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要是知道這些技巧,慘烈車禍就不會發生

這起車禍是一起慘烈的人禍悲劇,因為司機的一念之差,導致兩死三傷。在這起事故中,我們能學習到哪些要點?

1、事故發生的地方是典型的路況變化區域

在路況變化區域最重要的原則是:雙方都要儘量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存在,並且給對方以足夠的反應時間。所以白色轎車前期的做法是很正確的, 不是盲目直接從掉頭口殺出,而是在掉頭口等待,而且等待的時候也有點小技巧,就是讓車頭伸出去一點點,這麼做目的很簡單:

a、讓自己的視野更加開闊,這樣方便觀察清楚主幹道上的車流情況

b、讓主幹道的車輛知道自己的存在,當然頭伸出去一點點有個度,不能出去過多,否則會影響到主幹道車輛的行駛。

這種類似的做法和所需要遵守的原則適合一切從岔路匯入主路的情形,比如高速入口等。

大家分析問題時,一定不要僅局限於就事論事,要適當地推演和展開,以後當你碰見類似的情形時,

就能舉一反三。

但是,白色轎車後續的舉動讓人大跌眼鏡,它觀察到車流居然如此密集,失去了耐心,在大貨車前搶行,它可能認為算准了時間,一定能搶在第一輛大貨車前通過路口,卻沒有考慮到第二輛和第三輛存在的可能性。

看案例的時候我們都會覺得肇事司機行事怎麼能如此莽撞不理智,

但你仔細回想自己的駕駛行為,就沒有過失去耐心、衝動、不管不顧的時刻?肯定有!所以要感謝上天的眷顧,給了你機會,以後千萬不要如此行事了。

駕駛的時候最怕失去耐心,失去耐心的本質就是心態的失衡,心態失衡意味著失去理智,整個人就很容易衝動。在這種“眼一閉心一橫”、“管它那麼多”、“這得等到猴年馬月啊,

不如沖過去算了”思想的影響下,司機最容易失去章法,會把應該遵守的駕駛行為準則全部拋到腦後。

衝動一時,後悔莫及,最可怕的是連後悔的機會都不會有,這個案例就典型的例子。

2、出事大貨車的不足之處

看出事大貨車的舉動,顯然是被白色轎車的出現嚇了一大跳,白色小轎車是在它移動中的盲區竄出來的(左手邊的大貨車給它造成了視線的盲區),大貨車司機顯然缺乏移動中盲區的概念,

在道路變化的區域(掉頭口),在旁邊的車輛刹車的情況下,沒有意識到危險存在。

出事大貨車還有一個地方做得不到位,就是沒有做到“讓速不讓道”,在受到白色轎車的驚嚇後,選擇了打方向躲避,如果直接撞上去,可能傷亡不會如此嚴重。這個話題我們討論過多次,習慣的養成很重要。

但這次事故的根本原因還是出事大貨車被突然竄出的白色轎車驚嚇所致,當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司機沒有“逢盲區、逢道路變化”,要格外小心的概念。即便左手邊的大貨車給出了信號(減速、刹車),也沒有意識到危險的存在。

3、作為司機,駕駛的立足之本一定要正確

事故之後,大家最喜歡討論的是責任和對錯,這起事故毫無疑問是白色轎車的責任,他們已經付出了“兩死三傷”的慘痛代價。而我們應該關注的是,作為司機,你的駕駛立足之本到底是什麼?一定是對生命是否會造成威脅——”生命的有無“,而不是“行為的對錯”。

失去了生命,再怎麼去討論行為的對錯,也毫無意義了。

如果,白色轎車司機在駕駛時能時刻考慮,當下的情景是否會對生命產生威脅,那麼就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很顯然,在他當時處的情景下,視野不開闊,大車雲集,主幹道車流密集,這些都是很明顯的危險信號,但他卻忽略了,這才是產生這起悲劇的根本原因所在。

“駕駛的立足點”這個說法,今後夢飛會在文章中反復強調,直到這個觀念深深得印刻到諸位的腦海中為止,就和“八大好習慣”、“三逢四要原則”一樣。

一念流轉、生死幻滅,駕駛其實就如同在懸崖邊行走,稍有不慎,萬劫不復。

這個話題我們討論過多次,習慣的養成很重要。

但這次事故的根本原因還是出事大貨車被突然竄出的白色轎車驚嚇所致,當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司機沒有“逢盲區、逢道路變化”,要格外小心的概念。即便左手邊的大貨車給出了信號(減速、刹車),也沒有意識到危險的存在。

3、作為司機,駕駛的立足之本一定要正確

事故之後,大家最喜歡討論的是責任和對錯,這起事故毫無疑問是白色轎車的責任,他們已經付出了“兩死三傷”的慘痛代價。而我們應該關注的是,作為司機,你的駕駛立足之本到底是什麼?一定是對生命是否會造成威脅——”生命的有無“,而不是“行為的對錯”。

失去了生命,再怎麼去討論行為的對錯,也毫無意義了。

如果,白色轎車司機在駕駛時能時刻考慮,當下的情景是否會對生命產生威脅,那麼就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很顯然,在他當時處的情景下,視野不開闊,大車雲集,主幹道車流密集,這些都是很明顯的危險信號,但他卻忽略了,這才是產生這起悲劇的根本原因所在。

“駕駛的立足點”這個說法,今後夢飛會在文章中反復強調,直到這個觀念深深得印刻到諸位的腦海中為止,就和“八大好習慣”、“三逢四要原則”一樣。

一念流轉、生死幻滅,駕駛其實就如同在懸崖邊行走,稍有不慎,萬劫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