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Apple Pay支持公交卡,蘋果開始“接地氣”?

Apple Pay在國內“不接地氣”、“體驗差”—這類評價微觀上十分中肯,殊不知宏觀上卻是對它的一種誤解。這次Apple Pay支持公交卡功能,其實是Apple Pay一貫思路的延續,而非蘋果針對中國市場痛改前非,要開始“接地氣”。

Apple Pay 為什麼沒人用?

蘋果憑著極致的硬體體驗佔領了一個又一個市場,但也正是體驗層面上的“不實用”,讓Apple Pay在中國難以鋪展開。

在商戶層面上,“不實用”體現在支付設備的成本高。相較於從支付寶那花點小錢就能拿到的二維碼,想讓社區門口的小超市或者街頭排擋的店主花錢去買一個帶NFC功能的POS機,

無疑前者更受小商戶喜歡。且對於沒有經過訓練的小商戶店主來說,使用POS機時還有難以預測的後期客服成本。

Apple Pay一開始的目的就只是消滅傳統的銀行卡。在這個大前提下,蘋果一開始就選擇和銀聯合作,

並且一直致力於接入盡可能多的銀行(支付寶雖然也這麼幹,但目的完全不同)。這不,4月19日蘋果又宣佈在中國大陸新接入了四家銀行:長城華西銀行、錦州銀行、深圳農村商業銀行和海南省農村信用社。我們從中可以發現,Apple Pay已經開始接入地方性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在執行上不可謂不努力。而在接入本地生活服務上有所怠慢,是因為Apple Pay不想也不能去取代任何一個傳統支付環節。

Apple Pay的失策之處

可以說在國內市場,蘋果放棄了追求極致的體驗,消費者也就放棄了它。更顯蘋果的失敗之處在於,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招商銀行等轉向二維碼支付市場,其中建設銀行更是正式宣佈與阿裡巴巴與螞蟻金服達成戰略合作。

背靠的盟友也開始調轉船頭支援二維碼模式,讓Apple Pay好生尷尬。

Apple Pay不是不想做好用戶體驗,而是一開始的模式選擇讓它無力在這方面投入過多精力。這次新增的公交卡功能,不能說明蘋果要自我變革,因為取代傳統公交卡,本就是Apple Pay之前定下的目標之一。無論背後的商業模式之戰多麼複雜與激烈,對於用戶來說,他們永遠會選最好用的服務。Apple Pay不明白這一點,就無法在中國市場上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