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Kobalt獲投為“准獨角獸”,對中國音樂版權市場有何啟示?

文 | 趙星雨

校對 | 劉而江

編輯 | 安西西

根據多家媒體報導,

以始終致力於為音樂人創造公平透明的資料追蹤和版權支付系統而著稱的Kobalt公司最近獲得了由Hearst Entertainment領投、Balderton和MSD Capital跟投的7500萬美元D輪融資,此輪操作後該公司估值已達7.75億美元,被媒體稱為“准獨角獸”。據悉,這筆投資將被用於擴大Kobalt現有的版權整合平臺,為音樂人、詞曲作者、版權代理商和廠牌等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並提供更好的流媒體解決方案等業務。

和一些新興的互聯網公司不同,

Kobalt的成立時間可以追溯到2000年,其初衷在於創始人Willard Ahdritz認為隨著流媒體服務的盛行,小額版權交易會越來越頻繁,而傳統唱片發行公司在合同中會要求持部分版權並且因售賣期太長導致創作者獲得版權收入的過程很慢,這對於音樂人,尤其是勢單力薄的獨立音樂人來說,很有可能造成其作品已在流媒體被消費但無法取得相應報酬的場面。於是他和團隊著手開發了KORE版權監控系統,
該系統能夠對音樂人作品“在世界上每一個角落裡”被消費的記錄進行追蹤,甚至包括了試聽播放記錄和片段播放記錄。

這種保護版權的方式由於並不向創作者本身索取版權,只收取部分傭金提供相關資料的搜索代理服務,整個過程透明度很高,音樂人獲取版權收入的週期也有所縮短。

根據Kobalt官網資料,公司總共有259名員工,其服務已經覆蓋了全球 25000 個作曲家、600 個出版商和 20000 個獨立音樂人,

這些音樂人占美國和英國百強歌曲、專輯榜單的40%,而且98.5%的音樂人使用過它的服務後會成為回頭客,其業務量以每年40%的速度高速增長,Sam Smith、Bruno Mars 還有Lil Wayne等巨星也與他們簽署了合同的鄰接權業務。

比起其他版權代理公司,Kobalt也自稱能夠給創作者帶來更高的經濟利益和收入:官方在排行榜前100的歌曲中挑出其中6首進行了對比(每首歌均有一半版權由Kobalt代理,

另外一半由其他版權公司代理),其結果十分驚人:在六首歌中,Kobalt為客戶方所帶來的版權收入比其他公司高出了20%—40%。

雖然成立時間已經不短,但是Kobalt真正引起轟動卻是2014年底,此時全球流媒體服務市場競爭已經達到白熱化,傳統唱片公司對於Spotify等流媒體巨頭的擠壓也被音樂評論媒體推到了風口浪尖,而因為Pandora和ASCAP(美國作曲家、作家與出版商協會)的版權官司,音樂版稅將被如何評估也成為了音樂從業者們最關心的話題之一。

在這個檔口,Kobalt獲得了Balderton和MSD Capital等數位投資人共同投資的1.4億美元融資,並宣佈將把該筆資金用於將自己的版權代理服務覆蓋到更多平臺、對更多音樂人版權進行收購等業務。

2015年2月底,Kobalt又完成了6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此輪由Google Venture領投,Michael Dell及其家族的私人投資公司MSD Capital和MSDC Management, L.P跟投。此時的Kobalt已經在版權市場站穩了腳跟,雖然靠著唱片時代累積大量優質音樂版權,SONY/ATV依然是發行商中的老大,但根據當年Billboard資料,SONY/ATV全美市場份額已經跌落到31.22%,Kobalt僅次於它占到了17.57%,與占16.73%的Universal Music Publishing基本旗鼓相當。(2016年SONY/ATV市場份額雖然依舊位居首位,但已跌落至27.9%,Kobalt以13.3%位居第三。)

“音樂產業在全世界正在經歷動態的變化,從藝術家開始,Kobalt將作為一個工具積極的塑造產業裡的各個組成部分。在過去十年,公司業務發展強勁,Willard堅定不移的激情和承諾吸引了我們這筆投資,它已經成為最具有創新性的一大品牌。”谷歌資本管理合夥人Bill Maris評論道。

另一方面,在2012年收購了為音樂人在全球進行音樂發行和推廣工作的數位推廣公司AWAL,並在2015年收購了美國最主流的音樂人服務平臺之一,致力於最大化音樂人作品價值、提供透明高效對接服務的AMRA(從“America Mechanical Rights Agency”更名為“America Music Rights Agency”)後,Kobalt可以說將全球音樂市場占大頭的英國與美國市場進行了進一步整合,其KORE服務也直接對接到了更多平臺上的音樂人,為其進一步擴大影響力打下堅實的基礎。Kobalt也在版權代理和搜索的基礎上增加了唱片錄製、音樂發行等更加多元化的業務架構。

雖然業務開展得如火如荼,但作為一家以技術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Kobalt的經濟壓力其實很大,長期處於虧損狀態。根據其發佈的2015年財報數據,截止到2015年6月30日,Kobalt的公司營收為2.45億美元,較2014年的1.95億美元增長了25.6%,但虧損額較2014年的1850萬美元上升至2730萬美元。另根據英國工商局一份Kobalt音樂公司的檔顯示,Kobalt的廠牌服務業務對公司盈利的貢獻直追版權代理這一核心業務——其版權代理業務在2015年貢獻了1.942億美元的營收,占總收入的79.2%,仍然是整個公司最主要營收來源。廠牌服務(Label Services)板塊的收入增長了51.7%,從2014年的1915萬美元增長到了2015年的2905萬美元,占總收入的11.85%。

除了原本的公司業務外,Kobalt還在2011年成立了一家投資音樂版權的投資基金Kobalt Music Copyrights,其資金主要來自于一部分對現有音樂版權感興趣的秘密投資人。在過去五年裡,Kobalt Music Copyrights一共砸了2億美元在音樂版權的購買和版稅的支付上,去年8月又完成了對Nettwerk公司30年版權的收購,將其旗下半圈公司擁有的1.8萬多首歌曲版權收入囊中。

“在過去的30年裡,我們通過不斷的收購和簽約壯大了公司的音樂版權庫,但近幾年來版權收購這一件事無疑變得越來越難。對於我們這樣的小公司來說,如今購買版權的成本越來越高,不像BMG等其他財大氣粗的大公司,可以開出比我們多幾倍的價錢去購買市場上的版權資產。 ”Nettwerk創始人Terry McBride說。

Kobalt公司創始人兼CEO Willard Ahdritz表示公司規模會在2017年增長兩倍,如果這可以實現的話,Kobalt將會賺取至少5億美元的營收。如果公司那時可以獲得12%的毛利,並且嚴格控制公司開銷,那其估算的6億美元毛利將會抵消掉公司的開支,達到收支平衡。

即使長期虧損,為什麼Kobalt能夠在最近幾年頻繁獲得資本青睞?根據音樂財經總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管理版權使用的技術強大。Nettwerk創始人Terry McBride這樣解釋道:“即使其他版權代理商擁有和Kobalt一樣牛逼的版稅追蹤技術,在細節上肯定沒有Kobalt做得好。隨著數位音樂和流媒體逐漸成為藝人未來收入的主要來源,這些技術對於藝人來說也愈顯重要。”

2. 流媒體時代的版權集中趨勢。流媒體時代最賺錢的生意莫過於手中掌握著大量母帶版權的唱片公司和廠牌了,這導致每年流媒體平臺都要支付大量的版稅給他們,所以越來越多從前涉及到版權服務或手中有部分版權卻無法以此與巨頭公司對壘的小公司寧可將手中的版權賣給技術與規模都十分優秀的Kobalt。

再將目光轉回中國。雖然在2015年底Kobalt就將BMG中國入職不久的財務和A&R部門負責人蕭國權(Kenney Shiu)挖角,媒體預測其有很大可能想要入華佈局,然而兩年過去依舊沒在中國版權市場有所斬獲。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中國本土音樂版權市場現在並沒有形成規模,互聯網巨頭們紛紛高價收購海外版權,本土音樂人也普遍缺乏版權保護意識(音樂財經接觸過的許多獨立音樂人都表示“自己還不夠出名”、“還不到談版權的時候”),或許在版權追蹤技術上中國已不遜色於Kobalt等海外公司,然而考慮到中國互聯網與海外對比的部分限制和流媒體資料監控還不透明等狀況,海外版權代理服務公司落地與本土對標公司崛起還都需要一段時間的磨礪。

SONY/ATV依然是發行商中的老大,但根據當年Billboard資料,SONY/ATV全美市場份額已經跌落到31.22%,Kobalt僅次於它占到了17.57%,與占16.73%的Universal Music Publishing基本旗鼓相當。(2016年SONY/ATV市場份額雖然依舊位居首位,但已跌落至27.9%,Kobalt以13.3%位居第三。)

“音樂產業在全世界正在經歷動態的變化,從藝術家開始,Kobalt將作為一個工具積極的塑造產業裡的各個組成部分。在過去十年,公司業務發展強勁,Willard堅定不移的激情和承諾吸引了我們這筆投資,它已經成為最具有創新性的一大品牌。”谷歌資本管理合夥人Bill Maris評論道。

另一方面,在2012年收購了為音樂人在全球進行音樂發行和推廣工作的數位推廣公司AWAL,並在2015年收購了美國最主流的音樂人服務平臺之一,致力於最大化音樂人作品價值、提供透明高效對接服務的AMRA(從“America Mechanical Rights Agency”更名為“America Music Rights Agency”)後,Kobalt可以說將全球音樂市場占大頭的英國與美國市場進行了進一步整合,其KORE服務也直接對接到了更多平臺上的音樂人,為其進一步擴大影響力打下堅實的基礎。Kobalt也在版權代理和搜索的基礎上增加了唱片錄製、音樂發行等更加多元化的業務架構。

雖然業務開展得如火如荼,但作為一家以技術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Kobalt的經濟壓力其實很大,長期處於虧損狀態。根據其發佈的2015年財報數據,截止到2015年6月30日,Kobalt的公司營收為2.45億美元,較2014年的1.95億美元增長了25.6%,但虧損額較2014年的1850萬美元上升至2730萬美元。另根據英國工商局一份Kobalt音樂公司的檔顯示,Kobalt的廠牌服務業務對公司盈利的貢獻直追版權代理這一核心業務——其版權代理業務在2015年貢獻了1.942億美元的營收,占總收入的79.2%,仍然是整個公司最主要營收來源。廠牌服務(Label Services)板塊的收入增長了51.7%,從2014年的1915萬美元增長到了2015年的2905萬美元,占總收入的11.85%。

除了原本的公司業務外,Kobalt還在2011年成立了一家投資音樂版權的投資基金Kobalt Music Copyrights,其資金主要來自于一部分對現有音樂版權感興趣的秘密投資人。在過去五年裡,Kobalt Music Copyrights一共砸了2億美元在音樂版權的購買和版稅的支付上,去年8月又完成了對Nettwerk公司30年版權的收購,將其旗下半圈公司擁有的1.8萬多首歌曲版權收入囊中。

“在過去的30年裡,我們通過不斷的收購和簽約壯大了公司的音樂版權庫,但近幾年來版權收購這一件事無疑變得越來越難。對於我們這樣的小公司來說,如今購買版權的成本越來越高,不像BMG等其他財大氣粗的大公司,可以開出比我們多幾倍的價錢去購買市場上的版權資產。 ”Nettwerk創始人Terry McBride說。

Kobalt公司創始人兼CEO Willard Ahdritz表示公司規模會在2017年增長兩倍,如果這可以實現的話,Kobalt將會賺取至少5億美元的營收。如果公司那時可以獲得12%的毛利,並且嚴格控制公司開銷,那其估算的6億美元毛利將會抵消掉公司的開支,達到收支平衡。

即使長期虧損,為什麼Kobalt能夠在最近幾年頻繁獲得資本青睞?根據音樂財經總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管理版權使用的技術強大。Nettwerk創始人Terry McBride這樣解釋道:“即使其他版權代理商擁有和Kobalt一樣牛逼的版稅追蹤技術,在細節上肯定沒有Kobalt做得好。隨著數位音樂和流媒體逐漸成為藝人未來收入的主要來源,這些技術對於藝人來說也愈顯重要。”

2. 流媒體時代的版權集中趨勢。流媒體時代最賺錢的生意莫過於手中掌握著大量母帶版權的唱片公司和廠牌了,這導致每年流媒體平臺都要支付大量的版稅給他們,所以越來越多從前涉及到版權服務或手中有部分版權卻無法以此與巨頭公司對壘的小公司寧可將手中的版權賣給技術與規模都十分優秀的Kobalt。

再將目光轉回中國。雖然在2015年底Kobalt就將BMG中國入職不久的財務和A&R部門負責人蕭國權(Kenney Shiu)挖角,媒體預測其有很大可能想要入華佈局,然而兩年過去依舊沒在中國版權市場有所斬獲。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中國本土音樂版權市場現在並沒有形成規模,互聯網巨頭們紛紛高價收購海外版權,本土音樂人也普遍缺乏版權保護意識(音樂財經接觸過的許多獨立音樂人都表示“自己還不夠出名”、“還不到談版權的時候”),或許在版權追蹤技術上中國已不遜色於Kobalt等海外公司,然而考慮到中國互聯網與海外對比的部分限制和流媒體資料監控還不透明等狀況,海外版權代理服務公司落地與本土對標公司崛起還都需要一段時間的磨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