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4大原因讓中俄再次聯手,這次是要開發真正的大飛機!丨微觀點

中俄又聯手了!

這一次,是要造真正的大飛機——C929遠程寬體科技。

據媒體報導,2017年5月22日,中俄國際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中俄商飛)在上海正式成立。雙方已完成了C929飛機級指標初步定義,

明確了基本型的航程(12000公里)和座級(280座)。那麼,為何中俄要聯手造大飛機呢?在占豪看來,背後根本原因有四:

一、中俄是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深度合作是全方位的,包括產業合作。

中俄是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合作不能僅僅停留在能源和軍工方面,還需要更多產業化合作才匹配中俄的戰略協作地位,所以像中俄商飛這種產業深度合作一旦取得成功,未來中俄必然會有更多高端合作。

二、中俄在技術上互補。

中俄在大型客機方面技術上互補。對中國而言,由於大型客機研發起步不久,所以技術上不成熟,但中國有資金、有新的研發團隊,運作效率更高,再加上擁有更大規模的市場和更加成體系的基礎工業,中國在某些方面已經擁有自己的優勢。俄羅斯相比中國在研發客機方面有更多的經驗和技術,特別是在發動機技術方面,但俄羅斯缺少資金、缺少市場和可持續研發能力。

所以,中俄在這種情況下互補研發,可以更快地讓大型客機技術成熟,可以更快地實現升級換代。

三、中俄聯手才能更快追上波音與空客,才能更快參與國際競爭,把握戰略機遇。

俄羅斯客機由於市場競爭力弱一直沒什麼市場,客機技術也與波音和空客差距較大,中國的C919剛首飛,差距更大。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和俄羅斯要想在未來大飛機國際市場上分一杯羹,

聯手是最好選擇。中俄聯手優勢互補,20年後有望和恐嚇與波音三分天下。

四、“一帶一路”的肉中俄一起吃。

毫無疑問,中俄聯合研發的大型客機未來很長時間的目標客戶一定是新興發展中國家市場,直白說主要是基於“一帶一路”上的新興市場國家。中國聯手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未來相關利益也必然聯合分配。

中俄進行大型客機的合作,

未來在研發上必然能加快中國大飛機的研製步伐,這是一件大好事!