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王陽明一介書生,帶兵打仗卻未嘗一敗,跨界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一個故事

西元1517年,一代心學宗師王陽明抵達江西贛州,負責南贛地區的剿匪工作,當時有四大匪患頑疾:

最強:池仲容;最弱:盧珂

最近:謝志珊;最遠:詹師富

放下筆杆子,拿起槍桿子,

這位最喜歡講學的儒生現在要帶兵打仗了,你覺得陽明先生會最先攻打哪一支匪患?此處先賣個關子:-D,小拳拳一會再捶我胸口。

作戰會議

陽春白雪的儒生一躍成為即將被血雨腥風洗禮的軍事指揮統帥,陽明先生召開了剿匪作戰會議,會議的主題就是最先攻打哪一支匪患,

先聽聽下屬的意見和建議。

有人建議最先攻打最弱的一支:盧珂,理由是實力最弱,容易幹掉,首戰告捷,士氣大振!說不定嗷嗷叫的氣勢就出來了,開個好頭。

有人建議最先攻打最近的一支:謝志珊,理由是最近,順手方便,資源消耗降低,佔據地利優勢。

有人建議最先攻打最強的一支:池仲容,理由是起到一種震懾作用,拿下實力最強的,其它較弱的匪患看到最強的一支都被幹掉,

招安就有了可能性。

作戰會議上,大家吵得是吐沫星子橫飛,這時,陽明先生卻不動如山,一言不發,靜坐進入到精一狀態。

兵者詭道

陽明先生似有頓悟,做了一個手勢,大家停止爭吵安靜下來,靜得都可以聽見頭髮和汗珠掉落地上的聲音,眾人皆好奇心學大師將會作出怎樣的決策?

最先攻打最遠的一支:詹師富。話語一落,眾人皆吃驚狀,嘴巴都可以塞進大饅頭,

大感迷惑不解,甚至有人開始鄙視這位書生,會讀書不一定會打仗。大家都沒有想到先生竟然選擇了第四種方案。

陽明先生的理由很簡單,最強、最近和最弱的匪患頭子都不傻,反而非常狡黠,猜到被最先攻打的可能性比較大,所以精心作了防禦;按常理推論,而最遠的一支匪患頭子猜到被最先攻打的可能性較低,所以防備比較鬆懈,這是破局的關鍵點。

奇人就是奇人,不安常理出牌,兵者詭道也,最遠的詹師富被幹掉後,立即詔安最弱的盧珂,然後是幹掉最近的謝志珊,最後才是幹掉最強的池仲容。

格物致知

一代心學奇人陽明先生,一生宣導格物致知,我們也不妨來“格”一下這個故事:慣性思維,

容易產生思維的盲區,眾人皆因思維定式推導出的結論或方案而沾沾自喜,甚至誓死捍衛,想方設法打壓抑制出奇思維,明爭暗鬥,至死方休。一生皆深深困於一個個自己設下的局中,到死了也沒有悟到破局的突破口,臨死前交代遺囑:凡我後世子孫,都要入局,破局者族譜除名。

陽明先生致良知告誡我們:不捅破認知這個困局,就沒法昇華到“良知”,破局就是一句空話。眾人皆知,突破認知困局的過程相當痛苦,自我否定,經歷生死,腥風血雨,劫難重重,因為有各種各種的因素阻撓你破局,有的人選擇沉淪,有的人選擇堅韌,有的人選擇昇華,佈局、破局者皆芸芸眾生,布的局越大,破的局越難。布的局越簡單,破的局越容易。

五大傳奇權謀人物傳記(劉伯溫+王陽明+成吉思汗+張居正+曾國藩)(套裝共5冊) ¥144.1 購買

陽明先生致良知告誡我們:不捅破認知這個困局,就沒法昇華到“良知”,破局就是一句空話。眾人皆知,突破認知困局的過程相當痛苦,自我否定,經歷生死,腥風血雨,劫難重重,因為有各種各種的因素阻撓你破局,有的人選擇沉淪,有的人選擇堅韌,有的人選擇昇華,佈局、破局者皆芸芸眾生,布的局越大,破的局越難。布的局越簡單,破的局越容易。

五大傳奇權謀人物傳記(劉伯溫+王陽明+成吉思汗+張居正+曾國藩)(套裝共5冊) ¥144.1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