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高僧很忙:說了一輩子“禪茶一味”,你卻根本不懂和尚的茶

要說中國餐飲界,古往今來案例最多、成功率最高、知名度最廣的背後推手,那當數乾隆爺無疑!

為此網友還製作了一份《乾隆迷路圖》引起廣泛轉載,其依據就是全國幾十種民間美食的雷同故事範本:“乾隆下江南走到XX迷路,

饑腸轆轆,無意中走進一戶人家,吃了XXX,讚不絕口”。

一代路癡帝王竟無意間為我國美食界貢獻頗豐。而對於中國茶界來說,讓各地名茶得以聞名於世的終極幕後大BOSS,竟都出自寺廟。不信?不妨看看以下這19間寺廟與茶的故事。

【浙江地區】

浙江素稱“絲茶之府”,自南北朝開始就一直有著進獻貢茶的記錄。同時,浙江地區也有著數量可觀的千年古刹,源遠流長的佛教文化與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龍井寺

始建於北宋乾祐二年,位於浙江杭州龍井村西北落暉塢內。

北宋元豐二年,辯才和尚退居龍井村壽聖院(廣福院),在獅峰山麓開山種茶、品茗誦經。獅峰龍井茶便是從那時開始出名的。為了緬懷這位辯才和尚對龍井茶的貢獻,到目前為止,龍井寺仍舊開闢了專門的茶室,供來往茶客品茗之用。

靈隱寺

始建於東晉咸和元年,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靈隱路。著名的茶僧皎然,於靈隱寺戒壇依守直律師受戒。

皎然法師是茶聖陸羽的指導老師、學術夥伴,主要活動在中唐大曆、貞元之間,不僅開創了茶詩千古佳作之先河,更是將茶與禪完美結合,堪稱“中國茶道的始祖”。

徑山寺

創建于唐天寶年間,浙江余杭徑山鎮徑山。

法欽禪師,徑山寺開山祖師,于五峰之巔手植茶樹,用以供佛並祛除坐禪之昏寐,徑山茶與禪的因緣已有1200餘年。後有大慧禪師更是因地制宜把茶禪文化廣為傳播。

惠明寺

建于唐鹹通二年,位於浙江省景寧佘族自治縣縣城西南5公里。

惠明和尚建寺之初在寺周圍辟地種茶,並製作了浙江傳統名茶“惠明茶”,明成化年間被列為貢品。

【江蘇地區】

江蘇茶葉產地最早的文字記載是《桐君錄》(成書約在5世紀)。古籍裡記敘的古茶園多為廟前屋後的零星小塊茶園,比如以下兩座寺廟,皆是我國茶文化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筆。

大明寺

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間,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區西北郊。

鑒真大師曾為大明寺主持,東渡日本,講授佛學理論。這其間,茶文化也在日本紮了根,並成為日本茶道的源頭。

水月禪寺

始建于梁大同四年,曾經歷好幾代廢棄,現已重修,位於蘇州吳中區西山鎮飄渺峰。

根據《洞庭實錄》記載,小青茶(又名小春茶),以水月寺得名為水月茶,宋成貢品,蜚聲於世,引來了茶聖陸羽考察,後發展成為我國十大名茶之一的碧螺春。

【福建地區】

福建是中國烏龍茶的發源地,唐代就有採制武夷茶的記載,而武夷山也是重要的宗教場所。在歷史的長河中,武夷茶與歷代高僧相依而生。

天心永樂禪寺

明嘉靖七年初建,稱為山心永樂庵,清康熙年間改為“天心永樂禪寺”,位於福建武夷山景區中心。

扣冰和尚在此寺啟悟,且一生氳氤在武夷茶的沉香中,以冰水煮茶,以冰沐浴。如今,天心永樂禪寺正積極推行歷史悠久的天心禪茶——扣冰茶,讓“茶禪一味”這一飽含智慧的哲理為更多的世人受用。

慧苑寺

建於北宋,位於福建省武夷山市吳屯鄉境內。

慧苑寺有個名積慧的僧人極善制茶,因長得黝黑健壯,彪大魁梧,鄉友稱其為“鐵羅漢”。

他在慧苑坑的蜂窠坑岩壁間發現一棵茶樹,采下嫩葉帶回寺中製成岩茶,散發奇特誘人的香味,此茶就是後世所稱的四大名叢之一“鐵羅漢”。

【安徽地區】

安徽省茶類主要以綠茶為主,較為出名的名優茶如黃山毛峰、松蘿茶皆與寺廟有著很深的緣分。

雲谷寺

明朝天啟年間建立,位於安徽黃山風景區東部,如今寺廟已不復存在。

正志和尚(檗庵法師)原名熊開元,為江南黟縣新任縣官,因去黃山春遊迷路,得以品飲黃山毛峰,感悟名茶之品格從而放棄仕途,選擇了青燈古佛。

讓福寺

建于明朝初年,位於黃山市休寧縣松蘿山。

大方和尚,創制了松蘿茶和大方茶。松蘿茶,被譽作“中國最早的名茶之一”和“中國綠茶炒青型名茶的鼻祖”,色如翡翠、香如蘭蕊。

“大方茶”名揚海內,清代被列為“貢茶”,是現在皖南所產“屯綠茶”的前身。

【湖北地區】

地處中原的湖北地區,也是著名的茶產區。

玉泉寺

相傳東漢建安年間修建,位於湖北省當陽市城西南12公里的玉泉山麓。

據《全唐詩》和《當陽縣誌》記載,玉泉寺的中孚禪師不僅喜愛品茗還會制茶。其所制茶葉扁形如掌、清香滑熟,並被作為禮品相贈詩人李白,後得名仙人掌茶並延續至今。

【四川地區】

四川地區古為蜀地,古蜀茶葉的生產最早可追溯到巴蜀初期,茶文化源遠流長。四川的峨眉山,不僅是佛教的聖地也是著名的名茶產區。

昭覺寺

唐朝貞觀年間改建為佛刹,唐僖宗乾符四年改名為“昭覺”,位於成都市北郊5公里。

宋徽宗年間,克勤禪師擔任該寺住持並提出了“禪茶一味”,在茶道與佛教之間找到了越來越多思想內涵方面的共通之處。

甘露寺

始建年份不詳,位於四川蒙頂山。

據《四川地方誌》記載,漢時甘露禪師吳理真,曾結廬于四川蒙山,親植茶樹,這是佛教僧眾植茶的最早記錄。

萬年寺

東晉隆安五年創建,明萬曆二十八年重修時更名萬年寺,位於四川省峨眉山。

明代,覺空禪師在萬年寺種茶萬株,採制入貢。蔣超《峨眉山志》提到該寺茶園:“明初賜有茶園……植茶萬本,為雲水常住之用。”寺院所種之茶,就是現今四川名茶竹葉青的前身。

黑水寺

傳說此寺創自晉代肇公,位於萬年寺對面的二逗岩上。

據《峨眉志》記載:“峨山多藥草,茶尤好,異於天下。今黑水寺磨絕頂產一種茶,味初苦終甘,不減江南春采。”黑水寺僧人在寺裡廣泛種茶,為四川名茶峨眉山峨蕊茶的前身。

【江西地區】

據《廬山志》記載:“東漢時,佛教傳入我國……各寺亦于白雲深處劈岩削穀,栽種茶樹,焙制茶葉,名雲霧茶。”足見茶在寺廟中是很平常之物。

東林寺

建成於東晉太元十一年,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西麓。

東晉時廬山已成為佛教中心之一,據載當時名僧慧遠,在山上居住30餘年,聚集僧徒,講授佛學,在山中發展種茶,創制“五淨心茶”(即現今的廬山雲霧茶前身),推行佛教與茶道。

【雲南地區】

雲南是世界茶樹原產地,資源豐富,茶葉產制歷史悠久。許多歷史上的地方名茶最初也是產自寺廟或由寺廟首創。

感通寺

始建于漢,重建于唐,位於雲南大理點蒼山聖應峰南麓。

明代《茶苑》記載:“感通茶:感通寺山崗產茶,甘芳纖白,為滇池第一。”感通茶在清末明初時已消失,後由下關茶廠研製恢復生產。

太平寺

建造年份不詳,位於雲南省臨滄市鳳慶縣。

據《滇略》(順寧雜著)記載:“太平寺為順郡禪林第一寺,其岩穀間產有茶,即名太平茶。”可惜的是,現在太平茶早已失傳。

【山東地區】

山東地區的飲茶歷史,最早也是從寺廟開始。正是因為寺廟大興禪宗且喜用茶提神,自此得以競相效仿,形成了飲茶風俗。

靈岩寺

始建於東晉,位於山東濟南市西南泰山北麓長清縣萬德鎮靈岩峪方山之陽。

據《封氏聞見記》記載:“開元中,泰山靈岩寺大興禪教,學禪務於不寐,又不夕食,惟許飲茶。” 降魔禪師就是其主導人之一,自此飲茶風氣傳遍北方。這是目前所知飲茶生活進入僧人禪坐的最早記錄。

“吃貨”乾隆忙著尋找美食,高僧大德忙著品茶修行。從西漢時第一個種植茶葉的人——甘露禪師吳理真開始,茶便與宗教,尤其是佛教,有了剪不清理還亂的關係。

看來“名山名寺出名茶”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想一探好茶前世今生的茶友們,不如循著高僧大德們的足跡,一品好茶背後的故事。

撰文:編號616

製圖:灰白君

鑒真大師曾為大明寺主持,東渡日本,講授佛學理論。這其間,茶文化也在日本紮了根,並成為日本茶道的源頭。

水月禪寺

始建于梁大同四年,曾經歷好幾代廢棄,現已重修,位於蘇州吳中區西山鎮飄渺峰。

根據《洞庭實錄》記載,小青茶(又名小春茶),以水月寺得名為水月茶,宋成貢品,蜚聲於世,引來了茶聖陸羽考察,後發展成為我國十大名茶之一的碧螺春。

【福建地區】

福建是中國烏龍茶的發源地,唐代就有採制武夷茶的記載,而武夷山也是重要的宗教場所。在歷史的長河中,武夷茶與歷代高僧相依而生。

天心永樂禪寺

明嘉靖七年初建,稱為山心永樂庵,清康熙年間改為“天心永樂禪寺”,位於福建武夷山景區中心。

扣冰和尚在此寺啟悟,且一生氳氤在武夷茶的沉香中,以冰水煮茶,以冰沐浴。如今,天心永樂禪寺正積極推行歷史悠久的天心禪茶——扣冰茶,讓“茶禪一味”這一飽含智慧的哲理為更多的世人受用。

慧苑寺

建於北宋,位於福建省武夷山市吳屯鄉境內。

慧苑寺有個名積慧的僧人極善制茶,因長得黝黑健壯,彪大魁梧,鄉友稱其為“鐵羅漢”。

他在慧苑坑的蜂窠坑岩壁間發現一棵茶樹,采下嫩葉帶回寺中製成岩茶,散發奇特誘人的香味,此茶就是後世所稱的四大名叢之一“鐵羅漢”。

【安徽地區】

安徽省茶類主要以綠茶為主,較為出名的名優茶如黃山毛峰、松蘿茶皆與寺廟有著很深的緣分。

雲谷寺

明朝天啟年間建立,位於安徽黃山風景區東部,如今寺廟已不復存在。

正志和尚(檗庵法師)原名熊開元,為江南黟縣新任縣官,因去黃山春遊迷路,得以品飲黃山毛峰,感悟名茶之品格從而放棄仕途,選擇了青燈古佛。

讓福寺

建于明朝初年,位於黃山市休寧縣松蘿山。

大方和尚,創制了松蘿茶和大方茶。松蘿茶,被譽作“中國最早的名茶之一”和“中國綠茶炒青型名茶的鼻祖”,色如翡翠、香如蘭蕊。

“大方茶”名揚海內,清代被列為“貢茶”,是現在皖南所產“屯綠茶”的前身。

【湖北地區】

地處中原的湖北地區,也是著名的茶產區。

玉泉寺

相傳東漢建安年間修建,位於湖北省當陽市城西南12公里的玉泉山麓。

據《全唐詩》和《當陽縣誌》記載,玉泉寺的中孚禪師不僅喜愛品茗還會制茶。其所制茶葉扁形如掌、清香滑熟,並被作為禮品相贈詩人李白,後得名仙人掌茶並延續至今。

【四川地區】

四川地區古為蜀地,古蜀茶葉的生產最早可追溯到巴蜀初期,茶文化源遠流長。四川的峨眉山,不僅是佛教的聖地也是著名的名茶產區。

昭覺寺

唐朝貞觀年間改建為佛刹,唐僖宗乾符四年改名為“昭覺”,位於成都市北郊5公里。

宋徽宗年間,克勤禪師擔任該寺住持並提出了“禪茶一味”,在茶道與佛教之間找到了越來越多思想內涵方面的共通之處。

甘露寺

始建年份不詳,位於四川蒙頂山。

據《四川地方誌》記載,漢時甘露禪師吳理真,曾結廬于四川蒙山,親植茶樹,這是佛教僧眾植茶的最早記錄。

萬年寺

東晉隆安五年創建,明萬曆二十八年重修時更名萬年寺,位於四川省峨眉山。

明代,覺空禪師在萬年寺種茶萬株,採制入貢。蔣超《峨眉山志》提到該寺茶園:“明初賜有茶園……植茶萬本,為雲水常住之用。”寺院所種之茶,就是現今四川名茶竹葉青的前身。

黑水寺

傳說此寺創自晉代肇公,位於萬年寺對面的二逗岩上。

據《峨眉志》記載:“峨山多藥草,茶尤好,異於天下。今黑水寺磨絕頂產一種茶,味初苦終甘,不減江南春采。”黑水寺僧人在寺裡廣泛種茶,為四川名茶峨眉山峨蕊茶的前身。

【江西地區】

據《廬山志》記載:“東漢時,佛教傳入我國……各寺亦于白雲深處劈岩削穀,栽種茶樹,焙制茶葉,名雲霧茶。”足見茶在寺廟中是很平常之物。

東林寺

建成於東晉太元十一年,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西麓。

東晉時廬山已成為佛教中心之一,據載當時名僧慧遠,在山上居住30餘年,聚集僧徒,講授佛學,在山中發展種茶,創制“五淨心茶”(即現今的廬山雲霧茶前身),推行佛教與茶道。

【雲南地區】

雲南是世界茶樹原產地,資源豐富,茶葉產制歷史悠久。許多歷史上的地方名茶最初也是產自寺廟或由寺廟首創。

感通寺

始建于漢,重建于唐,位於雲南大理點蒼山聖應峰南麓。

明代《茶苑》記載:“感通茶:感通寺山崗產茶,甘芳纖白,為滇池第一。”感通茶在清末明初時已消失,後由下關茶廠研製恢復生產。

太平寺

建造年份不詳,位於雲南省臨滄市鳳慶縣。

據《滇略》(順寧雜著)記載:“太平寺為順郡禪林第一寺,其岩穀間產有茶,即名太平茶。”可惜的是,現在太平茶早已失傳。

【山東地區】

山東地區的飲茶歷史,最早也是從寺廟開始。正是因為寺廟大興禪宗且喜用茶提神,自此得以競相效仿,形成了飲茶風俗。

靈岩寺

始建於東晉,位於山東濟南市西南泰山北麓長清縣萬德鎮靈岩峪方山之陽。

據《封氏聞見記》記載:“開元中,泰山靈岩寺大興禪教,學禪務於不寐,又不夕食,惟許飲茶。” 降魔禪師就是其主導人之一,自此飲茶風氣傳遍北方。這是目前所知飲茶生活進入僧人禪坐的最早記錄。

“吃貨”乾隆忙著尋找美食,高僧大德忙著品茶修行。從西漢時第一個種植茶葉的人——甘露禪師吳理真開始,茶便與宗教,尤其是佛教,有了剪不清理還亂的關係。

看來“名山名寺出名茶”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想一探好茶前世今生的茶友們,不如循著高僧大德們的足跡,一品好茶背後的故事。

撰文:編號616

製圖:灰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