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難怪90後被定義為“中年人”,現在的世界是屬於95後、00後的!

“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作者趙婧;36氪經授權發佈。

2011年,15歲的英國少年尼克·達洛伊西奧(Nick D’Aloisio)在倫敦家中研發出了手機新聞閱讀軟體Summly,兩年後,他將其以3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84億元)的價格賣給雅虎,現在的尼克更是成為雅虎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工程師。

2014年,13歲的美籍日裔女孩Ashima Shiraishi在西班牙攀岩聖地Santa Linya完成個人首條9a+/5.15線路,成為全球首位完成該難度路線的女性。

2016年,第六屆DOTA2國際邀請賽在美國西雅圖鑰匙球館舉行,來自中國的Wings戰隊勇奪冠軍,五個平均年齡不到20歲的少年用傲人成績回擊了曾經的種種質疑和不被看好。 

稍加留意就不難發現,無論中外,越來越多的95後、00後已登上歷史舞臺,

正在各個不同領域創造著屬於他們個人以及他們這代人的奇跡,以至於外媒紛紛發聲:千禧一代(1984-1995年出生)翻篇,Z世代來襲。

個性化的“數碼產品原住民”偏好視頻、遊戲和音樂

作為在智慧手機陪伴下成長起來的第一代人,95後、00後是真正的“數碼產品原住民”(digital native)亦或“移動的一代”(mobile generation),他們比之80後、90後更加頻繁地使用手機和互聯網等媒介來傳遞、獲取資訊,並且呈現出了低年齡段線民增速顯著的特點:

而在以興趣愛好為導向的上網行為中,95後、00後均表現出了娛樂至上的特點,儘管有多樣化的休閒活動可供選擇,但總體而言,視頻、遊戲和音樂的占比在兩個群體中均位居前三位。

在網路社交互動方面,95後則與00後有著不同的行為特點。

在95後中,互動異常活躍,他們十分熱衷於點贊、分享、評論和吐槽,而00後的點贊和評論等互動較之95後則明顯寂寥很多,他們更注重自我表達,但兩個群體同樣渴望被關注和正確認知。

不只是鬼畜:“走心不媚俗”的主旋律作品同樣受歡迎

極快節奏的重複畫面和音畫同步率極高的鬼畜視頻,種類各異的番劇,形形色色的二次元動漫劇……提到95後、00後所喜愛的視頻內容,相信以上文化元素便自覺湧入許多人的腦海。

而這種對於二次元的喜愛除了追劇,還滲透在其他很多方面,比如手機壁紙、聊天背景以及家居飾品等的選擇。

在00後當中,對於二次元的關注多於對真人偶像和商業領袖的關注:

限於年齡較小的緣故,多數95後、00後喜愛的事物披著“嘩眾取寵”的外衣,但要因此認為他們只熱衷於娛樂化的羽量級內容則無異於管中窺豹。這點從中國目前最大的95後、00後聚集地——嗶哩嗶哩(bilibili,

簡稱B站)上可見一斑。

B站上網羅了眾多的鬼畜視頻、番劇和二次元等95後、00後中的潮流元素,但是除此之外,B站上同樣也有許多品質過關的主旋律作品,而事實證明,這些作品在95後、00後也同樣受歡迎。

2015年,由90後編劇逆光飛行創作、B站參與制作的愛國題材動畫《那年那兔那些事》首播,將中國近現代史的發展歷程以一種萌化的形式呈現,原本枯燥的內容卻受到B站上大量年輕人的追捧,其討論之熱度可以看出,95後、00後由這部作品生髮出的拳拳愛國之心。

那年那兔那些事

2016年初,央視拍攝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在CCTV-9首播,第一次系統梳理了中國文物修復的歷史源流,揭秘了世界頂級文物“復活”技術。儘管傳達了中國匠人難能可貴的工匠精神,這部扎實的良心之作卻在央視遭遇收拾冷局。直到B站購買版權後將其放在紀錄片頻道,這部作品才被眾多年輕人關注,在95後、00後中引起了激烈討論,紀錄片中的一個修鐘錶的王師傅更是成為了“B站男神”。

《我在故宮修文物》中的王師傅

難怪B站董事長陳睿曾說道:“這批95後、00後從小受過很好的教育,他們有更好的視野,他們能夠更加理解正能量,或者是比較好的文化,所以走心不媚俗仍然可以把流量做起來。”

具有巨大消費潛力的95後、00後

2014年,Mashable(有關社交媒體和數字文化的知名新聞網站)報告指出,Z世代給美國經濟帶來了約440億美元的貢獻。2015年,尼爾森(全球知名的諮詢和監測公司)在有關世代消費態度的全球調查中指出,中產階級將繼續成為中國經濟的主力軍,而老一代把傳統的觀念和價值傳播給年輕的“互聯網原住民”,這一代人將是中國經濟的未來。

事實上,Z世代的消費潛力已經在發力。2016年,B站的第四屆年度線下活動BML(Bilibili Macro Link,二次元“音樂節”)在上海舉辦,這個從第一屆只有800人的小型演出一路走來的二次元盛宴如今已壯大為有12000人參加,並且多虧了95後、00後的鼎力支持,B站終於不用再虧錢來辦。

這一代人的消費潛力是有目共睹的,“未來十年,他們會迅速成長為消費主力,”IMAX娛樂公司首席執行官葛列格·福斯特(Greg Foster)在一次採訪中如是說,“因此我們非常注重在他們小的時候就對他們進行觀影教育,培養起他們對IMAX這種高端觀影方式的消費體驗。”

其討論之熱度可以看出,95後、00後由這部作品生髮出的拳拳愛國之心。

那年那兔那些事

2016年初,央視拍攝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在CCTV-9首播,第一次系統梳理了中國文物修復的歷史源流,揭秘了世界頂級文物“復活”技術。儘管傳達了中國匠人難能可貴的工匠精神,這部扎實的良心之作卻在央視遭遇收拾冷局。直到B站購買版權後將其放在紀錄片頻道,這部作品才被眾多年輕人關注,在95後、00後中引起了激烈討論,紀錄片中的一個修鐘錶的王師傅更是成為了“B站男神”。

《我在故宮修文物》中的王師傅

難怪B站董事長陳睿曾說道:“這批95後、00後從小受過很好的教育,他們有更好的視野,他們能夠更加理解正能量,或者是比較好的文化,所以走心不媚俗仍然可以把流量做起來。”

具有巨大消費潛力的95後、00後

2014年,Mashable(有關社交媒體和數字文化的知名新聞網站)報告指出,Z世代給美國經濟帶來了約440億美元的貢獻。2015年,尼爾森(全球知名的諮詢和監測公司)在有關世代消費態度的全球調查中指出,中產階級將繼續成為中國經濟的主力軍,而老一代把傳統的觀念和價值傳播給年輕的“互聯網原住民”,這一代人將是中國經濟的未來。

事實上,Z世代的消費潛力已經在發力。2016年,B站的第四屆年度線下活動BML(Bilibili Macro Link,二次元“音樂節”)在上海舉辦,這個從第一屆只有800人的小型演出一路走來的二次元盛宴如今已壯大為有12000人參加,並且多虧了95後、00後的鼎力支持,B站終於不用再虧錢來辦。

這一代人的消費潛力是有目共睹的,“未來十年,他們會迅速成長為消費主力,”IMAX娛樂公司首席執行官葛列格·福斯特(Greg Foster)在一次採訪中如是說,“因此我們非常注重在他們小的時候就對他們進行觀影教育,培養起他們對IMAX這種高端觀影方式的消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