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朝鮮國王為大明怒斥皇太極稱帝,卻慘遭擄掠50萬人,被迫降清!

朝鮮和中國的聯繫上可以說到商周時代,自華夏興起以來,中原就一直對周邊的國家輻射著巨大的影響。在明朝,朝鮮更堪稱是大明最忠實的藩屬之一。在明末崇禎的時候,
朝鮮曾經為了大明不惜得罪清朝而慘遭入侵。

西元1635年,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皇太極覺得自己已經遠邁祖先,可以稱帝了。就派人到朝鮮去通知朝鮮王,意思是“哥們打算稱帝了,你懂的。”這時的明軍已經被後金打的縮在山海關內不敢出動,在皇太極想來連堂堂的大明都不敢和我較勁了,你一個小小的大明的藩屬國聽到我要稱帝還不得屁顛屁顛跑來送禮慶賀啊。結果春風得意的皇太極被啪啪打臉,

當時的朝鮮仁祖不僅囚禁了他的使臣,還對外宣佈後金在1627年入侵逼迫朝鮮簽訂的城下之盟不算數。到了第二年皇太極稱帝的時候,朝鮮更是憤然反對,皇太極的使團在朝鮮甚至連仁祖的面都沒見到,還被朝鮮人民丟了一身的菜葉。消息傳回瀋陽後,皇太極大怒,這不能忍,必須幹他娘的!

觀者塞路,頑童或擲瓦礫以辱之

丙子虜亂

西元1636年12月,皇太極以朝鮮背棄盟約為由,悍然發動對朝鮮的入侵。

其首先派濟爾哈朗坐鎮大本營瀋陽,命阿濟格、阿巴泰守在遼河入海口來抵擋可能會前來救援的明軍,然後皇太極親自率領十二萬清軍攻入朝鮮。不得不說,朝鮮的抵抗意志還是值得稱讚的,

但是奈何實力懸殊實在太大,皇太極僅十二天就打到了朝鮮京城下。

時京城內上下惶惶,罔知所為,都城士大夫,扶老攜幼,哭聲載路

而當時的仁祖李倧把他的妻子及大臣家室都送到江華島避難,自己率文武百官退據南漢山城等待勤王大軍的到來,

並派人向清軍求和,然而殘酷的現實再次重重擊在了仁宗的心頭,清軍陸續打敗了前來勤王的大軍,同時趁朝鮮求和之意甚重而進圍南漢山城。不久,城內就彈盡糧絕,仁祖曾趴在山城的南門牆上,看著下方密密麻麻的清軍,不由仰天長歎。但令人敬佩的是,朝鮮君臣從未後悔過之前的行為。

皇太極命人在山城外的望月峰上立了一杆白旗,在上面寫著“招降”兩個字,逼迫朝鮮投降。這時的仁祖仍然對大明抱有一線希望,遲遲拖延不願投降。最終,皇太極的耐心被耗盡了,下令用火炮攻城,同時命多爾袞進軍江華島,俘虜了朝鮮宗室親臣67人。

無奈之下,仁祖率領百官出城,脫掉自己的王服,身著青衣,徒步走入清營,行三跪九叩之禮,伏地請罪。

同時還在江邊的三田渡地區立了一座大清皇帝功德碑。

皇太極設壇接受了朝鮮的投降,派軍擄掠了朝鮮近五十萬人帶回國作為奴隸,還把朝鮮朝廷中主戰最堅決的洪翼漢、尹集、吳達濟三人帶到瀋陽,這三人誓不投降,于瀋陽英勇就義,號稱“三學士”。史稱“丙子胡亂”。

後果

這場戰爭使大明失去了他最為堅實的夥伴——朝鮮,東江防線徹底被粉碎,從此清軍攻打明朝再無後顧之憂,反而有了一個源源不斷的後勤基地,皇太極一舉數得,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後記

朝鮮降清成為滿清的附屬國後,仍然念念不忘大明,思明反清的情緒一直都是朝鮮社會思潮的主流,後來在鄭成功提出聯合日本討伐清朝的時候,朝鮮國內的反清勢力甚至放下對日本的仇恨,願意讓日本登陸朝鮮,進軍清國。

不隱惡不虛美,只是簡單的訴說歷史。

——子衿磐石

無奈之下,仁祖率領百官出城,脫掉自己的王服,身著青衣,徒步走入清營,行三跪九叩之禮,伏地請罪。

同時還在江邊的三田渡地區立了一座大清皇帝功德碑。

皇太極設壇接受了朝鮮的投降,派軍擄掠了朝鮮近五十萬人帶回國作為奴隸,還把朝鮮朝廷中主戰最堅決的洪翼漢、尹集、吳達濟三人帶到瀋陽,這三人誓不投降,于瀋陽英勇就義,號稱“三學士”。史稱“丙子胡亂”。

後果

這場戰爭使大明失去了他最為堅實的夥伴——朝鮮,東江防線徹底被粉碎,從此清軍攻打明朝再無後顧之憂,反而有了一個源源不斷的後勤基地,皇太極一舉數得,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後記

朝鮮降清成為滿清的附屬國後,仍然念念不忘大明,思明反清的情緒一直都是朝鮮社會思潮的主流,後來在鄭成功提出聯合日本討伐清朝的時候,朝鮮國內的反清勢力甚至放下對日本的仇恨,願意讓日本登陸朝鮮,進軍清國。

不隱惡不虛美,只是簡單的訴說歷史。

——子衿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