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就為了買這台電視機,她竟然把房子都賣了?!

對於現在的小年輕來說,電視機實在是最普通不過的電器了,時間倒回到30年前,電視機可是稀罕之物。

在59年前的今天,1958年3月17日,我國第一台黑白電視機誕生。為了紀念這台電視機的誕生,

它被命名為“北京”。

歷史上的3月17日

當時,天津712廠自主研發出北京牌14英寸黑白電視機,將大眾娛樂漸漸帶入生活中。

60年代,當時物資匱乏,電視機是極少數富人家庭才有的奢侈品。到了70年代末,電視機才開始進入普通家庭。

南京人的記憶:熊貓電視

熊貓電子集團有限公司始建於1936年,而它的前生,其實是南京無線電廠。這家工廠1936年誕生于長沙,後來,在戰火中輾轉遷址,更名。

熊貓牌電視機

1941年時,來到南京。人們認為“熊貓”是國寶,於是1956年,“熊貓”商標誕生並在國際註冊,成為中國電子工業在國際上第一個注冊商標。

1959年,為迎接建國十周年大慶,南京無線電廠研製的一項收錄唱三用高級組合音響,在人民大會堂使用。熊貓1501裝備還作為國家禮品贈送給來訪的迦納國家元首杜爾總統。

當時的設備

1978年,熊貓牌黑白電視機風靡市場。

那時候,誰家買了電視機,簡直是全社區、全村的的大喜事。70、80年代,老南京人多愛用熊貓牌的14英寸電視機,雖然有時候也收不到幾個頻道,但卻是晚飯後一家子消磨時光的好用品。

80年代,南京街頭櫥窗裡擺放的家用電器

老南京人可能還記得,那時候想買一台電視並不容易,當時有專門的供應券,由商業部門下發給單位,想買的人通過抽籤,才能拿到供應券。

就算有票,也不見得能買到,電視機供應相當緊俏,一旦到貨,要連夜在供應點前排隊,不亞於現在的“果粉”。

20年前的南京家庭

媽媽織毛衣,爸爸帶著孩子們玩樂

家裡擺著一台黑白電視機

那時候週二下午是沒有電視節目的

因為都是這樣

我與熊貓電視的情誼

西祠網友“wjm95”稱:

在鼓樓區水關橋宿舍金大媽的家裡,房間櫥櫃上還擺放著一台12寸黑白熊貓電視機。儘管過去了40多年,金大媽依然時常打開這台電視看新聞節目,現在還能播放出三四個頻道。

金大媽回憶,當時是上個世紀70年代,那時絕大多數的家庭並不富裕,當時每晚兩個兒子都跑到對面樓房一姓李的鄰居窗口看他家一台碗口大小的黑白電視。

金女士與丈夫商量,把位於江浦的一處上百平方米的平房作價500元賣掉,到新街口花380元買了一台黑白熊貓12英寸的電視機。算起來,這台現在毫不起眼也並不值錢的黑白電視機,當年可費去了一棟房的一大半。

“我60歲生日那天,兒子為了孝敬我,還特別買了一台32寸液晶大彩電,作為生日的禮物,並要把黑白電視賣給收家電的商販,我是捨不得,黑白電視時常看看還能增加一家人在一起時美好的回憶嘍!”金大媽稱。”

網友“大頭票”也與熊貓電視機很有情緣。

“家裡也有一台14英寸熊貓牌黑白電視機,在家電下鄉那些年,都沒捨得換掉。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村上人還不知電視機為何物,一個在江西煤礦退休的礦工帶回家一台,村民們蜂擁而至,淡黃色的正方形塑膠箱子,放在堂屋的檯子上,手指捏著上面的扭,啪啪地轉幾下,竟然有人有聲,幾位老人吵著要把箱子打開看個究竟,礦工解釋了半天,他們才明白這叫電視機。

那時候“霍元甲”流行,那歌聲村民們似懂非懂,歌詞發音不是外語,普通話又不像,礦工說這叫廣東話,他們才知道,靠海邊的廣東人是用這種腔調說話的。

後來我走出了校門,分配在了鄉建築站。年底,站長手裡拿著兩張購物票,一張是18英寸的熊貓牌彩電,一張是內部價的幸福摩托。

那張彩電票我拿到了手,一年工資2500元抱回台彩電。母親嘮叨了一晚,可一看到電視上葉是葉花是花的,那戲曲旦角紅紅綠綠的一出場就不吱聲了。黑白的電視機我搬進了房間,調看起了自己喜歡的體育節目。

現在兒子網購了一台液晶的80英寸彩電,我不稀罕,我還是喜歡家裡的第一台熊貓牌黑白電視機,雖不放,見著曖心。”

老南京人黑白電視機都有什麼

1983年的南京一部電視劇《第九個售貨亭》,不知南京人是否還記得,當時是在六合取景拍攝,由江蘇電視臺錄製,該劇還曾獲得第2屆中國電視金鷹獎。

《第九個售貨亭》的大概劇情是:

熱情、正直的工廠工人王炎、張錚、李自強三個單身漢一次在電視院門口遇到了受人欺負的賣瓜子的女青年王吉,隨著時間的推移,王炎對王吉產生愛慕之情,但得知王吉有丈夫時,內心雖非常痛苦,但經過冷靜思考,感悟到人生意義。他們三人利用休息時間為王吉做了個售貨亭,也是第一個個體售書亭。

劇照截圖

除了螢屏上的南京元素外,在黑白電視機時代,春晚慢慢走近了視野中。1983年,一家子坐在黑白電視機前觀看第一屆現場直播的春節聯歡晚會,成為很多老南京人難忘的記憶。

第一屆春晚

一群人圍著黑白電視機看的電視劇,你還記得幾部?

《四世同堂》85年

老舍先生原著同名改編,那個時代真的是純靠演技。

《陳真》82年

“迷蹤拳”,如果那時你不知道,如果那時你沒有跟著電視學過幾招,嘴裡高唱的“萬里長城永不倒”那你就另類了!

鐵道遊擊隊——抗日遊擊戰爭題材永恆經典黑白片

1939年至1945年,中共魯南根據地抱犢崮山區鐵道遊擊隊長期活躍在津浦鐵路臨城至棗莊支線一帶抗擊日偽軍並附帶打擊國民黨頑固派的傳奇故事。插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曾廣為傳唱,至今仍膾炙人口。

地道戰

講述日軍侵華時,1942年的中國冀中平原上,高家莊英勇的男女民兵,從四面八方齊集村口,準備戰鬥。為了與日軍展開鬥爭,冀中根據地人民展開了群眾性挖地道的高☆禁☆潮,民兵隊長高傳寶被這巧妙的洞口深深吸引。各村民兵利用野外地道圍困敵人,打死民兵敗類湯丙會,活捉日寇山田,勝利的鐘聲響遍冀中平原。

最經典的一句臺詞就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不許放空槍”,另外電影中有兩首經典的家喻戶曉流傳至今的歌曲,一首是主題曲《地道戰》,另一首是《毛主席的話兒記在心上》。

冰山上的來客

該影片留給觀眾最深印象的,應該是在冰山上培植的那朵愛情的雪蓮,楊排長句:“阿米爾,沖!”,幾乎成了那個時代,鼓勵小夥子追求心愛姑娘的最佳語言。

雖然現在買電視、看電視都早已是平常事,但一代人的記憶卻永遠難忘。電視事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是螢屏開花,而電視機技術的發展,也在更新換代不斷往前。

我與熊貓電視的情誼

西祠網友“wjm95”稱:

在鼓樓區水關橋宿舍金大媽的家裡,房間櫥櫃上還擺放著一台12寸黑白熊貓電視機。儘管過去了40多年,金大媽依然時常打開這台電視看新聞節目,現在還能播放出三四個頻道。

金大媽回憶,當時是上個世紀70年代,那時絕大多數的家庭並不富裕,當時每晚兩個兒子都跑到對面樓房一姓李的鄰居窗口看他家一台碗口大小的黑白電視。

金女士與丈夫商量,把位於江浦的一處上百平方米的平房作價500元賣掉,到新街口花380元買了一台黑白熊貓12英寸的電視機。算起來,這台現在毫不起眼也並不值錢的黑白電視機,當年可費去了一棟房的一大半。

“我60歲生日那天,兒子為了孝敬我,還特別買了一台32寸液晶大彩電,作為生日的禮物,並要把黑白電視賣給收家電的商販,我是捨不得,黑白電視時常看看還能增加一家人在一起時美好的回憶嘍!”金大媽稱。”

網友“大頭票”也與熊貓電視機很有情緣。

“家裡也有一台14英寸熊貓牌黑白電視機,在家電下鄉那些年,都沒捨得換掉。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村上人還不知電視機為何物,一個在江西煤礦退休的礦工帶回家一台,村民們蜂擁而至,淡黃色的正方形塑膠箱子,放在堂屋的檯子上,手指捏著上面的扭,啪啪地轉幾下,竟然有人有聲,幾位老人吵著要把箱子打開看個究竟,礦工解釋了半天,他們才明白這叫電視機。

那時候“霍元甲”流行,那歌聲村民們似懂非懂,歌詞發音不是外語,普通話又不像,礦工說這叫廣東話,他們才知道,靠海邊的廣東人是用這種腔調說話的。

後來我走出了校門,分配在了鄉建築站。年底,站長手裡拿著兩張購物票,一張是18英寸的熊貓牌彩電,一張是內部價的幸福摩托。

那張彩電票我拿到了手,一年工資2500元抱回台彩電。母親嘮叨了一晚,可一看到電視上葉是葉花是花的,那戲曲旦角紅紅綠綠的一出場就不吱聲了。黑白的電視機我搬進了房間,調看起了自己喜歡的體育節目。

現在兒子網購了一台液晶的80英寸彩電,我不稀罕,我還是喜歡家裡的第一台熊貓牌黑白電視機,雖不放,見著曖心。”

老南京人黑白電視機都有什麼

1983年的南京一部電視劇《第九個售貨亭》,不知南京人是否還記得,當時是在六合取景拍攝,由江蘇電視臺錄製,該劇還曾獲得第2屆中國電視金鷹獎。

《第九個售貨亭》的大概劇情是:

熱情、正直的工廠工人王炎、張錚、李自強三個單身漢一次在電視院門口遇到了受人欺負的賣瓜子的女青年王吉,隨著時間的推移,王炎對王吉產生愛慕之情,但得知王吉有丈夫時,內心雖非常痛苦,但經過冷靜思考,感悟到人生意義。他們三人利用休息時間為王吉做了個售貨亭,也是第一個個體售書亭。

劇照截圖

除了螢屏上的南京元素外,在黑白電視機時代,春晚慢慢走近了視野中。1983年,一家子坐在黑白電視機前觀看第一屆現場直播的春節聯歡晚會,成為很多老南京人難忘的記憶。

第一屆春晚

一群人圍著黑白電視機看的電視劇,你還記得幾部?

《四世同堂》85年

老舍先生原著同名改編,那個時代真的是純靠演技。

《陳真》82年

“迷蹤拳”,如果那時你不知道,如果那時你沒有跟著電視學過幾招,嘴裡高唱的“萬里長城永不倒”那你就另類了!

鐵道遊擊隊——抗日遊擊戰爭題材永恆經典黑白片

1939年至1945年,中共魯南根據地抱犢崮山區鐵道遊擊隊長期活躍在津浦鐵路臨城至棗莊支線一帶抗擊日偽軍並附帶打擊國民黨頑固派的傳奇故事。插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曾廣為傳唱,至今仍膾炙人口。

地道戰

講述日軍侵華時,1942年的中國冀中平原上,高家莊英勇的男女民兵,從四面八方齊集村口,準備戰鬥。為了與日軍展開鬥爭,冀中根據地人民展開了群眾性挖地道的高☆禁☆潮,民兵隊長高傳寶被這巧妙的洞口深深吸引。各村民兵利用野外地道圍困敵人,打死民兵敗類湯丙會,活捉日寇山田,勝利的鐘聲響遍冀中平原。

最經典的一句臺詞就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不許放空槍”,另外電影中有兩首經典的家喻戶曉流傳至今的歌曲,一首是主題曲《地道戰》,另一首是《毛主席的話兒記在心上》。

冰山上的來客

該影片留給觀眾最深印象的,應該是在冰山上培植的那朵愛情的雪蓮,楊排長句:“阿米爾,沖!”,幾乎成了那個時代,鼓勵小夥子追求心愛姑娘的最佳語言。

雖然現在買電視、看電視都早已是平常事,但一代人的記憶卻永遠難忘。電視事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是螢屏開花,而電視機技術的發展,也在更新換代不斷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