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柳林文化;柳林臨峰塔

臨峰塔

臨峰塔(俗名舍利塔、皇姑塔)始建于清高宗弘曆乾隆三十一年,即西元1766年,農曆丙戌年。該寶塔是柳溪寺四周二三十座高僧塔林中最高規格的一座,塔體精宏,構思精巧,

建築精美,歷經兵燹、動亂、賊劫至今248年仍巍然屹立在寺旁,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中國文物網有該塔圖片和文字介紹。

佛塔的歷史發展

高二寶攝

該塔為純磚結構,明八層,暗八層,塔高28米,塔身為正八邊形,明八層逐層遞減,層層都有磚雕水簷斗拱。斗拱為四鋪,

作単下昴,如意卷頭。每層樓角八頂,各懸掛風鈴,微風動處鈴聲清清悅耳。塔內八層,東西各攀螺旋梯走道,一條盤上,一條盤下,各自通行,十分精巧。塔內各層古時皆有佛像雕塑一尊,進塔門第一層正中心立一小佛塔,小佛塔底有一方型小宮,原存放有金棺銀槨,內有佛舍利子兩枚,為得道高僧指節骨。塔內各層中心亮有小圓孔,上下垂直如一線,從頂孔投入一枚銅幣,
能順孔無阻地落入底層正中,精妙藝構,無不令人驚歎連連。

上世紀七十年代,大破四舊,塔外四處塔林,塔內各層佛塑被人廢毀,一層底佛塔及小地宮舍利子至今丟失於世。現正千方百計曠世捜尋寶物,望早日完璧。臨峰塔坡前原建一門樓,門額磚雕高僧手書“臨峯塔”三字,現亦廢。更有傳說,整塔下有地宮,後被賊人從塔旁底坡裂缺進入,裡邊寶物,洗劫一空!

見古思賢,儘管近世以來寶塔慘遭磨難,

傳說有兵槍擊塔頂,屢擊不墜,魂驚自逃。但每當春和景明或秋高氣爽之時瞻仰臨峰合利佛塔,莊嚴肅穆,氣度非凡,玲瓏剔透,攝人心魄,巍巍寶塔,始終威鎮一方蔚為壯觀。

塔院內現存建塔碑一通,文字佛意精深,書法精妍,保護較好。碑首銘刻“永甯州柳溪寺新建舍利塔碑記”。碑末署“傳臨濟正宗第三十七世本藍方丈了福率眾同立”。與寺院十方叢林碑末署“傳臨濟正宗第三十六世柳溪繼廣嗣大沙門際宏率眾公立”相接。

際宏、了福二位元高僧同為臨濟宗正宗傳人。據資料可知,當代著名高僧臺灣星雲大師為臨濟宗八十四代正宗傳人。

臨峰塔,為國家級寶塔。依佛界慣例,重塔必有佛號,如臨濟宗創始人義玄,圓寂後,建于河北正定的塔,佛號澄靈。

欣逢國家復興之政,傳統文化遺產遇吉時待整。柳林縣政府高度重視,莊上鎮政府精心擘劃,

考察精研,攜康金昌等眾多鄉賢經理修葺,築“真如門”牌坊,刻四聯時彥書法於門楹。砌九十臺階,用舉國名石河北草白玉鋪成,培塔基,修塔飾,保寺牆,護寺道,整寺坪,植寺林,水庫、廣場煥然一新。鄉間童叟由衷讚美。一個全面修繕計畫正在步步實現之中。柳溪寺臨峰塔現正積極申報市、省、國家級文物保護単位。

舍利塔

莊嚴肅穆,

巍巍寶塔。

皇姑塔

淩雲摩天,

玲瓏剔透。

舍利塔

莊嚴肅穆,

巍巍寶塔。

皇姑塔

淩雲摩天,

玲瓏剔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