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二戰中日本手榴彈為何要敲一下才能引爆?這樣做是在浪費時間嗎?

電視上看戰爭題材影片時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個畫面:在與日本交戰的戰場上,會發現日本兵在作戰時,每次投擲手榴彈都會在拉掉保險環之後再往頭盔上敲一下才扔出去,

之後才會爆炸對地方造成傷害。就是什麼原因呢?

十年式、91式、97式、簡化版本的99式,是我們熟知的日式手榴彈。其中99式是跟中國軍用木柄手榴彈一樣呈圓柱形,而美軍用的手榴彈是程卵形的,兩者差別大,一看便知。91和97式是最常見的手榴彈,其重為450克,

內置90克TNT炸藥,能造成10半徑的殺傷力。日本手榴彈在此基礎上預製紋路以增加破壞力。

日本的手榴彈這種特殊的引爆方式是由其特殊的機構決定的。其引信發火是針刺式的,內部的擊針是他的心臟。擊針上部是保險帽。不使用時,保險帽插在引信上,

將擊針固定住,這樣就將雷管與導火索分割開來。要使用的時候,拔掉保險銷,這樣,保險帽與擊針就分開了。但是,如果不碰撞擊針,就不會引燃導火索,手榴彈就不會爆炸。因此,這樣一來就會出現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一幕,士兵必須將手榴彈往頭盔碰撞一下,才能將手榴彈引爆達到效果。

日本設計手榴彈的這種特殊的方式,目的也是為了讓手榴彈更安全。美國的手榴彈則是不需要這樣,他是不需要任何外力,只需拔掉保險銷就會讓手雷爆炸。歷史上,越南戰爭時期,美軍在叢林作戰時常常因為保險銷準備樹枝掛住而造成自取滅忙的道路。日本的手榴彈相比較而言就安全許多。

然而,這樣說不代表日本的這種手榴彈就沒有任何弊端,很明顯日式的手榴彈在作戰時多了一個程式,就缺乏了一定的靈活性,使得在實戰當中,沒有足夠的時間投擲手榴彈而喪失性命。因此,作為戰時的軍用品,簡易的手榴彈對作戰士兵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日交戰時期,日本的手榴彈是中國軍隊急切需要的武器裝備。即使使用上程式有些複雜,但是品質是可以保證的。在國內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在作戰中就曾抱怨,我軍裝備條件太差,在作戰時對日本造成不了大的傷害,嚴重影響作戰效率。由此可見,歷史時期日式的作戰裝備是我軍手中的利器,然而這是日本方面不知道的。

然而這是日本方面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