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東西方教育的結合——新加坡中學特色

新加坡的教育一向被認為是中西方教育的結合體,這也是新加坡教育的優點,那麼新加坡的中學到底有什麼特色呢?

英文授課兼顧華文

新加坡中學一般都是英文授課,但是學校都會額外開設母語課程,

有些學校甚至還有中國禮儀和歷史課。除此之外,新加坡的考試系統參考英國體系,中學畢業將要參加劍橋普通和高級水準的考試升學。除了必修科目,學生可以自由組合選修科目,包括歷史、地理、繪畫等等。

另外,新加坡的課堂還會進行價值觀的培養,

中學會開設一門叫做Character& Citizenship Education的公民品德課程,結合東方價值觀和現代公民養成模式,教導孩子要孝敬長輩、鄰里和諧、尊重不同種族(新加坡是多種族社會)、做義工服務社會等。

注重溝通與互動

新加坡除了課堂之外還有著課外活動(CCA)的傳統,CCA是新加坡教育部規定中小學生都必須參加的活動,內容豐富,包括體育類、表演類、制服類等,每所學校還會定期舉行活動,

要求各界人士一起參加,感受學生們的活動成果。

除了注重學生們的互動,新加坡的溝通機制也很好,家長們都可以對教育提意見,新加坡教育部民意調查小組,不定期召開聽證會,無論是不是新加坡公民,都可參加,提出教育改革建議。

新加坡雖以精英教育出名,但成績不好的孩子,並不會被放棄不管。教育體制通過分流,把不同學生送到不同的教育機構。

考不上大學和理工學院(相當於大專)的學生,有學術之外另一條路:報考工藝教育學院。在那裡,學習酒店管理、烹飪、美髮等實用技能。

新加坡中學升學模式

新加坡的分流教育在中學也得到了體現。

約60%的學生,小學畢業後會升到中學快捷班,4年後參加全英文劍橋普通水準考試,

成績好的進入初級學院。2-3年後,初院的學生們參加劍橋高級水準考試。

沒有考上快捷班的學生會進入中學的普通學術班,可以比快捷班多一年準備中考,教材簡單一點、速度慢一點。畢業後,學生可以考入理工學院。學歷類似於大專,但教學品質有保證,據說還更實用。

每年,新加坡有400-500名學生,自願從初級學院轉到理工學院學習。去年,新加坡的大學新生中,有三分之一是理工學院畢業的。

還有一部分學生,就讀于普通工藝班,學制四年,畢業後可能進入工藝教育學院(類似技術學校)學習,接受比較好的職業教育,學習酒店管理等實用技能。

留學新加坡,孩子會面臨那些挑戰?

對於中學生,最大的挑戰是英文和自我管理能力。新加坡是英語為主要溝通語言的國家,中國孩子去了,英文可能跟不上。

尤其在組織活動方面,孩子如果不適應用英文做公眾演講,不熟悉養老、平等、種族等國際熱門話題,也不會用英文熟練地做PPT,他可能無法成功組織活動。

學校每天三點前放學,對於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孩子,可能會在打遊戲中度過。

所以,什麼樣的孩子適合獨立留學、接受國際化的教育,家長在孩子出國前,需要好好考量和引導。

對於中學生,最大的挑戰是英文和自我管理能力。新加坡是英語為主要溝通語言的國家,中國孩子去了,英文可能跟不上。

尤其在組織活動方面,孩子如果不適應用英文做公眾演講,不熟悉養老、平等、種族等國際熱門話題,也不會用英文熟練地做PPT,他可能無法成功組織活動。

學校每天三點前放學,對於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孩子,可能會在打遊戲中度過。

所以,什麼樣的孩子適合獨立留學、接受國際化的教育,家長在孩子出國前,需要好好考量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