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十首詩詞,十種人生境界

悠然自得

飲酒·結廬在人境

東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詩末兩句,詩人言自己的從大自然的美景中領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純潔自然的恬淡心情。詩裡的“此中”,我們可以理解為此時此地(秋夕籬邊),也可理解為整個田園生活。所謂“忘言”,實是說恬美安閒的田園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這種人生的樂趣,只能意會,

不可言傳,也無需敘說

遺世獨立

登幽州台歌

唐·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首詩沒有對幽州台作一字描寫,而只是登臺的感慨,卻成為千古名篇。詩篇風格明朗剛健,是具有“漢魏風骨”的唐代詩歌的先驅之作,
對掃除齊梁浮豔纖弱的形式主義詩風具有拓疆開路之功。在藝術上,其意境雄渾,視野開闊,使得詩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鮮亮感人。全詩語言奔放,富有感染力,雖然只有短短四句,卻在人們面前展現了一幅境界雄渾,浩瀚空曠的藝術畫面。詩的前三句粗筆勾勒,以浩茫寬廣的宇宙天地和滄桑易變的古今人事作為深邃、壯美的背景加以襯托。第四句飽蘸感情,淩空一筆,使抒情主人公——詩人慷慨悲壯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畫面的主位元上,
畫面頓時神韻飛動,光彩照人。從結構脈絡上說,前兩句是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的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空間的遼闊無限;第四句寫詩人孤單悲苦的心緒。這樣前後相互映照,格外動人。

超塵脫俗

終南別業

唐·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王維的詩與畫極富禪機禪意,文學史上尊他為「詩佛」。他的兩句話「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水窮處」指的是什麼?登山時溯流而上,走到最後溪流不見了。有一個可能是該處為山泉的發源地,掩於地表之下。另一個可能 是下雨之後彙集而成的澗水在此地乾枯了。

這個登山者走著走著,走到水不見了,索性坐下來,看見山嶺上雲朵湧起。原來水上了天了,變成了雲,雲又可以變成雨,到時山澗又會有水了,何必絕望?

超越時空

春江花月夜

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擣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複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詩篇題目就令人心馳神往。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境界。

歲月滄桑

憶秦娥

唐·李白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此詞意境博大開闊,風格宏妙渾厚。讀者從敦煌曲子詞中也可以看到類似格調,而不類中晚唐的清婉綺麗。陸遊說:“唐自大中以後,詩家日趨淺薄,其間不復有前輩宏妙渾厚之作。”(《花間集跋》)。詩風與詞風自身存在著交錯否定之趨勢。

自我超脫

登高

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此詩八句皆對。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嘗有對”,胸腹好象“無意於對”。仔細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曠代之作”(均見胡應麟《詩藪》)的盛譽,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歲月無常

代悲白頭翁

唐·劉希夷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歎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複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複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台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

此詩融會漢魏歌行、南朝近體及梁、陳宮體的藝術經驗,而自成一種清麗婉轉的風格。它還汲取樂府詩的敘事間發議論、古詩的以敘事方式抒情的手法,又能巧妙交織運用各種對比,發揮對偶、用典的長處,是這詩藝術上的突出成就。劉希夷生前似未成名,而在死後,孫季良編選《正聲集》,“以劉希夷詩為集中之最,由是大為時人所稱”(《大唐新語》)。

滄海桑田

行宮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這首絕句語言平實,但很有概括力,精警動人,也很含蓄,給人以想像的天地,歷史滄桑之感盡在不言之中,寓意深刻,自來評價很高。王建的《宮詞》,白居易的《長恨歌》,元稹的《連昌宮詞》,都是長達千字左右的宏篇巨制,詳盡地描述了唐玄宗時代治亂興衰的歷史過程,感歎興亡。總結教訓,內容廣博而深刻。元稹這首小詩總共不過二十個字,能入選《唐詩三百首》,與這些長篇巨作比美,可謂短小精悍,字字珠璣。

任他風雨

定風波

宋·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結拍“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飽含人生哲理意味的點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毫無差別,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雲、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句中“蕭瑟”二字,意謂風雨之聲,與上片“穿林打葉聲”相應和。“風雨”二字,一語雙關,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風雨,又暗指幾乎致他於死地的政治“風雨”和人生險途。

通達古今

臨江仙

明·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青山不老,看盡炎涼世態;佐酒笑語,釋去心頭重負。任憑江水淘盡世間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但總會在奔騰中沉澱下些許的永恆。與人生短暫虛幻相對的是超然世外的曠達和自然宇宙的永恆存在。宇宙永恆,人生有限,江水不息,青山常在。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擣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複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詩篇題目就令人心馳神往。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境界。

歲月滄桑

憶秦娥

唐·李白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此詞意境博大開闊,風格宏妙渾厚。讀者從敦煌曲子詞中也可以看到類似格調,而不類中晚唐的清婉綺麗。陸遊說:“唐自大中以後,詩家日趨淺薄,其間不復有前輩宏妙渾厚之作。”(《花間集跋》)。詩風與詞風自身存在著交錯否定之趨勢。

自我超脫

登高

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此詩八句皆對。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嘗有對”,胸腹好象“無意於對”。仔細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曠代之作”(均見胡應麟《詩藪》)的盛譽,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歲月無常

代悲白頭翁

唐·劉希夷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歎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複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複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台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

此詩融會漢魏歌行、南朝近體及梁、陳宮體的藝術經驗,而自成一種清麗婉轉的風格。它還汲取樂府詩的敘事間發議論、古詩的以敘事方式抒情的手法,又能巧妙交織運用各種對比,發揮對偶、用典的長處,是這詩藝術上的突出成就。劉希夷生前似未成名,而在死後,孫季良編選《正聲集》,“以劉希夷詩為集中之最,由是大為時人所稱”(《大唐新語》)。

滄海桑田

行宮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這首絕句語言平實,但很有概括力,精警動人,也很含蓄,給人以想像的天地,歷史滄桑之感盡在不言之中,寓意深刻,自來評價很高。王建的《宮詞》,白居易的《長恨歌》,元稹的《連昌宮詞》,都是長達千字左右的宏篇巨制,詳盡地描述了唐玄宗時代治亂興衰的歷史過程,感歎興亡。總結教訓,內容廣博而深刻。元稹這首小詩總共不過二十個字,能入選《唐詩三百首》,與這些長篇巨作比美,可謂短小精悍,字字珠璣。

任他風雨

定風波

宋·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結拍“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飽含人生哲理意味的點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毫無差別,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雲、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句中“蕭瑟”二字,意謂風雨之聲,與上片“穿林打葉聲”相應和。“風雨”二字,一語雙關,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風雨,又暗指幾乎致他於死地的政治“風雨”和人生險途。

通達古今

臨江仙

明·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青山不老,看盡炎涼世態;佐酒笑語,釋去心頭重負。任憑江水淘盡世間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但總會在奔騰中沉澱下些許的永恆。與人生短暫虛幻相對的是超然世外的曠達和自然宇宙的永恆存在。宇宙永恆,人生有限,江水不息,青山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