會留在身體裡促進性腺發育,導致孩子性☆禁☆早☆禁☆熟。

寶寶游泳脖圈

脖圈游泳為何不安全?

1.小寶寶的脖子很軟,套脖圈很容易傷害寶寶稚嫩的頸椎。

2. 脖圈是塑膠的,臨床有見寶寶對脖圈過敏或脖圈摩擦過度導致皮炎的。

3. 脖圈容易壓迫氣管。

4. 人脖子上有頸動脈竇,若不小心被壓倒,可發生壓力感受性反射,出現心率減慢血壓下降,嚴重者甚至休克。

對寶寶來說,最好的游泳方式,是由大人抱著,用一側前臂拖著嬰兒的臀部,另一隻手扶住嬰兒的背部,緊貼大人身體下水。

在水中,可以試試只拖住寶寶的臀部,或者雙手抱住腋下,儘量讓寶寶感受玩水的快樂。大家可以看看《我竟然給孩子用項圈游泳,簡直蠢爆了!》

學步帶與學步車

用學步帶等牽著孩子走路對下肢關節發育不利。走路是自然發育的過程,不應過早人為干預,孩子長期坐學步車,沒有經過爬的訓練,很容易引發感覺失調。另外,孩子坐學步車全身的重量壓在雙腳上,往往是馬蹄足的形狀走,長此以往,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下肢畸形,也容易養成足內翻,或者是足外翻的習慣。

坐爬站走跑都是會自然形成的,如果孩子發育沒有問題,不需要特別的引導,不應過早的人為干預。

把屎把尿

不要給寶寶把尿,給寶寶用尿不濕就好,寶寶慢慢會自己控制拍尿,如果老給寶寶把尿,寶寶的膀胱很難有充盈的機會,寶寶也不會有尿意,這樣的寶寶可能很難自己控制小便哦!

開始排便訓練的時間建議為12-27個月。不建議寶寶幾個月大就開始“把屎把尿”,因為孩子脊柱和髖關節等發育還不完善,長期保持“把”位對身體發育不利,容易造成關節鬆弛甚至脫位。其次,幾個月大的寶寶大腦發育不成熟,吃奶後就拉,所謂“直腸子”,這時候不需定時把便。

蠟燭包

“蠟燭包”束縛了寶寶的身體,尤其是手和腳,使寶寶在寒冷季節活動減少,容易導致寒冷損傷。如果“蠟燭包”過緊過厚,在環境溫度偏高時,可能會因為散熱不及時而導致體溫過高,甚至導致寶寶死亡。

新生兒四肢蜷曲是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的表現,不必人為地去矯正。隨著神經系統的成熟,四肢會自然伸直。至於打蠟燭包可以防止孩子將來多動,更是沒有根據的。

奶粉去火產品

常常聽到寶爸寶媽說:“喝奶粉容易上火”。因此,一些奶粉輔助產品便活了起了,這類產品往往含有可以食療的重要,比如山楂,蓮子等。實際上,奶粉雖然無法與母乳媲美,但不存在 “喝奶粉容易上火”的情況,不需要使用“去火”作用的輔助產品。尤其是對於沒有加輔食的孩子,會產生額外的胃腸道負擔。

有的孩子眼屎多、或者便秘、口氣酸臭,媽媽就認為是上火了,其實並非如此。寶寶眼屎多,通常是因為寶寶鼻淚管狹窄,無法順暢地排空眼淚。寶寶有口氣,可能是口腔不潔,或者餵養不當。寶寶便秘,可能跟飲食結構等因素有關。媽媽們可以自查一下,有沒有給寶寶吃的太多、過早地添加輔食、是否吃了太多零食、飲食是否均衡等。

——寶媽專屬的閒置交易平臺——

從懷孕開始,大多數父母就開始為孩子購置各種衣物、玩具、書籍等物品,而隨著孩子的成長,許多物品也會逐漸被閒置,如何處理它們便成了家長們的一大煩惱。特別在國家二胎政策的開放,越來越多的家庭進入了“二孩時代”,這個問題體現的越來越明顯,如何解決寶媽們的煩惱,就讓“小閑肉”來幫你。

往往是馬蹄足的形狀走,長此以往,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下肢畸形,也容易養成足內翻,或者是足外翻的習慣。

坐爬站走跑都是會自然形成的,如果孩子發育沒有問題,不需要特別的引導,不應過早的人為干預。

把屎把尿

不要給寶寶把尿,給寶寶用尿不濕就好,寶寶慢慢會自己控制拍尿,如果老給寶寶把尿,寶寶的膀胱很難有充盈的機會,寶寶也不會有尿意,這樣的寶寶可能很難自己控制小便哦!

開始排便訓練的時間建議為12-27個月。不建議寶寶幾個月大就開始“把屎把尿”,因為孩子脊柱和髖關節等發育還不完善,長期保持“把”位對身體發育不利,容易造成關節鬆弛甚至脫位。其次,幾個月大的寶寶大腦發育不成熟,吃奶後就拉,所謂“直腸子”,這時候不需定時把便。

蠟燭包

“蠟燭包”束縛了寶寶的身體,尤其是手和腳,使寶寶在寒冷季節活動減少,容易導致寒冷損傷。如果“蠟燭包”過緊過厚,在環境溫度偏高時,可能會因為散熱不及時而導致體溫過高,甚至導致寶寶死亡。

新生兒四肢蜷曲是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的表現,不必人為地去矯正。隨著神經系統的成熟,四肢會自然伸直。至於打蠟燭包可以防止孩子將來多動,更是沒有根據的。

奶粉去火產品

常常聽到寶爸寶媽說:“喝奶粉容易上火”。因此,一些奶粉輔助產品便活了起了,這類產品往往含有可以食療的重要,比如山楂,蓮子等。實際上,奶粉雖然無法與母乳媲美,但不存在 “喝奶粉容易上火”的情況,不需要使用“去火”作用的輔助產品。尤其是對於沒有加輔食的孩子,會產生額外的胃腸道負擔。

有的孩子眼屎多、或者便秘、口氣酸臭,媽媽就認為是上火了,其實並非如此。寶寶眼屎多,通常是因為寶寶鼻淚管狹窄,無法順暢地排空眼淚。寶寶有口氣,可能是口腔不潔,或者餵養不當。寶寶便秘,可能跟飲食結構等因素有關。媽媽們可以自查一下,有沒有給寶寶吃的太多、過早地添加輔食、是否吃了太多零食、飲食是否均衡等。

——寶媽專屬的閒置交易平臺——

從懷孕開始,大多數父母就開始為孩子購置各種衣物、玩具、書籍等物品,而隨著孩子的成長,許多物品也會逐漸被閒置,如何處理它們便成了家長們的一大煩惱。特別在國家二胎政策的開放,越來越多的家庭進入了“二孩時代”,這個問題體現的越來越明顯,如何解決寶媽們的煩惱,就讓“小閑肉”來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