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歷史上最神經病的皇帝,沒有之一,至今還飽受爭議

上一講我們講到就在宇文護毒死北周明帝的同一年,北齊也發生了宮廷政變,常山王高演(高歡六子)廢除侄子高殷自立為帝,那麼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事情說來話長,我們就從高洋篡位說起吧。

高洋,字子進,高歡次子,母婁昭君,高洋和高澄、高演、高湛等人都是同母弟。

東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逼迫孝靜帝禪位於他,正式取代東魏建立北齊。他就是北齊的顯祖文宣帝,說起高洋,在中國幾千年歷史上登場的幾百位帝王裡他並不顯眼'甚至鮮為人知。

但我們說過“快刀斬亂麻”等典故都和他有關,而且高洋還是一位著名的測字皇帝。

高洋登基之初,下詔海選年號,有人獻號“天保”(寓意上天保佑北齊萬萬年),眾人齊聲叫好。

高洋卻說:好是好,可天保二字拆開不就是“一大人只十”嗎,你們這是笑我只有十年天子命呀。

眾人聽了這話大驚失色,紛紛跪地求饒。高洋哈哈大笑:沒事沒事,我能有十年天子命已經不錯了。

高洋不但知道自己在位幾年,還知道自己死的具體時間。他從一位半仙那裡討來一個“三十”的字元,眾人以為這寓意高洋將君臨天下三十年,於是紛紛向高洋道賀。

高洋笑道:哪裡是三十年,分明是三個十嘛,天意如此,也好也好。

後來高洋果真暴死於天保十年十月十日,令人驚歎。諸如此類的測字軼事還有很多很多,足見他的與眾不同之處。

高洋是個非常特殊的皇帝,

特殊到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有人甚至認為他是人格分裂加妄想型精神分裂症。高洋在位十年只用了天保一個年號,在天保六年以前他勵精圖治,四方征戰,頗有聖主風範。(初踐大位,留心政術,以法馭下,公道為先。)

在他的苦心經營下北齊一躍成為當時的三國中綜合國力最強的一個。

也許是被輝煌成就沖昏了頭腦,天保六年後高洋逐漸開始放縱自己,極盡奢華,沉溺酒色,暴虐無度,殺人如麻,甚至到了變態的地步,最終飲酒過度而暴斃。(六七年後,以功業自矜,遂留連忱湎,肆行☆禁☆淫暴。)

如何給高洋一個客觀中肯的蓋棺定論還真是困難,歷史上像他這樣虎頭蛇尾,豪邁開場荒唐收場的君主不在少數,但能折騰到這種地步的還真不多見,

高洋無疑是佼佼者。

高洋在位的前六年還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對內他整肅朝綱,勤于政務,秉公行事,凡事公道為先,頗有明君之風。

南征簫梁,奪取江淮,西抗宇文,北逐柔然,修築長城,甚至親自衝鋒陷陣。高洋每次出戰都生怕對面的敵人太少,這種不要命的拼命二郎精神連西魏人都怕他。

(每臨行陣,親當矢石,鋒刃交接,唯恐前敵之不多,屢犯艱危,常致克捷。)

宇文泰望見高洋的軍陣都不得不感歎高歡沒有死呀!

有一次高洋到東山巡遊,在宴會上喝了幾杯酒後突然想起關中尚未平定,一想到自老爹高歡信都起兵以來,幾十年的鐵血征戰至今仍未蕩平關中。高洋想到這裡不禁怒從心生,摔了酒杯,把史官魏收叫來讓他擬旨要再次討伐西魏。

而此時恰逢宇文泰病死,西魏人心惶惶。甚至打算先退往隴西一帶暫避鋒芒,由此不難看出高洋的影響力。

高洋的功業達到頂峰後就逐漸志得意滿生出懈怠之心,走上了歷代昏庸之君的老路,甚至走的更遠。

他開始不理朝政,通宵達旦飲酒作樂,甚至親自擊鼓跳舞,時不時光著膀子臉上塗抹婦人用的胭脂,打扮的花枝招展,披頭散髮穿著胡服,攜帶刀劍弓箭招搖過市。皇親國戚、王公貴族的府邸想進就進,還真不見外,跟進自己家一樣。

高洋出門喜歡騎駱駝、牛、驢等坐騎,又不配馬鞍,光著膀子騎在馬背上從鬧市狂奔而過,隨從都非常尷尬,高洋卻毫不在意。自我感覺良好。(去衣馳騁,從者不堪,帝居之自若。)

要是擱今天,高洋這種舉動絕對是優秀的行為藝術大師,貨真價實的行為藝術。可在當時,北齊朝野上下彌漫著不安和無奈的氣息。

如果只是放浪形骸那倒也罷了,真正令朝野上下膽寒的是高洋近乎變態的殘暴嗜殺,其血腥程度在歷史上都罕有匹敵者。

中國歷史上從不缺暴君殺人狂,但和高洋相比那幫人都得自愧不如。

史載高洋嗜酒如命,每喝必醉,醉必殺人,以此為樂,從早到晚高洋隨時隨地都要殺人,甚至在金鑾殿上架了一口大鍋和一把鋸,動不動就把犯人扔到鍋裡烹殺,或者用鋸鋸死。

都督穆嵩就是在大殿上被活活鋸死。

看來高洋對解刨學頗感興趣,每次殺人都喜歡把人肢解,大卸八塊,然後扔入火中焚燒或拋入河中。

由於高洋殺人太多,身邊的宮女侍從都不夠用了。朝廷無奈,只得把監獄裡的死囚犯送進宮讓高洋過劊子手的癮。後來連死囚都不夠用了就把還未審判的囚犯拿去充數,稱為“供禦囚”,甚至高洋出宮都要帶幾個死囚跟隨隨時殺。這些人如果命大活過三個月沒有被殺,就會被釋放,用高洋的話說這叫天意。

高洋除了殺死囚和侍從外,對王公貴族也毫不手軟。宰相高隆之是元老派裡的重要人物,高洋幼年時曾受到高隆之的慢待,此時想起舊事,高洋為了洩憤下令處死高隆之,這還不夠又把高隆之的二十多個兒子全部誅殺。

高洋的侄女樂安公主(高澄之女)嫁給了尚書右僕射崔暹的兒子。有一次公主進宮請安,高洋問及她的生活,公主說一家人都非常尊重我,只有婆婆不怎麼喜歡我。

而此時恰好崔暹剛去世,高洋親自跑到崔府,將崔暹之妻李氏拔刀斬之。

高洋寵愛貴嬪薛氏,但懷疑薛氏和高嶽有一腿,不問青紅皂白就處死了高岳、薛氏,這還不解恨,又把薛氏殘忍肢解,用腿骨做了一把琵琶,邊彈邊唱:佳人難再得……

薛氏出殯時,高洋跟在後面蓬頭垢面嚎啕大哭,真是千古奇觀。

高洋凶性發作時連親娘婁太后都不放在眼裡,有一次甚至將婁太後坐的胡床推翻,使婁太后跌傷。又有一次他大發脾氣,揚言要把婁太后嫁給鮮卑家奴。

文武百官、後宮妃嬪和宮人侍從稍不注意就慘遭毒手,連高洋的親兄弟都不能倖免。永安王高浚、上党王高渙都被囚禁到鐵籠子裡有一次高洋親自去看望他們,縱聲高歌命二人跟著唱,二人又怕又悲,歌聲都變調了。高洋聽了為之流淚,大概是想到了手足之情,就準備赦免二人。

這時站在一邊的長廣王高湛因和高浚有私怨,不失時機說了一句:

“猛獸安可出穴!”

一語點醒夢中人,高洋一尋思,婦人之仁不可取。想到這裡他抓起鐵矛刺向高浚,高浚沖高湛大喊:

步落稽(高湛小字),老天看著你呢!

武士們群矛齊下,兄弟二人號哭連天,掙扎求饒,最後都慘死籠中。高洋丟掉鐵矛,下令將屍體和鐵籠一起焚燒。高洋在晚年做的最後一件事就是將元氏皇族斬盡殺絕,連嬰兒都用鐵矛刺死。這一點相比之下北周就做得很好,留在北周的元氏皇族得以保全。

高洋為人兇狠毒辣,刻薄寡恩,加之記性極好,過目不忘,文武官吏都不敢有什麼小動作,每天上朝前都要和家人訣別,做好一去不返的準備。真是人人自危,朝不保夕。

高洋的胡作非為將父兄兩代人辛辛苦苦開創的基業糟蹋的面目全非,北齊元氣大傷,逐漸衰落下去。高澄時代那種積極向上、奮發圖強的氣象再也沒有了。從皇太后到文武官吏都惶恐不安,又無計可施。

(自皇太后諸王及內外勳舊,愁懼危悚,計無所出)

誰了阻擋不住高洋的瘋狂,唯一能攔住他的只有他的健康狀況。進入天保十年後,高洋的身體就不行了,長年酗酒醉生夢死,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入秋後高洋已經不能外出了,臥病在床,連飯都吃不下了。每天就靠喝幾杯酒支撐,就這樣撐到天保十年的十月再也撐不住了,於十日暴死于晉陽宮德陽堂,時年31歲。高洋21歲即位,在位整整十年,只用了天保一個年號。

像高洋這樣的暴君變態殺人狂加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還真是罕見。有人說高洋是酒後亂性,其實應該說他是借酒裝瘋,酒後暴露了他荒淫殘暴的本性。

高洋臨死前考慮到皇太子高殷仁弱,將來壓制不住幾位皇叔,難免會禍起蕭牆。

高歡有十五個兒子,這其中六子常山王高演、九子長廣王高湛和十子任城王高湝都有一定的實力和影響力。可令人費解的是高洋殺了永安、上党二王,卻沒有對這三位弟弟下毒手(或許是因為同母所生的緣故吧),不但沒有加害,反而頗為厚待。

高洋病重時把六弟高演叫去,告訴他日後如若謀取大位不要傷害高殷性命,放他一條生路,畢竟叔侄一場。這番話的深意明眼人一看就明白,高演自然是大驚失色,叩頭謝罪,面如死灰,好在高洋並沒有為難他。

高洋死後葬鄴城西北漳河畔武寧陵(今河北磁縣講武城鎮漳灣營村西北),北齊滅亡後被盜掘。上世紀九十年代經考古發掘未發現屍骨,證實為高洋衣冠塚,真身潛葬響堂山石窟佛龕中。如今武寧陵發掘後留下的大坑已經淪為村裡的垃圾坑……

遺詔以皇太子高殷為嗣君,繼承大位。

高殷,字正道,高洋長子,生母李皇后。天保元年立為皇太子,時年六歲。高殷自幼聰慧過人,寬厚仁孝,讓人不得不懷疑是不是高洋親生的。身上一點都找不出高洋的影子,也因此高洋經常抱怨太子不像他,被漢化洗腦了,好幾次打算廢而立次子太原王高紹德,幸賴群臣全力維護,才保住了儲君之位。

天保九年(558)高洋前往晉陽,留太子于鄴城監國,隨著高洋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太子即位只是時間問題,而高洋對太子的猜疑不悅也與日俱增。有一次高洋登上金鳳台,殺心再起,親手殺了幾個死囚後,靈機一動把太子叫來,遞給一把劍讓他也殺一個。

太子自幼飽讀詩書,深受儒學薰陶,溫文爾雅,連雞都不敢殺,更別提殺人了。

太子非常為難(惻然有難色),但皇命難違,只得接過劍,因恐懼而導致手哆嗦,連砍三次都沒把頭砍下來。高洋大怒,揚起馬鞭抽了太子三鞭,太子受此驚嚇精神恍惚,胸悶氣短,說話口齒不清。

天保十年(559年)十月,高洋暴死于晉陽,婁太后是個明白人,為了避免日後的蕭薔之禍,她有心讓六子高演即位,可說著容易,高洋的遺詔白紙黑字,不容篡改,加上群臣力諫,不可違背祖宗法度,最後婁太后只得放棄高演,承認高殷的嗣君地位,可老太后心裡明白,蕭薔之禍不遠了。

高殷即位後,改元乾明,大赦天下。王公貴族文武官吏終於松了一口氣,再也不用過朝不保夕的日子了。

新君即位,自然少不了封賞一番,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新朝八大重臣中,高姓皇族占五人,其中常山王高演、長廣王高湛更是權傾朝野,大小事務皆取決於二人之手,高殷一即位便被架空,活在兩位元皇叔的陰影之下。

高演和高湛,一個太師,一個大司馬,在朝廷裡勢均力敵,朝臣紛紛選邊站,誰還搭理這個有名無實的主子。

不過高殷向來寬厚,有人君之度,身邊也聚集了一批忠貞志士,如尚書令楊偣、尚書右僕射燕子獻、領軍大將軍可朱渾天和、侍中宋欽道和散騎常侍鄭子默等人。

這幫人忠於高殷,希望能輔保明主開創大業,扭轉高洋以來北齊的危局。如今見二王專權,主上蒙塵,心中憤憤不平,暗中謀劃剷除二王,勤王救主。可惜人多嘴雜,消息走漏為高演所知,高演大怒矯詔捕殺上述人等,保皇派尚未行為便被一網打盡,接下來的劇情毫無懸念,高殷被迫封高演為大丞相,總領朝政。封高湛為京畿大都督,總領京城軍務。

兄弟二人分領軍政,高殷毫無還手之力。

事情到了這個份上,高演也無所顧忌了。逼迫高殷下詔一切政務必須先送高演過目定奪。至此高殷這個皇帝已經沒有存在價值了。

到了八月,高演終於向高殷攤牌了,他進宮要求婁太后下懿旨廢黜高殷。

理由嘛,當然是失德了,難以託付社稷。

婁太后歎口氣,這一天終究還是躲不過去,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

不過,高殷畢竟是她的孫子,婁太后只是覺得高殷不是當皇帝那塊料,尤其是在這亂世。但她也絕不允許高演傷害高殷性命,高家人的血流的夠多了。高演自然滿口答應,加之兄長高洋那句話也縈繞在耳畔:

奪但奪,慎勿殺也。

就這樣,高殷在做了十一個月皇帝就被廢為濟南王,食邑一郡。高演登基稱帝,是為北齊孝昭帝。

高殷被軟禁在晉陽宮,由平秦王高歸彥負責看守,這個高歸彥也是清洗保皇派的主謀之一,高殷雖然被廢,但他害怕萬一哪天高殷東山再起,死灰復燃。那他高歸彥可就死無葬身之地了。因此,高歸彥處心積慮謀害高殷,當然這大概也是高演的意思。

兩年後的皇建二年(561年)秋,天有異變,高歸彥接到高演密信,將高殷殺害,時年17歲,史稱廢帝。高演最終還是沒有聽從高洋的忠告,殺侄篡位留下千載駡名。

殺害高殷後,高演突然病倒了。整日疑神疑鬼,經常夢見高洋找他算帳,精神一下子垮了。那麼高演又將如何收拾這副爛攤子呢?他的病又會如何影響北齊的朝政局勢呢?

文/東籬把酒: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前讀萬卷書。

宇文泰望見高洋的軍陣都不得不感歎高歡沒有死呀!

有一次高洋到東山巡遊,在宴會上喝了幾杯酒後突然想起關中尚未平定,一想到自老爹高歡信都起兵以來,幾十年的鐵血征戰至今仍未蕩平關中。高洋想到這裡不禁怒從心生,摔了酒杯,把史官魏收叫來讓他擬旨要再次討伐西魏。

而此時恰逢宇文泰病死,西魏人心惶惶。甚至打算先退往隴西一帶暫避鋒芒,由此不難看出高洋的影響力。

高洋的功業達到頂峰後就逐漸志得意滿生出懈怠之心,走上了歷代昏庸之君的老路,甚至走的更遠。

他開始不理朝政,通宵達旦飲酒作樂,甚至親自擊鼓跳舞,時不時光著膀子臉上塗抹婦人用的胭脂,打扮的花枝招展,披頭散髮穿著胡服,攜帶刀劍弓箭招搖過市。皇親國戚、王公貴族的府邸想進就進,還真不見外,跟進自己家一樣。

高洋出門喜歡騎駱駝、牛、驢等坐騎,又不配馬鞍,光著膀子騎在馬背上從鬧市狂奔而過,隨從都非常尷尬,高洋卻毫不在意。自我感覺良好。(去衣馳騁,從者不堪,帝居之自若。)

要是擱今天,高洋這種舉動絕對是優秀的行為藝術大師,貨真價實的行為藝術。可在當時,北齊朝野上下彌漫著不安和無奈的氣息。

如果只是放浪形骸那倒也罷了,真正令朝野上下膽寒的是高洋近乎變態的殘暴嗜殺,其血腥程度在歷史上都罕有匹敵者。

中國歷史上從不缺暴君殺人狂,但和高洋相比那幫人都得自愧不如。

史載高洋嗜酒如命,每喝必醉,醉必殺人,以此為樂,從早到晚高洋隨時隨地都要殺人,甚至在金鑾殿上架了一口大鍋和一把鋸,動不動就把犯人扔到鍋裡烹殺,或者用鋸鋸死。

都督穆嵩就是在大殿上被活活鋸死。

看來高洋對解刨學頗感興趣,每次殺人都喜歡把人肢解,大卸八塊,然後扔入火中焚燒或拋入河中。

由於高洋殺人太多,身邊的宮女侍從都不夠用了。朝廷無奈,只得把監獄裡的死囚犯送進宮讓高洋過劊子手的癮。後來連死囚都不夠用了就把還未審判的囚犯拿去充數,稱為“供禦囚”,甚至高洋出宮都要帶幾個死囚跟隨隨時殺。這些人如果命大活過三個月沒有被殺,就會被釋放,用高洋的話說這叫天意。

高洋除了殺死囚和侍從外,對王公貴族也毫不手軟。宰相高隆之是元老派裡的重要人物,高洋幼年時曾受到高隆之的慢待,此時想起舊事,高洋為了洩憤下令處死高隆之,這還不夠又把高隆之的二十多個兒子全部誅殺。

高洋的侄女樂安公主(高澄之女)嫁給了尚書右僕射崔暹的兒子。有一次公主進宮請安,高洋問及她的生活,公主說一家人都非常尊重我,只有婆婆不怎麼喜歡我。

而此時恰好崔暹剛去世,高洋親自跑到崔府,將崔暹之妻李氏拔刀斬之。

高洋寵愛貴嬪薛氏,但懷疑薛氏和高嶽有一腿,不問青紅皂白就處死了高岳、薛氏,這還不解恨,又把薛氏殘忍肢解,用腿骨做了一把琵琶,邊彈邊唱:佳人難再得……

薛氏出殯時,高洋跟在後面蓬頭垢面嚎啕大哭,真是千古奇觀。

高洋凶性發作時連親娘婁太后都不放在眼裡,有一次甚至將婁太後坐的胡床推翻,使婁太后跌傷。又有一次他大發脾氣,揚言要把婁太后嫁給鮮卑家奴。

文武百官、後宮妃嬪和宮人侍從稍不注意就慘遭毒手,連高洋的親兄弟都不能倖免。永安王高浚、上党王高渙都被囚禁到鐵籠子裡有一次高洋親自去看望他們,縱聲高歌命二人跟著唱,二人又怕又悲,歌聲都變調了。高洋聽了為之流淚,大概是想到了手足之情,就準備赦免二人。

這時站在一邊的長廣王高湛因和高浚有私怨,不失時機說了一句:

“猛獸安可出穴!”

一語點醒夢中人,高洋一尋思,婦人之仁不可取。想到這裡他抓起鐵矛刺向高浚,高浚沖高湛大喊:

步落稽(高湛小字),老天看著你呢!

武士們群矛齊下,兄弟二人號哭連天,掙扎求饒,最後都慘死籠中。高洋丟掉鐵矛,下令將屍體和鐵籠一起焚燒。高洋在晚年做的最後一件事就是將元氏皇族斬盡殺絕,連嬰兒都用鐵矛刺死。這一點相比之下北周就做得很好,留在北周的元氏皇族得以保全。

高洋為人兇狠毒辣,刻薄寡恩,加之記性極好,過目不忘,文武官吏都不敢有什麼小動作,每天上朝前都要和家人訣別,做好一去不返的準備。真是人人自危,朝不保夕。

高洋的胡作非為將父兄兩代人辛辛苦苦開創的基業糟蹋的面目全非,北齊元氣大傷,逐漸衰落下去。高澄時代那種積極向上、奮發圖強的氣象再也沒有了。從皇太后到文武官吏都惶恐不安,又無計可施。

(自皇太后諸王及內外勳舊,愁懼危悚,計無所出)

誰了阻擋不住高洋的瘋狂,唯一能攔住他的只有他的健康狀況。進入天保十年後,高洋的身體就不行了,長年酗酒醉生夢死,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入秋後高洋已經不能外出了,臥病在床,連飯都吃不下了。每天就靠喝幾杯酒支撐,就這樣撐到天保十年的十月再也撐不住了,於十日暴死于晉陽宮德陽堂,時年31歲。高洋21歲即位,在位整整十年,只用了天保一個年號。

像高洋這樣的暴君變態殺人狂加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還真是罕見。有人說高洋是酒後亂性,其實應該說他是借酒裝瘋,酒後暴露了他荒淫殘暴的本性。

高洋臨死前考慮到皇太子高殷仁弱,將來壓制不住幾位皇叔,難免會禍起蕭牆。

高歡有十五個兒子,這其中六子常山王高演、九子長廣王高湛和十子任城王高湝都有一定的實力和影響力。可令人費解的是高洋殺了永安、上党二王,卻沒有對這三位弟弟下毒手(或許是因為同母所生的緣故吧),不但沒有加害,反而頗為厚待。

高洋病重時把六弟高演叫去,告訴他日後如若謀取大位不要傷害高殷性命,放他一條生路,畢竟叔侄一場。這番話的深意明眼人一看就明白,高演自然是大驚失色,叩頭謝罪,面如死灰,好在高洋並沒有為難他。

高洋死後葬鄴城西北漳河畔武寧陵(今河北磁縣講武城鎮漳灣營村西北),北齊滅亡後被盜掘。上世紀九十年代經考古發掘未發現屍骨,證實為高洋衣冠塚,真身潛葬響堂山石窟佛龕中。如今武寧陵發掘後留下的大坑已經淪為村裡的垃圾坑……

遺詔以皇太子高殷為嗣君,繼承大位。

高殷,字正道,高洋長子,生母李皇后。天保元年立為皇太子,時年六歲。高殷自幼聰慧過人,寬厚仁孝,讓人不得不懷疑是不是高洋親生的。身上一點都找不出高洋的影子,也因此高洋經常抱怨太子不像他,被漢化洗腦了,好幾次打算廢而立次子太原王高紹德,幸賴群臣全力維護,才保住了儲君之位。

天保九年(558)高洋前往晉陽,留太子于鄴城監國,隨著高洋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太子即位只是時間問題,而高洋對太子的猜疑不悅也與日俱增。有一次高洋登上金鳳台,殺心再起,親手殺了幾個死囚後,靈機一動把太子叫來,遞給一把劍讓他也殺一個。

太子自幼飽讀詩書,深受儒學薰陶,溫文爾雅,連雞都不敢殺,更別提殺人了。

太子非常為難(惻然有難色),但皇命難違,只得接過劍,因恐懼而導致手哆嗦,連砍三次都沒把頭砍下來。高洋大怒,揚起馬鞭抽了太子三鞭,太子受此驚嚇精神恍惚,胸悶氣短,說話口齒不清。

天保十年(559年)十月,高洋暴死于晉陽,婁太后是個明白人,為了避免日後的蕭薔之禍,她有心讓六子高演即位,可說著容易,高洋的遺詔白紙黑字,不容篡改,加上群臣力諫,不可違背祖宗法度,最後婁太后只得放棄高演,承認高殷的嗣君地位,可老太后心裡明白,蕭薔之禍不遠了。

高殷即位後,改元乾明,大赦天下。王公貴族文武官吏終於松了一口氣,再也不用過朝不保夕的日子了。

新君即位,自然少不了封賞一番,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新朝八大重臣中,高姓皇族占五人,其中常山王高演、長廣王高湛更是權傾朝野,大小事務皆取決於二人之手,高殷一即位便被架空,活在兩位元皇叔的陰影之下。

高演和高湛,一個太師,一個大司馬,在朝廷裡勢均力敵,朝臣紛紛選邊站,誰還搭理這個有名無實的主子。

不過高殷向來寬厚,有人君之度,身邊也聚集了一批忠貞志士,如尚書令楊偣、尚書右僕射燕子獻、領軍大將軍可朱渾天和、侍中宋欽道和散騎常侍鄭子默等人。

這幫人忠於高殷,希望能輔保明主開創大業,扭轉高洋以來北齊的危局。如今見二王專權,主上蒙塵,心中憤憤不平,暗中謀劃剷除二王,勤王救主。可惜人多嘴雜,消息走漏為高演所知,高演大怒矯詔捕殺上述人等,保皇派尚未行為便被一網打盡,接下來的劇情毫無懸念,高殷被迫封高演為大丞相,總領朝政。封高湛為京畿大都督,總領京城軍務。

兄弟二人分領軍政,高殷毫無還手之力。

事情到了這個份上,高演也無所顧忌了。逼迫高殷下詔一切政務必須先送高演過目定奪。至此高殷這個皇帝已經沒有存在價值了。

到了八月,高演終於向高殷攤牌了,他進宮要求婁太后下懿旨廢黜高殷。

理由嘛,當然是失德了,難以託付社稷。

婁太后歎口氣,這一天終究還是躲不過去,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

不過,高殷畢竟是她的孫子,婁太后只是覺得高殷不是當皇帝那塊料,尤其是在這亂世。但她也絕不允許高演傷害高殷性命,高家人的血流的夠多了。高演自然滿口答應,加之兄長高洋那句話也縈繞在耳畔:

奪但奪,慎勿殺也。

就這樣,高殷在做了十一個月皇帝就被廢為濟南王,食邑一郡。高演登基稱帝,是為北齊孝昭帝。

高殷被軟禁在晉陽宮,由平秦王高歸彥負責看守,這個高歸彥也是清洗保皇派的主謀之一,高殷雖然被廢,但他害怕萬一哪天高殷東山再起,死灰復燃。那他高歸彥可就死無葬身之地了。因此,高歸彥處心積慮謀害高殷,當然這大概也是高演的意思。

兩年後的皇建二年(561年)秋,天有異變,高歸彥接到高演密信,將高殷殺害,時年17歲,史稱廢帝。高演最終還是沒有聽從高洋的忠告,殺侄篡位留下千載駡名。

殺害高殷後,高演突然病倒了。整日疑神疑鬼,經常夢見高洋找他算帳,精神一下子垮了。那麼高演又將如何收拾這副爛攤子呢?他的病又會如何影響北齊的朝政局勢呢?

文/東籬把酒: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前讀萬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