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上廣”顫抖了,2017年武漢搞了個大動作!

畢業季臨近,你還在拼命往“北上廣”擠麼?

每年的5/6月份,總有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被推上風口浪尖:

畢業後,究竟是往一線大城市發展,還是回老家,到小城裡過個安穩日子?

按照往年的統計,

“北上廣”一直是大多數畢業生的[*{6}*],導致北上廣的競爭壓力不斷被加大,節奏也變得越來越快……

而今年,開始有了一些“不一樣”!幾個簡單粗暴的動作,讓不少應屆生的“北上廣夢”開始動搖。

2017年2月:武漢提出:力爭5年內留下100萬大學生。

2017年3月:武漢推出專項政策,

宣佈大學生在讀期間,可以用個人名義繳存公積金,從而一定程度了解決了畢業後留武漢大學生的“住房問題”。

2017年4月:武漢成立“招才局”,招才引智被列為“一把手工程”,同時聘請了16名知名企業家為招才顧問和招才大使。

一場前所未有的“人才爭奪戰”在武漢一觸即發。

永遠在為他人做嫁衣的“武漢”這次動真格了,隔空喊話“北上廣”:5年內要留下100萬大學生。

桃李滿天下,卻總是留不住人才,

可謂是“人才生產大市”武漢一直以來的痛點所在。

擁有79所大學、130萬在校大學生,但每年畢業季,留在武漢就業的大學生,卻只有1/3左右,頗有種“一直在為他人做嫁衣”的即視感。而據統計,北上廣深,是武漢的主要人才流失方向。

有人說,武漢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自己,成全了深圳。

作為最熱的流出方向“武漢——深圳”,深圳源源不斷地獲得來自武漢的“人才補給”。以深圳最標誌性的“華為”為例,

甚至流出了這樣的說法:華科是華為的娘家,華為是華科的東家。(而華科,也就是華中科技大學,正是位於武漢。)

也許是痛定思痛,也許是因為武漢如今的基礎設備、政策支援已經有了足夠保障,給“武漢”的這幾個大動作提供了可能。而另一方面,“北上廣”不斷飆升的房價,也讓畢業生開始尋求其他的“可能”。

眼看著畢業季逐漸臨近,應屆生們又該何去何從?

應屆生薪資水準不斷“攀升”,幸福感卻為何“只跌不漲”?

除了地理位置外,畢業後的起薪,也是應屆生關注的重點。根據*7發佈的《2017屆畢業生就業報告及薪資水準》顯示:

專科應屆生起薪2800元,本科生4300元,碩士研究生5900元,博士生7900元。

所以,你拖後腿了麼?

據調查統計,每個學歷段的工資都比上一段增長1500左右,而博士生額外多出了500。但是,這個數字,依舊低於很多人實際的“心理預期”。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因素影響著應屆生就業的“滿意度”,

例如簽約單位和理想單位的“一致度”。其中,女性更甚。這和職場中,“性別歧視”的因素還部分存在脫不了干係。

不少應屆生表示,競爭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了,尤其是所謂的“一線城市”。機會多,但同時難度也在不斷加大。有三層畢業生表示已經面試了6家以上的公司,這讓“就業難”的呼聲更加響亮了。

史上最難就業季,這些專業前景依舊樂觀!

每年都是“最難就業季”,相信很多人已經認可了這一點。而在越發艱難的就業環境下,不少專業的前景,還是相對樂觀的。

1、電腦網路:薪資高、幾乎每行每業都需要;

2、同聲傳譯:新出的“黑馬”,市場缺口巨大;

3、建築專業:一直以來的“香餑餑”,尤其是公用建築、民用建築方面,機會依舊很多,目前來看,就業前景還是相當不錯的;

4、會計:雖說會計證取消對不少“非專業人士”打擊不小,但對於一些已經去高頓報班直面財務轉型的CMA、ACCA GBS准持證人來說,機會還是不少的;

5、金融:關於金融人才的引進政策、鼓勵政策,各大城市都在不斷推進中,高薪、好就業,依舊是金融人不變的標籤;

6、醫學類:隨著醫療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更多的工作機遇也隨之而來;

7、機械設計:應屆生最為搶手;

8、財務管理:發展*4的為北京、珠海。

新的機遇還在不斷出現,新的挑戰也不曾停止步伐,面對越來越“嚴峻”的就業環境,試問一句:

現在的你準備好了麼?

▎本文作者溫言,

每年都是“最難就業季”,相信很多人已經認可了這一點。而在越發艱難的就業環境下,不少專業的前景,還是相對樂觀的。

1、電腦網路:薪資高、幾乎每行每業都需要;

2、同聲傳譯:新出的“黑馬”,市場缺口巨大;

3、建築專業:一直以來的“香餑餑”,尤其是公用建築、民用建築方面,機會依舊很多,目前來看,就業前景還是相當不錯的;

4、會計:雖說會計證取消對不少“非專業人士”打擊不小,但對於一些已經去高頓報班直面財務轉型的CMA、ACCA GBS准持證人來說,機會還是不少的;

5、金融:關於金融人才的引進政策、鼓勵政策,各大城市都在不斷推進中,高薪、好就業,依舊是金融人不變的標籤;

6、醫學類:隨著醫療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更多的工作機遇也隨之而來;

7、機械設計:應屆生最為搶手;

8、財務管理:發展*4的為北京、珠海。

新的機遇還在不斷出現,新的挑戰也不曾停止步伐,面對越來越“嚴峻”的就業環境,試問一句:

現在的你準備好了麼?

▎本文作者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