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人有四重境界:謙卑、謙恭、謙遜、謙和

謙謙君子不比泛泛之庸,

因為他們的為人擁有四重境界,

故而他們能活得更內心舒坦,

處置世事能更遊刃有餘。

謙謙君子的四重境界,就在於四個“謙”。下麵,國館君將與你一一道來。

第一重境界:謙卑

謙卑,除了謙虛不自大,也有討巧的意味,甚至會成為壓制個性健康發展的隱形殺手。但在現代生活中,它不失為一種保護自己的有效方式,特別是在這錯綜複雜的人際交往和形形色色的利益之爭中。

在任何交往處事中,人總是喜歡一種謙虛的交談交往方式。

三國劉備就不失為一個開明謙卑的君主,從他三顧茅廬誠心求諸葛亮出山便可以看出來了,根本沒有居高臨下的態度。

試想一下,一個人頤指氣使甚至飛揚跋扈地與你交談舒服些,還是戰戰兢兢、低眉順眼與你交談舒服些?顯然是後者,同時謙卑並不是卑微。

第二重境界:謙恭

謙恭比起謙卑,它有恭敬、恭維別人的意思,但這其實更接近於讚美。它是一個人內在品德和修養的高度表現,不因學問博雅而驕傲自大,也不因地位顯赫而處優獨尊,相反,謙恭者學問愈深愈能虛心謹慎,地位愈高愈能以禮待人。它是人際關係潤滑劑,當別人讚美自己之時,沒有虛榮,而是繼續把事做得更好;當別人做錯事時,

也不因此貶損他人。

第三重境界:謙遜

謙遜較前面兩者更有一種低調的追求精神,而這一點往往就體現在學識上。謙遜的人不會因為自己學識優渥而話語浮誇、自以為是。世上沒有人是能夠什麼都懂的,學問包羅萬象,更應該謙虛地向他人的長處學習,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

此外,謙遜,就要做到敢於面對並承認自己的局限和短板,多學別人長處,不出風頭,只有這樣才能修得真知,啟迪心智。

第四重境界:謙和

謙和,是這四重境界中的最高階。它所關乎的是除虛心外的和氣、和睦、和善,

謙和之人是至德之人,正所謂“道生於靜逸,德生於謙和”。處在這一境界中的人總是友善的,他們會真誠地對待別人、幫助別人,甚至甘願為了成全別人而犧牲自我利益。

戰國時期的廉頗藺相如能夠最終和解,不就在於藺相如的謙和之心嗎?無論廉頗如何百般為難藺相如,他都能以天下為公,始終保持一顆謙和容忍的心,最終廉頗慚愧不已,負荊請罪,將相之和成為千秋佳話。

保持謙和的心態,對我們在為人處世中大有裨益,退能明哲保身,進能感化他人。修得謙和在,則能不煩不躁,一生都是幸福自在的。

這四重境界,人人都應至少領悟一二,而它們之間,其實並無多大差異。唯一不同的是,謙卑會讓他人和自己相安無事,相處舒服;謙恭則讓他人高興,願意接近你;謙遜讓他人敬佩、敬服;謙和則是讓他人感動、感念及感恩。

將相之和成為千秋佳話。

保持謙和的心態,對我們在為人處世中大有裨益,退能明哲保身,進能感化他人。修得謙和在,則能不煩不躁,一生都是幸福自在的。

這四重境界,人人都應至少領悟一二,而它們之間,其實並無多大差異。唯一不同的是,謙卑會讓他人和自己相安無事,相處舒服;謙恭則讓他人高興,願意接近你;謙遜讓他人敬佩、敬服;謙和則是讓他人感動、感念及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