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閆冰竹:金融供給側改革中小銀行也是雄兵

閆冰竹建議應充分激發金融體系競爭活力,擴大金融服務有效供給,重視發揮中小銀行的作用。他於今年“兩會”提交的多份提案不僅內容涵蓋豐富,更極具戰略前瞻

文 | 《投資時報》記者 劉佳昕

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導致銀行業不良資產回升和盈利能力下降,逆境中的商業銀行該如何創新轉型,走差異化和特色化之路?

在今年的“兩會”上,金融服務業的“轉型升級”依舊是萬眾焦點。《投資時報》記者注意到,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北京銀行原董事長閆冰竹於今年“兩會”上提交了多份提案,

包括《關於完善金融服務體系,推動科技創新的提案》、《關於穩步推進中小銀行發展,支持“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提案》、《關於促進金融與“雙創”有機結合,優化創業創新生態體系的提案》等,不僅內容涵蓋豐富,更極具戰略前瞻。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銀行迅速成長、穩健發展的10年,也是閆冰竹為中國中小銀行業蛻變而駐守、呐喊的10年。

過往的“兩會”期間,閆冰竹幾度建言、數十次小組討論、百次政協提案及政協專題調研,都為中小銀行發展提供了可供選擇和實踐的方向。

最新的提案中,閆冰竹建議,在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應充分激發金融體系競爭活力,擴大金融服務有效供給。他指出,在金融領域中,總體金融供給仍然不足,很多區域只有存款、沒有貸款,金融的微循環不暢,有效供給不足,

金融資源的配置存在結構性問題。而要破解這個問題,需要更加重視和充分發揮中小銀行的作用,通過“鯰魚效應”,激發競爭活力,更好地適應和引導金融需求。

統籌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

眼下,京津冀協同發展已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舉世矚目的同時,更被譽為中國經濟改革新征程的“一號工程”。而作為京畿的金融名片,北京銀行的作用無法取代。

《投資時報》瞭解到,

作為京畿地區金融名片,北京銀行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援和監管機構的指導下,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脈搏,成立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和北銀京津冀股權投資基金,提出了十項重大舉措,強化三地協同佈局,累計向首都投入資金超過3萬億元,全力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

在閆冰竹看來,推進京津冀發展需關注六大方面:

首先,應統籌推進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佈局與舉措。

據瞭解,自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出以來,北京銀行快速回應國家重點戰略部署,迅速組建由主管行領導擔任組長的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提出全力支持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積極支持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建設、助力京津冀生態環境保護等十項支援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計畫在未來5年內,提供1萬億元專項授信額度支援京津冀協同發展。同時,成立北銀京津冀股權投資基金,投入200億元資本,計畫帶動社會投資近千億元。

第二,創新發展全面助力首都核心功能強化升級。過去的二十多年裡,北京銀行始終將創新發展植根於內心深處,不僅是國內第一家設立中關村分行、銀行業第一家成立“創客中心”、首批獲得“投貸聯動”試點資格的銀行,還累計為近2萬家科技型小微企業提供信貸資金超過3000億元,在北京地區為100%的創業板上市企業、80%的中小板上市企業、50%的“新三板”掛牌企業提供服務,培育了聯想、新東方、掌趣科技、碧水源等一大批科技創新“小巨人”。

第三,構築金融服務模式力促城市副中心建設。城市副中心建設不僅具有區域性意義,更有全域性意義。集中力量打造城市副中心,能有效解決北京空間格局調整、大城市病治理、發展新空間拓展等問題,更是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以及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指明了方向。

第四,支持非首都功能疏解,下好互利共贏“一盤棋”。北京銀行始終將服務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和戰略佈局作為第一要務,積極助力非首都功能疏解。

此外,積極踐行普惠金融增加京畿百姓福祉,以及深耕綠色金融推進京津冀環境友好也是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兩個重要方面。

擁抱科技創新新時代

結合科技創新突飛猛進的大背景,《投資時報》記者瞭解到,閆冰竹在今年“兩會”期間建言,當前,全球經濟金融治理結構正處於新一輪深度調整過程中,中國經濟步入動能轉換、結構轉型、模式重建的新常態。同時,以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為主要代表的第三次技術革命浪潮,蘊含著顛覆式變革的歷史機遇。在這場前所未有之大變局中,中國銀行業應開啟智慧銀行創新探索,堅持以創新驅動、行穩致遠、輕型綠色、開放合作、普惠共用的發展理念,主動擁抱大趨勢、積極融入新時代。

他指出,隨著互聯網技術與傳統行業的全面融合,金融行業正在發生根本性變革,“互聯網+金融”已是發展趨勢、Fintech漸成行業焦點。直銷銀行、P2P、眾籌等新型業態競相登場,雲計算、大資料、區塊鏈等創新型技術不斷湧現,將互聯網金融推到金融改革的焦點地帶。

引起金融業界關注的是,在互聯網金融風起雲湧的變革中,北京銀行高瞻遠矚、主動創新,立足銀行業務、借力網路平臺、著眼國際發展,在國內率先推出了直銷銀行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反響,探索出一條國內商業銀行互聯網化轉型的“最佳通道”。

《投資時報》記者採訪獲悉,過去20多年來,北京銀行始終將創新發展植根於內心深處,為首都核心功能定位貢獻自身力量。除了在創新科技金融方面屢有領銜行業之舉,2015年5月,李克強總理在視察北京銀行中關村創業大街小微金融服務網點時,更評價北京銀行為“區域銀行中做得最好的一家銀行”。

在科技發展的背景下,北京銀行進一步明確了全能智慧銀行的戰略定位,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升服務體驗,主動擁抱新技術變化,對產品服務體系和管道建設進行智慧化升級。

產品服務方面,北京銀行首家成立投、貸、孵一體化服務的創客中心,推出投貸聯動業務模式;推出互聯網+網速貸的全程網路化金融服務模式;與非金融支付機構合作開發出協力廠商支付業務模式,豐富“小巨人”服務品牌;在服務管道方面,創新設立社區支行模式、智慧銀行和“京彩E家”智慧“輕”網點,率先於國內推出的“直銷銀行”品牌,更為金融互聯網開創出新的發展道路。

在閆冰竹看來,中小銀行智慧化創新探索是新常態下中國銀行業轉型發展的精彩縮影。智慧銀行建設面臨數位化經濟的廣闊空間、跨週期經營的嚴峻考驗、顛覆式變革的歷史機遇,從時代發展進程看,開放“新生態”將面臨數位化經濟的廣闊空間;從金融運行規律看,經濟“新常態”帶來跨週期經營的嚴峻考驗;從行業演化路徑看,技術“新突破”則蘊含著顛覆式變革的歷史機遇。

堅持服務小微市場定位

據瞭解,目前北京銀行已聚焦科技型小微企業,針對企業在“創業期、成長期、成熟期、騰飛期”不同成長階段的經營特點需求,推出全套組合融資服務產品,並形成了覆蓋科技小微企業不同成長階段的50餘種產品體系。

閆冰竹透露,北京銀行始終堅持“服務小微企業”的鮮明市場定位,牢牢把握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積極踐行普惠金融,持續打造科技、文化、綠色金融品牌,服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轉型升級。

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12月末,北京銀行小微企業(含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貸款餘額3176億元,同比增加537億元,增速20.4%,高於全行貸款平均增速3.4個百分點;戶數超23000戶,同比增加2400餘戶;申貸獲得率99.90%,同比增加0.004個百分點,完成“三個不低於”監管要求。

同時,餘額占全行貸款比重達41.45%,增量占比達52.56%,達到“定向降准”要求。小微企業貸款規模較2006年93.7億元、1324戶分別增長了32倍、16倍。目前,累計為12萬家小微企業提供貸款2萬億元,首都每4家小微企業就有1家是北京銀行的客戶。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引領下,北京銀行將繼續探索投貸聯動業務模式,打造“科技企業及投貸聯動最佳金融特色銀行”。

同時,成立北銀京津冀股權投資基金,投入200億元資本,計畫帶動社會投資近千億元。

第二,創新發展全面助力首都核心功能強化升級。過去的二十多年裡,北京銀行始終將創新發展植根於內心深處,不僅是國內第一家設立中關村分行、銀行業第一家成立“創客中心”、首批獲得“投貸聯動”試點資格的銀行,還累計為近2萬家科技型小微企業提供信貸資金超過3000億元,在北京地區為100%的創業板上市企業、80%的中小板上市企業、50%的“新三板”掛牌企業提供服務,培育了聯想、新東方、掌趣科技、碧水源等一大批科技創新“小巨人”。

第三,構築金融服務模式力促城市副中心建設。城市副中心建設不僅具有區域性意義,更有全域性意義。集中力量打造城市副中心,能有效解決北京空間格局調整、大城市病治理、發展新空間拓展等問題,更是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以及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指明了方向。

第四,支持非首都功能疏解,下好互利共贏“一盤棋”。北京銀行始終將服務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和戰略佈局作為第一要務,積極助力非首都功能疏解。

此外,積極踐行普惠金融增加京畿百姓福祉,以及深耕綠色金融推進京津冀環境友好也是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兩個重要方面。

擁抱科技創新新時代

結合科技創新突飛猛進的大背景,《投資時報》記者瞭解到,閆冰竹在今年“兩會”期間建言,當前,全球經濟金融治理結構正處於新一輪深度調整過程中,中國經濟步入動能轉換、結構轉型、模式重建的新常態。同時,以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為主要代表的第三次技術革命浪潮,蘊含著顛覆式變革的歷史機遇。在這場前所未有之大變局中,中國銀行業應開啟智慧銀行創新探索,堅持以創新驅動、行穩致遠、輕型綠色、開放合作、普惠共用的發展理念,主動擁抱大趨勢、積極融入新時代。

他指出,隨著互聯網技術與傳統行業的全面融合,金融行業正在發生根本性變革,“互聯網+金融”已是發展趨勢、Fintech漸成行業焦點。直銷銀行、P2P、眾籌等新型業態競相登場,雲計算、大資料、區塊鏈等創新型技術不斷湧現,將互聯網金融推到金融改革的焦點地帶。

引起金融業界關注的是,在互聯網金融風起雲湧的變革中,北京銀行高瞻遠矚、主動創新,立足銀行業務、借力網路平臺、著眼國際發展,在國內率先推出了直銷銀行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反響,探索出一條國內商業銀行互聯網化轉型的“最佳通道”。

《投資時報》記者採訪獲悉,過去20多年來,北京銀行始終將創新發展植根於內心深處,為首都核心功能定位貢獻自身力量。除了在創新科技金融方面屢有領銜行業之舉,2015年5月,李克強總理在視察北京銀行中關村創業大街小微金融服務網點時,更評價北京銀行為“區域銀行中做得最好的一家銀行”。

在科技發展的背景下,北京銀行進一步明確了全能智慧銀行的戰略定位,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提升服務體驗,主動擁抱新技術變化,對產品服務體系和管道建設進行智慧化升級。

產品服務方面,北京銀行首家成立投、貸、孵一體化服務的創客中心,推出投貸聯動業務模式;推出互聯網+網速貸的全程網路化金融服務模式;與非金融支付機構合作開發出協力廠商支付業務模式,豐富“小巨人”服務品牌;在服務管道方面,創新設立社區支行模式、智慧銀行和“京彩E家”智慧“輕”網點,率先於國內推出的“直銷銀行”品牌,更為金融互聯網開創出新的發展道路。

在閆冰竹看來,中小銀行智慧化創新探索是新常態下中國銀行業轉型發展的精彩縮影。智慧銀行建設面臨數位化經濟的廣闊空間、跨週期經營的嚴峻考驗、顛覆式變革的歷史機遇,從時代發展進程看,開放“新生態”將面臨數位化經濟的廣闊空間;從金融運行規律看,經濟“新常態”帶來跨週期經營的嚴峻考驗;從行業演化路徑看,技術“新突破”則蘊含著顛覆式變革的歷史機遇。

堅持服務小微市場定位

據瞭解,目前北京銀行已聚焦科技型小微企業,針對企業在“創業期、成長期、成熟期、騰飛期”不同成長階段的經營特點需求,推出全套組合融資服務產品,並形成了覆蓋科技小微企業不同成長階段的50餘種產品體系。

閆冰竹透露,北京銀行始終堅持“服務小微企業”的鮮明市場定位,牢牢把握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積極踐行普惠金融,持續打造科技、文化、綠色金融品牌,服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轉型升級。

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12月末,北京銀行小微企業(含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貸款餘額3176億元,同比增加537億元,增速20.4%,高於全行貸款平均增速3.4個百分點;戶數超23000戶,同比增加2400餘戶;申貸獲得率99.90%,同比增加0.004個百分點,完成“三個不低於”監管要求。

同時,餘額占全行貸款比重達41.45%,增量占比達52.56%,達到“定向降准”要求。小微企業貸款規模較2006年93.7億元、1324戶分別增長了32倍、16倍。目前,累計為12萬家小微企業提供貸款2萬億元,首都每4家小微企業就有1家是北京銀行的客戶。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引領下,北京銀行將繼續探索投貸聯動業務模式,打造“科技企業及投貸聯動最佳金融特色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