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廣州機器人產量全國第二 智慧裝備及機器人規模近500億元

展會上的機器人送餐服務展示。廣報記者莊小龍攝

廣東科學中心變形機器人表演。廣報記者高鶴濤攝

醫生通過外科手術機器人給患者切除腸腫瘤。廣報記者邱偉榮攝

醫生通過外科手術機器人給患者切除腸腫瘤。

廣報記者邱偉榮攝

NAO機器人打“太極拳”。廣報記者李波攝

機器人小寶。廣報記者羅樺琳攝

大洋網訊工業機器人、政務機器人、送餐機器人、跳舞機器人……不知不覺間,我們身邊的機器人越來越多。機器人到底有哪些類型,具備了什麼功能,又是哪些技術賦予他們這些功能的呢?本報記者巡城,起底廣州城內形形色色的機器人。

實際上,在日常生活之外,機器人對於區域社會經濟的發展,已經有了更深層次的意義。

廣東是中國製造大省和全球重要的製造業基地。近年來,廣東大力發展機器人及智慧裝備產業,從工業製造向工業“智”造邁進。其中,廣州在該領域發展尤為迅猛,2016年,廣州智慧裝備及機器人產業規模近500億元,廣州機器人生產量在全國排第二位,已經形成從上游關鍵零部件、中游整機到下游系統集成的機器人完整產業鏈條。

500億

2016年,廣州智慧裝備及機器人產業規模已近500億元

第2位

2016年,廣州機器人生產量在全國排第二位

2016年——

2家廣州數控、啟帆2家企業入選“中國機器人TOP10”

13家企業進入全省機器人重點培育企業名錄占全省的45%

5家企業成為省首批機器人骨幹企業占全省的33%

近年來,廣州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2016年統計資料顯示,廣州智慧裝備及機器人產業規模已近500億元,廣州機器人生產量在全國排第二位。

廣州機器人行業集聚效應顯現。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已形成從上游關鍵零部件、中游整機到下游系統集成的機器人完整產業鏈條。

廣州在人工智慧領域同樣發展迅猛,以科大訊飛為代表的一批人工智慧技術研究企業落戶廣州。

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介紹,當前服務型機器人使用到的主要技術包括感知智慧和認知智慧兩大類。“從感知智慧方面來說,語音辨識、人臉識別已經突破使用門檻,但還有提高空間,比如在有雜訊、口音、方言等更複雜場景上的應用。但最主要的技術難點還是在於認知智慧,這是需要重點突破的地方。”

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龔德明以廣州數控的130SJT系列電機前端蓋自動加工生產線為例,算了一筆賬:該生產線由4台機床和3台機器人構成,可以完成車軸承位、車鏡面、倒角去毛刺三道工序,生產效率為每8小時300件,可連續24小時工作。原生產線人工數要4人,現在只需要1人,每台機器的成本從5萬~10多萬元不等。據此計算,每年可節約成本27萬元。

圖說廣州

欄目主持:劉文亮、代希奎

工業機器人

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龔德明告訴記者,工業機器人名為“機器人”,實際上主要是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它能自動執行工作,並靠自身動力和控制能力來實現不同的功能。除常見的上下料機器人外,還有用於搬運、打磨、塗膠、噴漆、碼垛的機器人,更換不同的末端執行器,機器人便有了不同功能。

控制器

伺服驅動和電機

減速器

工業機器人主要有幾個關鍵部件。一個是控制器,就像是人的大腦。其次是伺服驅動和電機,腦袋發出的指令要靠這兩個部件準確、及時地執行。第三是減速器,保證電機發出的指令能完整傳遞且位置精確。

通過通信的連結及精密的技術演算法,機器人目前已經可以實現“專案學習”。

工業機器人的主要優勢

替代人工進行長時間、重複性勞動

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替代工人在惡劣的環境下作業

服務型機器人

在位於黃花崗的廣州市科技金融服務中心“科創咖啡”內,有一名專門為客人端咖啡、送糕點的機器人“小麗”。“小麗”是一款智慧商用服務機器人,具有流線型的身材和呆萌的表情模組,同時具有雲端語音對話、推廣展示、禮儀迎賓、諮詢講解等功能。

現在,無論是在廣州的餐廳,還是一些展會現場,我們都能看到像“小麗”這樣的服務型機器人。這一類的機器人,由於要頻繁與客人“互動”,身上的各類感測器起到重要作用。

娛樂型機器人

各種娛樂型的機器人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生活中,包括跳舞機器人、下棋機器人等。在廣東科學中心的數碼世界館裡,就有從法國引進的第五代NAO仿人機器人。

NAO機器人擁有學習能力,可以通過學習身體語言和表情來推斷出人的情感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可以“認識”更多的人,並能夠分辨這些人不同的行為及面孔。除此之外,NAO機器人也是多才多藝,跳舞、打拳、踢球、撒嬌、講故事樣樣精通。

手術機器人

2015年,華南地區首台外科手術機器人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上崗”。手術中,中山一院院長助理、胃腸外科專家何裕隆教授坐在操作臺上,操縱機器人,僅為患者做了四個約一釐米的切口,就順利切除了巨大息肉。

目前,廣州地區擁有三台手術機器人,分別落戶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和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今年2月,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臟外科還進行了華南地區首例機器人微創心臟手術。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

有七個可旋轉540度的手術器械,能模擬醫生的手臂。

更加穩定,不會因手術時間長、強度大而累得“手顫”。

有“千里眼”,手術視野比人眼放大十倍,能為醫生呈現病人體內的三維立體高清影像。

政務機器人

“小寶、小寶,立案需要準備哪些材料啊?”廣州白雲區法院的訴訟服務大廳內,有一位特殊的“導訴”服務人員,它是新上任不久的“雲法訟寶”(簡稱“小寶”)。

“小寶”具有人臉識別功能,可做出自行移動、原地轉圈等簡單動作,更可以通過語音辨識,直接回答多種與法律諮詢、法規查詢有關的問題,包括提示如何立案、自動提供訴狀範本、指引網上辦案流程,回答簡單的勞動糾紛要點問題等。

我是小寶,我知道:

5000+個法律程式

20000個實體問題

40000個指導案例

“從感知智慧方面來說,語音辨識、人臉識別已經突破使用門檻,但還有提高空間,比如在有雜訊、口音、方言等更複雜場景上的應用。但最主要的技術難點還是在於認知智慧,這是需要重點突破的地方。”

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龔德明以廣州數控的130SJT系列電機前端蓋自動加工生產線為例,算了一筆賬:該生產線由4台機床和3台機器人構成,可以完成車軸承位、車鏡面、倒角去毛刺三道工序,生產效率為每8小時300件,可連續24小時工作。原生產線人工數要4人,現在只需要1人,每台機器的成本從5萬~10多萬元不等。據此計算,每年可節約成本27萬元。

圖說廣州

欄目主持:劉文亮、代希奎

工業機器人

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龔德明告訴記者,工業機器人名為“機器人”,實際上主要是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它能自動執行工作,並靠自身動力和控制能力來實現不同的功能。除常見的上下料機器人外,還有用於搬運、打磨、塗膠、噴漆、碼垛的機器人,更換不同的末端執行器,機器人便有了不同功能。

控制器

伺服驅動和電機

減速器

工業機器人主要有幾個關鍵部件。一個是控制器,就像是人的大腦。其次是伺服驅動和電機,腦袋發出的指令要靠這兩個部件準確、及時地執行。第三是減速器,保證電機發出的指令能完整傳遞且位置精確。

通過通信的連結及精密的技術演算法,機器人目前已經可以實現“專案學習”。

工業機器人的主要優勢

替代人工進行長時間、重複性勞動

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替代工人在惡劣的環境下作業

服務型機器人

在位於黃花崗的廣州市科技金融服務中心“科創咖啡”內,有一名專門為客人端咖啡、送糕點的機器人“小麗”。“小麗”是一款智慧商用服務機器人,具有流線型的身材和呆萌的表情模組,同時具有雲端語音對話、推廣展示、禮儀迎賓、諮詢講解等功能。

現在,無論是在廣州的餐廳,還是一些展會現場,我們都能看到像“小麗”這樣的服務型機器人。這一類的機器人,由於要頻繁與客人“互動”,身上的各類感測器起到重要作用。

娛樂型機器人

各種娛樂型的機器人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生活中,包括跳舞機器人、下棋機器人等。在廣東科學中心的數碼世界館裡,就有從法國引進的第五代NAO仿人機器人。

NAO機器人擁有學習能力,可以通過學習身體語言和表情來推斷出人的情感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可以“認識”更多的人,並能夠分辨這些人不同的行為及面孔。除此之外,NAO機器人也是多才多藝,跳舞、打拳、踢球、撒嬌、講故事樣樣精通。

手術機器人

2015年,華南地區首台外科手術機器人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上崗”。手術中,中山一院院長助理、胃腸外科專家何裕隆教授坐在操作臺上,操縱機器人,僅為患者做了四個約一釐米的切口,就順利切除了巨大息肉。

目前,廣州地區擁有三台手術機器人,分別落戶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和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今年2月,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臟外科還進行了華南地區首例機器人微創心臟手術。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

有七個可旋轉540度的手術器械,能模擬醫生的手臂。

更加穩定,不會因手術時間長、強度大而累得“手顫”。

有“千里眼”,手術視野比人眼放大十倍,能為醫生呈現病人體內的三維立體高清影像。

政務機器人

“小寶、小寶,立案需要準備哪些材料啊?”廣州白雲區法院的訴訟服務大廳內,有一位特殊的“導訴”服務人員,它是新上任不久的“雲法訟寶”(簡稱“小寶”)。

“小寶”具有人臉識別功能,可做出自行移動、原地轉圈等簡單動作,更可以通過語音辨識,直接回答多種與法律諮詢、法規查詢有關的問題,包括提示如何立案、自動提供訴狀範本、指引網上辦案流程,回答簡單的勞動糾紛要點問題等。

我是小寶,我知道:

5000+個法律程式

20000個實體問題

40000個指導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