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史丹:促進創新要以人才與企業為“雙主體”,實現專利數量與品質“雙追趕”

2017年4月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史丹應邀出席《中國企業創新能力百千萬排行榜(2017)》發佈會。史丹認為,創新排行榜對國內企業創新能力的開創性研究是對全社會的重大貢獻,

在研究過程中使用了大資料方法,克服了傳統統計資料時間滯後等問題,也是對新研究領域的開拓。史丹進一步指出,創新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議題,提升創新水準應以研究企業與人才為“雙主體”,實現專利數量與品質的“雙追趕”。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史丹發言

以下為演講實錄:

非常高興來參加今天的《中國企業創新能力百千萬排行榜(2017)》發佈會。這次發佈會意義重大。

第一,它開拓了新的研究領域。目前以企業創新能力為物件的研究並不多,因此企業創新能力排行榜本身就是一項研究領域的創新。不僅如此,剛才陳彥斌教授提到了排行榜研究中對大資料方法、爬蟲技術的運用。

我目前也在進行大資料方面的研究嘗試,深知大資料會彌補我們現有統計資料的不足。尤其是現有統計資料往往有較為顯著的滯後性,例如能源的相關統計資料大概會滯後兩年,我們分析當前經濟形勢時使用的資料也會滯後一兩個月。相比之下,大資料能夠做到即時性,非常有意義。因此,創新排行榜這個項目可以獲得雙重收益,一方面能夠幫助科研人員開拓新的研究領域,
另一方面能夠為全社會實現創新突破做出重要貢獻。

第二,創新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議題。從宏觀層面來講,創新能夠推動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近幾年全要素生產率在下降,因此我們需要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尋求新的動力,尋求有品質的增長。那麼,什麼叫有品質的增長呢?它既包括穩定的經濟增長速度、平衡的結構,

也包括良好的生態、公平的社會和有幸福感的人民。以往我們提到技術進步,只是單一地關注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但實際上,技術創新分成很多類,報告中對於創新的分類也有所體現。因此應該進一步考慮環境等其他因素,創新需要的是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雙提高,從而更好地帶動經濟增長。

第三,談談今天聽了報告最大的收穫。我來自於社科院工業經濟所,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工業產值和工業規模都是世界第一的,但我們的工業大而不強。從創新的角度來看,中國要想實現專利水準的提高,既要數量追趕,又要品質追趕。陳彥斌教授的報告中也提到,中國大多數企業的專利數量少並且品質不高,急需實現專利品質與數量的“雙追趕”。

此外我認為,促進創新也要考慮雙主體,一是企業主體,二是人才主體。由此,對企業創新的研究既要注重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等不同企業創新的特點規律,也要研究不同層次人才的創新特點。因為很多產品無法生存不是企業沒有技術,而是不具備技術人才,所以我建議未來創新排行榜可以增加關於技術人才的指標。我記憶猶新的是,讀大學時學校引進了一個簡單的設備卻無法安裝,最後還需向日本專家請教。因此,我國要提升發展水準,從創新專利角度來講要數量與品質的“雙追趕”,從創新主體角度來講要人才與企業的“雙主體”。

以上是我的主要觀點,謝謝大家!

也要研究不同層次人才的創新特點。因為很多產品無法生存不是企業沒有技術,而是不具備技術人才,所以我建議未來創新排行榜可以增加關於技術人才的指標。我記憶猶新的是,讀大學時學校引進了一個簡單的設備卻無法安裝,最後還需向日本專家請教。因此,我國要提升發展水準,從創新專利角度來講要數量與品質的“雙追趕”,從創新主體角度來講要人才與企業的“雙主體”。

以上是我的主要觀點,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