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又是一年端午時,情濃粽飄香

粽子作為帶有明顯中華傳統印記的美食,每年到農曆五月初五前後,總會成為人們餐桌上的常客。

但是,吃了這麼多年的粽子,我們對粽子有足夠的瞭解嗎?可能很多人會說,粽子不就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誕生的嗎,你知道粽子有多委屈嗎?且聽我慢慢道來。

【高要館】四寶裹蒸粽 瑤柱叉燒蛋黃肇慶特色名點心早餐旅行餐 【裹香皇】真空包裝粽子500g 四寶裹蒸粽500g 6件+禮盒 ¥138 購買

粽子的歷史:

歷史上關於粽子的記載,最早見於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說文新附•米部》謂“糉,蘆葉裹米也。從米,葼聲。”《集韻•送韻》:“糉,角黍也。或作粽。” 粽子又名“角黍”,最早記載見西晉周處的《風土記》:“仲夏端五,方伯協極。享用角黍,龜鱗順德。”

從南北朝以後,民間開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說法。傳說百姓怕屈原的屍體被江裡的魚吃掉,於是裹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魚。

可見,粽子在屈原投江之前就存在了,只不過屈原投江可能推動了粽子的傳播與普及。

製作粽子應該注意的問題:

1、如何浸泡糯米

粽子都是用糯米做的,糯米買來之後先得淘洗乾淨,

去掉沙子,然後按照1:2的比例,加水浸泡。就是一斤的米要加兩升水。要泡多久呢?其實是有學問的,請看下圖

隨著浸泡時間的延長,糯米的吸水量並沒有明顯的上升,超過120分鐘就不吸水了。也就是說,你最多泡倆小時足夠了。但是,最適宜的浸泡時間可不是兩小時。

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如果浸泡的時間太長,煮出來的粽子就會不結實,米會發虛,太軟。我們當然是希望粽子口感好一點是吧,太軟那就成稀飯了。

時間超過30分鐘,其中粽子中心的水分上升就很慢了。所以,粽子用的糯米只需泡半小時。再久就沒意義了。

很多大媽經常自豪的說我的米跑了一晚上,所以做出來很好吃,如果科普不了,就隨她去吧。而且泡太久米香味會下降,風味物質會損失,粘度也不好。浸泡半小時的糯米,不太硬也不太軟,口感彈性軟糯,正好。

包粽子

浸泡好糯米之後就到包了,包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能包得太緊或太松,要留一定的空間。因為糯米在煮的過程中是要進一步吸水膨脹的,太緊粽子整出來過於結實,太松又稀,影響口感。所以包粽子真的是一門技術活。

2、如何蒸粽子

包好粽子之後當然是蒸煮了,不然包來幹什麼呢。煮也很重要啊。如果煮的火候不夠,粽子就會夾生。粽葉香氣也進不到粽子裡。煮大了吧,粽子就沒口感了。而且說不定會煮出焦糊味。

記得小時候圍著火爐煲粽子是要好幾個小時的,中間還要加幾次水。現在有壓力鍋就很方便了,資料顯示,在110~115攝氏度下,蒸煮30分鐘的效果最好。溫度太高超過120度會破壞粽子的品質,溫度太低又沒辦法迅速達到最佳品質。就是說最好用高壓鍋煮。不要常溫煮好幾個小時。

三全粽子禮盒嘉興風味豬肉豆沙蜜棗八寶板栗蛋黃粽子 袋裝-豬肉粽900g ¥52.8 購買

粽子的派別

粽子還有派別一說,大概可以劃分為南方和北方兩派,南方的粽子以鹹味見長,以鹹肉粽為代表,餡料足量而且豐富。北方的粽子多為甜粽,餡料也多種多樣。其實,這只是各地的飲食習慣和物質的生產有關,並沒有好壞之分,最最最重要的是吃的開心。

粽子一肚子的委屈終於都訴說完了,釋放出濃濃的粽香,希望大家感受到粽子情意,端午節快樂!

包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能包得太緊或太松,要留一定的空間。因為糯米在煮的過程中是要進一步吸水膨脹的,太緊粽子整出來過於結實,太松又稀,影響口感。所以包粽子真的是一門技術活。

2、如何蒸粽子

包好粽子之後當然是蒸煮了,不然包來幹什麼呢。煮也很重要啊。如果煮的火候不夠,粽子就會夾生。粽葉香氣也進不到粽子裡。煮大了吧,粽子就沒口感了。而且說不定會煮出焦糊味。

記得小時候圍著火爐煲粽子是要好幾個小時的,中間還要加幾次水。現在有壓力鍋就很方便了,資料顯示,在110~115攝氏度下,蒸煮30分鐘的效果最好。溫度太高超過120度會破壞粽子的品質,溫度太低又沒辦法迅速達到最佳品質。就是說最好用高壓鍋煮。不要常溫煮好幾個小時。

三全粽子禮盒嘉興風味豬肉豆沙蜜棗八寶板栗蛋黃粽子 袋裝-豬肉粽900g ¥52.8 購買

粽子的派別

粽子還有派別一說,大概可以劃分為南方和北方兩派,南方的粽子以鹹味見長,以鹹肉粽為代表,餡料足量而且豐富。北方的粽子多為甜粽,餡料也多種多樣。其實,這只是各地的飲食習慣和物質的生產有關,並沒有好壞之分,最最最重要的是吃的開心。

粽子一肚子的委屈終於都訴說完了,釋放出濃濃的粽香,希望大家感受到粽子情意,端午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