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指數基金的新陳代謝:長生不老的秘訣

有朋友問,投資個股和指數基金有什麼不同呢?

其實最大的一個不同,

在於指數有不斷新陳代謝而保持長生不老的能力,這個是個股所不具備的。

指數特有的新陳代謝

我挺喜歡舉道鐘斯指數的例子,來說明指數的新陳代謝能力。

美國最知名的指數是道鐘斯指數,它誕生於一百多年前。最初道鐘斯指數有20個成分股,從100點起步。結果100多年過去了,道鐘斯指數從100點慢慢漲到了今天的近兩萬點。而最初的20個成分股,先後一家家衰落,

更換新的公司進來。到今天,只有一家通用電氣還在裡面。

指數基金可以通過吸收新公司替換老公司的方法,實現長生不老。理論上指數的壽命與國家政府的壽命等同。

(指數基金不一定是長生不老的,因為基金公司也會倒閉。但是指數的規則是公開透明的,

有一定資金量之後,完全可以自己仿照指數的規則去製作指數基金。這種自製指數基金,也可以變相的將指數基金變得永續)

國內也是如此,我們可以看國內第一支指數基金50ETF的持倉。在2005年初,上證50指數基金前十大持股:

到今年,上證50指數基金的前十大持股變成了:

原來的前十大持股,仍然留在前十名的還有招商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三家。像上港集團、寶鋼、武鋼,2005年時還是上證50成分股,但到今天,已經不在上證50之中了。我們現在看到的上證50成份股,估計二三十年後大多數也都不在了,

不管它們現在多麼聲名赫赫。

這種新陳代謝帶來的永續能力,個股是不具備的。

根據研究,標普500公司成份股的生命週期,1958年是61年,1980年是25年,到了2011年,只有平均18年的生命。隨著商業競爭的日益加劇,上市公司的平均生命週期還在不斷縮短。國內也是如此,公司的平均壽命並不長。在單個公司上構建投資組合,風險其實非常大。

這就是投資個股和指數的區別。

不是所有的指數都有新陳代謝能力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指數都有新陳代謝能力。

1. A股退市制度不完善,缺乏整體的新陳代謝能力

雖然說指數基金具備新陳代謝能力,但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的指數都有新陳代謝,只能說大多數指數具備。

典型的例子是上證綜指。綜指一般包括全部上市公司,所以上證綜指會把上海交易所幾乎所有股票都包括。但是A股退市制度不完善,這就導致綜指會被動納入很多新公司,卻無法大量剔除老公司。尾大不掉,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點。

反觀美股,擁有很好的退市制度,平均每年有幾百家公司退市。有上市有退市,能保持很好的活力。

A股就像沒有下崗制度的公司,員工沒有下崗的危機感,如何保持活力呢?美股就像施行末位淘汰制的公司,員工更有緊迫感。

好在這一點也在不斷改善。這一屆證監會對制度改革抓的比較緊,A股業績造假等的公司退市越來越嚴格,未來還是有指望A股新陳代謝的能力提高。

2. 有數量限制的指數,自帶新陳代謝

雖然A股整體缺少新陳代謝,但是我們投資的指數基金,像我平時發的估值表裡的指數,基本都是有數量限制的品種,例如上證紅利,是挑選50只;H股指數是40只。

這些有數量限制的品種,因為名額有限,所以必須有進有出,保持新陳代謝。

像中證紅利,它就是一個很典型的“大進大出”的代表。可以看一下它的成份股行業分佈。

2012年:

2017年:

短短5年,成份股區別就有很大變化。因為紅利指數是按照股息率來挑選股票的,股價大漲大跌、分紅增加減少,都會影響它挑選股票。而它的成分股數量又有限制,所以就會不斷的剔除不滿足條件的公司,納入新的公司,來保持活力。這種有數量限制的指數,大多都具備新陳代謝的能力。

總結

永續經營是每一個企業都夢寐以求的,但實際上能存活五六十年的企業寥寥無幾,想要挑出這樣的公司更難。指數基金可以輕輕鬆松就達到這個時間長度:通過不斷的吸收新公司,替換不符合要求的公司,指數基金可以永葆青春。我們現在瞭解了的指數基金品種,基本用一輩子也不成問題~

所以如果我們想為自己的一生,構建一個長達幾十年的投資計畫,指數基金就是非常好的選擇了。

“關注指數基金,關注定投,關注低估值投資策略。” ——銀行螺絲釘

卻無法大量剔除老公司。尾大不掉,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點。

反觀美股,擁有很好的退市制度,平均每年有幾百家公司退市。有上市有退市,能保持很好的活力。

A股就像沒有下崗制度的公司,員工沒有下崗的危機感,如何保持活力呢?美股就像施行末位淘汰制的公司,員工更有緊迫感。

好在這一點也在不斷改善。這一屆證監會對制度改革抓的比較緊,A股業績造假等的公司退市越來越嚴格,未來還是有指望A股新陳代謝的能力提高。

2. 有數量限制的指數,自帶新陳代謝

雖然A股整體缺少新陳代謝,但是我們投資的指數基金,像我平時發的估值表裡的指數,基本都是有數量限制的品種,例如上證紅利,是挑選50只;H股指數是40只。

這些有數量限制的品種,因為名額有限,所以必須有進有出,保持新陳代謝。

像中證紅利,它就是一個很典型的“大進大出”的代表。可以看一下它的成份股行業分佈。

2012年:

2017年:

短短5年,成份股區別就有很大變化。因為紅利指數是按照股息率來挑選股票的,股價大漲大跌、分紅增加減少,都會影響它挑選股票。而它的成分股數量又有限制,所以就會不斷的剔除不滿足條件的公司,納入新的公司,來保持活力。這種有數量限制的指數,大多都具備新陳代謝的能力。

總結

永續經營是每一個企業都夢寐以求的,但實際上能存活五六十年的企業寥寥無幾,想要挑出這樣的公司更難。指數基金可以輕輕鬆松就達到這個時間長度:通過不斷的吸收新公司,替換不符合要求的公司,指數基金可以永葆青春。我們現在瞭解了的指數基金品種,基本用一輩子也不成問題~

所以如果我們想為自己的一生,構建一個長達幾十年的投資計畫,指數基金就是非常好的選擇了。

“關注指數基金,關注定投,關注低估值投資策略。” ——銀行螺絲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