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福清海口鎮發現千年古墓 當地首次發現魚紋磚

福清考古人員正在考察古墓。

福州新聞網5月24日訊 前日上午,

福清市海口鎮牛宅村村民在舊房改建挖地基時發現兩座古墓。經福清市考古人員挖掘清理,初步確定為宋代早期古墓,至今千餘年,墓主資訊不詳,在現場出土了福清市首次發現的魚紋磚。

據瞭解,發現古墓的是海口鎮牛宅村小學附近的一位村民,他家在挖地基時,挖掘機突然碰到一排磚石,才發現地下埋藏著兩座古墓。這名村民介紹,牛宅村是千年古村,歷史名人鄭俠(1041年-1116年)出生於該村,

發現古墓後,他第一時間通知了文物部門。

隨後,福清市文體局考古工作人員趕往現場,進行搶救性挖掘工作。考古人員到達現場後,發現兩座古墓不同程度遭受大型工程機械破壞,墓室已被打開。經測量,兩座古墓面朝東北向(古代為海灘),為券頂單室磚墓,通長約6米,寬約2米,其中墓室長3.5米、高1.8米、寬1.2米,甬道長1.5米、寬1米、高1米。

福清海口千年古墓內發現的魚紋磚

經考古人員細緻清理,該兩處古墓未發現任何陪葬物品,但是意外發現墓磚做工精美,主要有錢紋、魚紋、菊花紋三種圖案,由此可判斷墓主為當地鄉紳或大戶人家,因古墓受損較嚴重,已不具備整體遷移的條件,考古人員測繪後,採集了部分墓磚,

作為福清市博物館館藏文物收藏。

據帶領現場考古的福清市博物館館長毛胤雲介紹,該墓葬為福清宋代時期較為普遍的民墓,此次出土的墓磚紋路精美、圖案清晰、立體感強,特別是魚紋磚是首次發現,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可以推斷出宋代海口鎮的生產力水準已較為發達,特別是海洋文化已經相當發達。同時,對研究當地先民的喪葬習俗、手工技術等具有學術價值。

古墓墓磚做工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