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宜人貸Q4淨利猛增356%,股價卻應聲跌了12%?

北京時間3月16日,美股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中國P2P網貸公司宜人貸(NYSE: YRD)發佈了2016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務業績報告。

報告期內宜人貸實現了營收、淨利雙雙超預期,但與此同時,持續攀升的壞賬和居高不下的行銷成本也是十分扎眼。

業績靚麗:營收、淨利雙雙超預期

報告顯示,宜人貸第四季度總淨營收為人民幣10.711億元(約合1.543億美元),同比增長137%;淨利潤為人民幣3.798億元(約合5470萬美元),同比增長356%。

而據雅虎財經統計的資料顯示,分析師此前對宜人貸2016年全年營收的平均預期為4.5156億美元,

對第四季度營收的平均預期為1.3492億美元,兩項實際資料均遠超分析師預期。

同時我們看到,聚焦次級信用貸款的宜人貸,2016年第四季度在其線上平臺促成的借款金額達到了人民幣66.752億元(約合9.61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人民幣33.015億元增長102%,這反映了公司產品和服務的強勁需求。截至2016年12月31日,宜人貸已累計促成的借款總額約達人民幣323億元(約合47億美元)。

宜人貸CFO叢郁先生表示,“公司優秀的財務業績主要得益於促成借款量的強勁增長。我們有信心實現業務的持續增長,並設定了2020年一千億人民幣借款金額的企業發展目標。”不過在利潤暴增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隱憂。

隱憂其一:淨壞賬率持續攀升

宜人貸按照借款人信用,將其貸款分為A、B、C、D四類,按字母順序信用度不斷降低。截至2016年12月31日,2015年促成的A、B、C、D借款的累計淨壞賬率分別為5.1%、6.6%、 8.2% 和6.7%,

截至2016年9月30日分別為4.6%、 5.3%、 6.7% 和5.2%。

第四季度較上季度末對應的A、B、C、D類借款的淨壞賬率分別上升0.5、1.3、1.5和1.5個百分點。從此變化中可以看到,其信用級別較低的C、D兩類類客戶借款的壞賬率上升幅度高於A、B兩類。

而與此對應的,報告期內宜人貸按照本期促成借款總額的7%計提風險備用金,即一旦出現借款人不還款的情況,宜人貸將使用這部分計提資金來補償理財人的損失。可以看到,

C類貸款8.2%的淨壞賬率已經超出了風險備用金7%的計提比例,而占總借款金額近九成的D類貸款的淨壞賬率為6.7%,也已經很接近7%的風險備用金提取比例了。

此前宜人貸曾表示正在不斷降低D類借款的比例,但2016年第四季度的財報資料顯示,A、B、C、D借款占當期促成借款總額的比例分別為4.3%,3.2%,4.7%和87.8%,去年同期的比例分別為7.0%,4.7%,8.9%和79.4%。信用等級最低的D類借款比例明顯上升,違約的可能性便整體提高。

此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上面說的壞賬率是2015年促成的借款產生的。按照這個發展趨勢,隨著後續的借款逐筆到期,恐怕壞賬率還會有上行空間。

隱憂其二:行銷成本居高不下

報告顯示,第四季度宜人貸總的運營成本及費用為人民幣6.756億元(約合9730萬美元),相比之下上一季度為人民幣6.744億元,2015年同期為人民幣3.266億元。其中第四季度銷售和行銷支出為人民幣5.380億元(約合7750萬美元),相比之下上一季度為人民幣4.230億元,2015年同期為人民幣2.431億元。

行銷費用占比高達近80%,並呈現出超過借款額增長的趨勢。就是說發放的借款越多,宜人貸付出的單位行銷成本越高。財報顯示,宜人貸第四季度的銷售費用達到了5.38億人民幣,占同期促成借款總額的8.1%,較上季度的7.5%和2015年同期的7.4%有明顯上升。

這源於過去幾年來網路信貸的快速發展,甚至傳統金融機構也在不斷大規模擴張個人信貸業務,這都導致市場各種廣告管道的價碼水漲船高,在網上獲取借款用戶,已經變得越來越難。而通過網路獲取借款人,正是宜人貸目前重要的拓客方式。財報顯示,宜人貸57%的借款人通過線上管道獲取,借款總額的38%通過線上管道促成,線上管道促成金額的97.8%通過宜人貸借款APP促成。激烈的競爭環境之下,錢燒得有點猛了。

作為首個登陸資本市場的P2P平臺,宜人貸的一舉一動一直被認為是行業的風向標。財報還顯示,宜人貸預計2017年第一季度總貸款將介於人民幣64-65億元(約合9.22億-9.36億美元),總淨營收將介於人民幣9.0-9.3億元(約合1.30-1.34億美元)。公司2017年總貸款將介於人民幣330-350億元(約合47.53-50.41億美元),總淨營收將介於人民幣44.00-46.00億元(約合6.34-6.63億美元)。

不知宜人貸的“小目標”能否如期實現;實現的同時,來自淨壞賬率和行銷成本方面的隱憂又能否得到改善。

2015年同期為人民幣2.431億元。

行銷費用占比高達近80%,並呈現出超過借款額增長的趨勢。就是說發放的借款越多,宜人貸付出的單位行銷成本越高。財報顯示,宜人貸第四季度的銷售費用達到了5.38億人民幣,占同期促成借款總額的8.1%,較上季度的7.5%和2015年同期的7.4%有明顯上升。

這源於過去幾年來網路信貸的快速發展,甚至傳統金融機構也在不斷大規模擴張個人信貸業務,這都導致市場各種廣告管道的價碼水漲船高,在網上獲取借款用戶,已經變得越來越難。而通過網路獲取借款人,正是宜人貸目前重要的拓客方式。財報顯示,宜人貸57%的借款人通過線上管道獲取,借款總額的38%通過線上管道促成,線上管道促成金額的97.8%通過宜人貸借款APP促成。激烈的競爭環境之下,錢燒得有點猛了。

作為首個登陸資本市場的P2P平臺,宜人貸的一舉一動一直被認為是行業的風向標。財報還顯示,宜人貸預計2017年第一季度總貸款將介於人民幣64-65億元(約合9.22億-9.36億美元),總淨營收將介於人民幣9.0-9.3億元(約合1.30-1.34億美元)。公司2017年總貸款將介於人民幣330-350億元(約合47.53-50.41億美元),總淨營收將介於人民幣44.00-46.00億元(約合6.34-6.63億美元)。

不知宜人貸的“小目標”能否如期實現;實現的同時,來自淨壞賬率和行銷成本方面的隱憂又能否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