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蘋果封殺微信等app的“打賞”功能,或讓其自食惡果

過去一年裡,從市場份額下滑到政府收緊監管,蘋果公司(Apple Inc., AAPL)在至關重要的中國市場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現在,該公司正試圖從中國的iPhone用戶身上賺取更多收入,但這一做法或許會招來更多麻煩。

“打賞”是這些社交應用鼓勵使用者參與的一種方式,使用者轉帳是免費的。現在,“打賞”將像使用者購買的遊戲、音樂和視頻一樣,被視為應用內購買(in-app purchases),此舉將讓蘋果得以獲得30%的分成。

雖然這塊業務金額不大,但對蘋果來說頗為重要。蘋果在中國的收入正在下滑,其在中國的發展正處於關鍵時刻。根據國際資料公司(IDC)的資料,2017年第一季度,蘋果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從2015年第一季度的16%下降至9%;第一季度iPhone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下滑,

位列第四,前三名被中國本土品牌包攬。

與此同時,2016年中國成為蘋果應用商店的最大市場,收入超過美國市場。根據移動市場分析機構App Annie Ltd.的資料,2016年第四季度,中國消費者在蘋果應用商店的消費額達到20億美元,創下歷年來單個市場的消費額之最。

因此,雖然蘋果希望利用應用商店多賺錢的意圖可以理解,但向應用平臺施加壓力可能會導致其疏遠大型中國企業,

隔絕中國的iPhone用戶,並引起不必要的監管關注。

蘋果對此不予置評。

一些社交應用認為蘋果關閉打賞功能的策略是一種強迫手段。有兩家公司的首席執行長表示,蘋果告訴他們,如果拒絕改變,

則其應用的升級版本將不再可供用戶使用,甚至有可能被踢出應用商店。

其中一位高管抱怨稱,他公司的平臺沒有收取任何費用,但蘋果什麼都不做就可以抽成30%。

這兩家應用開發商認為,打賞與購買歌曲或其他虛擬商品不同:打賞是出於自願,發生在使用者消費內容之後 ,因此不屬於銷售行為,而是表達欣賞的方式。

從事搜索程式設計工作的自由職業者霍炬在其點擊量頗高的科技博客中寫道,

打賞的最大價值在於樂趣,而不是錢。

蘋果在美國也捲入涉及亞馬遜公司(Amazon.com Inc., AMZN)和《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等公司應用的收入糾紛中。大多數時候,iPhone的龐大用戶群增加了蘋果的談判籌碼。

在中國,蘋果則需謹慎行事,以避開政府經常使用的高壓手段等障礙。其他一些難以迅速適應中國獨特互聯網文化的外國公司也曾遭遇類似的障礙。

一位高管稱,他的公司正在與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討論,

蘋果將打賞功能變成應用內購買的做法,是否是在強制實行不合理規定。工業和資訊化部稱,該部未參與其中。監管電子支付的中國央行沒有回復記者的置評請求。

監管部門的命令此前曾令蘋果在中國暫停線上圖書和電影服務,並刪除令政府反感的內容。

在談打賞問題的一篇帖子當中,霍炬詳述了自己的轉變過程:10年前他是蘋果的鐵杆粉絲,但之後逐漸找到了更喜歡的其它品牌智能手機和筆記型電腦。他這篇帖子的標題為:是真的,我基本已經不再用蘋果的產品了。

作者 | 袁莉,《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

但之後逐漸找到了更喜歡的其它品牌智能手機和筆記型電腦。他這篇帖子的標題為:是真的,我基本已經不再用蘋果的產品了。

作者 | 袁莉,《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