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勘欲錄」那些年你不再唱的歌 友情篇(中)

力 匕

【勘欲錄】那些年你不再唱的歌 友情篇(中)

新青年程衛 | 文

阝 勹

廴 匚

歌曲:《死不了》(《笑傲江湖》主題曲)

原唱:任賢齊

填詞:劉思銘

譜曲:劉志宏

編曲:洪敬堯

古語雲:三人行,必有我師。

於個人經歷而言,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初中,高中,大學,創業)都有著精彩閃亮的三人行。上次寫到了初中的三人行,這一次我想寫寫高中的,或者準確的說是高四的(複讀)。

關於《那些你不再唱的歌》友情篇,計畫裡分三篇,上中下,上中篇是寫已經成為某種過去式(或者說定格的以及在某種情境下成為永恆的),而下篇我想留著以後寫,給自己留些期待。因為這下篇的故事還在激烈地進行著,

或許這也是一番浪漫,我想看,想看見陪我到最後(我陪誰到最後)誰是朋友。或許下篇裡不止一兩個三人行,但是下篇裡的故事應該是跟上中篇完全不同的。上篇的故事稚嫩,中篇的故事青澀,而下篇的故事應該是更加飽滿的。

1

複讀時光

08年高考失利,經過幾番掙扎,決定複讀,於是有了下面的故事。

我跟左認識,源於一次倒垃圾,按照高中的傳統,做衛生是分組的,

開學剛分的組,忘記了當天是我們組輪值,所以被安排了倒垃圾,趕巧的是還有一個愣頭青也忘記了(那時候他給我的第一印象真的很楞),於是我們兩個就這麼愉快的牽手了,中間隔著一個垃圾桶。

夏日傍晚的夕陽還有餘威,映照著右手邊的天邊霞光絢爛,一如我們正經歷著的高中歲月。

人與人之間的相識總是很難按照你的預期進行,就像我從沒有想過,我跟左的相識竟然是因為一次倒垃圾。

我們直到走到垃圾站才開始說話,因為那時的愣頭青感覺還有點高冷,具體說了什麼我不記得了,敢肯定的是關於怎麼倒垃圾的。

有了這樣的一份機緣,我們漸漸成為了好朋友,同寢同桌一起學習,同吃同睡共穿內褲(他也成了真正意義上跟我共穿過一條短褲的唯一一人),當然,在青春躁動的歲月也同哭同笑一起迷茫。

高考將近,模擬考試中的數學成績給了我們兩個當頭一棒,

那晚的操場上,我們倆躊躇地走著,有一種命運被卡住的感覺,他說:壓力挺大的,我肯定考不上大學,都想放棄了,這書真是不好讀啊。

“這時候說這些就有點臨陣逃跑的感覺吧,高考都要來了,怕什麼,上就是的,考不好就考不好,但是一定要好好考。而且,我相信我們都能考上自己滿意的大學。有時候,相信還是要的。”

操場漆黑一片,只有腳踏在煤炭子上的咯咯聲,

好像是在握緊拳頭一樣。

也是在這樣的環境裡我們漸漸的跟右走在了一起,左是悶騷型但性急,右是活潑型且性柔。感情具體怎麼深化的忘記了,只是想起那段時光就會想起右深情唱歌的樣子,那首單曲迴圈了一個月的《我們都一樣》成功把我洗腦,讓我覺得右應該是有志少年,好男兒就要與有志少年為伍,於是我們便為伍了。在複讀那段艱苦但充實的歲月裡我們以共同奮鬥為基礎構建起了一段純粹的友誼。

後來天隨人願,苦心人終不負,我們都考出了自己滿意的成績。那握緊的拳頭在那個夏天擊掌而鳴,笑聲朗朗。左說,要感謝我那一次的鼓勵與點撥,那時候他說的真真切切。只是後來他自己都不承認了,當然我們從來沒有計較過這些,只是偶然當你想在朋友們面前吹吃往事的牛皮,他冷不丁的就給你拆了台,你頓然生出一種人這輩子總要交上幾個損友的感受。你們對視著詭笑,一種幸福的感覺:我不計你損我,你別賴我坑你。

2

旅行時光

高考結束後,我們還一起幹了兩件事情,戀愛與旅行。

那時少年,牽著各自心儀之人的手,借著參加升學宴的機會把我們的小縣城四鄉玩了一個遍。

在那些一起唱歌的日子裡,我們三人合作的《死不了》總是能壓軸出場,贏得滿堂彩,也是因為這首歌讓我一度對自己的唱歌抱有信心。(當然後來我還是被現實所驚醒)這首歌詞曲都是我所鍾愛的,但最喜愛的還是開頭:

撥開胸膛我讓心在烈日底下燒

燒成記號記你的好永遠別忘掉

對那段時光的印記就像那時候的笑聲一樣爽朗。這樣旅行也不經意打開了我們三個人感情的另一段旅程,讓我們的友情顯得更加美麗。

我求學于南京,左右在長沙念大學,除了每年的寒暑假以及定期的電話網絡聯繫,我們從大一就開始有了一個約定。一年一次一起旅行。

【長沙】

大一的時候是在長沙,陪我一起接待我的大學同學,那也是我作為一個長沙人第一次去長沙旅行,嶽麓山橘子洲,寒冬時節,都會不約而同地想起左之毛學長的千古詩句:獨立寒秋,湘江北去以及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又或許,那時候的四個年輕人在橘子洲頭都有在心裡頭學著詩句裡問到: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杭州】

大二的時候去了杭州,左右東進,我南下,杭州匯合,走烏鎮逛西湖,算是我們三個人第一次遠行。右貼心的準備了三人統一著裝,走到哪,我們也算是一道風景。猶記得那夜西子湖畔,信天遊的三個人沉醉不知歸路,更不想歸途,決定就在西子湖畔吹著湖風入睡,喜歡那時候的自由自在與放蕩不羈,心是透明,想法單純。無奈夜半湖風實在太冷,縱有青春荷爾蒙修煉成的三味真火終是不能抵擋。只得繳械而逃,硬是折騰了將近三小時的奔波才找打了落腳處然後悶頭大睡。

也是從這一次旅行開始,我養成了趕火車的習慣。分別的時候,他們要去趕火車,急得要死,我說不要急,慢慢來,終於掐到了一個時間點,後來他們趕上,都說還蠻刺激的。也許年輕,總喜歡這種未知的刺激,在後面的六年間我故意趕了無數次火車,總帶給自己不一樣的感受。

【北京】

大三的時候北上帝都,那是十月份的時節,那年頭帝都的霧霾遠沒有現在這麼嚴重,長沙、南京、北京就這樣在中國的版圖上建構出了一個大大的三角形。懷著兩份期待我們各自上路,期待相見一樣的期待北京。

住在五道口一個逼仄的旅館,三個人開始計畫旅程,第一天我們穿著定制的衣服出現在了天安門廣場,正當我們玩得盡興的時候,一群黑衣人把我們三個拉上了一輛防暴車,三人頓時懵逼驚恐,看著他們又是翻包又是檢查相機,一臉無辜之餘還有十萬分的忐忑。

“你們是幹什麼的?”

“我們三個是朋友,來北京旅遊的。”

“你們這衣服是怎麼回事?”

“哦,我們自己設計的紀念衫,就是自己弄的。”

“趕緊脫了,這裡不能穿這種衣服,別惹事。知道嗎?”

“這衣服沒什麼啊……”

“不能穿了,起碼在廣場上不能穿。”

“好好好,我們不穿了。”

麻利的在車子裡換了衣服,感覺有一種被強☆禁☆暴的感覺,當他們如數歸還我們的行李時,終於如釋重負。

現在想想,也算是一段奇遇吧,天子腳下,果然不是爾等草民隨意折騰的地方,當然印象深刻的還有衣服上用油畫筆寫上的那句話:牛人,都是被逼出來的,所以才叫牛逼!

如今,想起北京之行,除了以上奇遇還有當時正流行的北京一日遊,我們也是被荼毒極深的,從此對貔貅有了無法磨滅的印記;北大清華確實牛逼,除了羡慕皇城根下學霸們的風華正茂之外也頗為自己當初沒有更加奮發而後悔;798和後海銅鑼鼓巷的印記裡除了我們三個人一起玩得很逗比那文藝的氣息也深深的植根於心影響我深遠;香山與長城的風景讓我們走進了歷史課本走出了地理課本,站在長城上遙想歷史當年卻也身臨其境的第一次體驗了塞外與北方。

如果是在長沙之前,我們或許只是鍛煉了自己的行腳釋放了定量的青春荷爾蒙,那麼杭州與北京的兩次旅行確實給我帶來了與眾不同的影響,從此愛上了旅行,一發而不可收拾。

離開北京的當天,高中同學請我們唱歌,我們為了省錢不敢點飲料而選擇叫了幾瓶水,沒想到水竟然賣到了28元每瓶,直到那時候我們才明白當我們認真的說不喝飲料只喝水時朋友臉上一臉的尷尬線,好吧,鄉里娃進城總要留點小插曲的。

那一次,我們依舊不例外的唱了那首歌,但卻有了新的味道:

狂風吹 大海嘯

真心的人死不了

地多大 天多高

一生只換一聲好

痛快哭痛快笑

痛快的痛死不了

這一生 這一秒

我只要求你知道

離別的酒容易醉

男人流血不流淚

是的,離別的味道,從那時開始好像冥冥之中體會到了一些模糊的東西,就像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要去南京,他們要去長沙一樣,知道的僅僅是,好像不去那裡也不好去哪裡。

3

畢業時光

時光的河如海流,沒有一刻會停留。

轉眼畢業,說好的畢業旅行如期而至,如期而至還有所有呈現在你眼前的如意與不順意。哪怕是三人行,也總帶著歡與喜的兩面,左如期到達南京與我匯合,右則因為學業而決定暫緩出發,等安排妥當再與我們在路上匯合。

我與左,從南京北上洛陽,正式走在了畢業旅行的路上。

洛陽於我們,是有不同意義的,起碼于我個人意義非凡。除了認識了一群好友經歷了一些精彩,更大的意義是我從那裡開始認真思考旅行的意義。

窩在火爐邊的我,除了依舊會跟左一起瘋狂之外,也多了一個人靜靜的時間,而左也在經歷了創業的積澱之後也好像有了改變,加上右的缺席總是給人一種莫名的惆悵。彷如那時,我們站在北京的街頭,知道要別離,或者要迎接新的東西,卻總是說不出終將是什麼東西。

旅行的意義於那時的我則是給自己一個機會旁觀自己以及曾經,能有一個自由的環境審視一些經歷與事情。我能感受到左的試探,左也應該感受到了我的靜默。

或許一開始我們都有想到友情的漸行漸遠,但是奈你怎麼去思量也無法厘清頭緒。

直到火車把我們送到了平遙古城,寒冬的古城冰冷淒涼,左感覺這不是他要的旅行,而我因為感受到了古城的冬天而興奮異常。一冷一熱,我們知道,是該找個機會坐下來聊聊了。

很正式地,用小DV錄著視頻(只可惜後來在嘉峪關被盜),坐在炕頭,我們開始很安靜的交流,古城很安靜,那是一個略帶著飄雪的上午,風時不時會叩響窗戶,這場景帶著古意,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古意。

那麼認真誠摯的分析,敞開心扉的交談,我們發現,或者說是被證實,大學四年,因為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經歷,我們已經有了相差比較大的價值觀念以及興趣愛好,對事物的理解以及反應也不一樣。好在,是平靜的接受了,這是我慶倖並且感覺溫暖的。那感情的基礎正如一團火,在這異鄉的寒冬裡給了兩個站在各自人生路口的年輕人一份非常的溫暖。

後來我們決定,分開旅行,左從平遙至壺口到西安然後回了長沙,而我呢,一路北上經大同,寧夏,甘肅,陝西,一個人足足晃蕩了兩個多月。當然,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是右一直未能與我們匯合,當然,假設他決定來,也無法匯合了。

或許,故事寫到這裡應該是很平靜的各自奔波了,但是當曾經的感情經過理性的淬煉之後會有一種昇華,那是男人之間的互相欣賞與敬佩,好似那黃河之水,在上游平靜如常卻在黃土高原經歷一番磨煉之後有了洶湧的奔騰。

4

後續與斷章

朋友,像一杯烈酒,讓男人變得不朽。

經歷畢業旅行的分開旅行之後,我們三人各自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走了一段路,經歷了更加深刻但也更加個人化的體驗與改變。卻在同一個路口不同的時機完成了我們三人行的殊途同歸,成為了共事的夥伴。

事業之于男人,我總覺得有著千鈞之力的頓挫,就像那如椽大筆在筆走龍蛇之間的峰迴路轉,落筆處總是驚魂的。

我從不否認環境對這段感情的歷練與影響,好壞是身處其中的我們無法完全衡量與計較的。但是我真的十分感激我們的相識與所有的相知。,時間改變了我們也成就了我們,經歷磨練了我們也完善著我們。只要你懂得,這是你必經歷,你就會明白,所有的一切都已經是最好的安排。

關於三人行,可以說,我或許擔當了中心的角色,左右似乎也習慣了我在中心。或許我也不必否認我其實也覺得只有我能居中心的一點自戀與自負,就像我也不否認在成就事業的道路上我確實期待能遇到自己的左膀右臂一樣。

《天龍八部》裡也有一段三人行,那是我比較推崇的一種,豪邁義氣,慷慨激昂。有時候甚至覺得我彷如喬峰,左彷如虛竹,而右則是段譽了。武俠的世界情節由筆者把握卻在讀者與觀眾的心裡有了成千上萬種解讀,而現實的世界裡情節由局中人造作卻給了無數身邊人及自己深深的投影。少林寺的酣戰是我們都期待的情深義重,雁門關的捨生取義也算是一種我們嚮往的結局,她交給我們一個簡單道理,要立於天地,當問心無愧。媽媽說,做人做事,有這四個字就可以了,對於友情亦如此。

總有些故事是我們無法左右的,總有些人事會讓你生出惆悵。

那天好友結婚前的狂歡夜,三人時隔幾載後終於合唱了一首,依舊是:

頭破血流也要護你到天涯海角

愛一個字我敢用一輩子來回報

點歌機的評分依舊不俗,或許是當場最高分,歌曲高昂,雖然熟悉,竟然第一次唱出了吃力的感覺。

武俠小說裡很常見金盆洗手,或是因為厭倦江湖,或是因為天下無敵英雄寂寞(獨孤求敗),我當時也想著,這一首歌,以後就不唱了吧,引義封喉。

卞之琳先生有一首很好的詩: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有些感情也是如此,我們曾經裝飾了彼此,便已足夠。又何必在乎窗子與夢的區別呢?

我手寫我心,是非任人評;

莫雲筆者癡,浪子行且吟。

寫於2017年3月9日

圖片源於網路

創業、行走、閱讀、交友

長按二維碼關注

後來天隨人願,苦心人終不負,我們都考出了自己滿意的成績。那握緊的拳頭在那個夏天擊掌而鳴,笑聲朗朗。左說,要感謝我那一次的鼓勵與點撥,那時候他說的真真切切。只是後來他自己都不承認了,當然我們從來沒有計較過這些,只是偶然當你想在朋友們面前吹吃往事的牛皮,他冷不丁的就給你拆了台,你頓然生出一種人這輩子總要交上幾個損友的感受。你們對視著詭笑,一種幸福的感覺:我不計你損我,你別賴我坑你。

2

旅行時光

高考結束後,我們還一起幹了兩件事情,戀愛與旅行。

那時少年,牽著各自心儀之人的手,借著參加升學宴的機會把我們的小縣城四鄉玩了一個遍。

在那些一起唱歌的日子裡,我們三人合作的《死不了》總是能壓軸出場,贏得滿堂彩,也是因為這首歌讓我一度對自己的唱歌抱有信心。(當然後來我還是被現實所驚醒)這首歌詞曲都是我所鍾愛的,但最喜愛的還是開頭:

撥開胸膛我讓心在烈日底下燒

燒成記號記你的好永遠別忘掉

對那段時光的印記就像那時候的笑聲一樣爽朗。這樣旅行也不經意打開了我們三個人感情的另一段旅程,讓我們的友情顯得更加美麗。

我求學于南京,左右在長沙念大學,除了每年的寒暑假以及定期的電話網絡聯繫,我們從大一就開始有了一個約定。一年一次一起旅行。

【長沙】

大一的時候是在長沙,陪我一起接待我的大學同學,那也是我作為一個長沙人第一次去長沙旅行,嶽麓山橘子洲,寒冬時節,都會不約而同地想起左之毛學長的千古詩句:獨立寒秋,湘江北去以及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又或許,那時候的四個年輕人在橘子洲頭都有在心裡頭學著詩句裡問到: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杭州】

大二的時候去了杭州,左右東進,我南下,杭州匯合,走烏鎮逛西湖,算是我們三個人第一次遠行。右貼心的準備了三人統一著裝,走到哪,我們也算是一道風景。猶記得那夜西子湖畔,信天遊的三個人沉醉不知歸路,更不想歸途,決定就在西子湖畔吹著湖風入睡,喜歡那時候的自由自在與放蕩不羈,心是透明,想法單純。無奈夜半湖風實在太冷,縱有青春荷爾蒙修煉成的三味真火終是不能抵擋。只得繳械而逃,硬是折騰了將近三小時的奔波才找打了落腳處然後悶頭大睡。

也是從這一次旅行開始,我養成了趕火車的習慣。分別的時候,他們要去趕火車,急得要死,我說不要急,慢慢來,終於掐到了一個時間點,後來他們趕上,都說還蠻刺激的。也許年輕,總喜歡這種未知的刺激,在後面的六年間我故意趕了無數次火車,總帶給自己不一樣的感受。

【北京】

大三的時候北上帝都,那是十月份的時節,那年頭帝都的霧霾遠沒有現在這麼嚴重,長沙、南京、北京就這樣在中國的版圖上建構出了一個大大的三角形。懷著兩份期待我們各自上路,期待相見一樣的期待北京。

住在五道口一個逼仄的旅館,三個人開始計畫旅程,第一天我們穿著定制的衣服出現在了天安門廣場,正當我們玩得盡興的時候,一群黑衣人把我們三個拉上了一輛防暴車,三人頓時懵逼驚恐,看著他們又是翻包又是檢查相機,一臉無辜之餘還有十萬分的忐忑。

“你們是幹什麼的?”

“我們三個是朋友,來北京旅遊的。”

“你們這衣服是怎麼回事?”

“哦,我們自己設計的紀念衫,就是自己弄的。”

“趕緊脫了,這裡不能穿這種衣服,別惹事。知道嗎?”

“這衣服沒什麼啊……”

“不能穿了,起碼在廣場上不能穿。”

“好好好,我們不穿了。”

麻利的在車子裡換了衣服,感覺有一種被強☆禁☆暴的感覺,當他們如數歸還我們的行李時,終於如釋重負。

現在想想,也算是一段奇遇吧,天子腳下,果然不是爾等草民隨意折騰的地方,當然印象深刻的還有衣服上用油畫筆寫上的那句話:牛人,都是被逼出來的,所以才叫牛逼!

如今,想起北京之行,除了以上奇遇還有當時正流行的北京一日遊,我們也是被荼毒極深的,從此對貔貅有了無法磨滅的印記;北大清華確實牛逼,除了羡慕皇城根下學霸們的風華正茂之外也頗為自己當初沒有更加奮發而後悔;798和後海銅鑼鼓巷的印記裡除了我們三個人一起玩得很逗比那文藝的氣息也深深的植根於心影響我深遠;香山與長城的風景讓我們走進了歷史課本走出了地理課本,站在長城上遙想歷史當年卻也身臨其境的第一次體驗了塞外與北方。

如果是在長沙之前,我們或許只是鍛煉了自己的行腳釋放了定量的青春荷爾蒙,那麼杭州與北京的兩次旅行確實給我帶來了與眾不同的影響,從此愛上了旅行,一發而不可收拾。

離開北京的當天,高中同學請我們唱歌,我們為了省錢不敢點飲料而選擇叫了幾瓶水,沒想到水竟然賣到了28元每瓶,直到那時候我們才明白當我們認真的說不喝飲料只喝水時朋友臉上一臉的尷尬線,好吧,鄉里娃進城總要留點小插曲的。

那一次,我們依舊不例外的唱了那首歌,但卻有了新的味道:

狂風吹 大海嘯

真心的人死不了

地多大 天多高

一生只換一聲好

痛快哭痛快笑

痛快的痛死不了

這一生 這一秒

我只要求你知道

離別的酒容易醉

男人流血不流淚

是的,離別的味道,從那時開始好像冥冥之中體會到了一些模糊的東西,就像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要去南京,他們要去長沙一樣,知道的僅僅是,好像不去那裡也不好去哪裡。

3

畢業時光

時光的河如海流,沒有一刻會停留。

轉眼畢業,說好的畢業旅行如期而至,如期而至還有所有呈現在你眼前的如意與不順意。哪怕是三人行,也總帶著歡與喜的兩面,左如期到達南京與我匯合,右則因為學業而決定暫緩出發,等安排妥當再與我們在路上匯合。

我與左,從南京北上洛陽,正式走在了畢業旅行的路上。

洛陽於我們,是有不同意義的,起碼于我個人意義非凡。除了認識了一群好友經歷了一些精彩,更大的意義是我從那裡開始認真思考旅行的意義。

窩在火爐邊的我,除了依舊會跟左一起瘋狂之外,也多了一個人靜靜的時間,而左也在經歷了創業的積澱之後也好像有了改變,加上右的缺席總是給人一種莫名的惆悵。彷如那時,我們站在北京的街頭,知道要別離,或者要迎接新的東西,卻總是說不出終將是什麼東西。

旅行的意義於那時的我則是給自己一個機會旁觀自己以及曾經,能有一個自由的環境審視一些經歷與事情。我能感受到左的試探,左也應該感受到了我的靜默。

或許一開始我們都有想到友情的漸行漸遠,但是奈你怎麼去思量也無法厘清頭緒。

直到火車把我們送到了平遙古城,寒冬的古城冰冷淒涼,左感覺這不是他要的旅行,而我因為感受到了古城的冬天而興奮異常。一冷一熱,我們知道,是該找個機會坐下來聊聊了。

很正式地,用小DV錄著視頻(只可惜後來在嘉峪關被盜),坐在炕頭,我們開始很安靜的交流,古城很安靜,那是一個略帶著飄雪的上午,風時不時會叩響窗戶,這場景帶著古意,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古意。

那麼認真誠摯的分析,敞開心扉的交談,我們發現,或者說是被證實,大學四年,因為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經歷,我們已經有了相差比較大的價值觀念以及興趣愛好,對事物的理解以及反應也不一樣。好在,是平靜的接受了,這是我慶倖並且感覺溫暖的。那感情的基礎正如一團火,在這異鄉的寒冬裡給了兩個站在各自人生路口的年輕人一份非常的溫暖。

後來我們決定,分開旅行,左從平遙至壺口到西安然後回了長沙,而我呢,一路北上經大同,寧夏,甘肅,陝西,一個人足足晃蕩了兩個多月。當然,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是右一直未能與我們匯合,當然,假設他決定來,也無法匯合了。

或許,故事寫到這裡應該是很平靜的各自奔波了,但是當曾經的感情經過理性的淬煉之後會有一種昇華,那是男人之間的互相欣賞與敬佩,好似那黃河之水,在上游平靜如常卻在黃土高原經歷一番磨煉之後有了洶湧的奔騰。

4

後續與斷章

朋友,像一杯烈酒,讓男人變得不朽。

經歷畢業旅行的分開旅行之後,我們三人各自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走了一段路,經歷了更加深刻但也更加個人化的體驗與改變。卻在同一個路口不同的時機完成了我們三人行的殊途同歸,成為了共事的夥伴。

事業之于男人,我總覺得有著千鈞之力的頓挫,就像那如椽大筆在筆走龍蛇之間的峰迴路轉,落筆處總是驚魂的。

我從不否認環境對這段感情的歷練與影響,好壞是身處其中的我們無法完全衡量與計較的。但是我真的十分感激我們的相識與所有的相知。,時間改變了我們也成就了我們,經歷磨練了我們也完善著我們。只要你懂得,這是你必經歷,你就會明白,所有的一切都已經是最好的安排。

關於三人行,可以說,我或許擔當了中心的角色,左右似乎也習慣了我在中心。或許我也不必否認我其實也覺得只有我能居中心的一點自戀與自負,就像我也不否認在成就事業的道路上我確實期待能遇到自己的左膀右臂一樣。

《天龍八部》裡也有一段三人行,那是我比較推崇的一種,豪邁義氣,慷慨激昂。有時候甚至覺得我彷如喬峰,左彷如虛竹,而右則是段譽了。武俠的世界情節由筆者把握卻在讀者與觀眾的心裡有了成千上萬種解讀,而現實的世界裡情節由局中人造作卻給了無數身邊人及自己深深的投影。少林寺的酣戰是我們都期待的情深義重,雁門關的捨生取義也算是一種我們嚮往的結局,她交給我們一個簡單道理,要立於天地,當問心無愧。媽媽說,做人做事,有這四個字就可以了,對於友情亦如此。

總有些故事是我們無法左右的,總有些人事會讓你生出惆悵。

那天好友結婚前的狂歡夜,三人時隔幾載後終於合唱了一首,依舊是:

頭破血流也要護你到天涯海角

愛一個字我敢用一輩子來回報

點歌機的評分依舊不俗,或許是當場最高分,歌曲高昂,雖然熟悉,竟然第一次唱出了吃力的感覺。

武俠小說裡很常見金盆洗手,或是因為厭倦江湖,或是因為天下無敵英雄寂寞(獨孤求敗),我當時也想著,這一首歌,以後就不唱了吧,引義封喉。

卞之琳先生有一首很好的詩: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有些感情也是如此,我們曾經裝飾了彼此,便已足夠。又何必在乎窗子與夢的區別呢?

我手寫我心,是非任人評;

莫雲筆者癡,浪子行且吟。

寫於2017年3月9日

圖片源於網路

創業、行走、閱讀、交友

長按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