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海軍雙航母編隊呼之欲出,第三艘航母又將帶來什麼驚喜?

【摘要】2017年4月,中國第二艘航母建成下水,海軍雙航母編隊呼之欲出。隨後,“航母奶媽”補給艦即將服役的消息又在網上引發熱議,這艘901型的綜合補給艦將解決中國航母戰鬥群出遠洋巡航時的後勤供應問題,

帶領中國航母走向“深藍”。

然而,作為大國海軍,中國絕不會因為已經擁有雙航母就沾沾自喜,要知道中國海岸線綿延1.8萬公里,瀕臨海域面積最為廣闊的太平洋,複雜的地緣政治形勢對海上作戰能力的要求只強不弱。

那麼,繼續往下造的話,中國第三艘航母會是什麼樣?是遵循已有模式還是另起爐灶?雖未浮出水面,其實輪廓已經相當清晰,它至少將給我們帶來三大驚喜。

Ⅰ、固定翼預警機

從目前來看中國已經掌握了預警機的研製技術,包括有源相控陣預警雷達、任務系統、資料鏈、通信系統。我國滑躍型航母的預警機是直-18,採用先進有源相控陣雷達,可靠性和精度比“庫茲涅佐夫”級搭載的卡-31有提高,多功能性強,對小目標探測精准,加大了航母編隊快速反應時間。

另外國產5200馬力渦槳-6C發動機和6葉複合材料螺旋槳已經大量裝備在運-9戰術運輸機及高新工程飛機上面,它的性能與美國E-2D預警機採用的發動機相近,因此對於中國相關單位來說利用這些技術研製一型戰術技術指標與E-2D相當或者相近的艦載固定翼預警機並沒有太大技術上的障礙。

Ⅱ、艦島小型化

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及第二艘艦受制於原始設計,艦島很大,以同型艦“庫茲涅佐夫”級艦島為例,全長70余米,而美國航母艦島通常也就是40米左右。而從001A型航母上我們就可以看出,001A型與遼寧艦在艦島上的變化雖稱不上翻天覆地,卻也有著可觀的改進。

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

中國第二艘航母“001A型航母”,也是真正意義上中國自造的第一艘航母

我國近些年在集成上層建築技術領域取得的成就,艦島上部集成各型雷達天線和探測器,這項技術代表著我國乃至世界艦載雷達電子裝備最高水準。

比如,艦橋上部可安裝類似萬噸大驅的兩種不同波段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構成雙波段雷達。廣域搜索雷達負責遠距離搜索,多功能雷達負責精密跟蹤識別和武器火控,兩者配合起來具備了對空對海搜索、早期預警、反導防空、近程防禦等各項功能。通過這些優化,艦島的長度會在第二艘航母基礎上縮短至少1/3,小型化進步明顯。

Ⅲ、彈射器

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以及最新下水的第二艘,對中國海軍而言只是起步和過渡,它們採用的滑躍甲板模式在作戰上有一定局限性。比如,殲-15在起飛時就要減少一定的掛載,而固定翼預警機、電子戰飛機等特種飛機也沒法上艦。目前,彈射器是解決航母甲板長度不足,起降大重量各類艦載噴氣式飛機的有效手段。

根據殲-15前起落架經過加粗並安裝用於彈射的牽引裝置可以推斷,中國已經建成地面模擬的彈射器,驗證蒸汽式和電磁式彈射技術。我國過去也曾獲得過國外蒸汽彈射器實物參考,但蒸汽彈射器體積重量相對較大,維護保養繁雜、功率浪費多,而電磁彈射器雖然技術指標先進,但美國目前也沒能將它有效應用起來,所以中國第三艘航母種使用蒸汽彈射器的概率更大些。對於電磁彈射器這一跨越性的新技術設備,在未來使用核動力航母時運用會更加合理和合適。

總的來說,就目前中國的國情,以及當今的國際環境來說,中國在技術方面的選擇以及應用應該慎重,畢竟最安全,最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對中國海軍而言只是起步和過渡,它們採用的滑躍甲板模式在作戰上有一定局限性。比如,殲-15在起飛時就要減少一定的掛載,而固定翼預警機、電子戰飛機等特種飛機也沒法上艦。目前,彈射器是解決航母甲板長度不足,起降大重量各類艦載噴氣式飛機的有效手段。

根據殲-15前起落架經過加粗並安裝用於彈射的牽引裝置可以推斷,中國已經建成地面模擬的彈射器,驗證蒸汽式和電磁式彈射技術。我國過去也曾獲得過國外蒸汽彈射器實物參考,但蒸汽彈射器體積重量相對較大,維護保養繁雜、功率浪費多,而電磁彈射器雖然技術指標先進,但美國目前也沒能將它有效應用起來,所以中國第三艘航母種使用蒸汽彈射器的概率更大些。對於電磁彈射器這一跨越性的新技術設備,在未來使用核動力航母時運用會更加合理和合適。

總的來說,就目前中國的國情,以及當今的國際環境來說,中國在技術方面的選擇以及應用應該慎重,畢竟最安全,最適合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