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蘋果最新“產品”Today at Apple怎麼樣?我們去體驗了一次

“這個旅遊團在拍什麼?”有兩個年輕男人走過我們身邊,然後其中一位說到。這可不是什麼旅行團,雖然此刻有30個人正拿著手機,在上海圓明園路上一棟建築的玻璃外牆進行攝影創作。

如果說這一群人當中有什麼共同之處,我們手中的拍照設備都是iPhone。

蘋果公司5月17日在全球495家蘋果門店推出了一個線下免費活動Today at Apple,涉及照片、視頻、音樂、程式設計、藝術和設計等,譬如如何教你使用iPhone拍攝出一張出色的照片,或者使用App store裡的程式進行簡單的程式設計設計。這些課程由訓練有素的團隊成員主導,在指定的城市還會邀請世界級藝術家、攝影家和音樂家,

親自講授基礎講座、進階講座或行家講座等眾多課程。

我參加的“光影漫步”(photo walk)是其中一場。由紀實攝影師潘超越作為指導,從上海南京東路的Apple store出發,一路步行至圓明園路進行拍攝練習。“歡迎參加Today at Apple”,一位打扮很酷的女生說。同樣的一句話也在這天不斷出現於全球495家蘋果門店中。

當然,整個流程大概是你預想中的那個樣子——進行簡單的攝影知識講解(構圖、角度與曝光之類的)以及iPhone作為拍攝工具的基本操作方式——例如有3種方式可以其中iPhone相機的快門功能,以及打開相機當中的九宮格可以更好的構圖。然後一行人以Apple store為出發點,在門店周圍進行戶外的拍照體驗。最後蘋果公司邀請的攝影師會為大家進行點評並且介紹一些應用,

例如這一場介紹到了攝影工具VSCO。對了,還有兩個作業,一個是拍攝人物,一個是鏡面拍攝。

要不要使用濾鏡,拍照是為了點贊還是創作,黑白照片只是沒有色彩的照片嗎?攝影師潘超越也會在路程中提出這樣關乎藝術層次的討論。不過對於一個手機裡沒有安裝“美圖秀秀”的我來說,還是比較認同這樣的藝術薰陶與審美教育。

一家科技公司教大家如何使用自己的設備,這件事聽起來無可厚非。但是蘋果公司視野要更為開闊。它通過Today at Apple的體驗,讓Apple store稱為城市中最為新鮮的聚集地,或者形成一個社區的概念。

在商業品牌都在講求體驗經濟的時候,一直被視為標杆的蘋果公司想要再突破一些。

“我們正在創造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城市廣場,” Angela Ahrendts,蘋果公司負責零售的副總裁說,他曾是英國奢侈品品牌Burberry的CEO,“在Today at Apple每個人是受歡迎的,並且可以相互溝通,碰撞出新的創作欲望並且提升各種技能。”

Apple store問世之前,當時負責零售的高級副總裁Ron Johnson把團隊內來自不同環境的人聚集到一起,問大家體驗過最好的環境是哪裡?結果18個人當中有16個人說是在酒店。

“這的確讓人意想不到,”他說,“因為酒店櫃檯並不出售任何產品,它們只是負責服務和提供説明的。”於是便有了你現在看到的Apple store裡的天才吧(Genius bar)以及那些穿著藍色T恤的店員們。

所以在Apple store被人們抱回家的,並不只是一台iPhone或者MacBook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這些穿著藍體T恤的店員們,以及蘋果公司不斷製造出來的體驗專案,帶來出更多的探索與分享的體驗。當然這些體驗無不圍繞蘋果設備展開,但是卻可以讓任何人都能感受到蘋果公司的文化,然後自覺成為它的粉絲。

2001年5月19日,兩家Apple store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洲和維吉尼亞州同時亮相。10年之後,這個當時不被看好的嘗試每約0.1平方米的店鋪面積,就可以為蘋果公司帶來4406美元的年銷售額。

16年之後的5月,Today at Apple亮相。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經過這2個小時,都能夠成為Instagram上那些能夠用iPhone拍出專業級照片的“網紅”。但蘋果公司多多少少實現了Today at Apple的初衷。至少我參與的那一場“光影漫步”,還真有點像是因為某個主題而聚集起來的派對——討論著iPhone之中攝影應用的功能,或者應該選取什麼樣的拍攝角度。愛迪達舉辦的城市馬拉松,瑜伽品牌Lululemon以社區為概念開展線下的瑜伽體驗,也都是零售公司關於零售體驗的新興嘗試。以蘋果公司為代表的科技文化如今也加入這個陣營。

至於作業,最終大家發現了一個完成鏡面作業最好的方式——同行中的一位元男生戴了一幅造型獨特的眼鏡,於是他成為了當天最熱門的“鏡面”。

Apple store問世之前,當時負責零售的高級副總裁Ron Johnson把團隊內來自不同環境的人聚集到一起,問大家體驗過最好的環境是哪裡?結果18個人當中有16個人說是在酒店。

“這的確讓人意想不到,”他說,“因為酒店櫃檯並不出售任何產品,它們只是負責服務和提供説明的。”於是便有了你現在看到的Apple store裡的天才吧(Genius bar)以及那些穿著藍色T恤的店員們。

所以在Apple store被人們抱回家的,並不只是一台iPhone或者MacBook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這些穿著藍體T恤的店員們,以及蘋果公司不斷製造出來的體驗專案,帶來出更多的探索與分享的體驗。當然這些體驗無不圍繞蘋果設備展開,但是卻可以讓任何人都能感受到蘋果公司的文化,然後自覺成為它的粉絲。

2001年5月19日,兩家Apple store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洲和維吉尼亞州同時亮相。10年之後,這個當時不被看好的嘗試每約0.1平方米的店鋪面積,就可以為蘋果公司帶來4406美元的年銷售額。

16年之後的5月,Today at Apple亮相。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經過這2個小時,都能夠成為Instagram上那些能夠用iPhone拍出專業級照片的“網紅”。但蘋果公司多多少少實現了Today at Apple的初衷。至少我參與的那一場“光影漫步”,還真有點像是因為某個主題而聚集起來的派對——討論著iPhone之中攝影應用的功能,或者應該選取什麼樣的拍攝角度。愛迪達舉辦的城市馬拉松,瑜伽品牌Lululemon以社區為概念開展線下的瑜伽體驗,也都是零售公司關於零售體驗的新興嘗試。以蘋果公司為代表的科技文化如今也加入這個陣營。

至於作業,最終大家發現了一個完成鏡面作業最好的方式——同行中的一位元男生戴了一幅造型獨特的眼鏡,於是他成為了當天最熱門的“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