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豬週期”變異,豬價是否會再創輝煌?

"豬週期變異"理論,最早是肖傑先生提出的。當前,研究豬週期變異特點,比總結豬週期運行規律更有實用價值。

馮永輝先生是中國研究豬週期的最高權威人士,2016年上半年他推斷這個豬週期的分水嶺在2016年9月,當時我提出了不同看法,我認為這個豬週期的分水嶺應在2017年正月初十,初十以後將開啟豬價緩慢下行模式,不幸被我言中。

肖先生的文章,字裡行間閃爍著智慧的火花,有時他能讓你茅塞頓開,真是高手在民間;馮先生對中國養豬業的貢獻天地可鑒,2016年上半年沒有馮先生及一批正義之士的呼聲,是不會有那麼好的豬價行情的,我感激馮先生,我思念馮先生。

預測豬價沒有神仙,誰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準確。當我獲悉農業部可繁母豬大資料後,當我看到我市很多老牌豬場都不同程度的減少了可繁母豬存欄數後,當我研究了豬週期變異理論後,我意識到我推測豬週期分水嶺的時間點也錯了。

豬週期變異了,她真的變異了,引發變異的二大因素:一是國家政策;二是網路資訊。國家環保政策出臺,多省市強拆豬場執行力度之大有目共睹。網路資訊傳播之快,人們對豬週期運行規律的認識理解,養豬業連續三年嚴重虧損帶來的傷痛,使人們產生了回避豬價低谷期風險的意識。未來研究豬週期重點是研究人的思想変化。

可繁母豬少,當然仔豬就少,仔豬少當然育肥豬就少,物以稀為貴。

"增產不增收,減產獲豐收"這十個字用於全國豬市的收成表是恰如其分的。養豬業連續虧損過三年,在連續盈利三年,這也是公平合理的一種體現。

豬價不是市場決定的,豬價是由人決定的,當買賣雙方達成了共識也就行成了當時的價格。不管唱衰豬價者找出多少種理由,2017年肥豬上市是不會供大於求的,它還是處於供需緊平衡狀態,這對養豬人在議價上是有主動權的,議價的高低取決於人心,人心是受唱漲唱跌輿論影響的。

如果大多數養豬人的價格底線在8元,那麼豬價就會在8元以上運行;如果大多數養豬人的價格底線在6元,豬價就會破7元。輿論人心不容忽視。

豬肉消費大軍是工人是農民是千千萬萬的體力勞動者,他們吃不起山珍海味,與牛羊肉相比豬肉還算廉價的營養品。當春耕生產城鄉建設大面開工之日,也就是豬肉消費大增之時。

去年我地生豬價格最高10.8元,我不希望豬價漲的過高,我認為今年豬價在8元至9.5元之間運行比較合理,或許這是多方都能接受的價格,多方能接受的價格也就是合理的價格,也就是成交的價格。

2017年3月9日,當論壇唱衰豬價聲浪高漲的時刻,我寫了個帖子>,有不少人說這是在做夢,我告訴他們:一覺醒來春風到,千樹萬樹桃花開。(豬e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