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解析|告訴你怎麼投放智慧電視廣告才最有價值

電影《甲方乙方》中有一句臺詞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貴”。

實際上,從客戶的角度來說,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無論是產品還是服務,符合客戶要求才是宗旨,而面對選擇,你真的知道該如何下手嗎?

行業內人士認為,經過幾年的發展,2017年OTT廣告市場將迎來大爆發,奧維雲網就預測,未來3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百億。

如果你是廣告主,面對這種形勢的轉變,你會把錢投在哪裡?今天我們就分析一下,看看現在的OTT市場怎麼投放廣告才能夠突顯價值。

資料顯示, 截至2016年12月,包括智慧電視(包括盒子)的OTT終端保有量已超過2億台,覆蓋36%的中國家庭。

2016年OTT廣告規模呈現大爆發,包含智慧電視和盒子在內的OTT廣告投放規模達9.7億。其中,海信、康佳、長虹、樂視等智慧電視終端廠商爭相商業化並進行廣告系統升級,

吸引廣告投放。

傳統電視廣告具有大屏展示、一屏多用戶、半強制曝光、信任度高等特點;而互聯網廣告

具有形式多樣、可定向投放、互動性強等特點。相比之下,智慧電視廣告同時具有電視廣告和互聯網廣告的特點,取雙方之長。

一方面,智慧電視大屏具備電視屬性,大屏開機廣告給人以強視覺衝擊力;另一方面,OTT大屏具備互聯網屬性,大屏彈跳式廣告可以實現互聯網廣告多樣的展示形式。

從需求來說,廣告主如果追求廣告位元獨佔和極佳視覺衝擊效果,可以選擇開機廣告;如果追求對目標人群定向投放和新穎傳播效果,可以選擇彈跳式廣告。對兩者的選取,廣告主可根據傳播目標、目標受眾特點、投放曝光策略、廣告預算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和選擇。

除此之外,大屏廣告還可提供品牌專區、關機廣告、桌面推薦、互動廣告、電視電商等新穎的廣告植入形式,給廣告主更為豐富的選擇。

在廣告投放的管道上,主要以終端製造廠商和內容運營商為主,傳統電視廠商專注于終端產品的生產製造,最近幾年也開始探索向用戶運營層面延伸。

騰訊視頻、愛奇藝和優酷等OTT內容運營方,

他們主要以與終端企業合作實現內容資源的進行分發。

而樂視是創新的資源垂直整合的生態型企業,從最初的內容運營延伸到終端製造領域,成為智慧電視領域的先鋒。

以智慧電視廣告的主流終端廠商對比來看,如海信、創維、長虹這類傳統企業,主要的優勢在於市場的保有量高、覆蓋人群也比較廣,但是用戶群體還是以線下消費為主,觀念相對保守。另外,傳統企業的電視廣告展現形式也比較單一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廣告的觸達效果。傳統企業的優勢還是比較鮮明,這類管道可以滿足一般大眾型生活用品的推廣。

互聯網品牌樂視在產業佈局上相對較早,視頻網站起家的樂視在終端與內容的打通上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雖然在保有量上還不及傳統廠商,但是千萬量級高端用戶提供了可運營空間,這些用戶一般有車、有房,具有一定的經濟能力,符合品質用戶的標準。所以,樂視超級電視廣告吸引了包括迪奧Dior、賓士在內的多家高品質廣告客戶的合作。

另一家比較有代表性的互聯網品牌小米,標榜為“年輕人的第一台電視”,使用者以追求“性價比”的年輕人為主,這部分群體具有鮮明的互聯網思維,但是整體消費水準還比較有限。在終端的覆蓋上小米以盒子產品為主,但是相比之下,盒子的廣告效果不如智慧電視,所產生的價值也要更低一些。因此,小米的廣告平臺比較適合互聯網化的快時尚消費品。

總結一下,如果追求量的傳播可以選擇傳統廠商,畢竟長時間的積累用戶量級處於行業的領先位置;但在質的把握上,互聯網新勢力顯然在資源整合行銷的運用上表現得更加自如,也更有新意。

舉個例子,樂視通過觀星系統,使用者在晚上看球的時候,就會自動推送一條小龍蝦啤酒套餐的優惠資訊在電視螢幕上。通過測試證明,這樣的方式更容易被使用者所接受,打開率更高。

這也意味著,互聯網電視的運營商已經開始針對不同用戶,投放不同的廣告,這種類似於“今日頭條”的廣告推薦模式,不僅更加精准,而且讓廣告投放的容量大幅增長。

實際上,廣告主已經注意智慧電視的大屏媒介資源,並有部分廣告主已經嘗試投放終端廣告。聯合利華、寶潔、一汽大眾、迪奧Dior等知名廣告主都在智慧電視廣告投放的行列。

2017年開年以來,大量本土客戶也開始大規模踴躍嘗試投放智慧電視廣告,並將其作為整合行銷中的重要部分,甚至有些廣告客戶全面削減電視預算轉向OTT端。據統計,OTT大屏對於家庭生活消費產品的廣告展示具有極高的普適性,目前OTT廣告投放金額前三位的行業分別是食品飲料、日化(化妝浴室用品)和汽車。

雖然OTT廣告已經迎來增長的黃金期,但當下的OTT行業,仍處於市場教育的階段。目前智慧電視廣告增長率整體一線城市要比二三線城市情況好,主要原因來自終端較高的滲透率。長遠來看,後期的增長速度會更快,預計2017年全年OTT家庭覆蓋率將能達到45%以上。

隨著更多企業的進入,大屏的價值將會得到不斷提升,隨之而來的,大屏廣告市場也將會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如果你剛好想搭乘智慧電視廣告這列行駛中的快車,現在買票上車還來得及。

主要的優勢在於市場的保有量高、覆蓋人群也比較廣,但是用戶群體還是以線下消費為主,觀念相對保守。另外,傳統企業的電視廣告展現形式也比較單一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廣告的觸達效果。傳統企業的優勢還是比較鮮明,這類管道可以滿足一般大眾型生活用品的推廣。

互聯網品牌樂視在產業佈局上相對較早,視頻網站起家的樂視在終端與內容的打通上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雖然在保有量上還不及傳統廠商,但是千萬量級高端用戶提供了可運營空間,這些用戶一般有車、有房,具有一定的經濟能力,符合品質用戶的標準。所以,樂視超級電視廣告吸引了包括迪奧Dior、賓士在內的多家高品質廣告客戶的合作。

另一家比較有代表性的互聯網品牌小米,標榜為“年輕人的第一台電視”,使用者以追求“性價比”的年輕人為主,這部分群體具有鮮明的互聯網思維,但是整體消費水準還比較有限。在終端的覆蓋上小米以盒子產品為主,但是相比之下,盒子的廣告效果不如智慧電視,所產生的價值也要更低一些。因此,小米的廣告平臺比較適合互聯網化的快時尚消費品。

總結一下,如果追求量的傳播可以選擇傳統廠商,畢竟長時間的積累用戶量級處於行業的領先位置;但在質的把握上,互聯網新勢力顯然在資源整合行銷的運用上表現得更加自如,也更有新意。

舉個例子,樂視通過觀星系統,使用者在晚上看球的時候,就會自動推送一條小龍蝦啤酒套餐的優惠資訊在電視螢幕上。通過測試證明,這樣的方式更容易被使用者所接受,打開率更高。

這也意味著,互聯網電視的運營商已經開始針對不同用戶,投放不同的廣告,這種類似於“今日頭條”的廣告推薦模式,不僅更加精准,而且讓廣告投放的容量大幅增長。

實際上,廣告主已經注意智慧電視的大屏媒介資源,並有部分廣告主已經嘗試投放終端廣告。聯合利華、寶潔、一汽大眾、迪奧Dior等知名廣告主都在智慧電視廣告投放的行列。

2017年開年以來,大量本土客戶也開始大規模踴躍嘗試投放智慧電視廣告,並將其作為整合行銷中的重要部分,甚至有些廣告客戶全面削減電視預算轉向OTT端。據統計,OTT大屏對於家庭生活消費產品的廣告展示具有極高的普適性,目前OTT廣告投放金額前三位的行業分別是食品飲料、日化(化妝浴室用品)和汽車。

雖然OTT廣告已經迎來增長的黃金期,但當下的OTT行業,仍處於市場教育的階段。目前智慧電視廣告增長率整體一線城市要比二三線城市情況好,主要原因來自終端較高的滲透率。長遠來看,後期的增長速度會更快,預計2017年全年OTT家庭覆蓋率將能達到45%以上。

隨著更多企業的進入,大屏的價值將會得到不斷提升,隨之而來的,大屏廣告市場也將會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如果你剛好想搭乘智慧電視廣告這列行駛中的快車,現在買票上車還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