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鄧石如:沒有家財,不會搞關係,也能憑藉真功夫立世!|畫事

遺老龔賢,不合作也是一種政治態度

在王翬的時代,

清廷剛開始統治中國沒多久,滿族人採取拉一批打一批的方針政策,成功地穩固了自己的統治地位。王翬這樣的漢族知識份子,算是被徹底拉攏過去了,但還有很多明朝遺老,不願與清廷合作,其中就包括龔賢。

“金陵八家”之一的龔賢,是官宦之後,明代崇禎年間參加過複社,在江南士林中名聲卓著,如果明朝沒有滅亡,他大可以按部就班的繼續他的文人生涯。

不過滿人的鐵騎沒有道理可講,

國破之後的龔賢,真如喪家之犬。他在詩中寫道:“橐駝為何物,驅入漢家營!”入侵的滿人在他心目中,就和橐駝一般是畜生一樣的存在。

或許是對故國眷戀太深,或許是對滿清憎恨過重,他在明亡以後,就隱居作畫,遠離清廷,採取不合作也不抵抗的態度。

龔賢早期的山水畫水墨渲染不多,比較清亮,所以也被稱為“白龔”,晚期作品則渲染濃重,層次豐富,被稱之為“黑龔”。

但從白龔到黑龔之間有一個過渡階段,有人將這一過渡階段稱為“灰龔”。

下麵這一套《山居幽賞》四條屏,就屬於“灰龔”階段的經典作品。

龔 賢(1618-1689)

山居幽賞圖

水墨絹本 立軸四屏

來源: 歐美重要私人藏家收藏

316×80 cm 約 22.8 平尺 ×4

GONG XIAN (1618-1689)

HKD 8,500,000 – 12,500,000

RMB 7,650,000 – 11,250,000

黑龔代表作《夏山過雨圖》 白龔代表作《松亭遠山圖》

龔賢的繪畫風格不同於當時的正統派畫家,和清初“四王”|相比較,有很多奇特之處。他的山水畫層層渲染,將積墨法發揮到了極致。

龔賢有課徒稿傳世,其中風格和此作相比,高度一致。他的山水畫中的元素並不多,就那麼幾種樹,幾種結構的山石,房屋也畫的比較簡單。然而文人畫講究的不是複雜的皮相,而是精深的筆墨結構和那種說不清的氣韻,龔賢的畫,就勝在獨特的筆墨韻味上。

龔半千課徒稿局部

此套四條屏,曾經道光時期著名藏家程楨義所藏,後經南海伍元蕙之手,最後在近代為歐美藏家所得。這套四條屏體量巨大,足有三米多高。如此鴻篇巨制,在古代名家之作中絕不常見。

龔賢在其中一屏的落款中自稱“野遺”,其中包含著賢人因遭亂散遺在野,不能才盡其用的喟歎。他只比王翬早生了十四年,但也就就是這多出來的十幾年,使得他對前朝的記憶比王翬更多,感情也更深厚,所謂民族之仇,家國之恨,也許只需要十幾年的時間就可以淡化,但對於當事人龔賢而言,其中的痛楚又怎能說的清楚!

一生布衣,

憑真功夫也能立世

沈周家裡有錢,物質條件豐厚,不必為生活煩惱;王翬官場裡有人,朋友遍天下,也不愁作品沒有銷路。即便是明朝遺老龔賢,因為有名望,過得也不算太差。但是有的藝術家,既沒有家財,也不會搞關係,一生布衣,出身底層,就只能憑藉真功夫立世了。

鄧石如就是這樣一個書法家。他出身寒門,年少時以打柴賣餅為生,是真正的草根,但天才的光芒是無法遮掩住的,他在書法上的天分很快就表現了出來。十七歲時,他就已經開始靠寫字刻印為生了。

布衣鄧石如

據說鄧石如經常騎著毛驢戴著草帽穿著芒鞋行走世間,他長著一把漂亮的大鬍子,遇人落落,性格耿介,無所合,無款曲,無媚骨,無俗氣。他自己親口說:“我少時未嘗讀書,艱危困苦,無所不嘗,年十三四,心竊竊喜書,年二十,祖父攜至壽州,便已能訓蒙今垂老矣,江湖遊食,人不以識字人相待。”其中辛酸,令人動容。

雖然他沒有什麼家底,也沒有什麼社會關係,但是單純憑藉書法上的天分,仍然獲得了世人的矚目。當時的書壇大佬劉墉見到他的書法之後大驚失色,甚至要登門求見。包世臣更是將鄧石如的篆書視為神品。

布衣出道的鄧石如,靠著真功夫,闖出了一番天地,他以親身經歷證明,酒香不怕巷子深。鄧石如擅長真草篆隸各種書體,被稱為“四體皆精,國朝第一”。而且每種書體均能自出機杼,別開生面。他是宗師級的人物,幾乎以一己之力,改寫了清代的書法史。

下面這件《篆書七言聯》,是鄧石如風格成熟時期的代表性作品。他的隸書是從漢碑中出來,結體緊密,貌豐骨勁,大氣磅礴,也使清代隸書面目為之一新。

鄧石如(1743-1805)

隸書七言聯

紙本 立軸

131.5 × 26.5 cm 約 3.1平尺 × 2

DENG SHIRU (1743-1805)

HKD 50,000 – 80,000

RMB 45,000 – 72,000

細觀此件作品的細節之處,可以發現,鄧石如寫隸書的用筆寬博舒暢,和清代早中期的其他書家相比,更追求一種舒緩、悠然的意味。

在這件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鄧石如在處理轉折用筆時,參合了篆書的筆法,他還減弱了傳統隸書雁尾的起伏波折之感,使筆劃更顯混圓厚重。

這種開創性的風格必然會引起保守派的攻訐,當時京師書壇的執牛耳者是翁方綱,他就對鄧石如的這種新風格嗤之以鼻,認為不合古法。然而,翁方綱雖然勤奮地照著古法寫了一輩子,但論對書法史的影響,終究還是比不上鄧石如。

鄧石如影響了他之後的很多書法家,如趙之謙,就深受鄧氏書風影響。趙之謙是晚清碑學大師,他從鄧石如那裡繼承了相似的筆墨氣息。比如他的行書《宜都記》,其中用筆結合北魏碑刻之法,氣息寬博舒暢,和鄧石如的書法有一脈形成之感。

趙之謙(1829-1884)

行書「宜都記」

光緒己卯(1879)年作

紙本 立軸四屏

144×38.5 cm 約 5.0 平尺 × 4

ZHAO ZHIQIAN (1829-1884)

HKD 25,000 – 50,000

RMB 22,500 – 45,000

局部

趙之謙的人生軌跡,和之前提到的沈周、王翬、龔賢或鄧石如都不一樣,他是清代朝廷中一個不得志的小官,一生不會巴結領導,也不會投機鑽營,處處被排擠。他曾經在一個扇面中寫道:“說時容易做時難,做官容易發財難。朝內無人莫做官,你自容易我自難……”

他不能像王翬那樣有一眾通天的官員朋友,也不能像沈周那樣悠游自在不為錢財擔憂,他還不能做到鄧石如那樣完全無視功名利祿,他的處境,或許更為艱難。

我們講完了五個人的作品,也講了這五個藝術家和政治的糾纏與角力,每個人的態度和辦法似乎都不一樣,但在畫事君看來,做的最好的,還是沈周。然而天下又有幾個沈周?要家室富足,又要生在治世,同時還得保有淡泊之心,哪一樣真的都很難做到。

畫事君·今日薦書

解讀傳統文人畫,不可不讀《南畫十六觀》!現畫事微店簽名版火熱預售中,作者朱良志老師毛筆簽名、鈐印,極具收藏價值,非常難得,不要錯過哦!

馬上抱一本回家細細品讀吧

民國畫事,深情講述藝術家,專業解讀藝術品,直接深入藝術市場。致力於做最好的藝術自媒體,寫最好看的藝術文章。——人生不長,你需要讀點好東西。關注我們,持續接收好文章。

民國畫事更多精彩內容

這樣的老太太世間不會再有——張大千傳奇女弟子方召麐

一本冊頁賣了兩億,齊白石嚇醒後發了個朋友圈

3億永樂唐卡超清圖,百開蔣廷錫牡丹花譜,劉益謙真人抄經,今天全在龍美術館!

民國文人相重起來,CP感比戀愛還那啥 | 畫事

扔掉歷史書!老傳單裡看最真實的“五四”青年|畫事

霸悍潘天壽:嫌防空洞憋屈,在曠野上看日本飛機扔炸彈|畫事

一張畫為啥能過億?趙旭從專業角度告訴你 | 畫事

評論區留言,和畫事君聊天兒

▼▼▼

其中包含著賢人因遭亂散遺在野,不能才盡其用的喟歎。他只比王翬早生了十四年,但也就就是這多出來的十幾年,使得他對前朝的記憶比王翬更多,感情也更深厚,所謂民族之仇,家國之恨,也許只需要十幾年的時間就可以淡化,但對於當事人龔賢而言,其中的痛楚又怎能說的清楚!

一生布衣,

憑真功夫也能立世

沈周家裡有錢,物質條件豐厚,不必為生活煩惱;王翬官場裡有人,朋友遍天下,也不愁作品沒有銷路。即便是明朝遺老龔賢,因為有名望,過得也不算太差。但是有的藝術家,既沒有家財,也不會搞關係,一生布衣,出身底層,就只能憑藉真功夫立世了。

鄧石如就是這樣一個書法家。他出身寒門,年少時以打柴賣餅為生,是真正的草根,但天才的光芒是無法遮掩住的,他在書法上的天分很快就表現了出來。十七歲時,他就已經開始靠寫字刻印為生了。

布衣鄧石如

據說鄧石如經常騎著毛驢戴著草帽穿著芒鞋行走世間,他長著一把漂亮的大鬍子,遇人落落,性格耿介,無所合,無款曲,無媚骨,無俗氣。他自己親口說:“我少時未嘗讀書,艱危困苦,無所不嘗,年十三四,心竊竊喜書,年二十,祖父攜至壽州,便已能訓蒙今垂老矣,江湖遊食,人不以識字人相待。”其中辛酸,令人動容。

雖然他沒有什麼家底,也沒有什麼社會關係,但是單純憑藉書法上的天分,仍然獲得了世人的矚目。當時的書壇大佬劉墉見到他的書法之後大驚失色,甚至要登門求見。包世臣更是將鄧石如的篆書視為神品。

布衣出道的鄧石如,靠著真功夫,闖出了一番天地,他以親身經歷證明,酒香不怕巷子深。鄧石如擅長真草篆隸各種書體,被稱為“四體皆精,國朝第一”。而且每種書體均能自出機杼,別開生面。他是宗師級的人物,幾乎以一己之力,改寫了清代的書法史。

下面這件《篆書七言聯》,是鄧石如風格成熟時期的代表性作品。他的隸書是從漢碑中出來,結體緊密,貌豐骨勁,大氣磅礴,也使清代隸書面目為之一新。

鄧石如(1743-1805)

隸書七言聯

紙本 立軸

131.5 × 26.5 cm 約 3.1平尺 × 2

DENG SHIRU (1743-1805)

HKD 50,000 – 80,000

RMB 45,000 – 72,000

細觀此件作品的細節之處,可以發現,鄧石如寫隸書的用筆寬博舒暢,和清代早中期的其他書家相比,更追求一種舒緩、悠然的意味。

在這件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鄧石如在處理轉折用筆時,參合了篆書的筆法,他還減弱了傳統隸書雁尾的起伏波折之感,使筆劃更顯混圓厚重。

這種開創性的風格必然會引起保守派的攻訐,當時京師書壇的執牛耳者是翁方綱,他就對鄧石如的這種新風格嗤之以鼻,認為不合古法。然而,翁方綱雖然勤奮地照著古法寫了一輩子,但論對書法史的影響,終究還是比不上鄧石如。

鄧石如影響了他之後的很多書法家,如趙之謙,就深受鄧氏書風影響。趙之謙是晚清碑學大師,他從鄧石如那裡繼承了相似的筆墨氣息。比如他的行書《宜都記》,其中用筆結合北魏碑刻之法,氣息寬博舒暢,和鄧石如的書法有一脈形成之感。

趙之謙(1829-1884)

行書「宜都記」

光緒己卯(1879)年作

紙本 立軸四屏

144×38.5 cm 約 5.0 平尺 × 4

ZHAO ZHIQIAN (1829-1884)

HKD 25,000 – 50,000

RMB 22,500 – 45,000

局部

趙之謙的人生軌跡,和之前提到的沈周、王翬、龔賢或鄧石如都不一樣,他是清代朝廷中一個不得志的小官,一生不會巴結領導,也不會投機鑽營,處處被排擠。他曾經在一個扇面中寫道:“說時容易做時難,做官容易發財難。朝內無人莫做官,你自容易我自難……”

他不能像王翬那樣有一眾通天的官員朋友,也不能像沈周那樣悠游自在不為錢財擔憂,他還不能做到鄧石如那樣完全無視功名利祿,他的處境,或許更為艱難。

我們講完了五個人的作品,也講了這五個藝術家和政治的糾纏與角力,每個人的態度和辦法似乎都不一樣,但在畫事君看來,做的最好的,還是沈周。然而天下又有幾個沈周?要家室富足,又要生在治世,同時還得保有淡泊之心,哪一樣真的都很難做到。

畫事君·今日薦書

解讀傳統文人畫,不可不讀《南畫十六觀》!現畫事微店簽名版火熱預售中,作者朱良志老師毛筆簽名、鈐印,極具收藏價值,非常難得,不要錯過哦!

馬上抱一本回家細細品讀吧

民國畫事,深情講述藝術家,專業解讀藝術品,直接深入藝術市場。致力於做最好的藝術自媒體,寫最好看的藝術文章。——人生不長,你需要讀點好東西。關注我們,持續接收好文章。

民國畫事更多精彩內容

這樣的老太太世間不會再有——張大千傳奇女弟子方召麐

一本冊頁賣了兩億,齊白石嚇醒後發了個朋友圈

3億永樂唐卡超清圖,百開蔣廷錫牡丹花譜,劉益謙真人抄經,今天全在龍美術館!

民國文人相重起來,CP感比戀愛還那啥 | 畫事

扔掉歷史書!老傳單裡看最真實的“五四”青年|畫事

霸悍潘天壽:嫌防空洞憋屈,在曠野上看日本飛機扔炸彈|畫事

一張畫為啥能過億?趙旭從專業角度告訴你 | 畫事

評論區留言,和畫事君聊天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