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未來幾年,回鄉創業做什麼?

最近跟咱們新農人聊天,大家回饋,今年種糧大戶謹慎了,不再盲目跟風走了,但是卻更加茫然了,農民工在外打工也越來越難,開始謀劃回鄉創業發展了,回鄉之後到底怎麼發展,

這也是個問題,這裡不妨先跟著趨勢看看。

趨勢一 優勢特色產業

財政部在2016年的《農業綜合開發扶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從2016年開始,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專案將集中支援區域農業優勢特色產業,

力爭用3年時間,在各農業綜合開發縣初步形成1至2個優勢特色產業,以省為單位各形成10個左右、在全國初步形成百個資源比較優勢大、產業鏈條延伸長、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帶動作用強的區域農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就是將區域內獨特的農業資源開發區域內特有的名優產品,像新疆伊犁地區就有特色玉米(爆裂玉米、制種玉米)、甜菜、油料等特色產業,山東菏澤的大蒜,

當這些特色產業建起時,就會形成特色行業的一系列產業優勢,像現在一直提倡的“一村一品”等,就是要打造各地自己的優特產業。

河南就在淮濱縣發展弱筋小麥,吸引了五糧液集團到該縣尋求合作,以“麵粉—麵點—休閒食品”和“白酒—包裝—印刷—運輸”兩條產業鏈佈局,年產值達35億元。

趨勢二 美麗鄉村,綠色農業

“房前屋後一畝茶,一塘肥魚一塘鴨”很多南方地區很適合發展生態農業,保持當地良好的水土環境,生產出綠色健康的農產品,可以建立家庭農場,合作社,或者與公司形成訂單農業。

像“魚稻共生”“稻鴨共生”“稻蟹共生”等,都是可以發展的生態項目,在全民宣導綠色健康的發展前提下,綠色健康的農產品當然更收歡迎。

在今年的政策中,對於養殖污染,農藥殘留等都有了更嚴格的規定。

稻田裡養龍蝦,被稱之為“稻蝦共生”。稻田裡的龍蝦脫的殼和排泄物是禾苗生長的天然有機肥料,減少了禾苗生長對化肥的依賴;稻田裡的龍蝦又是禾苗的治蟲好手,稻田裡的害蟲(包括成蟲、幼蟲、蛾和卵)都是龍蝦的美食,禾苗無須再打重農藥,既減少了農村的水土污染,又提高了稻米的品質。按湖南省某縣的收入來看,

在稻田裡養一季小龍蝦,每畝可收蝦300斤左右,平均每斤15元左右,每畝可增收約4000元,十來畝田的一家農戶就可增收4萬元左右。

趨勢三 新型職業農民

“新型職業農民”這個詞第一次出現,是在2010年的中央一號檔裡。2014年,農業部開始了,並確立了一批試點示範縣。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修改稿中,又一次特意強調“培育更多新型職業農民。

某農場的負責就曾說過:新型職業農民和原來的農民有一些明顯的區別。一是有互聯網思維,二是有品牌形象意識,另外一開始就有規模化種植的意識,肯定不會糾結於比如10畝田地。

有基層的農業老闆就強烈呼籲“脫貧致富,怎麼脫貧致富,農戶,農民,解決思想問題,必須地方政府,鎮村兩級,多舉辦培訓課程,種養殖有關課程;解讀農業風險投資,利益和弊端。”

民工返鄉創業潮越來越熱,不能盲目,一定要有方向。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修改稿中,又一次特意強調“培育更多新型職業農民。

某農場的負責就曾說過:新型職業農民和原來的農民有一些明顯的區別。一是有互聯網思維,二是有品牌形象意識,另外一開始就有規模化種植的意識,肯定不會糾結於比如10畝田地。

有基層的農業老闆就強烈呼籲“脫貧致富,怎麼脫貧致富,農戶,農民,解決思想問題,必須地方政府,鎮村兩級,多舉辦培訓課程,種養殖有關課程;解讀農業風險投資,利益和弊端。”

民工返鄉創業潮越來越熱,不能盲目,一定要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