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即使膽大包天的BBC把英國女王寫死了,也拯救不了這部劇

最近出了一部新劇,讓人目瞪口呆。

還是熟悉的英國王室劇,還是擅長自黑的英國人,還是啥都敢拍的BBC。

不過這一局玩的有點大,人直接把英國女王寫死了——

《查理斯三世》

King Charles III

此劇一播,就引起了世界範圍內的廣泛討論。

畢竟這劇的設定還真是膽大包天,簡而言之,就是由超長待機的英國女王逝世引發的一系列瘋狂震動。

影片一開始,就是英國女王的葬禮。

伴著莫札特的《安魂曲》,肅穆沉重。

按照正劇的走向,女王死後,要不是查理斯繼位,安安穩穩做幾年國王,完成平穩過渡;要不是威廉繼位,開啟新國王時代。

其中的暗流湧動,自靠編劇筆力了。

可《查理斯三世》的編劇還偏偏就不按常理出牌,別人那些權謀詭詐在暗處,他倒好,直接擺在明面說。

在劇裡,查理斯光明正大地挑明瞭他野心勃勃的“獨裁”想法。

女王葬禮後,照例國王要和首相一起接見民眾,他拒絕。

一個普通的關於飛機跑道的提案需要國王簽字,他拒絕。

不但拒絕簽字,他還要讓“國王只能簽字”這一傳統成為歷史。

查理斯開始一步步踏進這趟渾水——

首相要限制媒體自由,

他反對。

在英國這麼一個民主國家限制媒體的話語權,讓錢和權淩駕于民主自由之上,無疑是對“民主”這個詞的踐踏和侮辱。

查理斯的強,一再的拒不簽字,讓首相怒了——

國王的任務就是簽字,你不簽字還想幹嘛?

的確,在君主立憲制的英國,君主並無太多實際的話語權,英國王室更多時候如同一個神龕般被置於高處,供給人們注視與瞻仰。

然而,這位君主有點不一樣。

即使首相動情了說了一通伊莉莎白女王如何不情願又如何顧全大局、只管簽字等,查理斯還是擺明瞭自己的立場——

如果我的名字只是流程的一部分,

而不是因為它代表了我的觀點。

那麼很快我的名字就會消失。

不願做歷史的盲流者,野心勃勃。

然而,這番話在首相眼裡看來是什麼?

是違憲,是獨裁,活脫脫一個大野心家啊!

隨後的事件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推,全都亂了套。

首相開始對外宣佈國王的拒不簽字,表明他有獨裁的違法傾向。

這在議會和民眾中都引起了軒然大波。

事關王室和憲法,關乎到民眾的自由和整個國家的榮譽,舉國譁然。

於是,轟動的示威遊行活動轟轟烈烈地開始了。

與此同時,查理斯為了挽住頹勢,對外發表演說。

但國王的“獨裁”顯然讓議會人心惶惶是他們決定作出反擊——

議會作出提議,法律的制定應該不受王權限制。

往小了說,這是要削弱王權;往大了說,這分明是要廢除王室。

從權力和民主的對峙牽引出來如此劇情,編劇的腦洞之大實在是令人咋舌……

更驚人的還在後頭呢。

面對議會的全面出擊,查理斯使出了殺手鐧。

他敲開議會大門,當著全球直播,一字一頓地說:

“我要行使我作為國王的權力,在此立即解散議會。”

這劇情走向,簡直驚人。

更讓電影菌想不到的是,繼查理斯“獨裁”後,是凱特和威廉的全面黑化。

以往,出現在公眾面前的威廉和凱特,是不俗的衣品,良好的教養,和曬娃狂魔。

但在《查理斯三世》裡,女王的去世把一群人的野心和欲望全都勾了起來。

平民出身的凱特直接把“利慾薰心”這四個字擺在了臉上,既然不怕事大的老國王來了這麼荒誕的一出,何不借勢上位?

於是劇情再次急轉彎,凱特開始慫恿威廉王子篡位。

於是,就在新聞發佈會上,這樣一出背叛的戲碼就在眾目睽睽之下上演了。

查理斯原以為威廉一家是來幫他撐檯面、長底氣,威廉卻在全國矚目下當眾倒戈。

老父親的顏面蕩然無存。

此後的一場逼宮大戲更是把情緒推向高☆禁☆潮,查理斯被逼退位。

一個還沒登基就要退位的國王,簽署的第一份檔居然是自己的退位文書,無限唏噓。

看出來了吧?查理斯登基只是噱頭,威廉的篡位才是主菜。

所有欲望和野心在權力面前昭然若揭。

但同時,你應該也看出來了,如果作為一部腦洞片或荒誕片來看,有意思;但如果把《查理斯三世》當作歷史劇來看,你會覺得實在是太!能!扯!了!

本劇的看點主要在三個,大到飛起的腦洞,不能更黑的自黑。

對制度,權力等四兩撥千斤的探討。

以及演員細膩真實有分量的表演。

在此不得不提飾演查理斯王子的演員Tim Pigott-Smith在本劇中的表演,真實動人。

最後威廉加冕的這段戲,尤其難演。

此刻的查理斯被逼退位,極大的憤怒委屈與不服,卻最終只能在眾目睽睽之下選擇妥協,親自為篡位的兒子戴上王冠。

這一刻,查理斯手拿王冠時內心的糾結複雜令人心碎。

Tim的演出極其傳神,一句“my son"把威廉和觀眾的心都揉碎了。

而這位演員,剛好于一個月前病逝,直至死前也沒能看到自己在這部劇中的精彩震撼的表演。

然而,再大的腦洞,再狠的自黑,再棒的表演,掩蓋不了這部劇由舞臺劇改編後的水土不服。

電影菌只能說,這麼好的題材拍成這樣,可惜。

最大的問題是,舞臺感太重。

由於《查理斯三世》原本就是由舞臺劇改編而來,偶爾的戲劇性舞臺感無可厚非,可誰來告訴我這通篇的莎士比亞式臺詞是怎麼回事啊?!

其次,太短。

據說原版有兩個多小時,而此劇被縮減到90分鐘,短小,可惜不精悍,反而顯得莫名其妙。

查理斯和凱特的野心都以幾句臺詞宣告出來,不能令人信服。

威廉前後的轉變更是突兀,前一秒還在猶猶豫豫,下一秒就被凱特說明篡位。

眾人的逼宮本應是重頭戲,即使不濃墨重彩至少也要做到使人物的轉變有其合理性。

但因為篇幅過短,我們看不到國王的情緒轉變,看不到國王如何被說服,看不到國王的思慮和猶豫,進展簡直快到令人出戲。

篇幅的短小完全限制了這個故事本應精彩的發展。

其次,部分情節扯淡又老套。

且不說平民出身的凱特王妃有無野心、有無膽量、有無謀略挑唆王子篡位,也不說已經平平穩穩這麼多年的英國王室會不會驚天動地地解散議會。

讓我們來吐槽一下本劇裡哈裡王子的愛情線。

這個念頭真的還會有人拍王子愛上屌絲女這樣俗套的愛情故事嗎?

一開始,哈裡王子就莫名其妙地愛上對她發難的這位黑人女孩,瞬間成為soulmate。

而後兩人相愛,女人怕威脅王室而提出分手。

哈裡越陷越深,甚至在他爹都要被逼退位的緊急關頭提出要放棄王室身份,為愛情出走。

可笑,身為王子難道不知道王室的土地和形象每年為英國政府帶來了多少收益嗎?

此類臺詞在劇中比比皆是,似乎有點故意引導的意思,把平民出身的凱特王妃也是黑得夠嗆。

而當兩人忘我地戀愛,哈裡王子不斷對著這張臉說出“你真美”這樣的話時,電影菌出戲地笑了。

原版中的Jessica本是一位白人女孩,而搬到了電視上則成了一位黑人女孩。

實在很難讓人不往“政治正確”的方面去想,而這樣的刻意著實顯得有點做作。

去掉這條糟糕的愛情線,整部劇或許還能再提升一個檔次。

最後,是由戲劇臺詞帶給整部劇的矯情和做作感。

還是舞臺感的緣故,一大波刻意煽情和試圖燃起張力又因為時長限制而顯得有氣無力的臺詞,就這麼生生了造出了整部劇的矯情和刻意氛圍。

本劇的一大特點就是它採用了打破第四面牆,與觀眾直接對話的方式。

在《紙牌屋》裡,下木總統每一次對次元壁的打破,都極大地彰顯了劇情的戲劇張力。

他的陰暗,他的手段,他的可怖,他的多面性,讓他每一次與觀眾的直接對話都讓人汗毛聳立,迫不及待想知道他的下一步。

而在《查理斯三世》這部小短劇裡,多次打破了第四面牆,查理斯的部分尚好,凱特的直面鏡頭直接讓人跳戲到洗髮水廣告。

沒有聳動人心的力量,反而讓人覺得……想笑。

此外戴安娜王妃兩次以亡靈的形式出現,也顯得非常抓馬。

一出本應深刻抓人的戲,放到電視機裡卻看出了幾分鬧劇的味道,實在可惜。

不少網友表示對劇本的不認可——

“BBC的這個劇真是爛透了!垃圾!”

“演的還不錯,只可惜劇本是自命不凡的胡說八道”

也難怪豆瓣評分下滑到7.6,而IMDb評分只有7.1了。

講到最後,一言以蔽之,如果你是腦洞和陰謀論愛好者,可看;若你癡迷於正劇,是個邏輯控,還是追追《王冠》吧。

嗯,還真不知道女王一家坐在電視機前看這部劇是個什麼反應。

想看的,A站就有。

而不是因為它代表了我的觀點。

那麼很快我的名字就會消失。

不願做歷史的盲流者,野心勃勃。

然而,這番話在首相眼裡看來是什麼?

是違憲,是獨裁,活脫脫一個大野心家啊!

隨後的事件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推,全都亂了套。

首相開始對外宣佈國王的拒不簽字,表明他有獨裁的違法傾向。

這在議會和民眾中都引起了軒然大波。

事關王室和憲法,關乎到民眾的自由和整個國家的榮譽,舉國譁然。

於是,轟動的示威遊行活動轟轟烈烈地開始了。

與此同時,查理斯為了挽住頹勢,對外發表演說。

但國王的“獨裁”顯然讓議會人心惶惶是他們決定作出反擊——

議會作出提議,法律的制定應該不受王權限制。

往小了說,這是要削弱王權;往大了說,這分明是要廢除王室。

從權力和民主的對峙牽引出來如此劇情,編劇的腦洞之大實在是令人咋舌……

更驚人的還在後頭呢。

面對議會的全面出擊,查理斯使出了殺手鐧。

他敲開議會大門,當著全球直播,一字一頓地說:

“我要行使我作為國王的權力,在此立即解散議會。”

這劇情走向,簡直驚人。

更讓電影菌想不到的是,繼查理斯“獨裁”後,是凱特和威廉的全面黑化。

以往,出現在公眾面前的威廉和凱特,是不俗的衣品,良好的教養,和曬娃狂魔。

但在《查理斯三世》裡,女王的去世把一群人的野心和欲望全都勾了起來。

平民出身的凱特直接把“利慾薰心”這四個字擺在了臉上,既然不怕事大的老國王來了這麼荒誕的一出,何不借勢上位?

於是劇情再次急轉彎,凱特開始慫恿威廉王子篡位。

於是,就在新聞發佈會上,這樣一出背叛的戲碼就在眾目睽睽之下上演了。

查理斯原以為威廉一家是來幫他撐檯面、長底氣,威廉卻在全國矚目下當眾倒戈。

老父親的顏面蕩然無存。

此後的一場逼宮大戲更是把情緒推向高☆禁☆潮,查理斯被逼退位。

一個還沒登基就要退位的國王,簽署的第一份檔居然是自己的退位文書,無限唏噓。

看出來了吧?查理斯登基只是噱頭,威廉的篡位才是主菜。

所有欲望和野心在權力面前昭然若揭。

但同時,你應該也看出來了,如果作為一部腦洞片或荒誕片來看,有意思;但如果把《查理斯三世》當作歷史劇來看,你會覺得實在是太!能!扯!了!

本劇的看點主要在三個,大到飛起的腦洞,不能更黑的自黑。

對制度,權力等四兩撥千斤的探討。

以及演員細膩真實有分量的表演。

在此不得不提飾演查理斯王子的演員Tim Pigott-Smith在本劇中的表演,真實動人。

最後威廉加冕的這段戲,尤其難演。

此刻的查理斯被逼退位,極大的憤怒委屈與不服,卻最終只能在眾目睽睽之下選擇妥協,親自為篡位的兒子戴上王冠。

這一刻,查理斯手拿王冠時內心的糾結複雜令人心碎。

Tim的演出極其傳神,一句“my son"把威廉和觀眾的心都揉碎了。

而這位演員,剛好于一個月前病逝,直至死前也沒能看到自己在這部劇中的精彩震撼的表演。

然而,再大的腦洞,再狠的自黑,再棒的表演,掩蓋不了這部劇由舞臺劇改編後的水土不服。

電影菌只能說,這麼好的題材拍成這樣,可惜。

最大的問題是,舞臺感太重。

由於《查理斯三世》原本就是由舞臺劇改編而來,偶爾的戲劇性舞臺感無可厚非,可誰來告訴我這通篇的莎士比亞式臺詞是怎麼回事啊?!

其次,太短。

據說原版有兩個多小時,而此劇被縮減到90分鐘,短小,可惜不精悍,反而顯得莫名其妙。

查理斯和凱特的野心都以幾句臺詞宣告出來,不能令人信服。

威廉前後的轉變更是突兀,前一秒還在猶猶豫豫,下一秒就被凱特說明篡位。

眾人的逼宮本應是重頭戲,即使不濃墨重彩至少也要做到使人物的轉變有其合理性。

但因為篇幅過短,我們看不到國王的情緒轉變,看不到國王如何被說服,看不到國王的思慮和猶豫,進展簡直快到令人出戲。

篇幅的短小完全限制了這個故事本應精彩的發展。

其次,部分情節扯淡又老套。

且不說平民出身的凱特王妃有無野心、有無膽量、有無謀略挑唆王子篡位,也不說已經平平穩穩這麼多年的英國王室會不會驚天動地地解散議會。

讓我們來吐槽一下本劇裡哈裡王子的愛情線。

這個念頭真的還會有人拍王子愛上屌絲女這樣俗套的愛情故事嗎?

一開始,哈裡王子就莫名其妙地愛上對她發難的這位黑人女孩,瞬間成為soulmate。

而後兩人相愛,女人怕威脅王室而提出分手。

哈裡越陷越深,甚至在他爹都要被逼退位的緊急關頭提出要放棄王室身份,為愛情出走。

可笑,身為王子難道不知道王室的土地和形象每年為英國政府帶來了多少收益嗎?

此類臺詞在劇中比比皆是,似乎有點故意引導的意思,把平民出身的凱特王妃也是黑得夠嗆。

而當兩人忘我地戀愛,哈裡王子不斷對著這張臉說出“你真美”這樣的話時,電影菌出戲地笑了。

原版中的Jessica本是一位白人女孩,而搬到了電視上則成了一位黑人女孩。

實在很難讓人不往“政治正確”的方面去想,而這樣的刻意著實顯得有點做作。

去掉這條糟糕的愛情線,整部劇或許還能再提升一個檔次。

最後,是由戲劇臺詞帶給整部劇的矯情和做作感。

還是舞臺感的緣故,一大波刻意煽情和試圖燃起張力又因為時長限制而顯得有氣無力的臺詞,就這麼生生了造出了整部劇的矯情和刻意氛圍。

本劇的一大特點就是它採用了打破第四面牆,與觀眾直接對話的方式。

在《紙牌屋》裡,下木總統每一次對次元壁的打破,都極大地彰顯了劇情的戲劇張力。

他的陰暗,他的手段,他的可怖,他的多面性,讓他每一次與觀眾的直接對話都讓人汗毛聳立,迫不及待想知道他的下一步。

而在《查理斯三世》這部小短劇裡,多次打破了第四面牆,查理斯的部分尚好,凱特的直面鏡頭直接讓人跳戲到洗髮水廣告。

沒有聳動人心的力量,反而讓人覺得……想笑。

此外戴安娜王妃兩次以亡靈的形式出現,也顯得非常抓馬。

一出本應深刻抓人的戲,放到電視機裡卻看出了幾分鬧劇的味道,實在可惜。

不少網友表示對劇本的不認可——

“BBC的這個劇真是爛透了!垃圾!”

“演的還不錯,只可惜劇本是自命不凡的胡說八道”

也難怪豆瓣評分下滑到7.6,而IMDb評分只有7.1了。

講到最後,一言以蔽之,如果你是腦洞和陰謀論愛好者,可看;若你癡迷於正劇,是個邏輯控,還是追追《王冠》吧。

嗯,還真不知道女王一家坐在電視機前看這部劇是個什麼反應。

想看的,A站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