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四川省一個縣,人口超110萬,曾因避諱“溥儀”而改名!

四川,簡稱“川”或“蜀”,省會成都,位於中國大陸西南腹地。北宋真宗咸平年間將地處今四川盆地一帶的川峽路分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稱為“川峽四路”或“四川路”,後來簡稱“四川”,

四川由此得名。四川省共轄1個副省級市、17個地級市,其中包括52個市轄區、16個縣級市、111個縣。其中,就儀隴縣來說,人口超100萬,歷史上曾因避末代皇帝溥儀名諱而改名。

首先,儀隴縣屬於四川省南充市,位於四川省南充市東北部。儀隴縣歷史悠久,

早在夏朝時期,大禹治水後將天下劃分為古九州,今儀隴縣一帶屬梁州之地。春秋戰國時,該地區屬於巴國的疆域。到了戰國中後期,秦國徵調大軍消滅巴國和蜀國,該地區被納入到秦國的版圖內。西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該地區屬於巴郡。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家爭霸,今儀隴縣一帶屬劉備建立的蜀漢。

西晉時期,在今大儀鄉大儀山上置羔羊縣。晉、宋、齊時,縣城西北屬巴西郡閬中縣地、東南為岩渠郡岩渠縣地。西元502年,南朝梁置隆城郡及儀隆縣,郡縣同治,在今金城山頂。同時置大寅縣,縣治在今儀隴縣大寅鎮。西魏時期,隆城郡領儀隆、大寅兩縣,伏虞郡領宣漢、安固兩縣。西元607年,隋煬帝楊廣在位時,廢州改郡,儀隆、大寅二縣屬巴西郡(郡治在今閬中縣,

伏虞縣屬清化郡(郡治在今巴中縣)。

西元738年,儀隆縣城移于金城山腰。西元766年,儀隆縣名因為避唐玄宗李隆基名諱,改為儀隴縣。由此,對於儀隴縣這個地名,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了。北宋這一歷史階段,蓬州稱咸安郡,轄儀隴、蓬池、伏虞和營山四縣。

元朝時期,推行行省制,儀隴縣屬四川省順慶路蓬州管轄。西元1283年,元朝廢蓬池、伏虞二縣入儀隴縣。自此之後,儀隴縣境版圖基本確定。

最後,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曾於西元1375年將儀隴縣併入蓬州,後複置。清朝時期,儀隴縣屬四川省川北道順慶府管轄。

西元1909年,因為避末代皇帝溥儀名諱,改儀隴縣為“宜隴”。由此,儀隴縣歷史上曾兩次避皇帝名諱而改名。西元1912年,也即清朝滅亡後,“宜隴”複名儀隴。1994年至今,儀隴縣屬南充市。目前,儀隴縣面積達1767平方公里,總人口超110萬人。

文/情懷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